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供肝冷保存时间与肝移植后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SEC)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供、受者,建立原位肝移植(OLT)模型。随机分为3组,冷保存1h组(H=48):供肝获取后,置于4C的冷保存液中保存1h,再行OLT。冷保存12h组(n=48):供肝获取后,置于4℃的UW液中保存12h,再行OLT。对照组(H=6):大鼠只打开腹腔,不进行移植。前2组分别于术后1、6、12、24、48、72、96和168h采取血液及组织标本,对照组仅在开腹时取血液及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各时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观察移植肝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观察术后168h时的大鼠存活率。结果 冷保存1h和冷保存12h组肝移植后各时点血清ALT、AST及H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并且冷保存12h组又明显高于冷保存1h组(P〈0.05)。冷保存12h组术后24h移植肝组织出现片状坏死,而冷保存1h组病理学改变不明显。冷保存12h组肝窦内皮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冷保存1h组(F=63.58,P〈0.01),两组大鼠移植肝组织均于术后6h出现凋亡高峰,且肝窦内皮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肝细胞。冷保存1h组和冷保存12h组大鼠肝移植后168h时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P〈0.05)。结论 肝移植后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与冷保存时间密切相关。肝窦内皮细胞对冷保存及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高于肝细胞,其损伤方式以细胞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2.
吻合肝动脉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早期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吻合肝动脉在大鼠部分肝移植早期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成3组:全肝移植组(A组);部分肝移植组(B组);部分肝移植肝动脉化组(C组)。在恢复血供后30min,2、3、6、12、24h等6个时间点分别取材,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和TNF-α受体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各组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峰值均出现在术后6、12h后逐渐下降,TB、ALT和AST峰值依次为B组〉C组〉A组(P值均〈0.05);移植术后各组血清TNF-α表达水平在3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峰值B组〉C组〉A组。其中B组峰值显著高于A和C组,而A、C组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数均显著多于A组和C组;B组肝组织TNF-α表达峰值位于术后2h,A、C组峰值位于术后3h,B组12h表达显著减少,A、C组术后12h为阴性表达。B组TNF-α受体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C组。结论吻合肝动脉可显著减轻部分移植肝早期损伤。TNF-α及其受体的表达强度与肝脏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参与大鼠部分肝移植早期损伤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UW液进行比较,探讨SWH液对SD大鼠肝脏保存的有效时间.方法应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肝组织ATP、ADP、AMP,计算总腺苷酸含量(TAN)及Atkinson's能量转换(EC),判断肝脏能量代谢状态;通过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判定肝脏功能;观察移植术后7d动物存活率,判定SWH液对大鼠肝脏有效保存的时间.结果保存18 h组的ATP、TAN、EC恢复水平明显低于保存8 h组,相差显著,保存12 h组与保存8 h组比较相差不显著;保存18 h组的ALT、AST、LDH明显高于保存8h组,差异显著,保存12 h组与保存8 h组比较相差不显著;SWH液组移植术后7 d动物存活率有高于UW液组的趋势.结论无论使用SWH液还是UW液,SD大鼠肝脏有效保存的时间都不超过12 h.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脏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移植肝脏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00min,无肝期25min。3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6只。对照组:获取供肝前仅以肝素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IP组;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血供10min,再灌注10min,然后再以肝素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移植肝脏再灌注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IP组的肝脏抗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中的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肝组织损伤以窦状内皮细胞为主,并且是以凋亡的方式发生死亡,IP组窦状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IP对大鼠移植肝脏微循环的早期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胆道灌洗方法对大鼠移植肝肝内胆管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道非灌洗组、UW液胆道灌洗组、生理盐水(NS)胆道灌洗+UW液肝内胆道灌注保存组、HTK液胆道灌洗+UW液肝内胆道灌注保存组、HTK液胆道灌洗+HTK液肝内胆道灌注保存组。移植肝置于4℃林格液中保存2h后行原位肝移植。移植肝再灌注后24h,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碱性磷酸酶(AKP)、γ-谷酰转肽酶(GGT)及胆汁中GGT、葡萄糖(Glu)含量。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非灌洗组比较,胆道灌洗组术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HTK液及NS灌洗组较UW液灌洗组术后指标改善明显(P〈0.05)。病理检测发现非灌洗组胆道损伤明显,各灌洗组胆道损伤程度明显改善,HTK液灌洗+UW或HTK液灌注组对胆管上皮细胞的损伤较轻。结论移植肝冷保存前进行胆道灌洗可以明显减轻胆管上皮细胞的损伤,4℃HTK液灌洗+4℃UW或HTK液灌注保存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凋亡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硬化肝比正常肝更容易损伤的机制是否与肝细胞凋亡有关?方法 建立原位肝I/R模型,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缺血时间(I)=20min;B组:I=30min;C组:正常大鼠,I=30min,比较灌注前后各组血清AST、ALT的变化和肝细胞凋亡的百分数。结果 肝硬化大鼠肝I/R后,AST、ALT明显升高,以灌注后6h为高峰,灌注24、72h后逐渐下降。灌注6h后,B组的血清转氨酶为3组中最高(P<0.05),说明B组肝损伤最严重。肝细胞凋亡在I/R后明显增多,以灌注后6h为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变化与转氨酶一致。灌注后6h,B、A、C组肝细胞凋亡的百分数分别为20.9%、13.5%和10.7%,B组明显高于A、C两组(P<0.01)。再灌注72h内未见明显肝细胞坏死。结论 肝细胞凋亡是肝硬化大鼠I/R损伤肝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肝细胞凋亡与肝缺血时间密切相关,肝硬化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容易发生凋亡是硬化肝对缺血敏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EGb)组、生理盐水对照(NS)组和假手术组(SO)。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ALT和AST;肝组织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 mRNA及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2,6,24h,EGb组血清ALT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生NS组(P〈0.01)。血清AST水平在供肝再灌注2,6h时明显低于NS组(P〈0.01)。供肝再灌注后2,6h时EGb组TNF—α mRNA的表达明显低NS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6,24hEGb组Bcl-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P〈0.01)。结论经EGb预处理供可减轻大鼠肝移植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TNF—α mRNA,Bcl-2 mRNA的表达,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IV-1反式激活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TAT-HO-1)融合蛋白对大鼠供肝冷保存期炎性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开腹游离腹主动脉并结扎,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向心端穿刺腹主动脉,切断肝上下腔静脉,随机灌注4℃HTK液(C组,U=24)或4℃含TAT-HO-1融合蛋白50 μg/ml的HTK液(P组,n=24),至流出灌洗液清亮后停止灌注,取肝脏,置于相应保存液中冷保存.分别于冷保存即刻、6、12和18 h时取保存液并切取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保存液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结果 随冷保存时间延长,两组保存液AST、ALT及LDH活性升高,TNF-α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冷保存6、12、18 h时P组保存液AST、ALT及LDH活性降低,TNF-α表达下调(P<0.05).结论 TAT-HO-1融合蛋白可抑制大鼠供肝冷保存期的炎性反应,对肝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 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EGb)组、生理盐水对照(NS)组和假手术组(SO)。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ALT和AST;肝组织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mRNA及Bcl-2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2,6,24h,EGb组血清ALT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生NS组(P<0.01)。血清AST水平在供肝再灌注2,6h时明显低于NS组(P<0.01)。供肝再灌注后2,6h时EGb组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NS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6,24hEGb组Bcl-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P<0.01)。结论:经EGb预处理供可减轻大鼠肝移植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TNF-αmRNA,Bcl-2mRNA的表达,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肝移植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n=8)。Ⅰ组(对照组)移植肝再灌注前3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ml/kg;Ⅱ组和Ⅲ组移植肝再灌注前30min分别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和50mg/ kg。移植肝再灌注6h后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TUNEL法测定移植肝SEC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6h后,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大鼠血浆ALT、AST活性降低,凋亡SEC减少,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大鼠血浆ALT、AST活性增高,凋亡SEC增多,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移植肝早期再灌注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