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佳  安宁  刘春雨  徐丽珍 《中草药》2008,39(4):497-499
目的 对准噶尔大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MPLC制备色谱技术,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准噶尔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茅二醇(Ⅰ)、白桦脂醇(Ⅱ)、白桦脂酸(Ⅲ)、齐墩果酸(Ⅳ)、7-O-β谷甾醇(Ⅴ)、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二十八醇酯(Ⅵ)、二十八酸(Ⅶ)、I-二十八烯(Ⅷ)、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Ⅸ)、大戟醇(Ⅹ)、β-谷甾醇(Ⅺ).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张峰  张俊清  孔令义 《中草药》2009,40(10):1554-1555
目的 研究薜荔Ficus pumila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薜荔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为熊果醇(Ⅰ)、白桦醇(Ⅱ)、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Ⅲ)、5α-豆甾-3,6-二酮(Ⅳ)、β-谷甾醇(Ⅴ)、白桦酸(Ⅵ)、胡萝卜苷(Ⅶ)、羽扇豆醇(Ⅷ)、豆甾醇(Ⅸ)、正二十六烷醇(Ⅹ).结论 化合物Ⅰ~Ⅳ、Ⅸ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琳  何晓霞  潘英  韩凌  王志成  赵余庆 《中草药》2009,40(11):1707-1710
目的 研究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和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辽宁产五味子藤茎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味子丙素(Ⅰ)、五味子乙素(Ⅱ)、戈米辛N(Ⅲ)、β-谷甾醇(Ⅳ)、五味子醇乙(Ⅴ)、五味子醇甲(Ⅵ)、黑五味子酸(nigranoic acid,Ⅶ)、南五味子酸(Ⅷ)、5-羟甲基糠醛(Ⅸ)、α-L-正丁基山梨糖苷(Ⅹ)及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Ⅹ为首次从五味子科中分得,化合物Ⅲ、Ⅴ、Ⅶ~Ⅸ和Ⅺ为首次从五味子藤茎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南红树林植物海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捷  邓志威  林文翰  李青山 《中草药》2009,40(11):1704-1707
目的 研究红树林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EI-MS,1D NMR)分离鉴定海漆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红树林植物海漆的石油醚部分分离纯化了12个次生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Ⅰ)、邻苯二甲酰正二丁酯(Ⅱ)、β-香树脂醇(Ⅲ)、3-羟基-18烯-齐墩果烷(Ⅳ)、3-羰基-18-烯-齐墩果烷(Ⅴ)、褐藻素A(脱镁叶绿素A,Ⅵ)、白桦脂醇(Ⅶ)、β-扶桑甾醇(Ⅷ)、β-谷甾醇(Ⅸ)、白桦脂酸(Ⅹ)、齐墩果酸(Ⅺ)、熊果酸(Ⅻ).结论 其中化合物Ⅶ、Ⅷ、Ⅹ、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黄瑞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娟  吴志军  沈云亨  张川  张卫东 《中草药》2008,39(12):1781-1783
目的研究黄瑞香Daphne girald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以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齐墩果酸(Ⅲ)、十八碳酸单甘油酯(Ⅳ)、十八烷基咖啡酸酯(Ⅴ)、白桦酸(Ⅵ)、瑞香毒素(Ⅶ)、齐墩果瑞香醛(oleodaphnal,Ⅷ)、紫丁香苷(Ⅸ)、sinapylalcohol 1,3′-di-O-β-D-glucopyranoside(Ⅹ)。结论化合物Ⅲ、Ⅳ、Ⅵ、Ⅶ和Ⅹ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毛鸡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温晶  史海明  屠鹏飞 《中草药》2006,37(5):658-660
目的研究毛鸡骨草Abrusm oll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成分,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得11个已知化合物,经鉴定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咖啡酸二十九醇酯(Ⅲ)、胡萝卜苷(Ⅳ)、白桦酸(Ⅴ)、香草酸(Ⅵ)、肌醇甲醚(Ⅶ)、蔗糖(Ⅷ)、soyasapon inⅠ(Ⅸ)、ka ikasapon inⅢ(Ⅹ)和dehydrosoy-asapon inⅠ(Ⅺ)。结论化合物Ⅰ、Ⅲ、Ⅳ、Ⅵ~Ⅺ均为首次从毛鸡骨草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李媛  张东明  庾石山 《中草药》2004,35(3):241-242
目的 研究小叶石楠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Ⅰ),β-谷甾醇(Ⅱ),白桦酸(Ⅲ),pyracrenic acid(Ⅳ),表儿茶素(V),胡萝卜苷(Ⅵ),野樱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Ⅲ~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中药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I),白桦脂醇(betulin,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3β,23-dihydroxy-30-norolean-12,20(29)-dien-28-oic acid(Ⅳ),芍药苷元(paeoniflorigenone,V),3-O-methylpaeonisuffral(Ⅵ),牡丹酚(paeonol,Ⅶ),6-羟基香豆素(6-hydroxycoumarin,Ⅷ)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Ⅸ)。结论:化合物I-Ⅳ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白桂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桂木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化羽扇豆烯醇(3β-acetoxy-lupenol,Ⅰ)、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Ⅱ)、二十五烷酸(pentacosanoic acid,Ⅲ)、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Ⅳ)、羽扇豆醇(lupeol,Ⅴ)、白桦脂酸甲酯(methylbetulinate,Ⅵ)、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白桦酯醇(betulin,Ⅸ)、artonin A(Ⅹ)、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Ⅺ)、oxyresveratrol[1-(2,4-dihydroxyphenyl)-2-(3,5-dihydroxyphenyl)ethylene,ⅩⅡ],( )-儿茶素[( )-catechin,ⅩⅢ]、( )-afzelech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ⅩⅣ)。结论化合物Ⅰ、Ⅴ、Ⅵ、Ⅸ为同一类化合物,属羽扇豆烷皂苷元类,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0,(6)
目的:研究枇杷叶紫珠茎及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光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枇杷叶紫珠中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α-香树脂醇(Ⅰ)、2β,3β,19α-三羟基熊果酸(Ⅱ)、齐墩果酸(Ⅲ)、3-O-β-D-葡萄糖-α-香树脂醇苷(Ⅳ)、熊果酸(Ⅴ)、白桦脂酸(Ⅵ)、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O-β-D-葡萄糖酯(Ⅶ)、邻羟基苯甲酸(Ⅷ)、坡模酸(Ⅸ)、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Ⅹ)、β-谷甾醇(Ⅺ)、β-胡萝卜苷(Ⅻ)。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枇杷叶紫珠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Ⅳ、Ⅶ、Ⅷ、Ⅸ和Ⅹ在紫珠属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多枝柽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张媛  屠鹏飞 《中草药》2006,37(12):1764-1768
目的柽柳科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我国名贵中药管花肉苁蓉的主要寄主,为了促进管花肉苁蓉栽培基地建设,并为多枝柽柳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对多枝柽柳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UV、IR、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8个,三萜类2个,苯丙素类1个,逆没食子酸类1个。分别为aleuritolic acid(D-friedoolean-14-en-3-ol-28-oic acid,Ⅰ)、aleuritolonic acid(D-friedoolean-14-en-3-one-28-oic acid,Ⅱ)、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Ⅲ)、逆没食子酸3,3′-二甲醚(ellagic acid-3,3′-dimethyl ether,Ⅳ)、鼠李素(rhamnetin,Ⅴ)、山柰酚(kaemferol,Ⅵ)、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Ⅶ)、香橙素(aromadendrin,Ⅷ)、(2α,3β)-二氢鼠李素[(2α,3β)-dihy-drorhamnetin,Ⅸ]、槲皮素(quercetin,Ⅹ)、7,4′-二甲氧基山柰酚(7,4′-dimethoxykaemferol,Ⅺ)、3-甲氧基山柰酚(3-methoxykaemferol,Ⅻ)。结论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Ⅰ、Ⅱ、Ⅳ、Ⅴ、Ⅷ、Ⅸ及Ⅻ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傣药芽鲁哈咪卖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婕颖  张庆芝  饶高雄 《中草药》2009,40(6):850-852
目的 研究傣药芽鲁哈咪卖Rhinacanthus nasutus 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方法 分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和2个混合物,鉴定为C26~C42烷混合物(Ⅰ)、α-软脂酸单甘油酯(Ⅱ)、软脂酸(Ⅲ)、硬脂酸(Ⅳ)、木焦油酸(Ⅴ)、β-谷甾醇(Ⅵ)、羽扇豆醇(Ⅶ)、对羟基苯甲酸(Ⅷ)、胡萝卜苷(Ⅸ)、α-乙基-D-吡喃艾杜糖苷(Ⅹ)、硝酸钾与硝酸钠混合物(Ⅺ).结论 化合物Ⅹ是分离过程产生的人工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Ⅴ、Ⅷ~Ⅸ是首次从傣药芽鲁哈咪卖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蜡梅科植物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鲨肌醇(Ⅰ)、β-谷甾醇(Ⅱ)、薄荷脑(Ⅲ)、胡萝卜苷(Ⅳ)、东莨菪素(Ⅴ)、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Ⅵ)、山柰酚(Ⅶ)、槲皮素(Ⅷ)、芦丁(Ⅸ)、异秦皮定(Ⅹ).结论 其中化合物Ⅸ和Ⅹ为该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鹅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丹  宋月林  张梁  陈东  屠鹏飞 《中草药》2009,40(10):1543-1545
目的 研究鹅胆Anseranse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结合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四十二烷酸(Ⅰ)、胆甾醇(Ⅱ)、正十六烷酸(Ⅱ)、十六烷酸甘油酯(Ⅳ)、methyl-3α,7α-dihydroxy-5β-cholan-24-oate(Ⅴ)、3α,7α-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V1)、烟酰胺(Ⅶ)、n-butyl-3α,7α-dihyaroxy-5β-cholan-24-oate(Ⅷ)、正十八烷酸(Ⅸ)、3α,7α-dihydroxy-5β-cho-lan-oic acid N-(2-sulfoethyl)amide(Ⅹ).结论 化合物Ⅰ~V、Ⅶ~X为首次从该属动物胆汁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Ⅷ的波谱数据.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植物海榄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妍  李晓明  王斌贵 《中草药》2007,38(9):1301-1303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榄雌枝、叶的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0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acteoside(Ⅰ)、isoacteoside(Ⅱ)、syringaresinol(Ⅲ)、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Ⅳ)、3-吲哚甲酸(Ⅴ)、白桦酸(Ⅵ)、白桦醇(Ⅶ)、羽扇豆醇(Ⅷ)、白骨壤醌C(Ⅸ)和山柰酚(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细梗胡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新中  周思祥  屠鹏飞 《中草药》2009,40(9):1374-1376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醋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甲醚(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槲皮素(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山柰酚(Ⅷ)、正三十烷醇(Ⅸ)、正三十四烷酸(Ⅹ).结论 化合物Ⅰ、Ⅱ、Ⅸ、Ⅹ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红芪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志  黄静  郭弘川  任波 《中草药》2009,40(8):1195-1198
目的 研究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四烷酸(Ⅰ)、正二十六烷酸(Ⅱ)、三油酸甘油酯(Ⅲ)、单棕榈酸甘油酯(Ⅳ)、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六醇酯(阿魏酸正十六醇酯,Ⅴ)、丁香脂素(Ⅵ)、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Ⅶ)、异甘草素(Ⅷ)、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化合物Ⅸ对HepG2的IC50为10.69μmol/L.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首次研究化合物Ⅸ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其对HepG2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分离黄花倒水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棕榈酸(Ⅰ)、1,3-二羟基-2-甲基(口山)酮(Ⅱ)、24乙基一豆甾-7,(E)-22-二烯-3-醇(Ⅲ)、对羟基苯甲醛(Ⅳ)、1,3-二羟基(口山)酮(Ⅴ)、1,3-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Ⅳ)、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Ⅶ)、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Ⅷ)、对羟基苯甲酸(Ⅸ)和原儿茶酸甲酯(Ⅹ).其中化合物Ⅱ、Ⅴ、Ⅵ在体外有一定的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和柯撒奇B3型病毒(Cox B3)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新天然产物.首次研究该植物化学成分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Ⅱ、Ⅴ、Ⅵ均为1,3-二羟基取代(口山)酮.  相似文献   

19.
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彭金咏  范国荣  吴玉田 《中药材》2005,28(10):883-884
从白花败酱草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二碳酸(Ⅰ),正三十二烷醇(Ⅱ),棕榈酸(Ⅲ),齐墩果酸(Ⅳ),aurentiamide acetate(Ⅴ),胡萝卜苷(Ⅵ),β-谷甾醇(Ⅶ),7β-羟基-β-谷甾醇(Ⅷ),豆甾醇(Ⅸ),其中Ⅰ、Ⅱ、Ⅴ、Ⅷ是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Ⅳ、Ⅶ、Ⅸ是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柱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八角茴香根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1,2-二甲氧基-4-丙烯基苯[(E)-1,2-dimethoxy-4-propenyl-benzene,Ⅰ]、甲氧基丁子香酚(metlmxyeugenol,Ⅱ)、丁子香酚(eugenol,Ⅲ)、香草醛(vanillin,Ⅳ)、山柰酚(kaempferol,Ⅴ)、芹菜素(apigenin,Ⅵ)、槲皮素(quercetin,Ⅶ)、正二十六醇(1-hexacosanol,Ⅷ)、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glycerol-α-pentacosanoate,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熊果酸(ursolic acid,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Ⅷ、Ⅸ、Ⅺ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