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对椎体即可以撑开或可以产生加压作用的新型内固定方法.方法:根据Magerl脊柱外固定支架原理设计的椎体撑开/加压内固定器,有4枚椎弓根钉,2枚撑开棒及2枚加压和相应配件,结果:共应用18例病人,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此加压固定器,对椎体即有撑开作用又有加压作用,固定程度可行,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椎体骨折,脊柱滑脱及术后固定,可使病人早日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5 8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 ,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 ,术后卧床 2~ 3周 ,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 2个月~ 2年 3个月 ,优良率达 81%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 2~ 3周活动 ,无断钉、断杆、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评价有两个方面 :①影像学评价 :包括椎体高度的恢复 ,椎管侵占率的恢复 ,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 4 7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 ,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②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 :4 1例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人Franke评级平均提高 1 5 1级 ,脊柱无明显畸行 ,无严重腰痛和下肢疼。结论 RF、AF、S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 ,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 ,使病人能早期活动 ,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 ,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58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术后卧床2—3周,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2个月—2年3个月,优良率达81%,全部患者均在术后2—3周活动,无断钉、断杆、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评价有两个方面:①影像学评价:包括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侵占率的恢复,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47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②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41例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人Franke评级平均提高1.51级,脊柱无明显畸行,无严重腰痛和下肢疼。结论 RF、AF、S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我科对4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度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可减少椎体高度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简单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o S  Mao KY  Liu BW  Wang Y  Liang YT  Tang PF  Wang H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1098-1100
目的采用一种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作为植入材料,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方法32例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术前椎体压缩高度平均达到(46±21)%(20%~70%)。术中通过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撑开骨折椎体,经病椎的椎弓根利用注射器将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注入撑开压缩椎体的中前柱,观察其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未行后路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所有患者椎体内植入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后无排斥反应,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远期内固定失败。患者术后3~5 d可带支具早期活动,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95±4)%,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在椎体内逐渐降解并被新生骨爬行替代。术后VAS评分61±32,与术前存在显著差异。随访4周VAS评分28±35。结论经椎弓根后路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新方法,尤其更能有效防止金属内固定的失败。而采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作为充填剂注入椎体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折部位经椎弓根后路环状或侧方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前部用漏斗植骨,并用短节段螺钉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45例,术后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椎体高度丢失及椎管内变化。结果平均随访19.5个月,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提高0~3级,椎体前缘高度增加47%,术后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2.6°恢复到3.1°。本组无断钉断棒、失稳,以及神经症状。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及增强节段稳定性,降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及断钉断棒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初步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提高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植骨融合率,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方法:对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整复,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经病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及后外侧植骨治疗。结果: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20mm恢复至平均35mm,占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94.5%;后凸Cobb角(病椎术后上下终板连线的夹角)由术前的平均27°矫正至平均4.5°。23例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Cobb角丢失不超过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2mm,椎体植入骨碎块全部成活,有骨小梁形成。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25例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 (14. 6±1. 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无断钉、断棒现象,末次随访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Frankel分级:6例术前D级者末次随访均恢复为E级; 19例术前E级者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采用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B组(n=5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管矢状径进行测量,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进行神经功能改变的评价。结果后凸畸形术后矫正度数较术前两组均很明显。随访中,A组矫正度数的丢失明显小于B组(P=0.0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随访中,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P<0.001),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丢失(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变化,A组患者平均提高优于B组。结论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0.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及AF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在重度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作用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检查,测量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全部随访病例未出现明显的椎体高度的再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重度胸腰椎压缩骨折经椎弓根椎体植骨、AF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腰椎滑脱是重要进展,滑脱椎体可能复位,骨性融合率提高,但存在复位丢失,钻钉技术困难,尚需进一步提高融合率和防止螺钉折断等问题。作者认为,必须改进钻钉技术,使用X线监护,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重视植骨术,力争达到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2.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华 《中国骨伤》2000,13(9):559-560
自 1991年 6月~ 1996年 12月我院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骨折 2 9例 ,Dick钉 2 7例 ,CD内固定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9例 ,男 18例 ,女 11例。年龄 2 1~ 5 6岁。致伤原因 :坠落伤 13例 ,砸压伤 6例 ,车祸伤 5例 ,摔伤 3例 ,击伤2例。伤后至入院 1小时~ 18天 ,伤后距手术时间为 2小时~ 2 9天。损伤部位T19例 ,L111例 ,L2 4例 ,L3 3例 ,L4 2例。骨折按Denis分类 :压缩型 2例 ,爆裂型 2 2例 ,骨折脱位 5例。2 治疗方法2 1 椎弓根定位方法 腰椎定位标志为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两分横突的水平线交点 ,此处…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植骨治疗腰椎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65例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优良率达90.80%。57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融合率达87.7%,8例融合欠佳,但原症状明显改善,无1例断钉退钉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不稳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方法. 方法 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48具干燥寰椎标本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并依据寰椎椎弓根的形态对寰椎进行分类,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寰椎的各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 结果 钉道处椎动脉沟底骨质厚度小于螺钉直径3.5mm的占16.7%(8/48),其中4.2%(2/48)厚度小于螺钉半径1.75mm.将寰椎分为普遍型(占83%)、轻度变异型(占13%)和重度变异型(占4%). 结论 对于寰椎后弓高度偏小的患者,可以部分经寰椎后弓或跨越寰椎后弓实现寰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进钉位置的确定应以术前三维CT重建和术中探查结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A、B两组,A组27例短节段四钉固定术,B组25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术。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B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等脊柱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术中常需要植骨融合。2004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8年6月经椎弓根自体骨混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获得平均3年随访的38例患者,对其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评价标准:(1)影像学评价:包括椎体压缩率、椎管侵占率及脊柱矢状面Cobb′s角的恢复.采用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SNK-q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2)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26例合并神经损伤,ASIS分级提高1级为改善.[结果]本组获得随访的38例患者,优良率达87%,患者均在术后2~3周早期离床活动,无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33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结论]自体骨混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可有效的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腰椎滑脱症90%为先天性因素所造成,在人群的发病率达6%[1]。自2003年3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全椎板减压、界面融合器(TFC)椎体间融合,辅助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20例,早期临床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经严格非手术治疗5~8个月无效而行后路减压、TFC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98-200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进展期半椎体脊柱侧弯治疗方法,并回顾性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从2003年6月2009年4月,采用一期经椎弓根松质骨切除联合侧凸棒棍系统(PRSS,plate rod system for scoliosis)内固定对21例半椎体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获完整随访16例。患者平均手术年龄(8.125±1.82)岁。手术方法:经半椎体椎弓根切除松质骨,从而破坏软骨终板的血供。再从半椎体内部破坏上、下软骨终板,但保留半椎体内、外侧壁,从而降低发生气胸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概率。半椎体处理完毕后,用PRSS进行矫形固定。统计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2009年4月,采用一期经椎弓根松质骨切除联合侧凸棒棍系统(PRSS,plate rod system for scoliosis)内固定对21例半椎体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获完整随访16例。患者平均手术年龄(8.125±1.82)岁。手术方法:经半椎体椎弓根切除松质骨,从而破坏软骨终板的血供。再从半椎体内部破坏上、下软骨终板,但保留半椎体内、外侧壁,从而降低发生气胸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概率。半椎体处理完毕后,用PRSS进行矫形固定。统计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7年,平均(37.25±22.24)个月。Cobb角从术前(55.06±25.68)°矫正到术后(21.25±15.51)°,侧凸矫正率为60.5%。最后一次随访的Cobb角平均为(24.38±16.44)°,与术后即刻Cobb角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术后无矫正角度丢失。本组未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松质骨切除联合PRSS内固定治疗进展性半椎体脊柱侧弯安全有效,此法不但能有效地矫正进展性半椎体脊柱畸形,去除半椎体的生长潜能,而且能调控脊柱生长发育,防止侧弯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20.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is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4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结果]41例全部获得6~12个月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近期死亡。共置入螺钉218枚,有196枚(90%)位置正确,22枚存在不同程度偏差,其中1l枚造成神经根损伤,1枚疑有血管损伤。有38例获得满意复位并骨性愈合,有3例因系陈旧骨折脱位术中未完全复位,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其中1例术后因退钉而改行前路手术。在25例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病例中,有6例系脊髓完全损伤,术后均无恢复;其余19例为脊髓和神经根不全损伤,术后神经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颈椎解剖结构。术中规范操作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