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56例中青年猝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56例中青年猝死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措施。探讨普及急救社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56例研究对象均符合WHO标准。年龄为15~45岁。分别在1997年至2000年死亡。占4年来总猝死人数的25%。结果:56例猝死病人全部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例复苏成功,余均失败。结论:猝死是威胁中青年生命的急症,因病前无预兆。发病时大多在院外,抢救成功率低。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工作社会化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120急救中心2003—05~2006—05救治的院前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5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23~87岁。其中22~45岁6例,46~55岁10例,56~65岁13例,66~75岁22例,76~87岁5例。发生于夜间35例,发生于白天9例,夜间睡眠时死亡12例。有明确心血管病史42例,其他疾病史6例,既往体健8例。  相似文献   

3.
金玉华 《临床医学》2001,21(11):24-2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加,猝死在临床上亦随之增多,本文收集了近二年在我院急诊收治的猝死病例,探讨其猝死的病因,以提高预防水平及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3例均为青壮年男性,年龄为28~43岁。发病时问:18例发生在夜间,且以睡眠时多见;发生在上午者2例,下午3例。 1.2 发病时情况及诱因:突发昏迷15例,头痛4例,尖叫3例。死前有明确病史者、高血压病者2人,心肌炎者1例,自觉胸闷者3例,“上感”者5例。猝死前可查诱因:有饮酒史者1例,情绪激动者2例,疲劳者2例。 1.3 就诊时情况:23例患者送至我院急诊时,均  相似文献   

4.
猝死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22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病房里的猝死发生率,占内科死亡患者数的21.2%,其中以心性猝死居首位,占猝死患者的86%,而冠心病是心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作者根据本文资料特征,提出对猝死病人的防治:1.争取早期发现最可能导致猝死的病人;2.密切观察有心电不稳定证据的患者;3.要重视猝死因的预防;4.对心律失常而药物不能控制者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樊巧梅  杨国闻 《护理研究》2007,21(33):3060-3060
医院是一个意外事件高发的场所,是一个高危人群聚集的地方,发生猝死等意外事件的危险性远远高于正常人群[1]。这里所指的医院内意外事件是指前来医院就医的病人在医院内的公共场所即候诊区、走廊、电梯和诊室、检查室及治疗室等处发生的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2]。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未能预测的自然死亡。现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3月发生我院的56例猝死病例进行总结,以引起医院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的重视,积极避免猝死的发生。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8岁~75岁,平均年龄55岁;既往有较明确病史记载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樊巧梅  杨国闻 《护理研究》2007,21(11):3060-3060
医院是一个意外事件高发的场所,是一个高危人群聚集的地方,发生猝死等意外事件的危险性远远高于正常人群.这里所指的医院内意外事件是指前来医院就医的病人在医院内的公共场所即候诊区、走廊、电梯和诊室、检查室及治疗室等处发生的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未能预测的自然死亡。现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3月发生我院的56例猝死病例进行总结,以引起医院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的重视,积极避免猝死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猝死5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38例占本组76.0%,冠心病为其半数。非心源性猝死以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居多共8例,其中1例合并左室前壁急性心肌梗塞、1例合并左侧脑室扩张出血。尸检证明冠状动脉多支受累,粥样硬化明显,无论是否伴有严重管腔狭窄均可突发室颤而猝死。冠心病猝死不等于有心肌梗塞,20例冠心病死者中有5例尸检未证实有心梗。  相似文献   

8.
院前猝死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院前猝死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猝死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是66-75岁(36%)和45—55岁(19%);既往有明确心血管病史者41例(66%);有前驱症状者22例(36%),院前抢救仅1例获得Ⅰ期复苏成功。结论:院前猝死以心源性猝死为主,应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注意识别高危患者及前驱危险信号.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合理调配院前急救资源,缩短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院前猝死病例的分析,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术(CPR)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提高院前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09年9月诊治的院前猝死2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肺复苏有效7例,占2.75%,康复出院5例,占1.96%.结论:尽早发现猝死病人和尽快进行CPR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医务人员尽快达到现场和有效干预是重要因素;对人民群众普及CPR技术对复苏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3年1月—2010年7月院前猝死3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21例病人中254例有明确心血管病史,高发年龄为6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多发,夜间多发。院前急救仅5例复苏成功。结论院前猝死以心脏性猝死为主,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对公众普及心肺复苏术技能,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猝死的病因、诱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猝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男性多见,无明显职业分布;基础疾病38%为心血管系统,其次为呼吸系统;仅28%有明确诱因,发作以夏冬季常见,24h中以凌晨和夜间多见。全部经心肺复苏,仅1人存活。结论:应针对猝死的特征进行一系列的干预.以积极防治猝死。  相似文献   

12.
对冠心病猝死的研究,是当前心脏病学中的重大课题之一,由于发病急,突然心跳呼吸停止,且抢救复苏率又很低,所以对猝死的发病机制、予防和抢救措施进一步探讨是必要的。现将我院1977年9月至1980年9月门诊及病房抢救猝死33例做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猝死是指原发先正常人的突发的,非预料性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24小时内死亡为猝死,据文献报告^[1],猝死约占所有非外伤性院前死亡的1/3左右,心源性猝死的定义是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约占猝死的90%,目前更多的心脏病学者主张把时限在6小时内,本文旨在通过对1997-1998年于本民人急诊科诊治的猝死病例的分析,试图了解其高发年龄、危险因素、并发对病的预防,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的降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床与病理资料。20例中男16例,女4例,均于发病1小时内死亡(除外服毒与外伤),其诱因有:剧烈运动、工作解放军北京军区总总结了自1956年以来猝死20例的临  相似文献   

15.
心脏猝死以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最常见。在西方国家的心脏猝死中占80%以上。在我国,心脏猝死的年死亡人数已突破100万例,它的发生涵盖了每个年龄段。由于无法预测,95%的心脏猝死发生在院外(如家中、公共场合等地)。识别具有较大心脏猝死危险的人群及高危病人,对预防心脏猝死具  相似文献   

16.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近年来,由于内分泌学、放射诊断学的进展及显微手术应用,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所提高。本文就近十年来56例垂体瘤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20例,...  相似文献   

17.
肺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淑芬  李国义 《临床荟萃》1995,10(24):1118-1118
本文将我科1987年以来56例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及肿瘤的病理类型等综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44例,女16例,平均51.4岁。其中20~40岁5例,41~60岁20例,61~70岁27例,>70岁4例。吸烟者51例(91.07%)。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炎、手、足、臀部的斑丘疹、疱疹为临床表现,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个别患儿可并发心肌炎.由于口腔炎影响进食,所以患儿往往求治于口腔科.作者对2002~2005年我院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为此,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显得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对母婴的影响,探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3年11月-2005年8月收治的56例胎盘早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盘早剥的发生与子痫前期、胎膜早破、机械性因素等有关,其中以子痫前期影响最大,其转归与诊断、处理及时与否有关.结论 积极预防和处理可能引起胎盘早剥的病因,可以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和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