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不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6例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IVIG治疗组,静脉IVIG320-500mg/kg.d连续应用3-5天,强的松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2.5mg/kg.d,治疗四周,结果:IVIG治疗ITP有明显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强的松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升高血小板数的时间比强的松明显缩短(P<0.01)。结论:IVIG治疗ITP疗效显著,具有快速升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保护重要脏器免于出血的独特作用,不良反应少,是小儿重症及特殊ITP患儿治疗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52例ITP住院患者随机分成IVIG治疗组,IVIG 320-500 mg/(kg.d)连续应用3-5 d;强的松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2.5 mg/(kg.d),治疗4周。结果:IVIG治疗ITP有明显的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升高血小板数的时间比强的松明显缩短(P〈0.01)。结论:IVIG治疗ITP具有快速升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保护重要脏器免于出血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 (CsA)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31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CsA联合IVIG治疗,剂量分别为5 mg/ (kg·d)和0.4 g/ (kg· w).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总有效率为71.80.结论 CsA联合IVIG可作为难治性ITP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晓芬  刘晓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87-2589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5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联合地塞米松1mg/(kg·d)静滴,连用5d后改用强的松1.5mg/(kg·d)分次口服。对照组用地塞米松1mg/(kg·d)静滴,连用5d后改强的松1.5mg/(kg·d)分次口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第5天血小板上升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比单用地塞米松治疗ITP可明显缩短血小板上升至安全水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方法 59例儿童ITP患者分为两组应用激素联合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5d,1g/kg·d×1d)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临床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相仿,血小板计数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达正常值及达峰值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用法均能取得良好效果,1g/kg·d×1d用法组起效更快,更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雷公藤多甙、强的松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临床疗效 ,对 2 8例难治性ITP患儿进行雷公藤多甙联合强的松治疗 ,两者的剂量分别为 1mg/ (kg·d) ,分 3次口服及 0 .5mg/ (kg·d) ,每日晨顿服 ,疗程为 2个月。治疗期间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检查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随访 1年以上 ,9例治愈 ,7例显效 ,5例进步 ,7例无效 ,总有效率达 75 %。患者耐受治疗 ,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病例骨髓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增加 ,外周血血小板抗体下降。结论 :雷公藤多甙联合强的松治疗小儿难治性ITP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栋方  康颖  陆燕华 《新医学》2007,38(9):594-596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比较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联合阿司匹林不同用法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对6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67例患者早期均有发热症状,其次为球结合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草莓舌及口唇充血皲裂等.病程第1周,白细胞计数升高(79%)、血小板计数升高(60%)、ESR增高(94%)、CRP升高(91%).病程第2~3周,部分病例仍有白细胞计数升高(52%)、血小板计数升高(87%).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占57%(24/42).分别使用IVIG 400 mg/(kg·d)用1日、400 mg/(kg·d)连用4~5日、1g/(kg·d)连用2日的给药方法,3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病程第1个月内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7日内开始治疗者的CAL发生率小于发病第7~14日开始治疗者(19%比43%,P<0.05).结论: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ESR、CRP等指标对诊断川崎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川崎病患者,要警惕有否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尽早用IVIG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有助于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而IVIG联合阿司匹林的不同用法疗效无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ITP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5 mg/(kg·d),5 d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 mg/(kg·d),疗程为4周。研究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00 mg/(kg·d)治疗,连续治疗5 d。监测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小板参数水平,评估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的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4 d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分别为(265.72±51.42)×109/L和(3.25±1.32)%,高于对照组的(208.69±44.56)×109/L和(2.4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4 d的MPV和PDW分别为(8.72±1.23)f L和(10.59±1.56)%,低于对照组的(10.12±1.34)f L和(14.2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6±0.79)d、(4.38±2.23)d、(3.02±1.05)d和(9.87±1.26)d,低于对照组的(3.76±1.21)d、(8.64±3.45)d、(4.13±1.18)d和(13.28±1.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急性ITP,可有效改善患儿血小板参数水平和出血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糖皮质激素泼尼松(Pred)、甲基强的松龙(MP)、地基米松(DXM)和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HD-IVI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271例ITP患儿随机分成4组Pred组64例,MP组111例,DXM组22例,IVIG组74例,对比经治疗后紫癜消失时间、血小板(Plt)变化情况及恢复正常数目百分比.结果HD-IVIG组紫癜消失时间短于上述激素组(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提高显著高于各激素组(P<0.01),而激素组中Mp提高Plt最快.结论对血小板值极低、有出血倾向者,可及时予滴大剂量Mp或IVIG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朱华淳  袁育青 《临床荟萃》1998,13(3):138-13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经典治疗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等,上述方法无效或不宜行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而临床出血严重急需紧急提高血小板时,国内外多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0.4g/kg·d)连续5天静滴治疗。我们采用中剂量IVIG(0.2g/kg·d)静滴5天治疗19例成人ITP,取得了与大剂量IVIG相似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301例ITP患儿纳入研究。男150例,女151例,中位年龄8(0.17-17)岁。新诊断ITP 110例(36.5%),持续性ITP 92例(30.6%),慢性ITP 99例(32.9%)。中位随访时间41.92(1.07-74.03)个月。截至随访终点(2019年10月),202例新诊断/持续性ITP患儿中,79例(59例新诊断ITP,20例持续性ITP)在初诊后1年内获得缓解,缓解率39.3%;122例(50例新诊断ITP,72例持续性ITP)进展为慢性ITP,慢性化率60.7%;1例行脾切除。99例慢性ITP患儿中,5例行脾切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隐匿起病(OR=3.754,95%CI:1.882-7.488,P=0.000)增加疾病慢性化风险,而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OR=0.446,95%CI:0.224-0.888,P=0.021)降低慢性化风险,抗体类型的亚组分析无差异(P=0.305)。新诊断和持续性ITP仅接受一线治疗的患儿,单独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P=0.028,0.028),而单独应用IVIG与IVIG联合激素比较疗效无差异(P=0.086)。结论:儿童ITP隐匿起病慢性化风险升高,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降低慢性化风险。儿童新诊断和持续性ITP的一线治疗,单独应用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莪术油注射液对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秋季婴幼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滴注10 mg/(kg·d),每日 1次,连用5~7 d;对照组60例给予病毒唑静脉滴注,10 mg/(kg·d),每日1次,连用5~7 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38,P<0.01);治疗组止泻时间(t= 5.82,P<0.01)、退热时间(t= 4.24 ,P<0.01)、总病程(t= 3.75,P<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莪术油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郑瑜 《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0):62-63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支气管肺炎患儿206例,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其疗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0.3 ~0.5ml/(mg·d),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10mg/(kg·d),连用7天.结果 治疗组患儿退热、咳喘改善、肺部哕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急性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应作为治疗小儿肺炎的推荐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确诊的患儿65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50例健康儿童以上的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及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ITP患儿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2)ITP轻、中、重度患儿随病情加重PLT进行性下降,而PDW、MPV、P-LCR进行性增大,但极重度患儿MPV反而变小.(3)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疗效。方法:将63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甲基强的松龙1000mg/日,静滴,共3天,以后改口服强的松1~2mg/kg每天;对照组用强的松1~2mg/kg每天口服。结果:在治疗第2~5天,血小板计数>50×109/L者,治疗组分别为1例、10例、19例、19例,对照组分别为0、0、2例、2例,两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止血天数:治疗组3·6±2·2天,对照组8·3±4·2天,两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3·7%(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25/3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1天时,重新评价疗效则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ITP患者,大剂量MP冲击治疗有积极意义,尤其适用于有胃肠道出血、口服强的松有禁忌者;而对于出血倾向不重的患者,传统治疗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轶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95-3196
目的 比较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方案一:奥美拉唑0.5~0.7 mg/(kg.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1.5包/d+克拉霉素分散片10~20 mg/(kg·d),2次/d,疗程7 d;治疗组:果胶铋6~8 mg/(kg·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1.5包/d+克拉霉素分散片10~20 mg/(kg·d),2次/d,疗程7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并比较治疗后两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结果 疗程结束后4周末,两组疗效及HP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胶铋为中心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2例正常婴儿(对照组)血清CMV-DNA及CMV-IgM、IgG抗体,比较两组差异;对52例ITP病例组惠儿进行末梢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差异;对CMV-IgM阳性者分更昔洛韦(GCV)治疗组和非GCV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末梢血血小板数量.结果:两组患儿CMV-DNA阳性数、CMV-IgM、IgG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病例组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CMV-IgM阳性者加用GCV治疗,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改善.结论:CMV是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建议对CMV相关性ITP加用GCV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输注技巧及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12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500~1 000 mg/(kg·d),1次/d,连用3~5 d,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应用西咪替丁15~20mg/(kg·d)静滴,每天1次。对照组48例用利巴韦林10~15mg/(kg·d)静滴,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6d。结果:两组患儿腮腺肿胀消失及退热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咪替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α-干扰素、不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102例ITP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4例):A组为常规剂量IVIG治疗、B组干扰素治疗、C组干扰素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3组均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Vit-C等药物。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C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激素使用时间等方面优于A、B2组(P<0.01或P<0.05);在复发率方面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方面A组高于B、C2组(P均<0.01),B组低于C组(P<0.05)。各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联合小剂量IVIG在ITP的治疗中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