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斌 《吉林医学》2011,(35):7441-744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颈椎前路手术48例,常规静脉全身麻醉诱导,经鼻插管,治疗组给予颈丛阻滞,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记录麻醉药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和血压心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麻醉用药量和麻醉苏醒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切皮时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有麻醉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完全、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 ,我院试行静吸复合全麻加少量布比卡因颈丛阻滞进行了甲亢手术麻醉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经心得安、碘治疗基本达到手术要求的甲亢患者共 10 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78例 ,年龄最大 6 0岁 ,最小 18岁。病人情况大致相同 ,无明显心脏及其他并发症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 0例。1.2 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安定 10 mg,术中痰多者必要时加用东莨菪碱 0 .3m g。病人常规使用日本光电监测仪监测生命体征。麻醉诱导均用氟芬 1单位 (芬太尼 0 .1mg,氟哌啶 5mg,共 4 ml) ,继…  相似文献   

3.
成浩  陈军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9):837-837,843
40例喉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平分为颈丛加全麻(Ⅰ组)和全麻组(Ⅱ组)。Ⅰ组手术期间血压、心率均在正常水平。芬太尼用量比Ⅱ组明显减少(P〈0.05),安氟醚吸入浓度明显比Ⅱ组低。Ⅱ组在进喉后血压明显升高(P〈0.05)。认为颈丛加全麻能使喉癌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稳定,减少镇痛药、吸入麻醉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施节娟  任子生 《医学综述》2009,15(21):3337-3338
目的比较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在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应用。方法择期进行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34例,常规静脉麻醉诱导,经口插入气管导管,实验组(17例)在手术侧给予颈丛阻滞,两组都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记录患者麻醉用药量、麻醉苏醒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的麻醉用药量和麻醉苏醒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切皮时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间盘置换术有麻醉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完全、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76例,ASA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n=38)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CA组,n=38).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C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加1%利多卡因进行右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及左侧颈浅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给予3 μg/kg芬太尼、1.5 mg/kg异丙酚和0.15 mg/kg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加固型螺纹气管导管经鼻行气管插管,并以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5 min、手术切皮、分离颈椎骨膜及术毕清醒时患者无创血压、心率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并观察记录芬太尼用量、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CA组在插管后1 min、手术切皮、分离骨膜及术毕清醒时,血压、心率及心电图ST段变化均明显低于A组.CA组异丙酚及芬太尼用量均低于A组,CA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是颈椎前路手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60例,随机分为行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A组)和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血压、心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5min、术毕的HR、MAP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明显少于B组(P〈0.叭),但A组麻醉苏醒快,术后拔管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9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成两组:I组双侧颈浅丛 术侧颈深丛神经阻滞(n=29);II组喉罩浅全麻 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n=30)。术后随访患者术中操作痛并以VAS模拟视觉疼痛评分标准进行疼痛评分,随访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结果I组无痛患者15例(51.7%),疼痛患者12例(41.4%),有2例非常痛的患者(6.9%)改为喉罩全麻;II组30例患者放置喉罩均一次成功,30例患者均无疼痛。两组术后并发症相似。结论喉罩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40例拟择期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各20例.比较分析两组在入手术室后或颈浅丛神经阻滞前(T0-B)、颈浅丛神经阻滞后(T0-L)、诱导后(T1)、切皮时刻(T2)、动脉剥离时刻(T3)、颈动脉阻断时刻(T4)、颈动脉开放时刻(T5)、术后2 h(T6)的血流动力学(有创动脉压及心率)和脑氧饱和度;术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全麻组的收缩压在T2、T3时间点较T1时间点升高(P<0.01),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2时间点也均较T1时间点升高(P<0.01).除术侧T4时间点,两组双侧脑氧饱和度在其他时刻均较Y0-B时间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全麻组比较,复合全麻组的麻醉药用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两组间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EA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及镇痛状态,并减少了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喉癌手术麻醉要求止痛完全、喉肌松弛、消除应激及循环稳定 ,术毕尽快恢复自主呼吸 ,以更换气管套管。采用短效麻醉药异丙酚 阿曲库胺及氨氟醚吸入复合浅麻醉 ,同时阻滞患者双侧喉上、喉返及颈浅丛神经 ,可完全满足喉癌手术要求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7例 ,男 34例 ,女 3例 ,年龄 5 2~ 71岁。 1 8例EKG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4例并存高血压。手术类型 :喉部分切除喉成型术 2 9例 ,全喉切除术 8例 ,同期行颈部淋巴结清扫 1 1例。局麻下先行气管造口插入气管导管后接麻醉机 ,异丙酚1 .5~ 2 .5mg/kg、芬太尼 6 μg/…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4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15例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苏醒延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呼吸再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高峻岭  朱珩 《医学综述》2008,14(11):1750-1752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锁骨骨折3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身麻醉组(A组),臂丛阻滞麻醉组(B组),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10min(T2)、上钢板时(T3)、缝合时(T4),记录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适次数和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和术中不适次数与A、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时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C组患者情况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手术中,麻醉效果接近全身麻醉,但操作简单,麻醉管理方便,更适合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13.
12例颈椎前路手术采用颈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按3级评定:(1)术中安静无痛,效果优良,共11例。(2)术中有牵拉痛,加用局麻,1例。(3)无效。本组未见此级病人。麻醉处理要点:(1)准确定位。(2)适当应用辅助药。(3)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麻组(B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分别观察所有患者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即刻(T1)、手术30 min(T2)、喉罩(或插管)拔除即刻(T3)、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T4)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各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术后3、5 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 A、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术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A、B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C组(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少于C组(P<0.05);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警觉与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3、5 h疼痛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和单纯喉罩全麻都能很好的满足甲状腺手术的麻醉要求,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善,麻醉效果佳;苏醒快,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咽喉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少,只是联合组有持久稳定的术后镇痛作用,这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临床上一直有争论。我们总结了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5月采用气管内全麻复合颈丛阻滞麻醉行甲状腺手术30例,并与单纯颈丛阻滞麻醉的甲状腺手术30例作对照,比较二种不同麻醉方法下围术期循环的变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超  张礼梅  赵强  王立 《四川医学》2010,31(11):1625-1627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用0.447%的罗哌卡因20ml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每侧10ml,待效果确定后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诱导用药相同,咪达唑仑0.05μ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插入适合的气管导管,然后行机械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 B组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而A组各时段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短(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7.
范成勋 《华夏医学》2013,(5):977-979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其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以往通常采用单纯臂丛(肌间沟径路)或单纯颈浅丛的麻醉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我院采用臂丛加颈浅丛联合阻滞的麻醉方式,效果较好,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梁勇 《吉林医学》2010,31(16):2402-2404
目的:评价喉罩(LMA)与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LMA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常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组(B组)各17例。分别于术前(T0)、诱导置入LMA(气管插管)后1min(T1)、5min(T2)、20min(T3)苏醒拨除LMA(气管导管)。1d后(T4)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苏醒时间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诱导插管期:A组T1HR较T0升高不明显,MAP变化轻微;B组T1HR和MAP较T0有明显升高(P﹤0.05)。麻醉维持期:A组MAP下降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4JD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全麻;B组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麻。记录围麻醉期MAP、HR及全麻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但A组于切皮、切除腺瘤和拔管时MAP、HR显著高于B组(P〈0.05),全麻用药量A组明显多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舌癌根治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药异丙酚、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舌癌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单纯全麻组)、Ⅱ组(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每组10例.所有病人均监测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测量血压、体温,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接换能器测平均动脉压(MAP);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出气麻醉药(异氟醚)浓度;分别记录麻醉前(To)、手术前(Ti)、切皮即刻(T2)、手术后2 h(T3),手术结束时(T4)的Bp、MAP、HR及手术结束时异丙酚、芬太尼的总用量;同时计算各时点的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RPP).结果:在T2、T3时点,Ⅱ组的血压、MAP、HR、RPP值及异丙酚、芬太尼的总用量、平均剂量均明显小于Ⅰ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刺激,抑制应激反应,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舌癌根治术中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