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早期胃癌的10项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2.89%(41/318)患者术后发现存在淋巴结转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发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脉管侵犯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92.1%,明显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78.7%(P=0.034)。结论早期胃癌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及脉管侵犯程度对正确判断和预测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根据淋巴结转移危险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毕建军  王征  刘骞  周志祥 《中国医刊》2012,47(10):40-42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实施D2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22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7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大体类型、分化程度与术后生存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胃癌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差,行根治性手术后应接受综合治疗并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4.
唐令超  赵平  丁志 《四川医学》2009,30(4):479-480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3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51例EG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EGC均为胃下部癌,粘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3.6%,粘膜癌为10.0%。≤1cm的微小胃癌和小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1%,直径1.1—3.5cm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2.5%,〉3.5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0%(P〈0.05)。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3%和20.0%。粘膜下癌可转移至N2。脉管受侵19例,淋巴结阳性率36.8%(7/19),明显高于无脉管受侵者(P〈0.05)。结论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变大小及脉管受侵有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5例胃癌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检出胃癌癌旁组织伴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25例,检出率71%;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3例,检出率37%;伴中、重度肠化生15例,检出率43%。35例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中检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检出率9%。癌旁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P〈0.01)。提示:胃癌的发生与胃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和肠化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辉  丁小云 《当代医学》2010,16(27):89-91
目的分析99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助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99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总淋巴结转移率为18.2%(18/9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增大及浸润加深而增加。结论依据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以一定程度上初步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早期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35例早期胃癌进行临床及病理研究。结果 一点癌22例,小胃癌40例,大于2.5cm以上的69例,多发型4例。同一病例的各癌灶互不相连,且各个癌灶的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类型可不同。癌周伴有不同程度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充血水肿。结论 早期胃癌浸局限于粘膜及粘膜肌层,而不论淋巴结有无转移。胃癌有多灶性生长特点,提示临床医生胃镜检查时要注意多取材,以防漏诊;选择正确手术范围,以防止手术残留。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2-1988年共收治早期胃癌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从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方面来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宗华凤  刘玲玲  黄纬 《当代医学》2021,27(7):119-120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出现和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理特征,分析早期胃癌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出现和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13例早期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 96%(9/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肿瘤浸润深度及神经脉管侵犯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及脉管神经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胃镜在基层医院的普遍应用,胃癌早期诊断率从原来的0.7%~3.5%增加到目前10%-37.6%。现将我院1997年间经胃镜及病理诊断证实的早期胃癌3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45-60岁。既往胃病史均超过7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灼热感、反酸、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下降及黑便。3例均经胃镜直视下,1例诊断为贲门癌,另2例诊断为溃疡性胃癌。均经手术治疗且能从胃壁外触及肿瘤。1例贲门癌行开胸近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术,另2例行毕罗Ⅱ氏胃3/4切除的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1例贲门癌为中分化腺癌,2例为高分化腺癌,均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癌。术后进行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随访至今存活。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4年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97例,分别观察肿瘤的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及脉管侵犯等病理学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脉管侵犯密切相关.结论:早期胃癌的大体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脉管侵犯程度对正确判断和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收集52例胃良性病变的手术切除标本,分别切取胃各部位共14块组织,常规切片,光镜观察,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规定指标,将胃的良性病变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结果是上述良性病变均以胃窦小弯区为重,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高达96%,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为7.6%,重度肠化为3.8%。三种病变的发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我省胃癌的高发是否与这些良性病变的普遍存在,持久的作用有密切关系,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94-9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所具有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60例早期胃癌患者,全部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来分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80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体积、组织学分型、肿瘤浸润程度、脉管侵犯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可见上述因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就5年存活率而言,对照组为97.50%(78/80),研究组为87.50%(70/8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的预防关键在于可以提前掌握具体的高危因素,临床可以基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来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8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所有的54例早期胃癌病例,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54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在发病部位上与进展期胃癌基本相同,以胃窦、胃体部多发,大体分型以Ⅲ型多见,组织学上均为腺癌。结论应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降低胃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张相朝  黄凤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628-628,645
本文总结经内镜、细胞学和病理检查,经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27例,现结合临床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山东省立医院的14例早期胃癌为1973~1982年检出,本院13例为1983~2006年检出,均经内镜直接观察活检、刷检和印片检查,并经手术证实。27例中有13例为胃镜随诊患者,其中,慢性胃溃疡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例。  相似文献   

17.
以胃粘膜活检和胃次全切除标本为材料,根据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组提出的胃癌组织分类方法将329例胃癌进行组织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析,作者认为低分化癌和晚期胃癌,尤其是伴淋巴结转移者,即使行手术切除其预后也差。在慢性胃溃疡的病例中,由于溃疡周边上皮的增生,少数可以恶变,但在临床与病理诊断中都较难与癌溃疡鉴别。  相似文献   

18.
曹彬  程雪霞  周永清  庞景 《安徽医学》2005,26(6):527-528
目的研究内镜下美蓝染色对胃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有胃黏膜异常表现的52例患者,用0.5%的美蓝均匀喷洒于胃粘膜,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有15例存在轻度不典型增生,3例存在中度不典型增生,2例存在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存在黏膜内癌的患者,其中2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病灶仅限于粘膜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结论内镜下美蓝染色可大大提高胃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21例早期胃癌2例术前胃镜检查发现,余为胃切除标本中发现。21例均为单发灶,溃疡型居多,12例局限于粘膜层内,粘膜下深层浸润者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1例中仅1例死于术后癌复发。21例中肠化者和不典型增生者均为90.47%,伴萎缩性胃炎者71.4%,表明三者与早期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22例早期胃癌和癌旁病变,共有癌灶28个(3例多灶性癌)的粘液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本组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85.93%)、肠化(81.22%)和中度及重度不典型增生(78.59%)。这些高发病变与早期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从AB-PAS和HID染色结果,肠型癌灶20个(71.42%)、胃型癌灶5个(17.85%)和混合型癌灶3个(10.71%),结果表明人肠化在胃癌发生有重要意义。电镜观察肠型癌含有与癌旁肠化杯状细胞的粘液颗粒及微绒毛,显示肠化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有类似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提示不典型增生细胞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