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25岁.因发热、腹痛、腹泻12天,排暗红色血便6小时,于1996年9月20日入院.于入院前12天开始发热,体温持续在38~39.5℃,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日排稀水样便3~5次,无呕吐,无里急后重,伴牙龈出血,尿色呈桔红色,日尿量不足1 000ml,入院前6小时排暗红色血便3次,总量约500m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对黏附分子浓度的影响及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8 000 u/kg组(U1组)及乌司他丁12 000 u/kg组(U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停体外循环1,4,24 h各时间点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血浆浓度.同时在上述各时点测定动脉血气,计算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及呼吸指数.结果: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呼吸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体外循环停机后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U1、U2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与U1组比较,U2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高低与体外循环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乌司他丁12 000 U/kg能明显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产生,减轻肺损伤,改善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确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2500u腹部皮下注射,1次/12h,疗程7天;治疗组给予巴曲酶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于入院第1天、2天、3天各静脉滴注1次,3次为1个疗程,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D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本院疼痛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方法64例均作硬膜外阻滞,7天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4天.阻滞剂为玻璃酸酶150u、0.5%布比卡因4ml、维生素B6200mg、B1 200mg、B12 1mg加生理盐水至20~25ml.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农民.于2000年5月12日自杀口服甲胺磷100 ml左右,随即出现神志不清,口角流涎.1小时左右送附近医院就诊,先后2次(当日上午10时及下午4时)用简易漏斗法洗胃,即从带漏斗洗胃管灌注清水500~1 000 ml,然后刺激咽部催吐;再灌注清水催吐,如此反复,共用洗胃液10 000ml左右.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15岁,男性,因间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5天,发现血肌酐升高6天,于2016-12-29第一次入院。因上述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肌酐约1 000μmol/L,ANCA pANCA 1∶32阳性,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遂就诊于我院。既往:4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曾有咯血的病史,未在意。6天前发现血压升高,血压190/130 mmHg,开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欠佳。查体:血压:150/70 mmHg,双肺呼吸音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78岁。以乏力、纳差、尿黄 2 0天来院就诊治疗。体温 3 6.8℃ ,脉搏、呼吸及血压正常 ,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腹肌紧张、无压痛、反跳痛 ,肝区叩痛 ,移动性浊音 (一 ) ,双下肢无水肿。X线 :心肺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 TBIL2 0 3 .3 umol/ L ,DBIL 84 .9umol/ L ,IBIL 118.4 umol/ L ,AL T119.8u/ L ,AST 12 2 .0 u/ L ,AL P 2 3 0 .7u/ L ,GGT 80 9.3 u/ L ;AFP<18.71u/ ml;HEV- PCR (一 ) ;血沉 1hr:86mm,2 hr119mm;GL U10 .3 0 mmol/ L;血常规 WBC7.2 810 E9/ L,NEO4 .6410 E9/ L。L YM1.70 …  相似文献   

8.
就临床常用的几种药物导致失语这一不良反应综述如下。1 甲硝唑 王青报告1例,女.56岁,因多囊肝、多囊肾手术。术后应用氨苄青霉索12g.甲硝唑1.0g.庆大霉索24万u抗感染。用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失语.张口困难。查体:一般情况好,神清,能点头,颞下颌关节无压痛、畸形。停用甲硝唑.继续用氨苄和庆大.次日能断断续续说话.嘴张开度稍大,第3天恢复正常。甲硝唑常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厌食等,神经系统症状导致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anemia,SAA)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的近期变化、副作用(超敏反应、血清病)、并发症(感染、出血)、输血支持及住院时间等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于我院采用ALG治疗的7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均于ALG治疗后迅速下降,中位下降64%(14%~68%),并维持一段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治疗期间轻度下降,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发生感染,其中细菌感染1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4例,细菌合并病毒感染1例,真菌合并病毒感染1例,予相应抗感染治疗均康复出院。7例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超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及瘙痒,出现时间最早为第1天,最迟为第12天,中位时间为第2天,持续1~3天。1例患者于治疗第13天发生血清病,表现为皮疹及水肿,经积极抗过敏治疗,所有患者未中断免疫抑制治疗。住院期间中位输注红细胞悬液9u(2u~11u),血小板5治疗量(1~8治疗量),除2例未脱离输血外,其余5例平均23天脱离输血(14~26天)。无一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或胃肠道等严重出血。治疗后评价疗效:4例有效,1例部分有效,1例无效,1例随访时间1月暂未评价疗效,随访时间1~27月,中位随访时间13月。中位住院日46天(28~77 天)。结论:予以及时抗感染、抗过敏及积极支持治疗,ALG治疗SAA安全、有效,是没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u Kim-1)及尿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 NGAL)水平在评价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2例脓毒症AK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Ⅰ组(常规药物治疗,46例)和Ⅱ组(早期CRRT标准化治疗,36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0、12、24、48 h及对照组0 h的u Kim-1及u NGAL;检测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体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动脉血乳酸水平(LAC)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相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Ⅰ、Ⅱ组患者0 h的u Kim-1及u NGAL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48 h的u Kim-1及12、24、48 h的u NGAL显著降低(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Ⅰ组12、24 h的u Kim-1显著低于0 h(P0.05),Ⅱ组12、24、48 h的u NGAL及u NGAL水平显著低于0 h(P0.05)。相同时间点,与Ⅰ组比较,Ⅱ组12、24、48 h的体温、WBC、NE、LAC及24、48 h的PCT及APACHEⅡ显著下降(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中,Ⅰ组24、48 h的体温、PCT、APACHEⅡ,12 h的WBC、NE,12、24、48 h的LAC均与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12、24、48 h体温、WBC、NE、LAC及24、48 h的PCT及APACHEⅡ均与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28 d的病死率(22.2%)显著低于Ⅰ组(56.5%,P0.01)。结论早期CRRT标准化治疗脓毒症AKI能够显著降低u Kim-1及u NGAL的水平,同时,u Kim-1及u NGAL的水平也可作为CRRT疗效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 ,2 3岁 ,主因“四肢活动不灵活伴言语不清 9月余”而入院。患者 9个月前因咯血去当地医院就诊 ,行肺部CT检查 ,示右下肺叶肺内出血合并感染。先行内科保守治疗。入院第 1天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 2 4u ,因咯血增多 ,病情加重 ,此后每日都增加垂体后叶素用量 ,第 5天时 ,已加量至 84u/日。此时患者出现右侧肢体间断抽搐 ,急查血清钠 10 7mmol/L ,考虑合并低钠血症 ,给予 10 %高渗氯化钠 5 0ml静点。第 6天 ,垂体后叶素用量达 12 6u/日 ,复查血清钠10 8mmol/L ,继续静脉给予 10 %氯化钠 90ml治疗。因咯血仍未控制 ,病后第 7…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实验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网膜的光化学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光化学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半胱天冬酶-3表达的变化有关? 目的:采用光刺激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观察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细胞半胱天冬酶-3表达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材料:成人视网膜色素上皮-19细胞株购自美国细胞培养收集公司.DMEM/F12混合培养基、新生牛血清、胰蛋白酶购自GIBCO生物技术公司.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购自Sigma生物技术公司.人半胱天冬酶-3定量EIA试剂盒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半胱天冬酶-3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Santa Cruz 公司;PV6001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完成.取成人视网膜色素上皮-19细胞株传代培养的2~5代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传代细胞随机分为7组,每组4孔,①正常对照组:不加光照,不加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干预.②光损伤模型组:光照12 h,不加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干预.③光损伤 10 000U/L 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光损伤 20 000 U/L 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及光损伤 40000 U/L 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光照12 h,分别加10 000、20 000及40 000 U/L促红细胞生成素.④光损伤 40 000 U/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 AG490组:光照12 h,加促红细胞生成素 40 000 U/L及Jak2激酶抑制剂 50 000 U/L.⑤光损伤 40 000 U/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 蛋白激酶B特异性抑制剂组:光照12 h,加促红细胞生成素 40 000 U/L及蛋白激酶B特异性抑制剂100 μmol/L.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检测不同含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治疗前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半胱天冬酶-3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半胱天冬酶-3无明显表达;光损伤模型组半胱天冬酶-3表达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核上,呈大量特异性黄色着色;光损伤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半胱天冬酶-3表达的特异性黄色着色随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增加而减弱,以光损伤 40 000 U/L 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最弱光损伤 40 000 U/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 AG490组半胱天冬酶-3呈强阳性表达,光损伤 40 000 U/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 蛋白激酶B特异性抑制剂组半胱天冬酶-3表达仍呈阳性,但较光损伤模型组稍弱.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减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光损伤后半胱天冬酶-3的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抗光损伤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半胱天冬酶-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6月~2001年6月收治的在发病48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4 100u,每12小时1次,共10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21、28天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第28天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和55.9%,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 ,37岁 ,因反复发作心悸 1年 ,加重 2天于 2 0 0 4年 3月 2 4日入院。体格检查 :T37℃ ,P5 6次 /分 ,BP12 0 / 80mmHg ,发育正常 ,神志清 ,巩膜无黄染 ,口唇无紫绀 ,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 5 6次 /分 ,心律齐 ,心音有力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 :红细胞 4 .5× 10 12 /L ,白细胞 8.5× 10 9/L ,血小板 2 4 5× 10 9/L。尿常规 :未见异常。生化谱 :ALT34u/L ,AST2 3u/L ,TG1.6mmol/L ,TC4 .5mmol/L ,HDL -c1.3mmol/L ,BUN5 .0mmol/L ,CREA78μmol/L ,K 4.0mmol/…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1岁,农民.因发热、头痛、腰痛3天,鼻出血、黑便、无尿1天.于1997年11月10日急诊入院.患者在果园工作1个多月,于3天前突然感头痛、发热,到当地乡医院就诊.当时查T39℃,Bp110/70mmHg,白细胞计数15×109/L(未查分类),胸部透视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立即给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ml+庆大霉素16万u+维生紊C5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次.但患者体温升高达40℃,无尿,鼻出血、两腋下皮肤见紫红色斑点,压之不褪色,大便呈柏油样,病人神志模糊,遂转来我院.患者以往身体健康,无发热、鼻出血、腹痛史;家庭成员无类似疾病发生,家族中无重要病史.病人所在地去年曾有散在性流行性出血热发生,但今年尚未见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水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后预测妊娠结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接受助孕并获得妊娠的1 173例患者,在胚胎移植后第14天测定血清β-hCG水平;按不同妊娠结局分为生化妊娠流产组100例,异位妊娠组47例,临床妊娠早期流产组169例,单胎妊娠组538例和多胎妊娠组311例,比较各组血清β-hCG水平。结果生化妊娠流产组血清β-hCG水平[105.1(41.7,113.8)u/mL]明显低于单胎妊娠组[649.5(469.8,865.6)u/mL]、多胎妊娠组[1 278.3(878.1,1 654.4)u/mL]、异位妊娠组[226.7(82.5,330.8)u/mL]和临床妊娠早期流产组[360.7(207.8,645.1)u/mL](P0.05),临床妊娠早期流产组低于单胎妊娠组和多胎妊娠组(P0.05),单胎妊娠组低于多胎妊娠组(P0.05);血清β-hCG水平100u/L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阳性预测值为78.74%,阴性预测值为78.99%;血清β-hCG值1 000u/L对多胎妊娠的阳性预测值为76.24%,阴性预测值为90.72%;因产检胎儿畸形引产8例。结论胚胎移植后第14天血清β-hCG水平可较好预测早期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已为周知,但明显的血小板减少由于血小板聚集有危及生命的血栓并发症罕见,未被广泛重视。本文报告1例。患者66岁,男性,因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入院。预防治疗给利多卡因和肝素(5,000u 每12小时(,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用普鲁卡因酰胺(500mg 口服每4小时)。心肌梗塞后第11天停用肝素,第13天患者陈述左足趾痛,第15天左足痛加重,左胫后动脉一过性消失,左足外侧及右小趾持续性冷凉、青紫。用足量肝素治疗每4小时静注5,000u,认为普鲁卡因酰胺引起足趾血管炎而停用,但青紫与严重疼痛未减轻。血小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第一个周期(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PLT)≤50×109/L的18例肺癌患者,在下一周期(治疗组)所有患者接受5次rhTPO 15,000u皮下注射(SC),三次化疗前(第-3、-2、-1天),两次化疗后(第1、8天),两个周期化疗方案均为吉西他滨1.0g/m2第1、8天+顺铂75m/m2第1天,监测两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 在化疗后3、6、9、12、15、18、21天,治疗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最低时间分别出现在第15天和第12天,最低值分别为(56±13.0)×109/L和(33.8±14.0)×109/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4例患者输注血小板,而治疗组无一例.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通过合理的rhTP0使用方法(三次化疗前,两次化疗后)可以明显地降低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0岁。因心绞痛入院。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肌酶增高:ck772.4u/L,LDH265u/L,HDBH257u/L。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于入院后第四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APOGEE 800PLUS彩色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方法:100例恶性肿瘤相关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6 000 u/次,1次/周,皮下注射,对照组(50例)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50 u/(kg·次),3次/周,皮下注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后4,8周评定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4,8周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