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良Indiana膀胱成形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寿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2):71-72
本院1991年开始根据Ahlering等报告的改良Indiana膀胱成形术[2],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对12例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膀胱全切、改良Indiana膀胱成形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52~75岁,平均63岁。其中多发?.. 相似文献
3.
陶秀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5(2):149-149
膀胱颈挛缩引起排尿困难 ,男女均可发生 ,男性膀胱颈挛缩引起的排尿困难有时与前列腺增生症很难区别。尿流动力学的研究以及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 ,使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提高。我院 1988年 3月—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男性膀胱颈挛缩 3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 ,均为男性 ,年龄 5 1~ 78岁 ,平均 5 9.5岁。病程 6个月~ 9年 ,平均 3年 3个月。1.2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不尽感、排尿困难和尿流变细。其中 2 2例有尿潴留史 ,6例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导尿测定残余尿 2 6例 ,尿量 5 0~ 110 0ml,… 相似文献
4.
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附6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手术体会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从1988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有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 回肠新膀胱术.回肠新膀胱术采用回肠末端肠段,作对系膜缘切开,然后将回肠片U形排列缝合,间断内翻缝合重建膀胱颈,输尿管行黏膜沟再植.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尿控情况、肾功能、影像学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围术期死亡外,其余患者随访12~168个月.共死亡13例.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1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尿漏5例、出血4例、切口疝4例、尿道狭窄3例、尿道复发1例.42例患者尿控效果满意.结论:经过长期随访,我们提出的新型原位回肠膀胱术是一种效果良好、并发症较低的尿道改道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7年8月对复发性膀胱癌行扩大根治,并行自控性回肠新膀胱原位再造术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下腹部胀满伴反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可控回肠膀胱术的简化手术方法、近期效果及主要并发症预防,并介绍笔者自1987年10月以来3例成功经验.本术式最大优点是膀胱全切后不需要佩带尿袋,不但给病人提供较高的生活质量,而且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精神负担,是八十年代较为理想的一种尿路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全膀胱切除术后,回肠膀胱术是最常用的尿路改道手术。但作为永久性尿液转流的方法仍不够理想,所存在的缺点是易发生输尿管返流,造成逆行尿路感染以及代膀胱的容量低,不能自控,长期佩带集尿袋引起造瘘口皮肤的合并症,因此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生活要求。多年来,许多泌尿外科医生在废弃尿 相似文献
11.
12.
保留性功能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附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 8月~ 1999年 11月 ,我院分别对 2例膀胱肿瘤患者行保留性功能膀胱全切除及回肠新膀胱术 ,术后患者尿自控 ,性功能状态良好 ,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例患者 ,男性 ,年龄分别为 71岁、6 1岁。病程 3~ 4年 ,术前性功能存在。第 1例患者 3年前因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第 2例患者因反复发作无痛性肉眼血尿入院 ;术前均行膀胱镜检并活检、CT、IVU检查。例 1为膀胱癌复发 ,呈多发性。例 2为膀胱左侧壁巨大乳头状新生物 ;尿道、膀胱颈部均未见肿瘤浸润 (活检证实 )。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14.
15.
陶洪飞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9):820-821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例回肠膀胱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1例半年后死于肿瘤复发,11例均治愈。随访2年,并发感染后尿道狭窄2例,小肠大部切除后短肠综合征1例,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回肠膀胱瘘均应手术治疗。积极充分、有效的术前准备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及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对3例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并在腹腔镜下施行回肠膀胱术?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320?280?270 min,出血量350?450?33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6?18?19枚,均为阴性,手术切缘阴性?术后3 d肠功能恢复,术后2周拔除单J管,无肠瘘尿瘘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 d?术后随访分别为22?18?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回肠膀胱术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解剖结构显露较满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手术难度较大,须熟练掌握各种腹腔镜操作技术后方可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全膀胱切除术后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6月对11例全膀胱切除术后行改良的原位新回肠膀胱术:膀胱全切除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带蒂末段回肠一部分为新膀胱输入道,另一部分为回肠片经折叠后缝合成类球形新膀胱,输尿管以匙形吻合种植于新膀胱输入道上,类球形新膀胱底部与后尿道端吻合.结果: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4 h,术中平均出血量300 ml;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4个月,11例白天均能控尿,夜尿2~3次,无遗尿.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外形接近膀胱形态,符合生理排尿;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回肠新膀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回肠新膀胱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50 min,平均输血量440 ml。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17例患者白天能自控排尿,12例夜间自控排尿,无输尿管返流及肾积水发生,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回肠新膀胱术操作相对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无输尿管返流及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排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附3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较好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改良方法行全膀胱切除术,术中保留膀胱外括约肌及膜部尿道,取约60cm带血管蒂的末段回肠,于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开形成肠片,再将该肠片以“W”形折叠,缝合为球形的新膀胱,双侧输尿管断端吻合于球形新膀胱,新膀胱的底部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31例中28例术后控排尿功能好,每次排尿量200-600ml;3例患者术后排尿困难;无尿失禁病例,所有患者术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回肠新膀胱术后有良好的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的一个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回肠膀胱内移行上皮细胞癌少见。据所掌握资料,国外报告8例,国内尚无报道。现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就有关问题作简要讨论。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9岁,因肉眼血尿5个月于1980年8月以膀胱肿瘤在我科行单纯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诊断:多发性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Ⅰ—Ⅱ级,侵及前列腺。1987年6月再次出现血尿。同年12月入院检查,大剂量IVP左肾不显影;左肾盂穿刺造影示左肾、输尿管积水、输尿管入回肠膀胱处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