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149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用SAS604软件统计分析14962例AMI患者的4周总病死率和并发症。结果14962例AMI患者临床特征为:男性病人73.9%;平均年龄61.2±10.7岁;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分别占12.2%,40.4%,9.4%;基础血压126.6±24.3/81.3±14.6mmHg;基础心率79.3±18.8min-1。试验4周期间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为17.9%,休克4.6%,心室颤动3.2%,其他类型的心跳骤停2.3%,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2%,室性心动过速3.6%,梗塞扩展4.8%,脑卒中1.2%,心脏破裂0.5%。总病死率(28d)为9.43%,死于泵衰竭为3.25%,死于心律失常为4.56%。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28例冠心病左心室乳头肌的病变,结合临床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中左心室乳头肌查见不同程度的心肌梗塞121例(94.5%)、冠状动脉多支粥样硬化Ⅳ级狭窄98例(76.5%);98例中乳头肌查见单一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21.4%)、AMI+陈旧性心肌梗塞(OMI)64例(65.3%)、单一OMI13例(13.3%)。这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支Ⅳ级狭窄中乳头肌绝大多数有陈旧性合并AMI。冠状动脉主干在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并发血栓形成常导致乳头肌AMI。本组23例心脏破裂患者中有20例在乳头肌查见有急性贯通性心肌梗塞。25例左心室室壁瘤中左心室乳头肌查见OMI+AMI16例(64%)占大多数。本文对左心室乳头肌病变与二尖瓣功能损伤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室晚电位(VLP)阳性50例,于第7天做电生理检查来预测AMI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猝死。程序电刺激诱发出单形持续性室速15例(30%),室颤4例(8%),无心律失常发生31例(62%)。经6~12月随访,结果示:电生理检查阳性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简称事件)发生准确率为94.4%,发生事件18例,其中电生理检查阳性者17例,表明VLP阳性加电生理检查阳性日后发生事件远比VLP阳性但电生理检查阴性者高(分别为94.4%和5.6%,P<0.001)。通过本研究证实,两者结合起来对预测AMI事件及猝死的发生更为准确,同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脏破裂与溶栓治疗的联系:后期评价溶栓疗效研究中治疗开始时间的作用[BeckerRC等.JACC 1995.25:1063(英文)]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溶栓治疗明显减低死亡率,但约30%的患者到达医院时发病时间已超过6小时,溶栓治疗时间范围有必...  相似文献   

5.
老年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漏诊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漏诊的原因,以提高对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总结20年中尸检有AMI老年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46例AMI中11例(23.9%)发生在危重疾病的终末期,其中9例漏诊,占46例的19.6%,占11例的81.8%。11例临床上均患冠心病及其它疾病,尸检均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3支,管腔狭窄Ⅲ~Ⅳ级。心肌梗死部位:左室前壁或前侧壁6例,心内膜下2例,左室乳头肌、室间隔、心尖部和右室各1例。4例心脏破裂。结论AMI的症状易被肿瘤晚期症状和脑血管病的意识障碍等所掩盖,临床上应尽可能多次检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以降低AMI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感染与非感染诱发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经过及预后的异同。方法对照研究我院107例老年人感染与非感染诱发的AMI资料。结果107例AMI中,40例为感染诱发,占同期AMI的37.4%,为各种诱发因素之首;感染诱发的AMI心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40%(16例);病死率52.5%(21例)。非感染诱发的AMI67例,心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1.9%(8例),病死率19.4%(13例)。两组心脏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是老年人AMI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由感染诱发的AMI心脏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和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39例男性和247例女性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期间女性AMI患者病死率为21.8%,男性为13.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女性组AMI患者与男性比较,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病史者较多,前壁梗塞较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较低,血糖水平较高,心脏破裂者较多。上述因素可能是构成女性AMI患者预后较差的原因。此外,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心绞痛史、血尿素氮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心源性休克是女性AMI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106例老年人心肌梗塞机械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1985-1991年老年组106例及非老年组116例心肌梗塞的机械并发症。老年组乳头肌功能失调占37.7%,高于非老年组的17.2%;室壁瘤72.1%,高于非老年组的55.6%;二组心脏破裂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分析老年组MIMC的影响因素“无Q波心肌梗塞PMD占73.7%,大于有Q波心肌梗塞所占29.9%(P<0.01)。有Q小心肌梗塞中,左室内径扩大者PMD占56.1%,高于左室内径正常者的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7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9例和健康人53例的血清心肌肌凝蛋白轻链-I(CMLC-I)测定结果,健康人均在2.1ODP/N以内,按国际公认标准正常值定为<2.1ODP/N。AMI患者的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8.6%,阳性率在发病后4h内达55.0%,18天阳性率仍为54.2%,其阳性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对诊断AMI亦优于CK-MB。CMLC-I的释放持续而稳定,不受心肌灌注血流影响。血清CMLC-I升高者经物理方法处理后,可分辨出由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尿激酶治疗恶化型心绞痛(WEA)的疗效,我们应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的定量分析方法,对40例WEA患者以随机双盲法采用了单纯常规治疗(A组)和常规治疗+尿激酶(B组)治疗观察,进行了心肌缺血面积(IMA)变化的对比研究。结果:B组与A组相比,B组的IMA较治疗前减少40.6%(P〈0.01),A组的IMA较治疗前减少18.3%(  相似文献   

11.
国产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r-SK)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本院2年间经r-SK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16例,其中58例行90分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临床血管再通率为69.0%,血管通畅率为70.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占43.1%。不良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6.9%,低血压6.0%,黄疸1.7%,出血10.3%。9.5%患者急性期发生心力衰竭,与延迟溶栓、血管未通有关。急性期死亡率2.6%。结论:国产r-SK治疗AMI有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尿激酶治疗恶化型心绞痛(WEA)的疗效,我们应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的定量分析方法,对40例WEA患者以随机双盲法采用了单纯常规治疗(A组)和常规治疗+尿激酶(B组)治疗观察,进行了心肌缺血面积(IMA)变化的对比研究。结果:B组与A组相比,B组的IMA较治疗前减少40.6%(P<0.01),A组的IMA较治疗前减少18.3%(P<0.05),B组与A组相比较IMA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1个月内有心绞痛再发和心脏事件的例数亦少于A组。笔者认为:99mTc-MIBI心肌显像定量分析是评价溶栓疗效的可靠方法尿激酶在WEA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体表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及其闭塞位置判断作用。方法 对2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下壁AMI时血管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RCA)74例(78.7%),左回旋支(LCX)20例(21.3%)。I,aVL导联ST段压低提示RCA为I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6%,70%和92.1%。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其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对5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病情稳定后4~6周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及1年随访结果。有缺血性改变者51例,共发作168阵次。其中无症状组44例(86.3%)共发作135阵次(80.4%),缺血性ST段压低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有症状组无显著性差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以6~12时最频,0~6时最少。其发作高峰与血浆儿茶酚胺(CA)生理高峰浓度相一致。提示CA在无症状组发作中有重要作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严重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6.4%,表明心律失常是AMI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最主要的死因。因此,临床不能根据AMI后心绞痛的有无决定治疗及判断预后,改善AMI后心肌缺血状态,预防和及时控制心律失常,尤其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已成为提高AMI后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作用。方法对溶栓治疗失败的36例患者进行补救性PTCA治疗。患者心功能Kilp分级:Ⅲ级和Ⅳ级4例,Ⅱ级和Ⅰ级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塞相关动脉:前降支17例,右冠状动脉14例,回旋支4例,中间动脉1例。PTCA前TIMIⅠ级和Ⅰ~Ⅱ级血流各2例,余32例均为TIMI0级。36例均进行PTCA治疗,其中13例患者置入了支架。结果术中除3例失败外,31例患者病变血管血流达到TIMIⅢ级,2例TIMIⅡⅢ级,残余狭窄≤50%,成功率为91.7%。院内并发症:1例在PTCA成功后当天因顽固性休克和心室纤颤死亡;1例于第3天死于心脏破裂,住院病死率为5.6%。14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发生再狭窄。结论AMI患者在溶栓治疗失败后,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施行补救性PTCA治疗,成功率高,对改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可能有利  相似文献   

16.
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率为61.9%(52/84);5周病死率为4.8%(4/84);出血发生率为11.9%(10/84),均为轻度出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3.6%(3/84);低血压发生率为16.7%(14/84),经减慢链激酶滴速、扩容和用血管加压药很快恢复正常。证实链激酶在中国AMI患者中应用安全而有效。高龄组和低龄组相比,再通率相似,并发症和死亡率并不增加。下壁AMI患者与前壁AMI患者相比,再通率、出血并发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低血压的发生率在下壁AMI较高,但易于处理。高龄、下壁心梗亦应积极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移码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胃癌微卫星不稳定( MSI) 与移码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44 例胃癌8 个微卫星位点和hMSH6 、BAX和TGFβRⅡ移码突变。结果 胃癌MSI的检出率为25.0 % (11/44 例) 。6 例(13 .6% ) 为高MSI(4 个以上位点),5 例(11 .4 % )为低MSI(1 ~3 个位点)。肠型胃癌高MS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 P< 0.05) 。44 例胃癌中检出TGFβRⅡ移码突变4 例,BAX 和hMSH6 基因移码突变各1 例。以上移码突变均发生于高MSI组,而低MSI和MSI阴性组未见有移码突变。结论 高MSI胃癌有单核苷酸移码突变倾向。  相似文献   

18.
六例老年人右室心肌梗死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右室心肌梗死(RVMI)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的特点。方法分析5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经尸检的老年患者中6例合并RVMI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RVMI发生率为11.8%,右胸前导联心电图对早期诊断RVMI有价值。6例中4例伴发于大面积、多部位的左室梗死,且均见左室下壁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多在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脉。3例发生心脏破裂。结论老年人RVMI有不同于左室梗死的特点,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冠脉综合症(acuteischemlccoronarysyndrome;AI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AMI)、猝死的病死率占心血管病之首位。WHO统计每年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全球死亡人数1/4。美国心脏病协会报导1981年AMI80万人中65万人死亡,50%死于住院前,多为猝死。由于采取对已知危险因子的防治,美国1994年死于冠心病者已下降为481458人,占心血管病的2/3,仍居死亡原因第一位[1]。Hunik研究总结有关资料后认为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25%由于一…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北京电力医院陈新根,张兰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是AMI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认为,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能减少或阻止AMI恶性VA的发生。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