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70nm激光诱导自体荧光检测分析采集24例外科手术切下的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分析两者的荧光光谱差异。结果:采集了400~700mm波长范围的自体荧光光谱。400~590nm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癌组织。590~700nm癌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织。在波长460nm、690nm有特  相似文献   

2.
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区分大肠癌组织与大肠正常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方法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并确立判断依据。方法收集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离体标本及相对应的大肠正常组织。采用Nd:YAG三倍频调Q激光器(波长380nm)和光学多道分析仪(OMA),观察大肠癌标本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根据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规律,寻找能够区分两者的光谱差异,得出判断依据,并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LIAF光谱形状相似,均为双峰结构,大肠癌组织LIAF光谱强度及主、次峰强度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组织(P〈0.001)。LIAF光谱主峰波长475nm,次峰波长550nm,且大肠癌组织在640nm处,荧光光谱强度高于大肠正常组织。去除背景光后取上述各点集成荧光强度比值X1=(I475-1550)/I640,X2=I475/I640,X3=I550/I640为参数,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数学判别方程√(6.184375*X1)^2+(1.987699*X2)^2+(2.965413*X3)^2+0.2,若W≥12判为大肠正常组织,若W〈12判为大肠癌组织。采用100个抽样标本进行模型检验,识别的准确率为94%。结论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可用于区分大肠正常组织与大肠癌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信号在膀胱壁各层的分布差异,为荧光法诊断早期膀胱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系统采集与分析膀胱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结果:正常组织的固有层呈现很强的荧光信号,上皮细胞荧光很弱。癌组织中癌细胞的荧光信号很弱,正常组织固有层的自体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P<0.001)。结论:膀胱正常组织各层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对应深度的荧光强度,癌变后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生化成分的改变是癌组织自体荧光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大肠组织自体荧光光谱的判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对大肠正常与肿瘤组织进行可靠的判别与诊断。方法:利用自体荧光在体检测系统在结肠镜下测量获取组织自体荧光光谱,采用一种多元判别算法对光谱进行判别分类。结果:所建立的多元统计判别算法可以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区分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对未知组织进行判别的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84%。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组织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规律.方法 以Nd:YAG三倍频调Q激光器(波长380 nm)和光学多道分析仪(OMA)系统,自正常大肠组织、癌旁组织至癌组织,分别连续检测18例大肠癌手术标本的LIAF光谱.结果 大肠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的LIAF光谱形状相似,均为双峰结构,主次峰波长分别为475 nm和550 nm;主峰强度由正常大肠组织经癌旁组织至癌组织依次为1413.78±96.46、751.22±76.32和490.84±81.28,癌组织平均降低922.94,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正常大肠组织、癌旁组织至癌组织LIAF光谱强度逐渐降低,光谱形状相似,主、次峰波长一致;癌组织的荧光强度低可能与激发光难于穿透癌组织激发到黏膜下层的荧光物质或(和)黏膜下层荧光物质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底膜的状态与大肠癌生长过程的关系。方法 利用 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 ,对 75例不同肠粘膜 ,包括 1 5例正常肠粘膜、1 3例肠腺瘤组织和 4 7例大肠癌 ,进行原位观察。结果 在正常肠粘膜和肠腺瘤组织中 ,基底膜 型胶原分布连续完整 ;乳头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基底膜 型胶原分布间断缺损者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 ( P <0 .0 1 ) ;低分化腺癌基底膜 型胶原分布呈片段消失者明显高于乳头状腺癌 ( P <0 .0 1 )。结论 大肠癌癌巢周基底膜 型胶原缺损或消失 ,且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对肿瘤进行诊断。方法用Cr:LiSAF激光器诱导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产生自体荧光,分析各试验组光谱强度差异。结果在(461.3±10.1)nm处,正常组织的荧光峰值强度明显大于癌症组织,而在(627.5±9.8)nm处,正常组织的荧光峰值强度则明显小于癌症组织。结论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差异有显著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olⅣ)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和ColⅣ在组织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肠癌(n=60)和健康人(n=20)血清中HA、ColⅣ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正常大肠粘膜(n=10)和大肠癌(n=60)及癌旁组织内(n=60)ColⅣ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患者血清HA[(202.60±159.78)ng/ml]、ColⅣ[(124.64±42.12)μg/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HA[(61.20±14.20)ng/ml]和ColⅣ[(59.9±14.60)μg/L](P<0.01)。DukesC、D期血清HA含量明显高于A、B期(P<0.01);DukesC、D期血清ColⅣ含量高于A、B期,但差异不显著(P>O.05)。血清HA、ColⅣ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HA、ColⅣ含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大肠癌患者血清HA、ColⅣ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阳性检出率。血清HA、ColⅣ含量有淋巴结转移组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淋巴结转移组术后HA、ColⅣ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ColⅣ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与大肠癌Dukes分期呈负相关,有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ColⅣ的表达明显减少。随着组织中ColⅣ表达减少,血清中ColⅣ的含量呈逐步升高趋势,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血清HA、ColⅣ含量及大肠癌组织内ColⅣ的表达对于估计大肠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大肠癌组织自体荧光的模式识别算法的优化.方法本文将大肠癌自体荧光光谱的判别分析归结为模式识别问题,并首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神经网络判别法,即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式特征分析,完成特征提取后利用主因子作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实现类别预测的同时也完成了数学建模与优化分析工作.结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以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对组织荧光光谱进行模式分类.结论该方法优于目前该领域同类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据大肠早癌自体荧光诊断仪,研发能够运行在个人电脑上的大肠旱癌自体荧光智能诊断软件.方法 在个人电脑上,使用Microsoft Visual C++6.0软件开发平台开发数据文件读取、存储、显示的接口,结合大肠早癌自体荧光诊断数学模型,开发大肠早癌自体荧光诊断系统软件1.0版.结果 此软件基于Windows 98/2000/XP操作系统.能够在CPU 500 MHz以上,内存128 M以上的个人电脑上流畅地运行,可以对大肠早癌自体荧光数据像读取、处理、分析.结论 大肠早癌自体荧光诊断系统软件1.0版可以实现大肠早癌的智能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丙戊酸钠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T-29发生自噬性死亡的过程进行观察,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丙戊酸钠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丹酰戊二胺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荧光测试仪检测自噬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以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结果随着丙戊酸钠处理浓度的递增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抑制率逐渐提高,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P均﹤0.01);同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中自噬泡数量增多,荧光强度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丙戊酸钠处理后,自2 mmol/L浓度始,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自噬相关基因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而mTOR、p-Akt和p-p70S6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丙戊酸钠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其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的机制可能与阻断mTOR-Akt信号转导通路及激活Beclin-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差异基因表达.方法:分别取3例无食管鳞癌家族史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I组)和6例有食管鳞癌家族史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Ⅱ组)等量混合,抽提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在含有14 000点人类基因组芯片(BiostarH-140s)上进行杂交.用sca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研究通过差异显示技术确定大肠癌相关蛋白,以此制备相关抗体,枸建了大肠癌细胞磁选分离系统。方法提取大肠癌及自身正常对照组织可溶性蛋白,行SDS—PAGE电泳,分析癌与对照组织的差异蛋白条带,找出出现率最高的癌上调差异条带,计算分子量,并观察该条带在非大肠癌标本中的出现率,富集该蛋白并鉴定纯度。结果在分子量14KD~66KD,存在2—5条不等的蛋白差异条带,或表现为癌组织较正常组织高丰度表达,或显示正常组织较癌组织高丰度表达。大肠癌组织高丰度蛋白条带中,42例中的27例(64.3%)癌组织出现在分子量47KD(SCAP47)左右条带处。18例腺瘤中有2例(11.1%)可见到47KD蛋白条带表达,12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5例胃腺癌均未见到该蛋白条带。SCAP47的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该研究利用SDS—PAGE技术在配对的大肠癌标本中分离到的SCAP47蛋白显示与大肠癌组织有一定的特异性相关,提示其作为大肠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用于大肠癌诊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 别检测92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IL-9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IL-9在结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IL-9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癌旁正常组织中IL-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 均显著高于结肠癌组织(P<0.001)。IL-9 蛋白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的TNM分期、Ducks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3, 0.025, 0.004),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肝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IL-9表达阳性结肠癌患 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15)。结论IL-9在结肠癌组织中较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低表达;IL-9在结肠癌组 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Duck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良好预后呈正相关,提示在结肠癌肿瘤微环境中IL-9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FAM96A在60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与结肠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并探讨FAM96A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AM96A蛋白在60 例结肠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FAM96A蛋白表达差异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人FAM96A 全长序列的 pcDNA3. 1-myc-FAM96A 重组质粒转染至HCT116细胞中,分别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FAM96A过表达对HCT116 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AM96A 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结肠癌组织(t=16. 328, P<0. 05). FAM96A蛋白表达差异与本研究中60例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FAM96A组吸光度( 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FAM96A 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 t =30. 015,P<0. 05).结论 FAM96A在人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降,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过表达FAM96A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且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结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结肠正常组织中COX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肠正常组织和结肠癌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5%(3/40)和83.0%(83/100),而MMP-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5.0%(2/40)和94.0%(94/100),COX-2和MMP-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结肠正常组织(P<0.01)。在结肠癌组织中,COX-2和MMP-2阳性表达临床中晚期高于早期,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COX-2和MMP-2两者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结肠癌中COX-2和MMP-2阳性表达明显升高,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COX-2和MMP-2表达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潜在转移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中p73基因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陕区  刘变英 《医学争鸣》2000,21(3):314-316
研究P73基因在结肠癌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40例结肠癌及其癌帝非癌组织中P73基因突变,采用定量RT-CR方法检测P73基因的表达。结果①PCR-SSCP检测出7例存在P73等位基因缺失,未见突变;②定量RT-PCR检测出33例结肠癌呈高表达,7例呈中等表达,非癌列呈低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8.
唐一帆  蔡端 《上海医学》2006,29(4):242-244,F0003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他莫昔芬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促凋亡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在结肠癌细胞株LoVo中的表达及他莫昔芬对生存素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10-6、1×10-5、1×10-4mol/L浓度的他莫昔芬作用于LoVo 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59.24%、17.01%和7.33%。1×10-4和1×10-5mol/L他莫昔芬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的显著有差异性(P<0.01)。结肠癌细胞株LoVo中,ERβ有高表达,而ERα没有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他莫昔芬引起LoVo细胞生存素表达降低,而5-氟尿嘧啶(5-FU)对生存素表达没有影响。结论他莫昔芬有显著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促凋亡机制可能是以ERβ为靶点使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生存素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人结肠癌耐长春新碱细胞(HCT-8/VCR)对多种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MTT法检测苦参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鉴定HCT-8/VC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及苦参素作用前后细胞耐药性的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苦参素作用前后细胞的形态改变,real-time PCR法检测ABCB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苦参素作用前后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罗丹明123(Rho123)的荧光强度。结果 HCT-8/VCR细胞对长春新碱、顺铂及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倍数分别为12.52、3.73、6.34,即为多药耐药细胞。苦参素可抑制HCT-8/VCR及其亲本细胞HCT-8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经1 mg/ml苦参素作用于HCT-8/VCR细胞后,各化疗药IC50均降低,逆转倍数分别为3.44、2.15、2.04,ABCB1mRNA及P-gp蛋白表达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或P<0.001),细胞内Rho123外排减少,荧光强度增加(P<0.05)。结论苦参素可逆转结肠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的表达,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