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糖尿病并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忆  许文灿  刘恋  江琳 《河北医学》2006,12(6):544-546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CT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同期150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5例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15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法 将119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89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 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同期145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2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113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临床特点的分析,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目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及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合并症、头颅CT及疗效等方面的对比,探讨两者的区别,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糖尿病组多发性脑梗死高于对照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差。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应在积极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综合治疗,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卡托普利及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胰岛素、卡托普利及辛伐他汀,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物,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有效率并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卡托普利及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可降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探讨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 选择23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编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单纯脑梗死患者22例,编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发病后观察组脑梗死相关临床表现较对照组更显著.且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显效率仅有52.17%(12/23),而对照组的显效率则达到了86.36%(19/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如并发脑梗死,将面临比单纯脑梗死患者更多的风险,预后较差,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综合应用抗凝治疗、对症治疗、改善微循环及神经营养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兴凤  韩锡梅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10-2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明确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对18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10例不伴糖尿病脑梗死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脑梗死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梗死部位、梗死数目及预后。结果两组实验室检查数据、梗死部位、梗死数目及预后有显著差别。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基底节区梗死发生率高,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高,多发病灶多,预后不良率高。  相似文献   

8.
王小辉 《中外医疗》2012,31(15):20-21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37例,按合并疾病分为糖尿病组(112例)、高血压组(135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90例)。分析各组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特点及预后。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脑梗死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神经功能缺损以轻、中型为主,治疗显效率分别为58.04%及62.97%,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在梗死类型、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显效率(34.44%)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较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或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和预防.方法对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76例和同期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与糖尿病患者相比,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血糖控制不良等.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见,且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糖尿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不良等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纠正胰岛素抵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与10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性别、年龄、血脂、临床类型及预后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起病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明显;缺血性卒中类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次为腔隙性梗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以心源性脑栓塞多见。结论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特点是:发病年龄偏小、合并脂代谢紊乱多、以大血管病变为主、预后不良。作为基层医院应重视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减少脑梗死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与防治。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40例.观察其血脂、血糖、头颅CT及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腔隙性脑梗死和多灶性脑梗死、血脂、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组较非糖尿病组发病率高、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A组)与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B组),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有效率(76.4%)低于B组(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梗死,治疗预后较差,致残率高,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加强宣教,促其配合治疗,更好地控制血糖,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80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与同期收治的80例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从头颅CT、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性脑卒中以脑梗死居多,病后首次血糖、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比非糖尿病性脑卒中者差.结论:糖尿病影响脑卒中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糖尿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按照伴发疾病分为,糖尿病组45例,高血压组90例以及糖尿病伴高血压组65例。分析不同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病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高血压病脑梗死多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分别为82.2%、78.89%,P0.05),神经功能缺损均以轻、中型为主(分别为73.33%、76.67%,P0.05),治疗显效率分别为53.33%及63.33%,无明显差异(P0.05)。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神经功能缺损多以中、重度卒中为主(治疗显效率仅为32.33%,明显较其他两组差(P0.05)。  相似文献   

15.
胡海茹 《中外医疗》2009,28(21):84-84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临床表现、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105例,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5例,比较2组的病情进展情况,头颅CT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纽进展型脑梗死多,CT表现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死亡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相比,其脑组织损害严重,脑水肿明显,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与68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病灶特点、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非糖尿病脑梗死者比较,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者表现为小灶性梗死、多发为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异常,神经功能损伤以重型为主,治疗显效率差,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以小灶性、多发、常合并血脂异常、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及预后差为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贝那普利及普伐他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9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普伐他汀及贝那普利,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疗效判定并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观察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贝那普利及普伐他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TT、PR、Fg、D-二聚体检测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6例,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者;对照组患者34例,为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者。检测两组患者的相关凝血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分析老年人房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病例报告]将房颤并发首次脑梗死的45例老年患者列入分析对象组,脑血栓形成的脑梗死43例列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分析对象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分析对象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仍明显差于对照组.[讨论]房颤并发脑梗死的预后明显差于脑血栓引发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观察组)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对照组)的临床特点,寻求有效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两组发病时的神经系统症状、高危因素、头颅CT梗死灶的特点、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发病后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更重,发病前的高危险因素更多,发病后影像学显示的脑梗死灶更大和梗死灶数量更多,治疗3周后疗效评定更差,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要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取决于在发病前对高危因素有效预防,发病后的积极综合治疗对预后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