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5~6月,我们完成了一次对潜艇艇员经鱼雷发射管模拟脱险训练和接应潜水员医学保障的任务,现将有关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上浮脱险对潜艇艇员听力的影响.方法 10名潜艇艇员分别进行了3、10、30、50 m深度60人次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3 m和10 m各2次).训练前后检查潜艇艇员双侧鼓膜,并进行电测听检查.结果 鼓膜末见异常,左耳在125、250 Hz,双耳在500、2000 Hz的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上浮脱险时的气压快速改变对潜艇艇员的听力有一定的影响,以低频听阈降低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氧症是艇员在脱险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一种病症,当吸入气体中氧分压低于16kPa时,即可引起;若氧分压下降过快、过低,则病情发展迅速且严重,常无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昏迷。若不及时发现和救治,可危及生命。我中心,成功救治4例在进行模拟30m经鱼雷发射管脱险训练过程中发生急性缺氧艇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快速上浮脱险潜艇艇员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参加模拟3~30m快速上浮脱险试验艇员8例进行颈动脉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随着试验深度的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浅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进行类似上浮脱险训练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快速上浮脱险是失事潜艇艇员主要的单人脱险方法,具有高压暴露时间短、调压速度和上升速度快,不需停留减压等优点,但其本身就是一个生理、心理应激源[1].为了保障脱险艇员的安全,我们结合模拟3~30 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脱险艇员进行心功能监测,以探讨快速上浮脱险的应激作用及对艇员心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快速上浮脱险医学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方以群  王敏  陈伯华 《人民军医》2012,(12):1193-1194
潜艇在训练和作战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碰撞、火灾、爆炸、触礁、机械故障或战伤等失去上浮能力,经采取一切抗沉措施仍无法使潜艇上浮而沉没于海底,称为“潜艇失事”。为了保存潜艇内的有生力量,必须对失事潜艇组织援潜救生,使失事潜艇艇员离开潜艇。由于潜艇在世界很多国家均为主战装备,各国海军在大力发展潜艇装备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技术和装备研究,提高了潜艇艇员水下脱险的技术水平。潜艇艇员水下脱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方法,即自救脱险和援救脱险。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时潜艇艇员生命指征的变化.方法 分别进行了3、10、30、50 m 4个深度69人次的快速上浮脱险训练,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及出舱后10 min分别测定艇员的血压、脉率和呼吸频率.结果 训练后即刻艇员的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及呼吸频率与进舱前比较,绝大部分指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出舱后10 min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可增加艇员血压、脉率和呼吸频率,但均为一过性.本次脱险训练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时对机体的影响 ,制订、验证脱险方案和保障措施。方法  7名潜艇艇员着加装应急呼吸装置的脱险服 ,在模拟脱险舱内进行快速上浮模拟脱险。实验分 7种深度 ,即分别为 3,10 ,6 0 ,80 ,10 0 ,12 0和 15 3m,最后完成 15 3m上浮脱险。按 PT=P0 × 2 t/n要求增压 ,n值分别为 2 0 ,15 ,12 ,8和 7,减压按 (2 .5~ 3.0 ) m/ s速率线性减压至水面。在实验前、后监测心前区血流中的 Doppler气泡音、脑电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肺功能、尿液神经肽含量、临床医学观察和心理学测定。结果  3~ 80 m每个深度各 7人次 ,10 0 m 5人次 ,12 0 m 4人次 ,15 3m 3人次 ,实验共进行 4 0人次。实验中出现 4人次的单侧鼓膜轻微充血 ;1人次 15 3m时出现 ECG的 ST段下移 1.6 m V,7h后 ST段仍下移 1.0 m V ,2 4 h后基本恢复。其它指标中有的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但仍属正常生理学变化范围。医学观察 1个月未发现任何临床改变 ,但实验时心理应激导致的指标改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论 制订的脱险方案、保障措施安全 ,切实可行 ,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对潜艇艇员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 分别进行了 3,10 ,6 0 ,80 ,10 0 ,12 0和 15 3m 4 0人次的快速上浮脱险实验 ,于脱险前和脱险后观察艇员血压、脉率及呼吸频率的改变。结果 脱险后 ,艇员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和呼吸频率均有所增加 ,在出舱后即刻为甚 ,大部分指标在出舱后即刻与进舱前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或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在出舱后 10min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在 10 0 ,12 0和 15 3m快速上浮脱险时第 1名艇员脉率改变持续较久 ,但最终也恢复正常。结论 快速上浮脱险可增加艇员血压、脉率和呼吸频率 ,但均为一过性。本次实验脱险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模拟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实验时潜艇艇员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 GouldSpiroscreen肺功能仪 ,测定 7名艇员试验前对照值和试验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7名艇员在3m深度 FEV1.0、MMF、FEF5 0 %三个指标均比对照值增高 (P<0 .0 5 ) ,80和 12 0 m深度 FEV 1.0均比对照值增高 (P<0 .0 5 ) ;其余各项肺功能指标在各深度与 0 m (常压 )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虽然对机体肺功能产生了一些影响 ,但都属生理性改变 ,提示在深度允许的情况下 ,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 ,快速上浮脱险技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快速上浮脱险法是在自由上浮脱险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 :失事潜艇固壳完好 ,舱室未形成高压。实施时 ,脱险人员须穿戴特殊脱险抗浸服 ,经特设的调压舱快速调压后 ,快速上升出水 ,不需在水中停留减压。快速上浮脱险技术自 196 2年英国首次采用以来 ,目前已在许多国家推广。我国从 80年代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随着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技术的研究日趋深入 ,这一技术必将在单人脱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 0 0 1年 ,我们完成了一次对模拟快速上浮的潜艇艇员和救护潜水员实施医学保障的任务 ,现报告如下。一、训练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试模拟快速上浮脱险中潜艇艇员咽鼓管开放功能的变化,为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提供合理的医学保障和依据.方法 应用ET-100咽鼓管开放功能测试仪测试5名潜艇艇员在3、10 m水加压前后,10、30 m(分别以t/30、t/20速率)气加压前后,50、60 m以t/20速率气加压前后,分别检测艇员吞咽时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开放功能,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3、10 m水加压后ET平均开放度下降8.09%、9.79%(P>0.05);以t/30、t/20速率,10 m气加压后ET平均开放度下降11.51%,6.89%(P>0.05),30 m气加压后ET平均开放度下降58.3%、92.8%(P<0.01);以t/20加压速率进行的50、60 m气加压后ET平均开放度下降14.51%、7.56%(P>0.05).结论 各深度快速加减压对潜艇艇员咽鼓管开放功能影响差别不大,不会由于加压方式、加压速率不同而导致咽鼓管开放等级产生显著变化;快速加减压的耐受性越强,ET主动开放通气度越大.  相似文献   

13.
三级援潜演练的医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作为一种重要的海军装备 ,在海战中起到有力的作用 ,因此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援潜救生技术的提高。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 ,目前潜艇艇员所受到的训练基本上以单人自救脱险为主 ,日常演练大多在实验室进行。为了促进援潜救生技术的提高 ,2 0 0 1年 8月 ,海军某基地在大连附近海域成功地组织了一次三级援潜实兵演练。结合本次演练 ,我们进行了三级援潜医学保障的研究。一、对象和方法1.参训者 :2 8名参训艇员均为身体合格的海军现役潜艇艇员 ,年龄 2 2~ 34岁 ,身高 (170± 5 ) cm,体重 (6 8.5± 9.2 )kg。从事潜艇工作 2~ 13年 ,均在潜…  相似文献   

14.
1995~ 2 0 0 1年 ,我院共收治 型减压病患者 112 0例 ,加压治疗中病情复发 4 2例 ,占 3.2 5 % ,经修改方案再加压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疗效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4 2例均为男性 ,年龄 16~ 4 5岁 ,潜水工龄2个月~ 15年。潜水装具为管供式和自携式轻潜装具。潜水深度 2 5~ 5 0 m ,单次潜水作业时间 0 .5~ 1.5 h,多数为反复潜水 ,水下工作总时间 3~ 5 h,从发病到接受加压治疗的时间为 5~ 4 8h。2 .症状和体征 :部分病例有多种临床表现 ,其中有关节疼痛 38例 ,肌肉疼痛 18例 ,皮肤瘙痒并出现斑纹 2例。3…  相似文献   

15.
潜艇环境由于空间狭小、噪声大、工作时间长且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 ,对潜艇艇员会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压力 ,尤其是潜艇舱室内的噪声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较突出 [1 ]。为了解潜艇环境对艇员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 12 2名疗养艇员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 :12 2名来院疗养的潜艇人员为研究组 ,均为男性 ,年龄 19~ 5 6岁 ,平均 (2 8.5 8± 7.4 3)岁 ,潜艇工作年限 2~ 15年 ,平均 (6 .83± 4 .2 9)年。对照组为地方健康来院体检的男性 14 0名 ,年龄 2 0~ 5 6岁 ,平均 (2 7.87± 7.94 )岁。两组在年龄上差异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潜艇艇员口腔卫生和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在潜艇人员中发生率高的原因和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潜艇艇员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36 4名潜艇艇员进行口腔卫生和 ROU患病情况调查 ,并通过 1min尿素酶试剂盒检查所有艇员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随机抽取 6 0例 ROU患者 (A组 )和 6 0例非 ROU艇员 (B组 )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其口腔粘膜病损区 (A组 )或正常口腔粘膜 (B组 )、牙菌斑 H.pylori进行检测 ,并通过胃镜检查两组中胃病患病情况。结果  36 4名潜艇艇员中 ,口腔卫生优良率仅为 2 2 .0 % (80 /36 4 ) ,ROU 的发生率高达 6 6 .8% (2 4 3/36 4 ) ,艇员口腔幽门螺杆菌 1m in尿素酶试剂盒检测阳性率 76 .6 % (2 79/36 4 )。A组中 ,5 2例口腔粘膜病损区、4 4例正常口腔粘膜、4 9例牙菌斑 H.pylori检测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86 .7% ,73.3%和 81.7% ,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A组中 5 8例胃镜检查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 ,B组仅 2 2例 ,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结论 口腔 H.pylori与 ROU的发病有关 ;潜艇环境口腔卫生较差导致口腔 H.pylo  相似文献   

17.
核潜艇潜航时艇员的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率变异 (HRV)是无创性定量检测心脏植物神经活性的独立、敏感与可靠的指标。我们对某潜艇 3次潜航时部分艇员的心率变异性进行了分析 ,探讨潜航对它的影响大小。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该潜艇 3次潜航时间分别为 2 0、2 6、30 d(昼夜 )。受检者为随机选出的参加潜航的现役男性健康艇员 ,3次检测例数分别为 2 0、2 8、2 8名 (共 76名 ) ,每例均接受航行前、航行中、返航后 3次检查。航行前检查于出航前 5 d进行 ,航行中检查于潜航 15~ 2 0 d(昼夜 )期间进行 ,返航后的检查于返回码头后 5 d内完成。受检者年龄 2 0~ 38岁 ,平均(2 5 .3±…  相似文献   

18.
潜艇艇员远航前后心脏结构的超声心动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密闭长航对艇员的各种生理功能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1 ] 。我们对一次远航 31d的潜艇艇员远航前后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测 ,观察该组人员心脏形态结构的变化。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从各部门按比例共抽选 4 9名艇员 ,均为男性 ,平素身体健康 ,无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史 ,年龄 2 0~ 4 5 (30 .96± 10 .84 )岁。本组艇员在航时间 2~ 18年。2 .方法 :使用美国 HP1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5 MHz。本次远航时间为 31d,于远航前及返航后 2 4 h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检查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取左侧卧位 ,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  相似文献   

19.
最大呼气流量 -容积曲线 (MEFV)是检查小气道功能较敏感的方法之一 ,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强、无痛苦、无损伤。为研究潜艇特殊工作环境对艇员小气道的影响 ,保障艇员身体素质和提高作业能力 ,我们对 12 0名潜艇人员进行了 MEFV测试分析。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为来院集体健康疗养的艇员 ,共 12 0名 ,男性 ,年龄 2 5~ 35 (2 9.1± 2 .17)岁 ,身高 16 7~ 175 (171.2± 3.3)cm,潜艇上工作时间 5~ 17(9.5 5± 2 .95 )年 ,总出海时间 4 70~ 15 36 (938.5± 2 5 1.3) d。其中吸烟者 6 6名 ,吸烟史 2~ 15(7.5± 3.1)年 ,日吸烟量 5~ 2 0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50 m实艇快速上浮脱险时艇员应激功能的变化.方法 结合部队训练进行了4人次50 m实艇快速上浮脱险试验,分别于脱险前后观察艇员血压、心率及唾液中皮质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的变化.参训艇员在脱险后30 min内填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NASA-TLX)量表.结果快速上浮脱险后艇员收缩压(138.75±8.77) mm Hg,与脱险前[(125.25±8.92)mm Hg]比较显著升高(P<0.01);唾液皮质醇浓度[(5.35±2.16)μg/L]比脱险前[(3.30±1.78)μg/L]显著增加(P<0.05);舒张压、心率和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ASATLX量表结果表明,主观心理负荷分值总分和焦虑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实艇快速上浮脱险引起机体应激水平增强,可能主要由艇员认知评价导致的焦虑感增高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