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陈浩  王频  杨骏  柳刚 《中国针灸》2011,31(1):19-22
目的: 艾灸血管性痴呆患者头部穴组,观察该疗法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量化表积分和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 方法:65例V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艾灸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积分、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变化;以及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并进行组间对照。 结果:艾灸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艾灸治疗组MMSE、ADL量表积分改善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明显升高(P < 0.01),而治疗后SS、AVP水平艾灸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P<0.01),艾灸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 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该病治疗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发生明显变化;有效地干预神经肽水平,对VaD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目的:以艾灸头部穴位为主治疗VaD,观察其改善临床症状和调控脑脊液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水平的作用。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65例VaD患者均为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33例)和西药组(32例)。艾灸组患者给予隔附子饼压灸,反复灸20min;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0.8g,3次/d。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智能检查量表(Hasegawas Dementia Scale,HD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积分变化,以及脑脊液中SS和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和ADL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艾灸组HDS、MMSE和ADL量表积分治疗前后差值较西药组有所改善(P0.05,P0.01)。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和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治疗后SS和AVP升高水平较西药组明显(P0.01)。结论:艾灸能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积分,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是治疗Va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5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头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量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对脑梗死(CI)所致血管性痴呆(VaD)患者“智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CI所致VaD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西药组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Blesse痴呆量表(BDS)、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结果61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BDS、HDS得分均明显上升,ADL得分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HDS、ADL、BDS、MMSE量表评分差值比较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I所致VaD患者的临床智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探讨头穴丛刺对智能影响的临床机制。方法将60例MID患者随机分为丛刺组和西药组,丛剌组参照大脑各部分的体表映射及针刺的近治原则进行分区,将相应的头穴线进行扩展,以相应头穴为中心进行丛刺。西药组采用哈伯因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CGRP含量,并记录长谷川智力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ET含量均降低,而CGRP含量均升高,以丛刺组变化更明显(P〈0.05);丛刺组与西药组HDS、ADL和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丛刺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头穴丛刺针法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浆ET水平,增加CGRP含量,提高HDS、ADL和MMSE评分,改善智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干预,观察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认知功能的改变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30例VD患者,分为化瘀通络灸组15例与西药组15例。化瘀通络灸组予艾灸治疗,3次/周;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5 mg/晚;两组均口服尼莫地平为基础治疗,30 mg,3次/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12周后MMSE、ADL量表积分及血清BDNF、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瘀通络灸组治疗后MMSE、ADL量表评分、血清BDNF、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各量表积分及血清BDNF、VEGF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化瘀通络灸组总有效率93.3%(14/15),西药组总有效率53.3%(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通过增加VEGF、BDNF的表达,保护受损的血管及神经元,促进新神经元的形成,从而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V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及智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MID患者随机分为丛刺组和西药组,分别采用头穴丛刺针法和哈伯因片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浆CGRP含量及HDS、ADL、MMSE评分。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CGRP含量均升高,以丛剌组变化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丛刺组与西药组HDS、ADL和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丛刺组提高明显,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针法可增加MID患者血浆CGRP含量,提高HDS、ADL和MMSE评分,改善智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瘀通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完成试验者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通腑化瘀方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积分、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积分、中医症状积分、一氧化氮(nitric mon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组MMSE积分、ADL积分、NO、ET的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瘀通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aD)患者服用通脉益智汤20个周的疗效及转归。方法:根据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将符合VaD诊断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两组,A组用盐酸多奈哌齐改善痴呆症状;B组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通脉益智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0个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脉益智汤能改善VaD患者的记忆功能,其联合西药治疗VaD患者较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VCI患者分为化瘀通络灸组(治疗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每周艾灸6次,对照组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5 mg/晚,均治疗30 d。观察治疗前后中医核心症状、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73.33%(22/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1),MMSE积分、ADL评分、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MMSE积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的两组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瘀通络灸治疗VCI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CI患者血清IGF-1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