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洁  郑曼 《现代医学》2011,39(4):492-495
输血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也是围术期麻醉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可能有潜在的危害,甚至产生致命的后果,其中关于异体输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问题更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进行围术期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输血指征的有效执行是血液保护的核心,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稀释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控制性低血压和体温保护等新老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失血,相关药物的应用既可预防失血又可治疗出血。作者围绕矫形外科手术特点,就"血液保护"概念的推广及围术期血液保护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出血是最重要的并发症,会增加术后患病和死亡率。据报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会有11%的异常出血,且大部分是非外科原因所致的出血~([1-2])。施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更容易发生术后出血事件。因此,20%的异体输血(包括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都用在心脏手术中~([3])。但是过量的输血和再次开胸探查与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血液相关感染,输血反应,呼吸系统功能衰竭,肾衰,术后死亡率增高等密切相关。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外科无感染大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血液回收机对42例外科大手术患者手术野的出血进行收集.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输异体血量.回输自体血前后的Hb、Hct及凝血功能变化和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应用自体血液回收使76.2%的患者避免了术中异体血的输入,回...  相似文献   

4.
外科手术,特别是出血量较大的急诊手术、术中出血较多的心内直视手术、以及颅脑外科手术等用血量大,一直是医疗中棘手的问题,而随着人们对输血所带来并发症的重视,以及近年来血源不足及合理输血、血液保护等,使得自体输血成为主流。本文就自体输血在临床应用,特别是大出血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肝脏外科手术仍是治疗多种肝病(如肿瘤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的有效手段,但手术时术中出血和输血仍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肝脏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器官,并且能够合成绝大部分的凝血因子,外科手术时损伤肝脏,从而导致出血和失血。肝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围术期血液保护过程中的循环干预、自体输血以及药物处理等有助于降低异体输血率,提高患者对肝脏手术和失血的耐受性,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谭伟 《医学综述》2007,13(16):1246-1248
自体输血作为一种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和节省血源的特殊技术,已较早地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外科领域。近年来将自体输血作为重要的血液保护措施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减少血液破坏及出血。本文就运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自体输血中三种方法(预贮式、稀释式、回收式自体输血)以及适应证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脑膜瘤血运极为丰富,血管不易收缩,手术部位深,止血困难,术中出血多且凶猛,常需大量输血,对于此类手术血液保护尤为重要。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具有血液保护和使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作用,优于等容稀释[1]。控制性降压(CH)可明显减少术野渗血。本研究联合应用2种技术于脑膜瘤切除术,并和常规该类手术进行比较,了解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等。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至Ⅱ级脑膜瘤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8.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femic hemodilution,AHH)作为一种围术期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的有效方法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CH)采用各种方法和药物使血管扩张主动降低手术区血管内压,以使手术出血减少。联合技术比单纯应用血液稀释或控制性降压能更有效地减少手术出血、输血量,  相似文献   

9.
正1血液保护的发展史血液保护是伴随体外循环技术产生的一种临床治疗策略。血液保护是改良各种设施、应用各种血液保护的药物及人工血液等方法,减少出血,最低限度的减少同种异体输血,节约血液资源。由于心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血小板、凝血因子的稀释、机械损伤及消耗,纤溶系统的激活,再加上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术后出血难以控制,使心血管外科手术对异体输血十分依赖。血液保护作为心脏手术成功的基础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每年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数量超过20万人。由于部分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前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术中体外循环、肝素化、外科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等众多因素会对患者凝血系统造成影响,导致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大,异体输血率居所有外科手术之首,故心血管手术一直都被视为"用血大户"。然而,有大量证据表明,异体输血除增加血源传播性疾病和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之外,还增加了心血管手术患者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1-2],导致血液资源的大量消耗,加剧血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因此,对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成为新的趋势和要求。2007年美国胸外科协会和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联合发布了心血管手术患者PBM指南[3],并于2011年和2021年进行更新完善;以强调PBM的重要性。一些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PBM临床规范,旨在达到合理精准输血。输血已成为心血管外科的重要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血液保护、血液麻醉措施,减少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出血。方法采用基本血液保护(术前预储备自体血,术中控制性降压麻醉,提前肝素化回收开胸出血,超滤回输CPB引流血等)加以下一种血液麻醉方案:1.小剂量抑肽酶;2.大剂量抑肽酶;3.大剂量止血芳酸+小剂量抑肽酶。结果术后24h纵隔及心包引流液:对照组(896±288)ml;小剂量抑肽酶组为(526±137)ml;大剂量抑肽酶组为(382±218)ml;大剂量止血芳酸+小剂量抑肽酶组为(336±160)ml。血液保护及血液麻醉各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CPB心脏手术中,采用血液保护及血液麻醉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减少围手术期输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日益发展,胃癌患者的输血率已大幅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前贫血、术中大量出血或血红蛋白低下需要在围手术期进行输血。然而,围手术期对胃癌患者进行输血是否会对患者造成影响目前仍颇具争议。文章对近年来围手术期输血与胃癌患者之间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佟宏峰 《中国医刊》2000,35(6):9-10
手术野积血的再利用是将血液从手术野中吸出,经处理后在手术期间或手术完成后,将血液经过滤后回输给病人。手术野积血再利用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各种手术,如心血管手术、神经外科手术、产科手术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预期术中会大量出血时,可使用这一技术,当大量出血时马上可获得大量可使用的血液。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输血的疾病传播,避免血细胞、血小板以及蛋白质抗原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可以避免由于免疫反应而导致的溶血、发热、过敏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以避免发生输同种异体血的差错事故。手术中回收的积血可能发生溶血、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4.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蕙 《海南医学》2009,20(3):37-38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对减少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胸、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30)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Ⅱ组,n=30)。麻醉诱导后Ⅱ组于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静脉泵输注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5—70mmHg(1mmHg=0.133kPa)至术毕。术中连续监测循环变化,比较两组异体输血情况及输血量、尿量,观察有无反跳性高血压发生等。结果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出血量、输血量和异体血输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反跳性高血压发生。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血液保护的方法。方法:对52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采取合理选择体外循环用品,围手术期使用抑肽酶和止血环酸,手术中尽量减少失血,严格控制术后输血等血液保护措施的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414ml,其中9例未输血,占17.3%。术后平均出血量312ml。结论:采取体外循环中及术后的多项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心内手术的用血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临床医学提倡手术中能不输血最好不输血 ,临床上人们一直致力于血液保护方法的研究 ,一方面是维持循环稳定 ,另一方面是减少和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并发症。人们发现 ,同种异体间输血虽然挽救了许多大出血病人的生命 ,但其诱发的过敏反应与输血传播的乙肝、艾滋病等病毒性传染病[1,2 ] ,又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随着临床输血医学的发展 ,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血液保护以减少和避免同种异体间输血为目的 ,包括术前自体血保存、术中血液回收、血液稀释等[3 ] ,已成为血液保护方法之一 ,血液稀释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手术已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在我科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实践及成效.方法:全面分析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开展的血液管理策略,并分析取得的相关成效.结果:目前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术前优化造血及治疗贫血、术中减少出血及术后治疗贫血及合理输血.其中术前包括患者贫血原因筛查及治疗等;术中包括优化手术操作技术、控制性降压、氨甲环酸使用及血液回输等;术后包括冰敷和加压包扎、氨甲环酸使用,贫血纠正,合理输血等.通过以上管理策略的实施,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输血率明显降低,节约大量血源.目前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已降至0.8%以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的发展,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愈来愈多,手术用血量随之增加,血源日益紧张是医学界面临的严峻问题,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有计划地管理好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可减少不必要的异体输血,缓解医疗用血的供需矛盾.术前急性高容量血稀释(AHH),是实施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的重要措施之一[1].骨骼、肌肉等组织手术时广泛渗血,因此围术期出血量较大,笔者在骨科手术中应用AHH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高出血和输血风险及其带来的并发症一直是影响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1]。由于疾病本身、外科操作和体外循环过程(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凝血因子在血液中的浓度呈下降趋势,严重者会导致凝血异常,增加出血和异体输血风险[2]。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缺陷,对于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制剂,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FⅦ(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 rFⅦa)通过对内外源凝血途径的共同促进作用及非组织因子途径激活血小板,为降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出血及输血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外科输血的机体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是外科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它曾是促进外科学发展的三大要素(麻醉、无菌术、输血)之一。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外科输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确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有效地防止输血所致的溶血反应等不良反应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注意避免体温过低、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大量输血并发症发生,以及预防输血对细胞免疫负向调节现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大量输血并发症11 循环负荷过重 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患者循环或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重者可死亡。主要表现为输血中或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