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宝英  徐厚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8-1800
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特点,总结各个影像学检查诊断颅内静脉窦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各种方法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例,女25例。结果:CT发现脑水肿11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强化头颅CT发现“空三角征”18例、“条索征”8例。MRI发现各期的异常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V示静脉窦未显影。DSA示病变的静脉窦未显影。结论:头颅CT仅能显示静脉蜜血栓形成的伴随情况。DSA属于有创检查.优点可行局部治疗。MRI+MRV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本身,亦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有望成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尚文鹏 《首都医药》2008,15(10):24-25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产期多见;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1];磁共振(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可同时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采用抗凝等治疗,多数痊愈.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围产期高发;影像学检查为确诊主要手段;抗凝等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褥期5例,口服避孕药3例,出汗、脱水4例,中耳炎2例、鼻窦炎2例,贫血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2例。CT及颅脑静脉磁共振成像(MRV)检查23例,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10例;好转22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可明确病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V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抗凝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探讨128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在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正常2例,异常5例,7例均行头颅CTV检查,全部显示一个或多个颅内静脉窦内充盈缺损,5例行MRI平扫及MRV检查,均有异常表现,3例行DSA检查,MRV及DSA结果均与CTV结果相符。结论:头颅CTV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检查方便、快捷,诊断准确,可作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障碍伴颅内压升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0.5%-0.1%,颅内静脉窦血栓好发于年轻女性,一旦明确诊断,立即给予抗凝、溶栓及对症处理,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变化。方法对12例孕产妇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CVST患者中孕晚期1例,产褥期11例;剖宫产7例,自然分娩4例;头MRI4-MRV检查明确诊断9例,DSA明确诊断3例。结论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发生于剖宫产后及合并妊娠高血压、子痫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与MRV检查的联合使用诊断准确性高,抗凝治疗疗效确切,重症患者可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鲍利改 《河北医药》2016,(8):1231-1234
目的:探讨以发作性头痛为临床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 CVST)的临床特征与静脉血栓部位关系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月7月经确诊的14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MRI、CTV或加强MRV等资料,分析不同血管累及部位的发病时间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颅内压增高有8例(57%),颅内压正常6例(43%);脑脊液白细胞正常范围9例(64%),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增高5例(36%);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高于正常5例(36%);D-二聚体正常范围9例(64%)。头颅CT脑叶可疑低密度信号2例;头颅CT未见异常3例;皮层局限性脑水肿1例;可疑条索状高密度影8例。14例患者CTV或MRV检查患者均有阳性改变,其中单纯左侧横窦3例,左侧横窦合并乙状窦6例,双侧横窦1例,上矢状窦合并双侧横窦1例,单纯上矢状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合并左侧横窦血栓1例。患者均预后良好,其中痊愈6例,明显好转8例。结论对于发作性头痛且进行性加重的可疑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应及早行头部CT或MRI检查,以便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虹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417-41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例CVST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转归资料。结果15例均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早期诊断,有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例死亡其余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CVST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因此,关注患者是否存在CVST发生的高危因素,尽早行头颅CT、MR/、MR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地抗凝治疗,并纠正病因、控制症状等治疗,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9.
张哲  张爱国  吕彦锋 《河北医药》2011,33(21):3342-3343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由多种病因所致,是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脑血管病特殊类型。一般多发生于孕产、口服避孕药、外伤、感染等高凝体制的人群,误诊率高达50%。经查MRV或DSA检查证实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二聚体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疗有重要参考作用并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的一个指标。现将我科应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球囊扩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重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对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在23~46岁。②早期表现为头疼、呕吐、癫痫、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③MRI及MRV检查示:单纯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4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3例,单纯横窦1例。④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效果好。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临床无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行MRI MRV检查,以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继发于感染7例,非感染性18例,其中产褥期发病12例;5例病因不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癫痫及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中单纯肝素抗凝治疗23例,肝素联合静脉窦内溶栓治疗7例.本组22例患者痊愈,4例遗留残疾或后遗症,4例死亡.结论 CVST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因此关注患者是否存在CVST发生的高危因素,尽早行颅脑CT、MRI、MRV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后应积极地抗凝治疗,必要时联合介入溶栓治疗,并纠正病因、对症治疗,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孙辉  钱伟东 《安徽医药》2017,21(5):859-862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CV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ST病人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有头痛症状,其他症状有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方面,CT平扫12例(12/42)发现异常,MRI平扫(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者32例,MRV检查显示异常者45例,46例病人通过MRI+MRV均能得到诊断,所有病例经过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较多,临床症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结合CT、MRI及MRV可对其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行DSA检查,早期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孕产妇合并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于妊娠期7例,自然分娩后5例,剖宫产后12例.孕早期3例,2例有口服避孕药物史.13例同时行MRI、MRV、DSA检查,11例MRI及MRV检查阳性的患者中10例DSA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32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VS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以中青年育龄妇女多发:病因以产后高凝状态最常见,其次为感染、口服避孕药、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增多症等,有6例患者病因不明:多为急性、亚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缺损等多见:84.4%的患者D-二聚体增高;8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影像学表现颅内静脉窦狭窄或闭塞、脑梗死、脑梗死伴出血等;治疗以脱水降颅压、抗凝治疗为主,根据病因、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给予抗炎(感染性血栓)、扩容改善循环、抗癫痫对症治疗等;临床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1例,出现脑疝自动出院1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及时做腰穿、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化验,可为诊断提供支持.监测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CTV或MRI+MRV、DSA具有确诊价值,是早期诊断CVST的关键;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和(或)干预高危因素、及早应用抗凝药物、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n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order to improve disease diagnosis and therapy. Methods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wenty cases of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8 to December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CT scan firstly and confirmed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further with MRI,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of video (MRA) to identify the reasons,suspected small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examined with DSA, and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coil embolization.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used by rupture of small intracranial aneurysms had 12 cases(60%). Second, due to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in 4 cases (20%)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atherosclerosis in 3 cases (15%), while one case (5%) was moyamoya disease. Twelve cases of small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found endovascular aneurysm after DSA imaging and treated with coil embolization, and reached the dense embolism. Conclusions The patients are examined with CT scan firstly and confirm SAH, further examined with MRI,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MRA to identify the cause, the suspected small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examined with DSA inspection, aneurysms found by DSA imaging are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coil embolization. The program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program of spontaneous hemorrhage, can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例CVST患者使用肝素进行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APTT和PT的变化,调整肝素用量,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影像学的改变。结果CVST的患者中,发病前多数有感染病史;颅内压增高及癫痫发作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CT表现脑内多发的出血灶;MR、IMRA可显示血栓部位和程度;采用肝素抗凝治疗并使用华法令维持治疗,部分患者血管再通,除一例死亡外,其余1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发病前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MR、IMRA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肝素抗凝治疗显示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何晓非  周红雨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28+1630-1628,1630
目的 分析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 syndrome)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临床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为急性起病,以眩晕、恶心、呕吐、延髓麻痹及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4例行MRI检查,11例显示延髓梗死.DSA、CT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本组4例行DSA检查,1例行CTA检查,其中4例显示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14例采用抗凝、抗血小板、降压、降糖治疗,14例症状均缓解,7例遗留不同程度延髓麻痹、感觉障碍及霍纳综合征.结论 MRI对诊断有较高敏感性,DSA、CT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经治疗后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1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围产期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肾病综合征2例,副鼻窦炎1例,另外7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丰富多样,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CT表现普遍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显示颅内静脉窦病变的部位及范围。采用降颅压、扩容、抗凝及溶栓等治疗,10例痊愈,4例好转,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围产期高发,血液成分改变、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影像学检查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溶栓、抗凝、扩容等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