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60-4162
目的探讨应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效果及对感觉功能重建的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外伤致手指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于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指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或邻指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创面,术后观察并对两组患者进行3~8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皮瓣外观感觉评分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皮瓣均全部存活,存活率均为10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外观感觉评分、两点辨别觉及指间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创面,住院时间短,皮瓣外观感觉和手指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采用指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不缩短指骨 ,可最大限度保留手指长度 ,且因保留了营养血管 ,皮瓣易成活 ,覆盖范围广 ,减少了创面瘢痕形成。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1月我们采用指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3 0例、5 1指 ,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 ,随诊 1年 ,指端丰满、耐磨 ,感觉良好 ,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3 0例、 5 1指 ,4~ 61岁 ,单指 14例 ,2指 12例 ,3指 3例 ,4指 1例。手指末节掌侧单纯软组织缺损 2 7例 ,伴末节指骨部分缺少 2例 ,远侧指间关节完全离断 1例。损伤程度 :手指…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逆行拇指侧方筋膜皮瓣联合示指背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套脱伤1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均为男性;年龄16~33岁,平均23岁。皮肤缺损位于拇指末节12例,跨指间关节5例;拇指末节毁损伤2例,合并骨折15例;机器冲压伤13例,电锯伤3例,切割伤1例。1·2手术方法1·2·1皮瓣设计:拇指侧方皮瓣的轴心线为指侧方中线,设计皮瓣大小应超出创面3 mm,背侧切口可达近节指骨背侧方嵴,掌侧切口不超过手指的掌侧侧缘。皮瓣蒂部的转折点位于拇指侧方正中线,距离近端创缘约0.5~1.0 cm处,以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院于2010年6月--2012年3月期间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并指骨外露患者16例,其中食指10例,中指4例,环指2例。皮瓣切取范围1.0cm×2.6cm--1.5cm×3.6cm。结果本组有5例患者皮瓣术后出现水疱,3例皮瓣淤血,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全部成活,且供区伤口皮瓣完全成活。平均随访6个月,静态2点辨别觉6--8mm,手指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该皮瓣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成功率高,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手部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方法采用远端蒂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5例,共15指。皮瓣面积为(1.2~2.5)cm×(1.5~4.2)cm,旋转点在近侧指间关节近侧0.5 cm平面。结果 15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12个月,外形及功能均良好。结论远端蒂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在各级医院包括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手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50例,虎口皮肤缺损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7~52岁,平均32岁。虎口皮肤缺损范围最大3.0cm×6.0cm,最小2.0cm×4.5cm。手指皮肤缺损情况见附在。皮瓣选用①食指背侧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②指固有动脉顺行指测方皮瓣或掌背动脉颁行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③指固有动脉逆行皮瓣修复2~5指未节指腹或指端皮肤缺损;④含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蒂指背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⑤掌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皮瓣成活54…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指侧方逆行动脉皮瓣修复指端指腹部分缺损10例,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修复后的指端皮肤色泽,外形以及感觉功能恢复均较满意,本文就其手术方法、施用范围、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手术方法及施用范围:本组手术均采用臂丛阻滞麻醉,驱血带驱血止血,指端创面彻底清创,并用双氧水冲洗。在伤指侧方沿中轴近端标出所取岛状皮瓣范围以及指动脉的走向,皮瓣而积最大以不超过2×3cm为宜,设计皮瓣的远端不超过伤指末节指掌血管弓,注意保护好指动脉,切开设计好的皮瓣皮肤,游离岛状皮瓣,皮瓣下尽量多带些疏松结  相似文献   

8.
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应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30例中拇指末节缺损6例,拇指指背缺损4例,食指指腹缺损5例,中指指腹缺损3例,示、中指指背软组织缺损各5例,环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急诊手术27例,择期手术3例。皮瓣最大面积5.0cm×3.5cm,最小面积3.0cm×2.5cm。结果28例皮瓣成活良好,2例皮瓣术后2~3d出现暗紫、肿胀、结痂,经对症处理脱痂后成活;经5~12个月随访,手指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知名血管,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指带指固有神经血管蒂的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应用同指带固有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9~48岁。其中示指11例,中指6例,环指3例。12例创面急诊清创后,立即行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8例创面经急诊彻底清创后,应用抗生素抗炎,于伤后3~5天行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14例供区创面直接缝合。6例供区创面切取上臂内侧皮片植皮。结果 20例皮瓣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20例患者获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采用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指腹,皮瓣质地血运良好,指腹轮廓良好,感觉恢复良好,静态两点辨别觉6-9mm,平均7.5mm。无对冷不耐受情况发生。手指屈伸功能近正常。结论应用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安全,不损伤相邻手指,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型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指各部位软组织缺损最佳皮瓣修复方法。方法:采用示指岛状皮瓣,手背逆行岛状皮瓣,邻指背随意皮瓣,指固有动脉为蒂手指方岛状皮瓣及V-Y皮瓣修复手指各部位缺损40例,结果:示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8例,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中指皮肤缺损5例,指周有动脉为蒂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中,环指皮肤缺损5例,邻指背随意皮修复示,中、环、小指指腹缺损12例,皮瓣全部成活,V-Y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0例,除2例V-Y,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外,其余全部成活。结论:手指皮肤缺损采用局部邻近部皮瓣修复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佳,疗程短等优点,部分患者可以同时Ⅰ期修复肌腱缺损和进行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功能区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本组收治46例52指手指掌侧单纯皮肤缺损的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5 cm×5.0 cm。致伤原因:碾压伤10例,压砸伤19例,机器绞伤14例,化学烧伤3例。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6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24指、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12指,皮瓣供区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均顺利成活,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过换药愈合,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发生动脉危象1例,经过血管探查吻合成活。随访6~24个月,末次随访两点辨别觉恢复以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最佳,为5~6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7指,良10指,可5指。其中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优9指、良4指、可3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优16指、良6指,可2指,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12指均为优。结论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形态、功能,且供区隐蔽,效果最佳。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操作安全、简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创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造成肌腱、骨外露或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如不能覆盖骨、裸露的肌腱和钢板的创面,将直接影响到骨愈合、肌腱的成活及创口的愈合。而覆盖这种创面必须应用带血管的皮瓣。我院2000年5月—2008年5月共为各种皮肤缺损的患者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岛状皮瓣移植手术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如何进行术后的观察和处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16~55岁,平均44.5岁;手指皮肤缺损52例,小腿皮肤缺损1例,足背皮肤缺损3例,手掌部皮肤缺损4例。2治疗方法本组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均为皮肤缺损伴有指骨外露或肌腱外露而没有腱膜覆盖者。①示指指背动脉筋膜蒂岛状皮瓣2例,均用于修复拇指尺侧伴皮肤缺损创面,筋膜蒂保留皮瓣皮神经。②指背动脉筋膜蒂岛状皮瓣2例,用于修复示指指背和中指侧方皮肤缺损各1例。③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0例21指分别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指尖与指腹皮肤缺损,切取时保留进入皮瓣的指神经背侧支2支,皮瓣转移至创面后常规将皮神经与创面神经残端吻合。④改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用于示指、中指指尖及指腹皮肤缺损7例,在切取和解剖游离蒂部时保留0.3cm与皮瓣及指动脉连续的皮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对示指指端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02-08/2005-09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外伤性示指末节部分缺损患者13例,手术方法的选择在术前均得到患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组织缺损大小在1.5cm×1.0cm~2.0cm×1.5cm之间,所有缺损均有指骨和(或)大部分的指腹组织缺损,采用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皮瓣设计:旋转点位于近侧指间关节的近端,皮瓣轴为示指的桡背侧,皮瓣部分设计在第2掌指关节的近侧,蒂宽约0.8mm。术后定期随访,主要观察皮瓣质地和感觉的恢复情况,将感觉恢复的评估标准分为5级:S1:无感觉;S5:在神经单一分布区恢复两点鉴别能力。结果:1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术后随访三四个月者10例,随访五六个月者3例。②术后9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表皮爬行创面愈合。③外形基本满意,皮瓣色泽、质地良好。④术后1个月随访时,3例患者两点辨别觉大于6.0mm,感觉恢复S4;术后五六个月随访时,3例患者两点辨别觉4.0~6.0mm,感觉恢复S5。结论: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设计的旋转点位于近侧指间关节的近端,可以简化手术而不影响皮瓣存活,是示指部分缺损修复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指侧岛状皮瓣前移修复指腹缺损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采用指侧岛状皮瓣前移修复指腹缺损治疗的9例手指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效果.结果 9例患者患指创面经指侧岛状皮瓣前移修复指腹缺损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术后随访8个月~2年,患指指腹外形满意,感觉功能及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指腹缺损需要指侧岛状皮瓣前移修复的患者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手术前后护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蔡连艳 《天津护理》2009,17(5):271-272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很常见的损伤,其治疗方法很多。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克服了邻指、交臂皮瓣等需二次手术、治疗周期和指间关节固定时间长,容易造成手指关节功能障碍的缺点,且无需牺牲一侧的指固有动脉。我院于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为8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术,做好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对保证皮瓣移植的成功至关重要,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90-3591
目的探讨"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28指末节指腹、指端缺损患者,均采用"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平均10.5)个月。术后皮瓣成活良好,手指指端饱满圆滑、外形良好。术后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15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6.2%。结论 "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并发症少,能有效恢复患指功能和外形,避免二次损伤,是修复指端缺损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指端缺损发生在手指末节范围内的创面缺损 ,不恰当的治疗将影响手指的外形及触觉功能 ,影响生活、工作。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方案 ,使修复后的指端保持较好的外形和功能 ,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 ,1988年以来 ,我院手创伤中心 ,采用8种微型轴型皮瓣对111例指端缺损 (149指 )进行修复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11例 (149块皮瓣 ) ,男性77例 ,女34例 ;急诊79例 ,择期32例 ;年龄 :14岁~61岁(平均25.2岁)。8种微型轴型皮瓣中 :指动脉侧方皮瓣15例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9例 ;邻指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携带双重感觉神经支配的指背斜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25例末节全指腹缺损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2~54岁;示指9指,中指10指,环指8指,共27指;缺损面积2.0 cm×1.5 cm~2.0 cm×3.5 cm。急诊清创后行携带双重感觉神经支配的指背斜行岛状皮瓣顺行推进修复。皮瓣设计在中节尺背侧或桡背侧,皮瓣远端距甲根<5 mm,背侧不超过对侧侧方中线,掌侧不超过手指中线。切取皮瓣面积2.0 cm×2.0 cm~3.0 cm×4.0 cm。供区取臂内侧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25例(27指)皮瓣全部成活,2例供区植皮部分失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中19例(20指)获随访2~10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血运质地良好,耐寒耐磨,两点辨别觉6~9 mm,手指活动基本正常。结论携带双重感觉神经支配的指背斜行岛状皮瓣手术简单、安全,患者的感觉恢复满意,疗效满意,是修复末节指腹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在拇指末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13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经指蹼皮下隧道逆行移位至手掌侧远端,屈曲拇指贴紧手掌固定,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指端饱满,色泽正常;指腹两点辨别觉6.4~8.6mm,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治疗指端缺损。方法:显微放大镜下分离指固有神经与血管束,保留指神经干,结扎血管束近端,将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指端创面。结果:临床应用86例119指,随访6~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是修复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