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C组)20例,设正常健康对照组(D组)30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的(hs—CRP)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C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稳定型心绞痛(C组)及健康对照组(D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A组)与健康对照组(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CRP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血清hs—CRP是一项预测和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同时在临床中也可作为治疗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希国 《山东医药》2009,49(23):42-43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自身红细胞凝集法检测血浆hs-CRP和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hs—CRP、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P均〈0.01。结论hs—CRP和D-D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林进洪 《山东医药》2009,49(50):40-4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和36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hs—CRP、血脂和心肌酶。结果血清hs.CRP水平UAP组、AMI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460),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50,P〈0.05),与CK、CK-MB呈正相关(r分别为0.0.53、0.51,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升高,可作为诊断ACS及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3例AMI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3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HMGB1含量,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血清HMGB1和hs—CRP升高越明显(均P〈0.01),且UAP、SAP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均分别呈正相关(r=0.4532、0.3247、0.4557,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有明确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82例和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正常对照者43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初或病情稳定48h后采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2例)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P〈0.001),SAP组的hs—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23例)、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0例)组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01和〈0.001)。以人群血浆hs—CRP水平的第90分位值3mg/L为截点,将冠心病组中行冠脉造影的对象分为低hs—CRP水平组和高hs—CRP水平组,可见后者多支病变(包括双支病变和三支及左主干病变)的例数(n=36)显著多于前者(n=17)(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炎症标志物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1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患者测定hs—CRP,并对其在老年和中青年ACS中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和中青年ACS患者的hs—CRP浓度高于非ACS患者(P〈0.05);(2)在老年组,hs—CRP水平在冠脉1、2、3支病变组的差异不显著;但在中青年组.冠脉2、3支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年龄与hs—CRP水平不相关(r=0.02,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成加  朱红梅  钱龙 《内科》2008,3(3):354-35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近期预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与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以hs—CRP〉5mg/L为界,比较ACS患者阳性组及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血浆hs—CRP的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ACS组的hs—CRP水平(6.05±2.08)mg/L,较正常对照组(3.16±0.96)mg/L高(P〈0.01),也较稳定型心绞痛组(3.24±0.94)mg/L高(P〈0.01)。后两组hs—CRP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高的ACS患者较hs—CRP水平低者预后更差。结论hs—CRP与ACS发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对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不同类型CHD患者共834例,其中无症状性CHD(LCHD)患者1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5例;对照组122例。采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LCHD组与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及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组hs—CRP水平及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s—CRP水平呈现AMI组〉UAP组〉SAP组趋势(P〈0.05)。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存在差异,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志伟  刘伏元 《山东医药》2011,51(49):49-50
目的探讨Slox-1、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Slox-1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lox-1、hs—CRP、cTNI、CK—MB水平。结果AMI组和UA组外周血清Slox-1、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Slox-1与hs—CRP呈正相关(r=0.364,P〈0.01)。结论ACS患者中血清Slox-1水平明显升高,Slox-1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参与了ACS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冠脉综合征患者181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35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46例(AMI组),另选同期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SAP组)和门诊体检健康人50例(健康对照组),UAP患者又按Braunwald分为Ⅰ级36例,Ⅱ级41例,Ⅲ级患者58例,观察4组研究对象hs—CRP水平度UAPⅠ、Ⅱ、Ⅲ级患者的hs—CRP水平。结果4组研究对象hs—CRP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UAP组Ⅰ、Ⅱ、Ⅲ级患者hs—CRP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水平可作为ACS危险分层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49例。分为心绞痛组21例和心肌梗死(AMI)组28例,另选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分别测定其hs—CR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AMI组患者与对照者TG、HDL—C、LDL—C、LDL—C/HDL—C、hs—CR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绞痛组患者与对照者除LDL—C外其他指标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s—CRP浓度在冠心病时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76例为脑卒中组,其中脑梗塞133例,脑溢血43例,又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1组(轻度,67例),2组(中度,67例),3组(重度,42例);冠心病患者104例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36例);正常人64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脑卒中组及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脑卒中组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清hs—CRP水平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冠心病组AMI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SAP、UAP显著升高(P〈0.01,〈0.05)。绪论:血清hs—CRP参与了心脑血管病后的炎症反应,且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并根据既往或入院后OGTT试验结果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其hs-CRP、血糖、血脂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并对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s—CRP、血糖、血脂水平、平均动脉压、性别及吸烟史等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无糖尿病组r=0.827,P〈0.01;合并糖尿病组r=0.89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史、hs—CR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等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且hs—CRP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平均动脉压不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强于非糖尿病组,且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与冠脉损伤正相关;糖尿病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监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伟春  袁仁鲜 《内科》2008,3(3):355-356
目的研究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CH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86例分成稳定型心绞痛组5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正常对照组80例。用免疫散射光比浊法测定CRP含量。结果CRP浓度在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CRP浓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压与心绞痛类型及炎症因子间的相关性。方法:将8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监测血压≥140/90mmHg为高血压。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中血压升高与心绞痛类型及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术中血压≥140/90mmHg以UAP患者为主,而〈140/90mmHg以SAP患者为主;UAP患者组粗清中IL-6、IL-8和hs—CRP含量均高于SAP组(P〈0.05);UAP组中IL-6与hs—CRP呈正相关(r=0.357,P〈0.05),WBC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366,P〈0.05),SAP组WBC与hs—CRP呈正相关(r=0.521,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压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损伤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参与方式可能是血管内皮的高炎症反应;因此,应激性高血压可作为预示心绞痛恶化发展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CR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探讨它们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UAP组和AMI组(入院即刻采血),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于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各组均1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和hs-CRP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果:①UAP组和AMI组血浆hs-CRP与vWF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UAP组和AMI组血浆vWF—cp活性水平均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③ACS患者血浆hs—CRP与vWF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而血浆vWF-cp与vWF、hs—CRP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①血浆hs—CRP、vWF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AC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②血浆vWF—cp活性降低在ACS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2例。以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18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s—CRP的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亚组hs—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0.58±0.27)mg/L]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各亚组中,UAP组血清hs—CRP浓度[(7.78±5.93)mg/L]显著高于SAP组的[(5.46±10.7)mg/L],P〈0.001;AMI组血清hs—CRP浓度[(32.75±22.12)mg/L]又分别显著高于UAP组及SAP组的,P〈0.001。结论:血清hs—CRP的浓度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其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踝臂指数与CD62p、纤维蛋白原(Fib)与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ACS患者的踝臂指数、Fib、CD62p、与hs-CRP的水平。同时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人院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UAP)两组踝臂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AMI、UAP组中血小板CD62。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AMI、UAP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AMI、UAP组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ACS患者踝臂指数与Fib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8,P〈0.01);所有ACS患者血小板cD62。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1,P〈0.01)。患者出现临床终点事件者(5例,包括随访6个月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源性死亡者)与随访6个月内无心脏事件(95例相比),踝臂指数(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P〈0.01)、血hs—CRP(P〈0.05),为影响临床终点事件的因素。结论踝臂指数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和程度的一个简单可靠的预测指标,与Fib呈负相关可能预测病情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82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可溶性CD105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AMI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UA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SA组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类似(P〉0.05)。2.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可溶性CD105水平逐渐增高。AMI组显著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3.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hs-CRP水平与血清可溶性CD105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斑块新生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Hcy和脂联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联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免疫散射法)、Hcy(化学分光法)、脂联素(ELISA法)水平,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s—CR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hs-CRP和Hcy水平逐渐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hs—CRP和Hcy水平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hs—CRP、Hcy和脂联素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状态,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