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颈外静脉留置针术在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68例,年龄2岁~12岁,其中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3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患儿3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5d留置针保留成功率、患儿或家属满意度及化疗药的外渗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首次置管成功率、5d留置针保留成功率及患儿或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药外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白血病患儿长期、反复化疗中可以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5d留置针保留成功率及患儿或家属满意度,降低化疗药外渗。  相似文献   

2.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化疗静脉给药时如何选择静脉保证整个化疗能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中,我们通常选择上肢静脉,但一些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诺维本等,以及肿瘤病人反复化疗、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治疗,对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常引起静脉炎导致局部剧烈疼痛、血管硬化,静脉穿刺困难,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影响整个化疗疗程的进行.近两年来,我科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化疗,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冬梅 《嘉兴医学》2003,19(1):39-40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小儿留置针在重度脱水患儿抢救中的作用。方法:总结35例重度脱水患儿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快速液体疗法。结果:3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熟练掌握颈外静脉小儿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和加强护理是抢救重度脱水患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戴月映 《华夏医学》2009,22(6):1166-1167
在基层医院儿科,小儿腹泻并重度脱水致循环衰竭及其它休克的危重婴幼儿很多,到院时往往四肢冰冷、全身花纹、四肢均无可见血管,抢救患儿时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以致因反复静脉穿刺失败而延误用药、输血以及补液的有利时机,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笔者从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对76例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危重患儿,行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时辰化疗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伟萍 《广西医学》2004,26(8):1228-1229
目前留置套管针化疗输液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病人,尤其是近年来时辰化疗的开展,要求根据人体24h生物节律即“生物钟”的变化,选择化疗药物对机体产生毒性最小的时间,将高浓度药物注入人体内,利用这种方法可减轻药物毒性,提高化疗药物效力。我科根据专科特点采取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时辰化疗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方便病人起床活动,病人乐于接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峰花 《吉林医学》2011,(32):6952-6952
<正>急重症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抢救措施不及时,往往造成不可逆后果,而静脉通路的建立在抢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对96例急诊危重患者抢救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利珠 《中华医护杂志》2005,2(3):244-244,243
目的为了观察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观察38例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与52例肢体静脉(肘部、腕部、大隐静脉)穿刺的多项数据比较。结果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流畅与导管脱出与否及血压上升情况等,颈静脉穿刺组均显著优于肢体静脉穿刺组p〈0.05和0.01(x^2=5.547-12.005)。结论院前急救中颈外静脉留置针是静脉穿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精神病人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静脉留置针(22G~24G)对58例病人采用颈外静脉穿刺,观察穿刺成功率。结果:58例颈外静脉留置针,总成功率100%,保留平均4.5天,静脉输液261次,平均4.5例次,48例维持输液通路达理想效果,5例因病人躁动不安自行拔除,5例因自动出院而拔除。均未发生静脉炎及渗漏。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只要固定妥当,利于较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且静脉炎发生率较低,不影响起床活动,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急危重患者因血液循环差及长期输液损伤周围静脉,致肢体静脉状态不佳,周围血管难以寻找,在医护人员抢救时出现周围静脉穿刺困难。静脉切开术有时又无条件,致使抢救延误,错过最佳抢救时机。2011年5月~2013年9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采用留置针进行颈外静脉穿刺,成功救治急危重患者6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任家利 《当代医学》2009,15(22):129-130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颈外静脉穿刺的优点。方法用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与四肢静脉穿刺作比较。结果静脉炎发生情况观察组各级静脉炎共发生6例(5%),对照组各级静脉炎共发生17例(17%),经x^2检验,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其静脉炎的发生率远低于四肢静脉给药的发生率。特别是对化疗病人及老年人、周围循环不良的病人应用,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股静脉置管术在肺癌化疗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置管术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颈内静脉具有体表标志相对明显、操作简单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1],但在肺癌并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病人,则限制了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为此,本科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52例肺癌化疗病人进行股静脉置管输液,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和优点。方法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体表位置容易掌握。16例尿毒症患者采用经皮隧道植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结果695例患者穿刺置管710例次,其中645例患者穿刺成功,成功率90.8%,37例患者透析4~49d后出现感染,占透析患者总数6.4%,31例穿刺针误入右颈总动脉,占患者总数4.5%,须拔针,充分压迫止血。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血管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初期血液透析阶段,也适用于危重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时可以采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解决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儿92例,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和颈外静脉压组(EJVP组),每组各46例.CVP组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EJVP组将Y型静脉留置针置入颈外静脉.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穿刺次数、失败例数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持续监测并记录手术前(T1)、切开胸骨(T2)、主动脉插管(T3)、体外循环开始(T4)、体外循环中(T5)、停体外循环(T6)、主动脉拔管(T7)及术毕(T8)时EJVP和CVP.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均通过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置管顺利完成静脉压监测、药物输注和术中补液,均未发生静脉炎、气胸、血胸及神经、气管损伤等并发症;EJVP组穿刺置管全部成功,CVP组3例穿刺置管失败,误穿颈内动脉2例;EJVP组穿刺所需时间[(3.0±1.2)min]明显短于CVP组[(11.0±3.1)min],穿刺一针成功例数(35例)多于CVP组(23例),超过两针穿刺成功例数(3例)少于CVP组(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两针穿刺成功例数、失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JVP和CVP均值在T1~T8时走形趋势一致,T1~T3、T6~T8时平均差值为(0.32±0.11)mm Hg,T4、T5时平均差值为(2.80±0.51)mmHg.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15.
经颈外与颈内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导管置入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0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6例,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5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颈内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3例穿刺失败。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内静脉置管在183例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宋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10):1252-1253
颈内静脉置管由于操作简单以及导管留置时间长且使用方便 ,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 ,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接受大手术或长期营养支持的病人以及癌症晚期的化疗的病人。我科于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对 183例癌症病人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化疗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183例 ,其中胃癌 68例 ,直肠癌 5 1例 ,结肠癌 42例 ,乳腺癌 2 2例。男性 112例 ,女性 71例 ,年龄 3 1~ 83岁 ,导管留置时间最长 3 4d ,最短 8d ,平均为 14 .4d。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了化疗 ,未发生与置管相关的并发症。2 置管前准备  置管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110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给予TThp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或TE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2~4个周期,化疗两周后手术,评价其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及对术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原发灶的总有效率为87.2%,可保乳率由12.7%提高到41.8%(P〈0.05),手术切除率达到97.2%。常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结论新辅助化疗明显提高了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机率,降低了临床分期,缩小了手术范围,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吴振  武林松  官双双  蔡宁  许卫兵 《安徽医学》2015,36(9):1116-1118
目的:超声下比较两种路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寻找更安全、可靠的颈内静脉穿刺路径。方法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中路法穿刺组(A组,n=30)与颈内静脉搏动点法穿刺组(B组,n=30)。观察颈总动脉直径(D1)、颈内静脉直径(D2)、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覆盖率、穿刺路径距颈内静脉中心距离(D3)、穿刺路径距颈总动脉外侧距离(D4)及可能触及颈总动脉例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D3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4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搏动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更准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癌症患者化疗中应用出现并发症。方法:将收治的6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PICC置管,材料分别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肝素盐水封管型为对照组,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一次性PICC免肝素盐水封管型为试验组。两组均选用4Fr型号。结果: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一次性PICC免肝素盐水封管型并发症少,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卢崇亮 《华夏医学》2005,18(4):676-678
近年来乳腺癌在化疗方面有较大进展,包括新化疗药物的陆续开发问世,化疗策略的不断完善和革新等。使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好转,生存率进一步提高,病死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