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海市市售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方法按《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的检测方法,共采集7类10种食品检测7种目标菌。结果 2011年共监测食品7大类10种194份,检出致病菌3种18株,总检出率9.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43.5%(10/2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9%(5/171),沙门菌最低1.5%(3/194);动物性水产品检出率最高43.5%(10/23),其次为餐饮食品8.8%(5/57),肉与肉制品和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均为5.3%(1/19);副溶血性弧菌均分布于动物性水产品。结论北海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部分餐饮食品和动物性水产品可能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株洲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在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年1~9月采集了株洲市5个监测点内的九大类食品共计159份,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阪崎菌9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结果 159份食品样中,分离出目的菌2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蜡样芽胞杆菌8株,沙门菌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株,总检出率13.20%。结论通过对株洲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流行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保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沈阳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在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年上半年采集沈阳市6个监测点内的十大类市售食品共计102份,对其进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结果:102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的菌6株,其中肠炎沙门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株,总检出率5.88%。结论:通过对沈阳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北京昌平区 2003-2006 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昌平区市售食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3-2006 年对昌平区市售生肉、熟肉制品、生牛奶、水产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方法 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总体要求进行,监测指标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O157∶ H7.结果 2003-2006 年共监测样品 472 件,检出致病菌 97 株,检出率为 20.5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中的检出率为 17.16%.结论 昌平区市售食品生肉、生牛奶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严重,检出率分别为 22.83%、33.0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于2008-2010年采集昌平区市售食品15类共402份样本,分别对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等8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402份监测样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6株,总检出率为3.98%。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6.2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3%)。鲜冻水产品和中式凉拌菜污染比较严重,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3.33%和10.00%。研究表明,昌平区市售食品鲜冻水产品、中式凉拌菜污染严重,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泰州市市售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市售的各类食品样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检验方法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并依据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规定判断结果。结果:533份各类食品样共检出沙门菌33株,检出率为6.5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0株,检出率为11.63%;副溶血性弧菌17株,检出率为28.30%;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检出率为18.12%。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阪崎杆菌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普遍耐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相对较低,但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泰州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主要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抗生素普遍存在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2年上半年沧州市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2年河北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技术指南,对7类市售食品进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EHEC0157:H7/NM、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阪崎肠杆菌10种致病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抽检299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7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2株,沙门菌、EHEC0157:H7/NM、志贺菌、阪崎肠杆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均未检出。结论2012年上半年沧州市市售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应加大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肖冰  侯君  徐丹 《职业与健康》2013,29(2):195-196
目的 了解大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大连市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宾馆酒店及个体摊贩销售点的10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7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10类共296份样品检出致病菌19株,总检出率为6.4%.其中沙门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副溶血性弧菌12株.结论 大连市市售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水产品、鲜榨果蔬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和熟肉制品为主要受污染食品,应加强市售食品监督管理,减少由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07年大兴区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大兴区食品中沙门菌、大肠埃希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确定上述致病菌对人们生活存在的潜在危害,为食源性疾病的检测、预防、预警乃至控制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北京市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结果:共采集生肉、熟肉制品、生牛奶、生食蔬菜、水产品等样品200件,检出致病菌42株,其中包括沙门菌5株,单增李斯特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总检出率为21.0%。结论:大兴区市售食品中存在致病菌的污染,尤其是生奶、生肉污染较重,水产品、熟肉制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白山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0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工作手册》要求的检测方法,对白山市区农贸市场、食品超市的11类食品中的6类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检测11类共190份样品,其中检出致病菌32株,总检出率为16.8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4株,副溶血性弧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创伤弧菌1株。鲜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达30.00%,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和生畜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分别达38.46%和30.43%,鲜榨果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达38.46%。结论白山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市场监督管理,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报告与预警系统,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瓯海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方法 2013年-2015年采集瓯海区市售食品1 713份,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9种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7.47%(128/1 713);14类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71株,蜡样芽胞杆菌检出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36株,阪崎肠杆菌检出1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0株,创伤弧菌检出2株,霍乱弧菌检出1株,单增李斯特菌检出2株,沙门菌检出1株。结论瓯海区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水产品及其制品、生肉类、焙烤食品、熟肉制品、餐饮食品、婴幼儿食品是主要受污染食品种类,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污染细菌,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风险预警,采取干预措施,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对市售食品做危险性评估,查证食物中毒的高发原因,同时为食品安全预警提供检测数据。方法采集3家大型农贸市场在售生肉制品、散装熟肉制品、生海水产品等样品进行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监测,每季采样1次,共采集样品100份,检测上述食源性致病菌321项次。结果 100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11.0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6.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00%;沙门菌检出率为1.2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18%;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未检出。被检食品以生海水产品卫生状况最差,检出率最高,为40.00%,检出的8株菌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在生鲜肉制品中检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种致病菌。在散装熟肉制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农贸市场在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发现污染食品,及时预警,同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加强食品生产的综合治理,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开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分布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开封市售12大类食品采样并进行检测。结果2016-2018年共检测样品294份,其中51份样品中检出67株致病菌,致病菌检出率为17.35%。构成比居前的食源性致病菌是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居前的几种食品为生禽肉(95.00%)、熟制米面(56.25%)、水产品(25.45%)、动物血制品(25.00%)。结论开封市售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品类仍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采取针对措施,加强监督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桐庐县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桐庐县5个主要开放性农贸市场和2个非开放性超市市场,采集8大类9个品种509份食品,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509份食品中检出致病菌115株(检出率22.59%),其中溶血性弧菌71株、沙门菌3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检出率分别是13.95%、6.09%、2.56%。水产品、猪肉和海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54.28%、28.70%和26.67%。夏秋季开放性市场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是非开放性市场的3.5倍。结论:水产品、猪肉和海产品是桐庐县主要污染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该县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而且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为主,其次依次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开放性市场改为非开放性的市场,夏秋季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可以下降7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污染状况,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选定的监测点和采样场所随机采样,按《2013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采样品、检测.结果 2013年共采集393份样品,检出致病菌40株,检出率为10.18%.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1株,蜡样芽孢杆菌10株,阪崎肠杆菌4株,沙门菌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结论 陕西省宝鸡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象,特别是超市/食品店的食品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潜江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按照湖北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的要求,2010和2011两年在潜江市6个监测点内采集十六类市售食品共计331份,对其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阪崎肠杆菌七种食源性致病的监测分析。结果:331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的菌14株,其中沙门菌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株,蜡样芽胞杆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总检出率4.23%。结论:通过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早发现食品的安全隐患,有助于进一步确立风险管理决策,降低人群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嘉兴市南湖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菌相分布状况,为南湖区提供食品中致病菌污染资料,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食品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海鸥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培养、分离及血清学、生化鉴定。结果共计检测食品样品148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2株,检出率28.38%。其中沙门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单增李斯特氏菌10株、副溶血性弧菌17株,海鸥菌2株。结论南湖区11种主要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单增李斯特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8.
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总体方案》要求,于2008-2010年对北京市西城区市售食品进行随机采样及检测,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的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共监测食品407件,大肠菌群共监测278件。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检出沙门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单增李斯特菌9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且不同取样场所和不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和检查,减少由此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7大类10个食品品种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60%和37.5%。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只分离出了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中致病菌及化学物污染状况,为执法监督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06—2009年连续4年采集区内的10大类市售食品共计727份样品,对6种食源性致病菌及铅、镉、汞及17种农药残留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727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致病菌72株,总检出率9.90%。其中生奶类检出率最高(28.75%,23/80),其次为生肉类(15.93%,43/270)。检出的致病菌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227份食品的化学物污染情况,超标16份,超标率7.05%,其中蔬菜、鱼类中铅超标,干食用菌中镉超标。未检出汞、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结论大兴区市售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及化学物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