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新型60 g/L羟乙基淀粉是目前容量治疗的血浆代用品,用其扩容对组织氧合更有利,更能改善微循环并减少内皮细胞肿胀.目的:观察先后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新型60 g/L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对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临床观察,于2007-03/12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完成.对象: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平衡液组10例和60 g/L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组10例.方法:建市通畅静脉通路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平衡液组以15 mL/(kg·h)速度输入乳酸钠林格液1 000 mL;60 g/L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组先以同样速度给予乳酸钠林格液500 mL,继之等速输入羟厶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术中维持输液用乳酸钠林格液.主要观察指标:测定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前后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结果:①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平衡液组伞血高切黏度明显降低(P<0.05);60 g/L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组全血高切黏度和低切黏度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前后两组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降低,60 g/L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组降低显著(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先后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60 g/L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能够优化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284例高血压病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改变。高血压病人的甲襞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聚集.血流减慢.管 输入枝管径变细. 顶宽度变窄.长 型管 比正常人组明显增多。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改变是血液的高粘滞,高凝和高聚状态。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在高血压的病因与病理过程中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关系。这两方面的变化与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相关性和平行性。作者由此提出,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测定可以作为对高血压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判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与方法。同时还能根据它们的主要异常改变帮助指导临床选择用药.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脊柱手术患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按20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①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②AHH后全血粘度、Hc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胶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相似文献   

4.
羟乙基淀粉(商品名706代血浆),是一种化学合成高分子胶质化合物,平均分子量在2.5~4.5×10~4之间,不易被淀粉酶分解,可以在血液中存留一段时间,能起到增加血容量、恢复血压的作用;另外,还有降低血粘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抗休克,补充血容量以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我们用羟乙基淀粉治疗了冠心病病人30例,并对其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对比,以证实其降粘作用。另与8例冠心病患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照。  相似文献   

5.
背景:出血性休克和外伤病人复苏一般选用胶体血浆扩容液替代血液成分,其中羟乙基淀粉也用作低温保存剂,运用这些双重性用于血液保存系统,可使红细胞直接输注。羟乙基淀粉在血管内长时间的持续存在说明了吞噬清除系统受到了伤害,羟乙基淀粉的存在恶化了输血导致的免疫调节。设计与方法:检测胶体复苏液对正常外周血多型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活化反应及吞噬功能的影响。为了模拟低温保护剂相关的溶血,研究了1%和5%红细胞溶解产物的影响。在所有的研究中均用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麻醉手术前快速输入10%羟乙基淀粉(10%HES 200/0.5)溶液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循环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交通事故致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30例(失血量10-30ml.kg^-1),于输液前后分别采取静脉血3ml,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全血粘度(30.S^-1),高切全血粘度(200.s^-1),Hct,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程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统计术中异体血液制品用量,结果:输注10%HES溶液后患者全血粘度明显降低,Hct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 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及心率明显减慢(P<0.05或P<0.01),术中输异体血量明显少于失血量。结论:输入15-20ml.kg^-1的10%HES溶液能降低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的全血粘度,Hct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从而优化病人的血液流变状态;迅速提高平均动脉压,减慢心率,改善微循环灌注,预防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麻醉已受到广泛关注.羟乙基淀粉200/0.5 氯化钠注射液(代斯)500ml含30g 羟乙基淀粉200 与氯化钠4.5g,平均分子量200KD,可减少对血液流变学和止血不利影响的大分子比例和分子量低于肾阈值而快速排出的小分子比例,是麻醉围术期理想的胶体液选择之一[1,2].本文旨在观察腰- 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术,预先输注代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和婴儿的影响,评价其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韩伟光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4):1515-1517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中输注对肺手术后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H组按15mL/(kg·h)输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200/0.5,6%,费森尤斯公司生产),L组按20mL/(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两组输液时间均为35min。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形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流态积分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与L组比较,H组手术后的形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较优。H组术后微循环改善更为显著。结论:手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有利于改善肺手术后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噻米(速尿)对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当日即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静脉输注(成人通常为1000~2000ml),次日开始逐渐减少其用量;在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的同时静脉推注呋噻米,力求作到出入量基本平衡。结果应用6%羟乙基淀粉和呋噻米1~3天后,血容量恢复正常;99例患者痊愈后的血细胞压积(Hct)为33.6±5.7,显著低于入院时的41.6±6.9(t=13.359,P〈0.05);血浆白蛋白浓度为(33.2±7.8)g/L,与入院时(36.3±8.2)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19,P〉0.05);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仅5%,全身并发症发生率6%,胰腺手术率4%。结论静脉注射6%羟乙基淀粉130/0.4和呋噻米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转归,血浆外渗是急性胰腺炎的中心事件和治疗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复方乳酸钠组(LR组),每组15例。麻醉前按20~30ml/(kg·h)的速度分别输入6%羟乙基淀粉注射液(HES组)和复方乳酸钠注射液(LR组)。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分别与稀释前后测定: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还原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结果LR组术中MAP和HR的下降大于HES组(P〈0.05),HES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预扩容后各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中切变率明显下降(P〈0.0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变率、血沉、红细胞刚性指数在输液后显著降低(P〈0.05),HES组血浆黏度无变化,LR组显著降低(P〈0.05)。LR组红细胞的聚集性和红细胞变形性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预扩容技术能稳定麻醉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病人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