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 1 999年 6~ 1 0月对 32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单纯服用盐酸坦索罗辛 (商品名哈乐 ) 1个月 ,并在服药期间采用尿流率测定方法和 B超检测排尿期后尿道管径的改变 ,以观察坦索罗辛对BPH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年龄 59~ 76岁 ,平均 69岁。均经直肠指检和 B超检查诊断为 BPH,其中 BPH ~ 度 2 4例 , 度 8例。1 .2   治疗方法口服坦索罗辛 0 .2 mg,每天 1次 ,持续 1个月。1 .3  观察指标BPH患者治疗前行尿流率测定并记录 IPSS评分 ,同时采用 B超测定排尿期后尿道管径。治疗1个月后重复…  相似文献   

2.
盐酸坦索罗辛对TURP术后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术前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对TURP术后并发症的抑制效果,观察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7月~2008年1月随机选择住院手术46例BPH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直肠指检(DRE)、尿流动力学、B超、PSA等检查诊断为BP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轻中度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轻中度良性BPH合并OAB患者166例,分为轻度梗阻症状组(88例)(联合用药组48例及坦索罗辛组40例)和中度梗阻症状组(78例)(联合用药组36例及坦索罗辛组42例)。坦索罗辛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mg,每日1次,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等。结果:在轻度梗阻症状组中,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在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残余尿无明显变化(P0.05),坦索罗辛组治疗后仅IPSS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联合用药组IPSS[(9.7±3.0)分vs(15.8±3.3)分]、储尿期症状评分[(8.1±1.7)分vs(12.3±3.1)分]、Qmax[(18.6±4.1)ml/s vs(14.2±2.3)ml/s]、OABSS[(5.3±1.3)分vs(9.7±2.7)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坦索罗辛组(P均0.05),而残余尿、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度梗阻症状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而残余尿无明显差异;坦索罗辛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及残余尿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联合用药组的OABSS优于坦索罗辛组[(4.8±1.5)分vs(6.5±2.5)分,P0.05],而在IPSS、Qmax、排尿期症状评分、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等方面与坦索罗辛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均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不同体积BPH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盐酸坦索罗辛对不同体积BPH的疗效,我科对收治的80例BPH患者行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及单独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所致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2分的本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BPH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口服西地那非25mg,每日一次+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对照组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疗程8周.治疗后组间比较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QOL)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PSS明显下降,IIEF-5明显改善,QOL明显改善(P<0.05),两组Qmax和PV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所致下尿路症状优于单独应用坦索罗辛,并可以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轻中度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BPH合并OAB的患者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后得到研究对象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坦索罗辛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5例。坦索罗辛组单用坦索罗辛(0.2 mg/d);联合用药组同时服用坦索罗辛(0.2 mg/d)和米拉贝隆(50 mg/d)。在基线和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复诊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U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V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情况[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获得65例(92.86%)BPH合并OAB患者的可靠随访数据,平均年龄62(50~80)岁。两组患者的IPSS、USPSS、VSS评分及Qmax在治疗结束(12周)时相比其对应基线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ABSS治疗前后比较,坦索罗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OABSS降低程度(ΔOABSS)显著优于坦索罗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用药组在IPSS、USPSS、OABSS评分方面相比坦索罗辛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VSS、Qmax、RUV方面,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较坦索罗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共10例(15.38%)患者出现≥1次不良事件。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用坦索罗辛(商品名:哈乐)治疗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坦索罗辛组、坦索罗辛+翁沥通组及坦索罗辛+保列治组,比较治疗后患者前列腺体积、IPSS症状评分、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变化以及药物费用。结果:三组在降低IPSS症状评分、增大最大尿流率、减少膀胱剩余尿和缩小前列腺体积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用坦索罗辛组药物费用最低。结论:单用坦索罗辛即可很好地控制BPH。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以来,我们用坦索罗辛(哈乐)单药治疗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术后排尿不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BPH是男性老年常见疾病.我科自2005年以来应用盐酸坦索罗辛(商品名哈乐)单药治疗BPH患者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坦索罗辛与坦索罗辛和保列治联合应用治疗BPH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H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梗阻和下尿路刺激症状。在非手术治疗中,坦索罗辛和保列治两种药物因其疗效肯定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单用坦索罗辛与坦索罗辛和保列治联合应用在BPH治疗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评价盐酸坦索罗辛(商品名:哈乐)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我们对2001年2~11月入选的121例BPH患者给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坦索罗辛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坦索罗辛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采用IPSS评分表和IIEF-5问卷表,在服用坦索罗辛前和服药后6月各填写一次,应用t检验对治疗前后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其射精功能。结果60例BPH患者治疗前ED发生率为88.3%,其中轻度11例,中度24例,重度18例;治疗后6月ED发生率为83.3%,其中轻度13例,中度26例,重度11例。IIEF-5评分由治疗前(11.1±2.8)增加至(14.6±3.5)(P<0.05)。1例出现逆行射精,2例出现延迟射精。结论坦索罗辛在改善BPH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但对射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α-受体阻滞剂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一线治疗药物。Kirby RS等通过一项为期20周的随机、双盲、交叉对照研究的数据,比较了多沙唑嗪控释片(GITS)与坦索罗辛治疗BPH的疗效。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治疗,两种药物均显著改善了国际前列腺症状总评分(IPSS)及梗阻、刺激症状评分(P<0.001)。而多沙唑嗪控释片组比坦索罗辛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tarnsulosin)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急性尿潴留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70例BPH伴急性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患者均行保留导尿.治疗组加用盐酸坦索力辛0.4 mg,1次/d,连续服用7次,7d后拔除导尿管.结果 拔除导尿管后47.1% (33/70)的患者能自行排尿.治疗组有效率为68.6% (24/35),对照组为25.7%(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伴急性尿潴留,提高了早期拔除导尿管后患者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治疗的疗效与前列腺体积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6月期间收集BPH伴有OAB患者26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134例)和对照组(128例)。试验组患者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天一次,同时口服索利那新5mg,每天一次;对照组患者仅口服坦索罗辛,用量用法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药物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指标IPSS评分、OABSS评分及QOL评分和客观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24h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的变化,评估治疗后BPH患者OAB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除Qmax和每次排尿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Qmax和每次排尿量治疗前后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低,分别为4.58%和2.47%,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伴有OAB患者的疗效,较单用坦索罗辛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赛洛多辛治疗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IINE(1966-2012年)、EMBASE(1988-2012年)、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1979-2012年),CNK1数字图书馆(1979-2012年)有关赛洛多辛治疗BPH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利用RevMan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尺度以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包括2543例患者,包含3个赛洛多辛与安慰剂比较的RCT和3个赛洛多辛与坦索罗辛比较的RCT.患者使用赛洛多辛后,总IPSS(SMD=2.92,95% CI =2.19 ~3.65)、排尿期IPSS(SMD=1.92,95% CI=1.44 ~ 2.39)、储尿期IPSS(SMD=0.92,95% CI=0.60 ~ 1.24)和Qmax(SMD=1.56,95% CI=1.38 ~ 1.75)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异常射精.与0.2 mg坦索罗辛相比,8 mg赛洛多辛可以更有效地改善IPSS和Qmax(P<0.05);以异常射精为主的不良反应也较明显(SMD=1.37,95% CI=1.18~1.58,P<0.05).与0.4 mg坦索罗辛相比,8 mg赛洛多辛治疗BPH的有效性和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 =1.21,95% CI =0.98 ~ 1.49,P>0.05).结论 赛洛多辛治疗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较安慰剂和0.2 mg坦索罗辛更有效,与0.4 mg坦索罗辛作用相当.赛洛多辛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异常射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动症的疗效及神经阻滞机制。方法随机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07—2018-07间收治的80例BPH合并膀胱过动症的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给予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自我评价量表(OABSS)评分、排尿期症状(VSS)评分、后储尿期症状(USPSS)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残余尿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IPSS、OABSS、VSS、USPSS、Qmax、VV、Qave及残余尿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BPH合并膀胱过动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下尿路症状的BPH人群服用坦索罗辛后剩余尿量、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的变化。方法:选择有下尿路症状的BPH人群,测定其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应用坦索罗辛后前3个月每月随访1次,后3个月随访1次,连续2次,比较服药前后临床症状参数的变化。结果:服药后前3个月临床症状参数改善较明显,3个月后变化不再明显,维持在平稳水平。结论:坦索罗辛对有下尿路症状的BPH人群的临床症状参数有明显改善作用,尤其对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减少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了解盐酸坦索罗辛在治疗老年血压并发BPH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3例高血压并BPH患者,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对血压的影响。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及QOL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在没有调整高血压治疗方案的前提下,患者的血压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对BPH并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多沙唑嗪和坦索罗辛均为α1受体阻滞剂,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一线治疗药物,Pompeo等进行了一项为期12周的随机、双盲、双模拟研究,以比较多沙唑嗪控释片和坦索罗辛治疗BPH的疗效和安全性。口服多沙唑嗪控释片(GITS)4mg,每日4次(n=82)或坦索罗辛0.4mg,每日4次(n=83)。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定其症状,主要终点为IPSS从基线改变的绝对值及百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