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11):1603-1606
为了适应医改要求,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高全院临床路径覆盖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控制医疗费用合理,某三甲医院运用PDCA循环来开展管理,解决问题,通过根因分析法,找出主因,调整管理病种,建全管理制度,培训医师队伍,维护信息系统。经过2年的观察,临床路径覆盖率从3%提高到24%。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路径覆盖率,通过全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控制费用合理。  相似文献   

2.
运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持续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模式,以其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巨大作用,受到各国医学界的重视。文章介绍了临床路径的背景、特点以及PDCA循环模式理论的来源和内涵,并重点讨论了运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路径各个关键环节的持续改进,对促进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有序的开展和医院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PDCA循环提高临床护士洗手依从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采用PDCA循环法对提高临床护士正确洗手依从性的可能性. 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临床护士洗手行为进行管理. 结果临床护士洗手的依从性及效果明显提高. 结论 PDCA循环法可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临床护士洗手的依从性及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近3年苏北人民医院临床用血情况,探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证输血安全等临床用血管理方面的有效措施,提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格执行用血制度,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检验科选取的1200份检验样本,按照选取时间关系进行分组,分为开展PDCA循环检验前与开展PDCA循环检验后两组样本进行研究,对比分组检验样本的合格情况。结果:经过分组标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前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6.67%,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6.63%,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5.83%,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50%,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0.67%,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83%,采用PDCA循环模式检测前后其对于标本检测的合格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检测模式,属于一种逻辑型的检测方法,在临床检验中可以对检测流程进行规范,促使整个检测过程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7.
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病案质量,医院出院病案24小时内回收率提升至80%左右,甲级病案率达98%以上,患者复印病案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病案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用于规范医学影像科感染控制制度和流程,以不断提高感染控制效果。方法应用3次PDCA循环管理对80名医学影像科工作人员(其中有5名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室内空气消毒考核和问卷调查,静脉穿刺无菌操作(仅对护士)的考核和问卷调查,并比较实施PDCA前后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考核效果。结果实施PDCA前后医务人员对洗手指征掌握、洗手步骤实施以及手细菌培养的合格率分别为38.75%和87.50%、50.00%和93.75%、76.25%和97.50%,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PDCA前后医务人员对常见医疗废物分类和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掌握的合格率分别为20.00%和86.25%、46.25%和88.75%,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科室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由实施PDCA前的68.18%提高到实施PDCA后的95.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护士静脉穿刺无菌操作合格率由实施PDCA前的80.00%提高到实施PDCA后的9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医学影像科感染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和总结医院消毒供应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保证消毒供应的质量。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消毒供应室实施标准化、科学化质量管理。结果自2010年开始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以来,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布局、基本配置及工作流程得以规范,消毒供应室人员对清洁、消毒、灭菌的标准化意识得以加强,在管理的过程中倡导集中化、专业化,加强了对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形成了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使医院消毒供应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实现了全院医疗物品消毒供应集中化处理,保证了物品消毒灭菌质量。结论领导重视,全力推进消毒供应室一体化建设是关键;推行PDCA循环管理法,坚持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循序渐进,促进了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规范化管理,使医院消毒供应质量在不断循环往复中提高,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我们将PDCA循环应用于输血管理,在医疗机构输血管理组织的配置和职能、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执行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治疗的知情告知、血液的出入库管理、输血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中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方法: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血化验结果、回收血量和回收率等.结果:实验组血细胞回收率达95%,保留了血液中有效成分及功能,术后24 h血培养阳性率为0.结论:体外循环装置用于术中自体血回输,可节约血源及费用,避免输血性疾病的发生,且操作简单,滤过安全,回收率高,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2016,(5):694-697
目的评价分析本院临床成分输血的合理性,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与安全。方法抽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各临床科室的输血病历,评价临床用血是否合理,输血记录是否完善,分析不合理用血的比例、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3年共成分输血21 496人次,抽查897例病历,不合理用血75例,合理率为91.64%。红细胞合理输注率为95.04%,主要不合理输注原因为术中失血<20%自身血容量而输注红细胞;血浆合理输注率为78.92%,主要不合理原因为术中搭配红细胞输注和术后用于促进伤口愈合;血小板和冷沉淀未出现不合理输注情况。其中,外科合理输注率偏低,为88.77%,而内科合理输注率较高,为98.83%。输血记录不完善也主要集中于外科。近年来,由于加强了输血管理,临床科室也不断改进用血水平和完善输血记录,每季度的合理用血率和输血记录完善率有所提升。结论审慎而明智地执行血液输注指征,能够降低不合理用血情况,并确保更多真正需要的患者能够输注到血液,使输血工作安全、有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提高医院自体输血率的管理效果。方法从2017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运用PDCA管理工具管理医院自体输血管理工作。结果医院的自体输血率从第一季度改善前的16. 0%提高到了36. 0%,提升了20. 0%。结论 PDCA管理工具科学有效,应用于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能有效提高自体输血率并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口腔专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在对新护士进行专科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集理论、操作技术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结果新护士们在短期3个月时间内能基本掌握口腔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能较好完成临床椅旁护理工作;同时摸索出一套较实用的教学理论模式。结论在短时间内塑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口腔护理队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口腔专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在对新护士进行专科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集理论、操作技术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结果新护士们在短期3个月时间内能基本掌握口腔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能较好完成临床椅旁护理工作;同时摸索出一套较实用的教学理论模式。结论在短时间内塑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口腔护理队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临床输血的全流程、全方位管理。方法:总结"军卫一号"工程配发血管理子系统使用经验,结合医院输血管理流程,在原系统数据库基础上,设计一套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结果:实现了血液从"血站到血管"管理的全程微机化操作,对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管理与服务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该系统开创了新的临床输血管理局面,对其他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的100例输血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参照组采纳异体输血,试验组采纳自体输血,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H、电解质、输血量、输血费用、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24、72 h的TBIL、APTT、P...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原有的血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输血业务管理信息子系统,以实现血库到临床的业务集成管理。该平台,实现了输血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了科学用血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