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自体树突状细胞 (DC)对费城 (Ph)染色体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从 4例 CML 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培养出 DC及 T细胞 ,而后将 DC加 IL- 2或 IL- 2激活的 T细胞 ,分别与自体 PBMNC及 K5 6 2细胞共同孵育 6 h,行常规染色体测定 ,分析自体及 K5 6 2 Ph+染色体细胞残存率。结果 从 4例 CML 患者 PBMNC中培养出约 3× 10 5~ 2× 10 6 PBMNC的自体 DC;DC加 IL-2激活的 T细胞比单用 IL- 2激活的 T细胞对自体 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 (P<0 .0 0 1) ;DC激活的自体 T细胞对自体 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对 K5 6 2 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 (P<0 .0 0 1)。结论  DC激活的 T细胞能有效抑制 Ph+染色体细胞 ;CML 患者 DC激活的自体 T细胞对自体 Ph+染色体细胞特异性的杀伤作用可能受到主要组织相容性 (MHC)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Treg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Treg细胞在AML治疗前与缓解后的区别和联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AML初治组(23例)、AML完全缓解(CR)组(23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CD4+CD25+T细胞和CD4+FOXP3+T细胞分别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T细胞特征抗原.结论 CD4+ 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AML初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完全缓解组(P<0.01),而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M+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经检验在各组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reg细胞数量在初治AML中明显升高,治疗达完全缓解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吉蕾  邢佩霓  魏绪仓  李梅生  王彤 《医学争鸣》2003,24(11):1010-1013
目的 :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扩增及其功能 .方法 :采用两步法 ,首先将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或外周血CD34+ 细胞与rhFlt3 L和rhTPO共育 7d,再用rhGM CSF ,rhTNF α及rhIL 4诱导培养1 4d ;同时以rhGM CSF ,rhTNF α及rhIL 4直接诱导体系作对照 .获得的DC通过免疫表型检测、电镜分析及染色体鉴定 ,并用MTT法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及T细胞对CML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两步法培养 2 1d ,CML的CD34+ 细胞扩增 (76 . 5 6± 5 . 1 7)倍 ,DC产率 (39. 1 0± 8. 0 3) % ,直接诱导产生DC扩增倍数及比例均低于两步法 (P <0 . 0 1 ) ,且此DC能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进而杀伤CML细胞 .结论 :两步法体外扩增培养可明显提高DC前体总数及产率 ,优于直接诱导培养 ;CML细胞来源的DC可诱导抗白血病免疫应答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分化抗原(MyAg)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480例ALL患者,其中T细胞-ALL(T-ALL)92例,B细胞-ALL(B-ALL)388例,经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抽取肝素抗凝骨髓,加入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在480例ALL患者中,39.17%伴有MyAg的表达,最常见为CD13(25.42%),其在B-ALL各亚型中表达依次为B-前体ALL(40.00%)、前B-ALL(29.93%)、普通B-ALL(22.22%)、B-ALL(20.98%);CD13在T-ALL的阳性表达率为20.65%.CD33(16.04%)在B-ALL阳性表达率(17.27%)与T-ALL(10.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17也表达于ALL(4.17%),尤其是T-ALL(14.13%),而B-ALL阳性表达率为1.80%(P<0.01).结论:ALL最常表达的MyAg为CD13和CD33,CD117表达于T-ALL.  相似文献   

6.
虽然近几十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生物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型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树突状细胞(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能激活静息期的T细胞,诱发天然免疫功能,进而杀伤肿瘤细胞,因此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当前对DC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细胞免疫逃逸、DC的来源和特点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尤其以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7.
曾晓明  陈君敏 《医学综述》2007,13(15):1128-1130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实验技术方法、诱导分化的机制及其在抗白血病免疫方面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的异常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初诊的38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AML患者髓系特异性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低依次为:CD33、CD13、cMPO、CD117、CD11b;部分患者异常表达淋巴系抗原,表达率高低依次为CD19、cCD79a、CD7等。CD19+、CD7+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低于CD19-、CD7-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表达非特异性早期抗原CD34、HLA-DR、CD38,CD34+患者CR率与CD34-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患者CR率与CD56-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3、CD13、cMPO、CD117为髓系常见且敏感的抗原。伴有CD19、CD7表达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今肿瘤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迄今为止治愈的措施仍然有限。近10年来,人们发现CML患者体内存在识别自身肿瘤的T淋巴细胞,但是由于抗原提呈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异常等原因,造成了肿瘤特异性T细胞无应答。  相似文献   

10.
孟冬梅  赵春亭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2):183-184,187
化疗方法的改进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的应用使髓性白血病病人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的复发,根源是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清除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树突状细胞(DCs)是免疫系统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s),惟一能够致敏初始型T细胞,在体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联合细胞因子对T细胞体外激发、扩增及功能的诱导作用。方法: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经顺铂(DDP)诱导凋亡,体外共育法负载DCS,DCs和T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DC5对T细胞的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的含量;溶血实验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产生穿孔素的能力;体外肿瘤杀伤实验分析CTL的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结果:凋亡肿瘤细胞负载联合CD40激发的DCs能有效地激发自体T细胞的体外扩增并诱导具有较特异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CTL。结论: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在CD40信号的作用下对自体T细胞具有较强的激发和扩增效应.所获得的CTL对肿瘤细胞具有较特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定向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方法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无菌采集新鲜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 lood mononuc learcells,CBMCs),加入细胞因子(GM-CSF IL-4 TNF-α)定向诱导培养并进行相应的表型鉴定.观察肿瘤抗原负载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生成和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从人脐血分离到的CBMCs经GM-CSF IL-4 TNF-α共同培养后,第7天镜下即可见典型形态的DCs,细胞表型检测见CD1 a 细胞比例增加到(20.8±1.62)%.DCs负载肿瘤抗原后能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并可特异性抑制YTMLC肿瘤细胞.结论经细胞因子组合可以从脐血中诱导出DCs,并可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s)的产生,为进一步开展DCs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小鼠,取其脾脏分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将这些带有抗原信息的DCs经尾静脉注射给小鼠.以观察DCs过继转移抗原的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抗体形成细胞(AFC)及血清中SRBC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次免疫DC组抗SRBC放价高于初次免疫DC组P<0.05,提示:DCs具有过继转移抗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体外诱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NCs)为树突细胞( DCs)。方法 :CML患者 PBMNCs在含 GM- CSF、IL- 4、TNF- α的培养液中培养 1 4d,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 ,免疫磁珠 ( MACS)富集所诱生的 DCs,用D- FISH、RT- PCR方法检测 DCs的白血病源性。利用 MTT法检测所诱生 DCs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所诱生的细胞高表达 CD80 、CD86、CD1a、HLA- DR,电镜下细胞表面有丰富突起 ,细胞浆内有丰富线粒体 ,D- FISH、RT- PCR检测所诱生的 DCs具有 bcr/abl融合基因。CML DCs具有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体外利用 CML患者 PBMNCs成功诱导生成了来源于 CML细胞的 DCs( CML D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取树突状细胞外来体(DC)分泌的外来体(exosomes),检测其体外刺激同源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肾癌769-P的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通过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制备DC分泌的exosomes,透射电镜观察exosomes的形态,MTT法检测DC分泌的exosomes诱导T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CTL对769-P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能从DC上清中分离exosomes,并且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促进T细胞的增殖及特异性CTL抗769-P效应,T细胞增殖倍数达(1.68±0.22)%,CTL杀瘤活性为(38.23±2.16)%。结论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诱导激活具有较强杀瘤活性的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处于乙肝病毒临床清除状态的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提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8例术后肝移植受体为病例组,6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以细胞因子诱导法从外周血获得树突状细胞,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处理后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并比较两组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弱于健康对照组(cpm值4310.8±1820.3 vs 19002.5±3357.8,P<0.001),提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能力弱于健康对照组(cpm值4974.9±2414.7 vs 39258.4±5554.9,P<0.001).结论 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提呈乙肝表面抗原的能力低下,此种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受体针对乙肝病毒的主动免疫反应性低的重要原因,并且其提呈作用受术前乙肝病毒复制状态、术后时间、术后预防方案及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渗出性恶性胸腔积液(exudativemalignantpleuraleffusions,EMPE)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DCs的形态学及对其进行表型鉴定。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非小细胞肺癌EMPE中分离获得胸腔积液中的单个核细胞,用白细胞介素-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对DCs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建立了PEDCs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9d的DCs高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DR)、CD83、CD86、CD80。结论:从EMPE中分离的PEDCs体外培养后不仅在形态上成熟,而且高表达特异性表面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染小鼠肝癌H22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抗小鼠肝癌的免疫作用。方法提取小鼠四肢长骨骨髓,在rmGM-CSF和rmIL-4体外刺激下增殖分化为DC。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经rmIFN-γ、anti-CD3、rmIL-2和rmIL-1b诱导成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细胞)。制备肝癌H22细胞总RNA,体外转染DC,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的DC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将转染H22细胞总RNA的DC和CIK细胞混合培养制备成为效应细胞,LDH释放法测定效应细胞对小鼠H22细胞、S180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H22细胞总RNA转染后的DC,其MHCⅠ类分子、MHCⅡ类分子及CD83、CD86表达率明显增高,CD14表达率降低(P<0.05)。转染H22细胞总RNA的DC激活的CIK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率高于其对S180细胞的杀伤率(P<0.05)。转染H22细胞总RNA的DC激活的CIK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率高于其他各组效应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率(P<0.05)。结论转染H22细胞总RNA的DC激活的CIK细胞对H22细胞具有高效而特异性的体外抗小鼠肝癌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