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刘字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关系已为大量资料所证实。随着HBV感染的下降,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慢性肝病及HCC中的伴随率逐渐增高。美国、瑞士均有报道HCC中HCV的感染率高于HBV。我国H...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的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的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研究袁爱力,罗元辉,赖卓胜在我国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之间的密切关系已被证实。近年来发现丙型肝炎(HCV)与原发性肝癌也有一定关系,但存在地区差异。丁0型肝炎(HDV)与PHC之间的关系也已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3.
HBV和HCV感染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和HCV感染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关系鲁朝晖侯书菊安徽省立医院传染科合肥230001为了解乙型(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对于形成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作用和地位,作者测定了LC、HCC和对照组三组患者血清标本的8...  相似文献   

4.
肝硬变与原发性肝癌的HBV、HCV、HDV感染状况调查王晓鸣,盛荣,张祖喜,蔡小兵,张立伟,严力军我们对45例肝硬变(LC)、31例肝癌HCC进行了血清HBV标志物HCV(抗-HCV)和HDV(抗-HDV)的检测,并就其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作一初步分析研...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PCR调查了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发现:①约三分之一肝癌的发生可能与HCV感染有关;②约四分之三HBV五项免疫标志全阴性肝癌的发生可能与HCV或(和)隐匿性HBV感染有关;③肝癌组织中确有HCV的复制;④蜡块组织可获得与血清大致相似的定性HCVPCR结果;③Ⅱ型HCV在HC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型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GBV和HCV)感染与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关系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沈阳地区117例肝癌、107便肝硬化和45 析患者血清进行了HBV和HCV血清标志及HBVDNA和HCV RNA检测,并采用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其中73便HCV 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结果,肝癌组HBV感染率(60.7%)显著高于HCV感染率(33.5%,P〈0.01),  相似文献   

7.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感染与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关系,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沈阳地区117例肝癌、107例肝硬化和45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进行了HBV和HCV血清标志及HBVDNA和HCVRNA检测,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其中73例HCV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结果,肝癌组HBV感染率(607%)显著高于HCV感染率(333%,P<001),肝硬化组HBV感染率(439%)明显高于HCV感染率(290%,P<005);血液透析组HBV和HCV重叠感染率(267%)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03%,P<005);各组均以HCVⅡ型为主(652%~800%),HCVⅢ型次之(200%~314%)。结果提示:沈阳地区肝癌的诱发因素仍以HBV为主,血液透析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的机会更大,HCVⅡ型感染在本地区HCV相关性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变(LC),原发性肝癌(HCC)发生和发展与HCV及HBV感染的关系.方法HCC28例,LC48例和对照组50例,用ELISA法同步检测HBV及HCV的6项血清标志物(M).结果HCC,LC及对照组HBV_M的阳性率分别为750%,813%和400%;HCV_M的阳性率分别为71%,208%和20%.HCC,LC中HBV_M阴性患者HCV_M阳性率为125%.HCV与HBV重叠感染者占HCC和LC全部患者的132%.结论HCC,LC发生和发展与HBV及HC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重叠感染者肝功能损害及临床失代偿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初步研究陈丽嘉,杨东亮,喻植群,汪由坤,郝连杰对131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抗HCV及HBVM检测,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PHC)73例,非肝癌患者58例。全组血清抗HCV检出率为9.92%(13/131),PHC10.9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16蛋白缺失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HBV感染与P16蛋白缺失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中的P16蛋白和HBsAg.结果有606%(40/66)的肝细胞癌(HCC)和750%(1/4)的胆管细胞癌(CCC)P16蛋白缺失;Ⅰ,Ⅱ,Ⅲ和Ⅳ级(按Edmondson标准)HCCP16蛋白缺失率分别为00%(0/1),441%(15/34),821%(23/28)和667%(3/4),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有癌旁肝组织的48例标本中,癌组织P16蛋白阴性率(726%)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412%,P<005).有625%(30/48)的HCC癌旁肝组织HBsAg阳性.HBsAg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的P16阴性率分别为733%(22/30)和667%(12/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缺失与原发性肝癌相关,与肝癌的恶性发展关系密切,可能对预后有重要影响.HBV感染与P16蛋白缺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IL2R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ELISA法动态检测113例乙型肝炎及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水平,另选3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以q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微机处理,POMS200版).结果各型乙型肝炎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001),其顺序依次为:HCC>CSH>CH(II)>LC>CH(II)>AH>CH(I)>NC.HCC组sIL2R均值达正常值的2倍以上,且与CH(I),CH(I),AH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5及<005);CH(II)组显著高于CH(I)组(P<001).HBeAg阳性组及HBVDNA阳性组sIL2R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结论sIL2R是监测乙型肝炎病情、HBV复制及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一项敏感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原发性肝癌(PHC)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我们检测了354例PHC患者的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PHC组男309例,女45例,年龄25~78岁。诊断均符合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发区PHC患者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及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510例PHC按照患者籍贯、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及ABO血型进行分组,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肝癌低发区与高发区一样,合并HBV感染的PHC患者达80.74%,远多于无HBV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有家族肝癌史的PHC患者占40.00%,且合并HBV感染的PHC有家族肝癌史者远多于HBV阴性组(P<0.05)。2、低发区PHC中,有家族肝癌史的A型血者显著多于相应对照相(P<0.05)。结论我国肝癌低发区PHC发生的最重要外因亦为HBV感染,遗传易感性则是其内因;而有HBV感染或有家族肝癌史者是PHC的高危人群,且后者中的A型血者更为易患,对这一人群需加强监测,警惕PH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福建肝癌细胞EBV感染与HBV及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EBV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EBV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单链cDNA探针、生物素标记的双链cDNA探针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59例(含癌旁肝组织)和9例肝硬变组织中高拷贝数EBER1(EBV编码的小RNA)、HBVDNA和P53蛋白.结果肝癌细胞核内EBER1阳性率为203%,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内HBVDNA阳性率为593%,EBV存在与H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内P53蛋白表达率为339%,P53表达与EBER1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肝癌细胞内EBV感染与HBV存在无明显关系,肝癌中P53表达与EBER1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一步反转录一原位聚合酶链扩增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细胞中HCV-RNA曾维政,蒋明德,褚桂珍,邓桂英,张建华,楚人俊,陈泰庆,张家碧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肝细胞肝癌(HCC)发生之间的关系,需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证实肝癌细胞内有无HCV存在及其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6.
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一DNA,并对限阳性者之C基因前C区终28、C区L97位点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同时与无症状HBV携带者9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4例对照。结果显示:31例肝癌患者中11例HBV一DNA阳性,其中终28变异2例,L97变异5例。研究认为一部分肝癌患者不仅存在病毒复制,且与对照组一样有变异毒株存在。  相似文献   

17.
低发区原发笥肝癌患者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及与ABO血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发区PHC患者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及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510例PHC按照患者籍贯、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及ABO血型进行分组,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肝癌低发区与高发区一样,合并BHV感染的PHV患者达80.74%,远多于无HBV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有家族肝癌史的PHV患者占40.00%,且合并HBV感染的PHV有家族肝癌史者远多于HBV阴性组(P〈0.05)。  相似文献   

18.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原学及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9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病毒标志的研究,并分析了几种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现:单纯HBv感染42例(44.7%);混合感染共50例(53.2%),其中HBV与HCVl9例(20.2%).HBV与NDV13例(13.8%),HBV与HCV、HDVI0例(10.6%)HAV与KBV3例(3.2%),HAV与HBU、HCV3例(3.2%)HAV与HBv、HDVI例(1.1%).NAV与HBV、HCV、HDV1例(1.1%);病毒标志均阴性者2例(2.1%)。HBV、HCV和HDV混合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高。血清总胆红素越高,凝血酶原活性越低,其病死率越高;有并发症者的预后差,而AMP升高者的预后较好;重肝的预后可能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HCC)的癌变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病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乙型肝炎病毒(HBV)是HCC发生的重要致癌因子之一,80%~90%的HCC细胞中均含有HBVDNA整合,但HBV致癌的机制尚不清楚。癌基因的激活在肿瘤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肿瘤...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患者乙、丙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HBV,HCV和HDV)感染对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法对72例广东籍肝癌患者HBV、HCV和HDV血清标志以及血浆HBVDNA和HCVRNA进行了检测。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84.7%和18.1%,显著高于128名健康对照者。HBsAg和/或HBVDNA总阳性率为93.1%,抗-HCV和/或HCVRNA阳性率为27.8%,HBV和HCV重叠感染率为22.2%。其中61例HBsAg阳性肝癌的HDV血清标志检出率为14.8%,明显高于61例HBsAg阳性的肝炎对照者。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和HCV感染密切相关外,且可能与H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