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糖代谢紊乱机制以及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等的关系。方法:对1993年8月~2001年 12月入院的2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并不受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一般症状较轻,合并症较少。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与肝硬化病程长短及肝功能损害程度不相关,治疗后随肝损害减轻而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研究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3 年我院收治45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资料。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并不受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一般症状较轻,并发症较少。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与肝硬化病程长短及肝功能损害程度不相关,治疗后随肝损害减轻而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血糖升高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予胰岛素治疗,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出院42例;6例因肝硬化并发症而死亡,空腹血糖均〉11.1mmol/L;自动出院8例。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主要继发于肝硬化,临床上往往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主要予胰岛素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随肝功能减轻而好转。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32例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更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以肝病症状为主,糖尿病症状少见;丙型肝炎肝硬化较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糖尿病发生率高;血糖以餐后高血糖为著,血糖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治疗上控制饮食、保肝治疗后血糖好转,必要时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血糖随肝功能好转可恢复。  相似文献   

5.
董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698-699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2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全部进行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肝炎病毒学标志的检测和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对检查与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16例,慢性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3例,肝癌并发肝源性糖尿病1例.18例好转(91.5%),...  相似文献   

6.
洪伟  邵花平  赵海燕  张翠红 《吉林医学》2010,31(9):1161-1162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38例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均有慢性肝病史,全部病例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降糖治疗,肝功能逐渐好转。结论: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肝病为主,糖尿病的症状多不典型。积极治疗原发病,辅以降糖治疗,以胰岛素为主,糖尿病可随肝病好转而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选取30例肝功能为Child—PughB级患者在治疗前及好转后双份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变化。结果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以肝病症状为主,且糖尿病的并发症少见;血糖异常程度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血清细胞因子TNF在发病时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时,二者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糖随肝功能好转可恢复;细胞因子TNF参与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治疗老年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在治疗老年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对其临床病情影响.方法 对36例老年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病情特点、糖尿病病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拉米夫定治疗对临床病情的影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老年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具典型糖尿病临床症状者较为少见(2.8%);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较多见(61.1%);伴随着肝功能的恶化,血糖可出现明显异常,肝功能C级血糖重型增高可达42.9%,经拉米夫定等综合治疗肝功能有明显好转,其血糖水平亦可有所控制.结论 老年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血糖水平与肝硬化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拉米夫定治疗有利于肝功能的好转,亦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姬红波 《中外医疗》2013,(28):109-109,1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9月—2012年9月的60例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诊断且分析记录其治疗效果,并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肝病表现为主,少数出现糖尿病症状。肝源性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中发现血清C肽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严重时好发肝源性糖尿病,且对肝功能造成严重损害,通常治疗肝病时随着肝功能的好转,糖尿病得到有效缓解,血糖常降至正常。如出现死亡病理多因肝病加重所致。  相似文献   

10.
68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勇  李靖 《西部医学》2010,22(5):887-888,890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8例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病情、胰岛素抵抗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高达37%,糖尿病的病情与肝功能分级之间有一定关系(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下降,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结论肝源性糖尿病症状多不典型,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有关,首选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肝源性糖尿病关系。方法对3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功能与血糖进行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肝功能有关,糖尿病增加了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肝源性糖尿病发病率,对于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应列为常规,及时对其做出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源性清疡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肝源性清疡,分别比较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类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肝功能损害程度B,C级发生溃疡明显高于A级,胃清疡发生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胃溃疡.结论 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与普通溃疡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张长山 《海南医学》2013,24(8):1187-1188
目的提高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3例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5例,慢性丙型肝炎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炎后肝硬化2例,原因不明肝硬化1例。综合治疗后,21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因肝病并发症死亡。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继发于肝硬化,且肝功能受损越重,发病率越高。经综合治疗,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血糖恢复正常。多数患者预后较好,死亡多因肝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性糖尿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肝源性糖尿病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1例肝硬化性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白蛋白,血糖、尿糖进行了测定。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以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多无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无糖尿病并发症。结论 认为胰岛素抵抗及产生胰岛素受体后障碍为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陈正龙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6):455-455,457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1例重症肝炎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以肝炎症状为主,很少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等糖尿病症状,血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经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治疗后血糖好转,必要时予以短效胰岛素治疗。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点,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使用胰岛素控制好血糖水平,大部分患者的糖代谢紊乱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而改善。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为各种肝脏疾患中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一种疾病.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为4.8%~50%.现将近年来我院有完整资料的肝硬化并发糖尿病6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源性低血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是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血糖恒定,当肝脏出现轻度损害时,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较强,血糖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当肝脏出现严重病变或慢性病变时,由于正常肝细胞的大量破坏,肝功能损害严重,就可能引起糖代谢紊乱[1],可以是肝源性低血糖,也可以是糖耐量异常,甚至引起肝源性糖尿病.本文就肝源性低血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滨容  陈静 《西部医学》2010,22(2):269-270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47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全部进行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肝炎病毒学标志的检测和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对检查与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39例,慢性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3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3例,肝癌并发肝源性糖尿病2例。43例好转(91.5%),死亡4例(8.5%)。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肝硬化,在积极保肝治疗的同时,予以饮食控制,避免应用高渗糖、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并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肝源性糖尿病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兰 《包头医学》2004,28(2):39-40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饮食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3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肝功能和血糖情况调整饮食.结果:38例中血糖控制在正在范围,症状缓解26例;血糖得到控制,但肝病症状缓解不明显者8例;合并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4例.结论:肝源性糖尿病的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糖和脂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以肝硬化的症状为主,很少出现糖尿病症状,血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著。治疗上经控制饮食、保肝治疗后血糖好转,必要时胰岛素治疗。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但应及早使用胰岛素,大部分患者的血糖随肝功能的改善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