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广州市7~12岁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选取广州市流动儿童学校和户籍儿童学校各2所,每所学校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对1 034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乳、恒牙患龋率分别为67.28% (366/544),34.93% (190/544),均高于户籍儿童的25.9% (127/490)和2.4% (12/490)(x2值分别为176.789,172.984,P值均<0.01).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儿童口腔保健形成率户籍组均高于流动组(P值均<0.01).儿童不同进食甜食习惯和刷牙习惯组间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881,22.244,P值均<0.01).结论 广州市流动儿童患龋率较高,儿童与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及保健行为均较差.应加强小学生及家长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流动儿童家庭是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了解河南省农村6岁留守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为其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农村159名6岁留守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并以150名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5岁儿童家长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家长当场填答后收回.结果 8.8%的留守儿童经常睡前吃甜食;留守儿童每天进食至少1次的食品主要是甜点(56.0%)、糖果或巧克力(41.5%)、糖水(34.6%)、碳酸饮料(35.2%)、加糖果汁(35.2%);59.7%的留守儿童每天刷牙1次及以上;留守儿童含氟牙膏使用率为20.8%;5.7%的留守儿童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留守儿童1 a内就医比例为37.7%.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每日刷牙次数、家长帮助刷牙频率及1 a内就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45,8.668,P值均<0.05);饮食习惯、开始刷牙年龄、含氟牙膏使用率、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口腔健康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农村6岁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就医行为不容乐观,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对儿童口腔健康不够重视,应抓好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程妙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2):1499-1500
了解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提高凯里市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及正确刷牙率的效果,为有效预防龋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凯里市城区19所小学一~三年级7~9岁儿童进行口腔流行病学筛查及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及促进,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管理及宣传动员、健康干预,采用口腔健康知晓率指标对项目进行评估.结果 凯里市城区7~9岁儿童口腔卫生知晓率平均仅为49.83%,每天二次刷牙率平均为39.79%,明显低于国家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要求.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正确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 凯里市的口腔健康教育滞后,应进一步加强儿童口腔知识的教育,提高社会及家长的口腔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4.
了解安徽省12岁农村留守儿童口腔卫生健康知识以及行为现状,为基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方法 设计制定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的安徽省360名12岁留守儿童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同时随机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农村非留守儿童360人为对照.结果 留守儿童对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细菌可引起龋齿”知晓率为29.44%,“细菌引起牙龈出血”知晓率为44.44%,“吃糖容易致龋”知晓率为60.55%,“含氟牙膏”知晓率为18.05%,“刷牙出血非正常”知晓率为48.61%,与非留守儿童组调查情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中,留守儿童组保证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仅占12.50%,经常或偶尔使用牙线的占3.61%,54.17%的留守儿童经常吃糖,与非留守组儿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曾有口腔科就医行为的留守儿童占35.56%,9.72%认为牙疼后需要找医生诊治,1.39%的留守儿童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组(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匮乏,口腔卫生保健行为较差.政府、基层卫生部门、留守儿童家长及学校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5.
了解西安市7~9岁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健康状况和窝沟封闭情况,为开展西安市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从西安市13个区(县)二~四年级儿童中抽取606人,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城区儿童刷牙行为和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优于乡村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乳牙患龋率和乳牙充填率分别为64.03%和10.37%,城区均高于乡村(P值均<0.05).乳牙恒牙总患龋率和总充填率分别为65.18%和12.47%;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7.10%,充填率为30.61%.窝沟封闭率城区高于乡村(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参与窝沟封闭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地区、对窝沟封闭的认知、第一恒磨牙是否有龋坏(P值均<0.05).儿童主要通过教师、媒体、医护人员获得窝沟封闭的信息,教师、家长、医护人员对儿童是否参与活动起主要影响作用.结论 学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目标有差距.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活动,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了解河南省12~15岁青少年牙周状况及相关口腔健康知识、口腔卫生行为,为青少年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4个县/区选取12所中学12~15岁学生3 786名,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牙周健康检出率为6.08%,牙龈出血检出率为93.92%,牙石检出率为90.99%.青少年刷牙率为77.79%,每天刷牙≥2次青少年报告率为17.56%,使用牙线率为4.57%.有刷牙行为、使用牙线的青少年牙周健康检出率高于无刷牙行为、不使用牙线的青少年(x2值分别为10.81,5.96,P值均<0.05).牙周相关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2.31%;除“细菌可引起龋齿”外,其他相关牙周疾病知识知晓率均超过50.00%.结论 河南省12~ 15岁青少年牙周状况不容乐观,牙周健康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口腔卫生行为正确率低,应加强青少年口腔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评价海口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4所小学二~六年级学生1 300名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经过2个月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小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对牙齿有益健康的食物、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牙龈出血的正确做法、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和龋齿的主要原因、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窝沟封闭的作用等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分别达64.92%,76.12%,82.30%,72.36%,83.48%,57.87%,76.74%,57.40%,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采用竖刷法刷牙、每天刷牙≥2次、每2~3月更换1次牙刷、每次刷牙时间≥3 min、使用含氟牙膏、经常使用牙线、饭后每次漱口、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等口腔卫生行为报告率均有了提高,分别达67.89%,76.27%,73.45%,63.51%,47.69%,36.26,68.36,71.73%,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常吃甜食(17.54%)、经常喝碳酸类饮料(8.85%)、睡前进食(6.42%)等不良饮食习惯与干预前相比均下降(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培养口腔卫生行为,减少小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究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当前健康教育技术手段的适宜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2 106名小学 生开展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实施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正确刷牙率。结果:干预 后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84.26%)明显高于干预前(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052,P<0.01)。干预后儿童 正确刷牙率(79.74%)较干预前(77.86%)稍有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115,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 提高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但正确刷牙率提高效果欠佳,需要改进和加强当前健康教育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了解潍坊市城乡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对适宜儿童实施窝沟封闭项目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口腔教育和防龋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潍坊市19所城乡小学二年级儿童共2 967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对适宜儿童实施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术.结果 乡村儿童乳牙患龋率和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均高于城区儿童(P值均<0.05),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率城区高于乡村(x2=41.622,P<0.01).城区儿童对引起龋齿的不良行为和牙齿的自我保护方法知识掌握程度高于乡村儿童;将口腔卫生保健教育纳入学生课堂教育学校的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掌握程度高于未开展口腔卫生保健教育的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区儿童刷牙行为较农村儿童明显规范(P值均<0.01).结论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形势严峻,学校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影响较大.学校、社会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积极实施窝沟封闭项目,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4个区/县93所小学的4 454名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5%,男女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164);城区学生知晓率为54.5%,郊县学生为47.3%,农村学生为38.9%(x2=1 115.45,P<0.01).学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9%,绝大多数行为形成率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种行为形成率均为城区高于郊县、郊县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主要监护人学历较低的学生,其相关知识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948,0.344,P值均<0.01);农村、监护人学历较低、男生及近1年患过传染病的学生,其健康行为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479,0.292,0.518,0.475,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相关行为有待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应主抓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1.
李梦映  周素芳  陈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68-369,372
了解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现状,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梧州市市区20所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1 304名进行为期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除引起龋齿和牙龈出血的原因外,小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如每天刷牙2次、选用含氟牙膏和正确刷牙方法的持有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10.76,17.73和8.41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了解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促进学龄儿童掌握口腔健康知识的效果,为建立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广西15所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745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口腔健康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其促进效果.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刷牙时间、每天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刷牙出血说明牙龈不健康、白开水最适合解渴、常吃甜食对牙齿有害等知晓率活动前分别为35.70%,37.99%,28.86%,54.50%,76.24%,78.39%,活动后分别提高6.98,23.35,27.38,12.88,13.56,10.07百分点(x2值分别为7.62,81.28,114.26,25.98,48.57,36.25,P值均<0.01).口腔卫生行为方面,早晚刷牙、每天刷牙2~3 min、使用含氟牙膏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25.91%,44.43%,23.62%,活动后分别提高了12.61,12.89,14.90百分点(x2值分别为25.16,24.75,30.61,P值均<0.01).饮食习惯方面,每天进食可乐或雪碧≥1次、每天进食饼干或蛋糕面包等甜点心≥1次、每天进食糖果或巧克力≥1次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81.34%,77.18%,83.22%,活动后分别降低了4.29,9.26,12.08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7,16.05,30.87,P值均<0.05).结论 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使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明显提高,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对口腔健康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下一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5-01/12到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计460名儿童,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儿童对口腔健康相关知识和口腔卫生行为信息。结果调查男童258例,女童202例,平均年龄(7.65±2.15)岁,城市户口262例,农村户口198例;农村儿童的龋齿、牙菌斑、牙结石的发生率高于城市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儿童对口腔疾病自我诊断、预防牙菌斑的方法、预防龋齿的方法、含氟牙膏的好处、正确的刷牙方法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儿童的早晨刷牙、睡前刷牙、每次刷牙3 min、每3个月更换牙刷、顺牙缝竖线方向刷牙的行为明显优于农村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龄儿童的早晨刷牙、睡前刷牙、每次刷牙3 min、顺牙缝竖线方向刷牙的行为明显优于低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3个月更换牙刷的行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口腔牙齿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较差,尤其是农村儿童,卫生行政部门、专业技术机构、学校应加大家长及儿童口腔健康保健宣传教育的力度及深度,让其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昆明市官渡区儿童青少年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态度现状,以便今后采取针对性的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控制和口腔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抽取幼儿园3~5岁,小学6~11岁,初中12~15岁儿童青少年共1 80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健康行为以及态度等。结果调查对象对六龄牙知识、牙菌斑知识和正确的保健牙刷知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66.48%、63.79%和58.97%;对应选择含氟牙膏的知识知晓率最低,为19.67%。儿童、青少年对牙刷专用、牙痛的医院检查和牙龈出血的处理正确行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8.26%、87.84%和74.50%;对常见的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正确行为率最低,为31.28%。结论昆明市官渡区儿童、青少年口腔保健知识、行为与态度尚有欠缺。有必要加强儿童青少年及家长接受多层次口腔健康知识和对口腔健康有积极态度及具有良好口腔健康行为,帮助和引导儿童、青少年建立正确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东营地区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6至12月在东营市鸿港医院口腔科检查的7至12岁儿童共310例,将其按照不同口腔保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牙龈出血发病率、龋齿发病率、饭后漱口率、正确刷牙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结果 两组干预后分别与干预前相比,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饭后漱口率及正确刷牙率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34,均P<0.05).两组干预后分别与干预前相比,牙龈出血发病率、龋齿发病率及龋齿总数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8.37、6.87、8.29;t值分别为7.33、9.36,均P<0.05).两组干预后分别与干预前相比,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6.89、4.25、6.56,均P<0.05).结论 在儿童口腔保健过程中加用健康教育可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降低牙龈出血发病率,促进健康口腔行为,改善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为东北地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东北9个城市、9个农村地区部分12岁学生进行集体自答式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2岁学生每天刷牙率为74.7%,城市高于农村(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为62.1%,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知识及含氟牙膏知晓率偏低;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过去12个月口腔科就诊率为54.2%,农村(60.8%)高于城市(47.2%)(P0.01),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牙痛和其他口腔问题绝大部分12岁学生对自己的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但实际接收定期检查的学生只占1/3。结论学生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尚不普及。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建立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海口市8所幼儿园472名5岁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其中"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的知晓率为12.29%,"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和龋齿的主要原因"知晓率为29.03%。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持正向态度,均达80%以上,94.92%的家长认为"口腔健康对自己生活很重要,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90.04%的家长认为"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很有必要",仅有29.45%的家长认为"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3岁前刷牙的儿童为61.65%,每天刷牙次数≥2次的儿童为28.39%,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为18.22%,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为16.74%,每天检查刷牙效果为17. 80%。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得分呈正相关(r=0.329, P0.05),知识和行为呈正相关(r=0.182, P0.05)。结论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认知水平较低,口腔健康态度较好,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改善,应开展针对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参与式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牙周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的影响,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不等比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昆明理工大学40个宿舍(教育组、对照组各20个)共240名学生.教育组学生在专题小组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形式的参与式口腔健康教育,同时提供专为口腔健康教育设计的阅读材料,使用统一提供的牙膏、牙刷和手动牙线;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在健康教育后,比较2组学生牙周健康状况、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 3个月后,教育组学生的软垢指数(0.89)、牙石指数(0.23)、牙龈指数(0.21)明显低于对照组(1.56,0.73,1.17)(P值均<0.05);教育组学生每天刷牙的次数以及每次刷牙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值均<0.01);刷牙方法、牙周疾病等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与式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参与者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9.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乌鲁木齐市5所小学的一、二年级共1 0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印发口腔健康教育资料和开设专题口腔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为期1个学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对龋病、六龄齿的重要性和定期口腔检查必要性的认知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28.62,44.00和34.56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27,411.31,259.28,P值均<0.01);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刷牙次数、刷牙用时和刷牙方式等口腔健康行为与教育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增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调查分析河南省3~5岁儿童患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龋病预防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两县、两区选取12所幼儿园,随机抽取3~5岁儿童共1296名进行乳牙患龋状况调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行为、知识和观念的问卷调查.结果 1296名儿童中,患龋755名,患龋率为58.3%,龋均2.83.男、女童患龋率(60.5%,56.0%)和龋均(2.88,2.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F值分别为2.64,0.22,P值均>0.05).3,4,5岁年龄组的患龋率分别为46.7%,60.9%,67.5%,龋均分别为2.02,2.85和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值分别为40.00,21.68,P值均<0.01).城市、农村儿童患龋率分别为58.9%,57.7%,龋均分别为2.87,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F值分别为0.20,0.1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出生后6个月内喂养方式、是否到牙科医院就诊过以及自评牙齿和口腔健康状况是河南省3~5岁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严重.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提高儿童的牙齿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