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HI)后新生大鼠海马CAI区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探讨HI后新生大鼠内源性因素激发海马神经发生上调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14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组(H组)、单纯缺血组(Ⅰ组)、缺氧缺血组(HI组),每组又分为1 h、6 h、16 h、1 d、3 d和7 d共6个时间点.分别对其行HE染色和EPO免疫组织化学法CAl区脑源性EFO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各时间点CAI区EPO表达无明显差异(F=1.185 P>0.1),其余各组各时间点差异显著[F(H组)=33.57.F(Ⅰ组)=133.6,F(HI组)=69.75 P.<0.001];HI后16 h,海马CA1区脑源性EPO表达达到较高水平,与该组总体比较差异显著(t=13.08 P<0.001),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调;H组、Ⅰ组、Hl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q=32.06,23.84,47.12 Pa<0.001).结论 脑源性EPO表达在新生大鼠HI后增加,受低氧影响最明显;EPO表达高峰在缺氧早期,推测低氧、EPO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参与海马神经发生的内源性冈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HI)后新生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探讨HI后新生大鼠内源性因素激发海马神经发生上调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4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组(H组)、单纯缺血组(I组)、缺氧缺血组(HI组),每组又分为1h、6h、16h、1d、3d和7d共6个时间点。分别对其行HE染色和EPO免疫组织化学法CA1区脑源性EPO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各时间点CA1区EPO表达无明显差异(F=1.185P〉0.1),其余各组各时间点差异显著[F(H组)=33.57,F(I组)=133.6,F(HI组)=69.75Pa〈0.001];HI后16h,海马CA1区脑源性EPO表达达到较高水平,与该组总体比较差异显著(t=13.08P〈0.001),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调;H组、I组、HI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q=32.06,23.84,47.12Pa〈0.001)。结论脑源性EPO表达在新生大鼠HI后增加,受低氧影响最明显;EPO表达高峰在缺氧早期,推测低氧、EPO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参与海马神经发生的内源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新生鼠HIE模型为7日龄新生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在缺氧环境下(氧体积分数为80mL/L)放置2h。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EPO组。从手术前2d开始,对照组注射磷酸盐酸缓冲液(PBS),EPO组注射EPO4000U/(kg·d),持续注射9~16d。通过测脑质量、脑损伤比率、姿势反射实验观察EPO疗效。体外实验利用神经干细胞系C17.2,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体外模拟缺血环境,诱导细胞凋亡,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nexin V,研究EPO对C17.2的保护作用。结果对照组脑质量、脑损伤比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a〈0.05)。姿势反射实验对照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EPO处理后,脑质量明显提高,脑损伤比率明显减小,姿势反射实验正常百分率提高(Pa〈0.05)。体外实验,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nexin V,发现EPO可有效减少神经细胞凋亡(P〈0.05)。结论EPO在HIE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有抗神经于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NO合成酶(NOS)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阐明其对缺氧缺血(HI)新生动物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7日龄SD大鼠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及rhEPO治疗模型,将假手术组作对照。测定各组新生鼠HI后6 h脑组织匀浆NO和NOS含量以及血浆ET水平。结果HIBD组在HI后6 h脑组织NO、NOS及血浆ET均升高(P<0.05),rhEPO组脑组织NO、NOS显著降低水平(P<0.05),而血浆ET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外源性rhEPO可通过减少NO的过量生成而对HIBD后的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脑组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m RNA及EPO受体(EPOR)m RNA水平的变化与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10只孕15 d Wistar大鼠,5只腹腔注射脂多糖(300μg/kg)制作宫内炎症致脑白质病变的新生鼠动物模型,另5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孕鼠分娩后各选取18只新生鼠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脑白质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胼胝体内源性EPO及EPOR 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室周围白质CD68、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及CD68、GFAP及MBP与EPO m RNA及EPOR m 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新生鼠脑白质结构稀疏,呈网状改变,脑白质损伤明显;实验组CD68、GFAP及胼胝体EPO m RNA、EPOR m 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68、GFAP与胼胝体内源性EPO及EPOR m 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2~0.95,P均0.01)。结论宫内炎症致脑白质损伤新生鼠内源性EPOR表达增加,可能是EPO对感染所致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水肿及NO、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7日龄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组、硫酸镁治疗组,每组各20只。后3组制备HIBD模型前30min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rhEPO及硫酸镁。4组动物48h后处死,随即取鼠分别给予4种处理:(1)取脑组织常规固定、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2)一组取脑组织精确称重后,置于恒温烤箱内48h后称干重求出脑的含水量;(3)取脑制成组织匀浆,测NO含量;(4)取脑制成组织匀浆,测MDA含量。结果 假手术组脑的含水量及NO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HIB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hEPO治疗组测定值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与硫酸镁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和硫酸镁一样对脑缺氧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抑制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后海马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方法对7日龄SD新生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暴露在低氧环境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以及单纯持续暴露在低氧环境建立低氧诱导模型。新生大鼠HIBD后0、1、6、16h和1、3、7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HIF-1α和EPO的表达情况。低氧诱导0.5、1、2、3、5h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HIF-1α的表达。结果 HIBD组随复氧时间的延长,海马CA1区EPO阳性细胞计数先增加后降低,16h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各时间点EPO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01)。HIBD组缺氧缺血后即刻(0h)海马齿状回见少量HIF-1α阳性细胞,复氧后各时间点和对照组均未见HIF-1α阳性细胞;持续暴露在低氧环境0.5h,HIF-1α开始表达,至3h时HIF-1α表达达高峰。常氧对照组未见HIF-1α表达。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内源性EPO分泌增加,低氧可诱导HIF-1α表达,推测HIF-1α/EPO缺氧信号转导系统可能参与缺氧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POR)在宫内窘迫大鼠生后脑组织的动态表达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结扎足月妊娠待产时母鼠双侧子宫动脉10 min 后行剖宫产制作新生大鼠宫内窘迫的模型作为实验组,研究新生大鼠生后不同时间点(0 h、2 h、6 h、12 h、24 h、48 h、3 d和7 d)脑组织EPO及EPOR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同时检测血清EPO的水平。未结扎双侧子宫动脉的剖宫产新生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PO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2 h、6 h、12 h等3个时间点明显增强(均P<0.05);EPOR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2 h、6 h、12 h、24 h、48 h、3 d等6个时间点均明显增加(均P<0.05)。实验组血清EPO水平在生后2 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2)。结论:宫内窘迫新生大鼠生后脑组织EPO和EPOR在短期内迅速增加,而且EPOR高表达持续时间较EPO长。这一发现为外源性EPO治疗胎儿宫内窘迫致新生儿脑损伤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性肠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鼠缺氧性肠损伤防治的作用.方法 选用1日龄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缺氧重组人EPO(rhEPO)组(A组),腹腔内注射rhEPO连续2周,再将其制成缺氧肠损伤模型,4 h后取肠组织行病理评分检查,并检测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及IL-8水平;同时设缺氧9 g/L盐水组(B组),腹腔内注射9 g/L盐水后再制作缺氧模型;未予任何药物及未行缺氧实验的正常对照组(C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新生鼠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轻,病理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A组MDA及IL-8水平[(3.23±0.28)mol/(g·protein),(28.53±10.23)ng/(g·protein)]显著低于B组[(3.78±0.45)mol/(g·protein),(36.93±9.46).g/(g·protein)](Pa <0.01),与C组(3.16±0.35)mol/(g·protein),(24.78±7.23)ng/(g·prote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 >0.05).结论 EPO能显著减少缺氧肠损伤组织中MDA及IL-8的产生,通过降低肠上皮细胞的过氧化损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缺氧对肠黏膜的损伤,有效防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贫血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早产儿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6例早产儿血清EPO、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比(φRB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股静脉氧分压(PvO2)的动态变化。结果:①早产儿EPO水平生后逐渐下降,第3周末最低,以后缓慢上升,但至第5周末仍低于成年男性水平。②当早产儿Hb下降引起组织缺氧时,EPO水平增高,但增高的幅度明显低于成年男性。③PvO2<37kPa时,EPO浓度均上升。④胎龄越小,EPO水平越低。结论:EPO水平低下是导致早产儿贫血的主要因素,为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MMP-2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EPO治疗组(EPO组),每组48只;各组大鼠分别在6 h、24 h、3 d、7 d时各处死12只。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MMP-2蛋白及MMP-2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海马区MMP-2蛋白低水平表达,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及EPO组的MMP-2蛋白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且均在7 d时达高峰,每组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6 h外,三组间相同时间点MMP-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7 d时EPO组与HIBD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假手术组MMP-2 mRNA呈增高趋势,但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在24 h及7 d呈现双峰,且7 d峰值较24 h峰值高,但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则逐渐升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时间点,HIBD组及EPO组MMP-2mRNA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时EPO组低于HIBD组,而7 d时则高于HI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在HIBD恢复期上调MMP-2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对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皮层小RNA(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以研究其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14 d后,取皮层脑组织,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miRNA差异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26-26a、-674-5p、-21、-25、-290和miR-124、-125b-5p、-9a等9个miRNA。结果: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HIBD大鼠皮层脑组织中27个已知miRNA表达上调2倍以上;60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实时定量PCR检测所选择的9个miRNA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具有同样趋势。结论:HIBD模型大鼠miRNA表达有明显差异,这些改变可能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73-37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防治作用。方法 7日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伪手术组;2.HIBD组;3.bFGF治疗组。各组24h后断头取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测定脑组织中水分、钙、谷氨酸(G1u)、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结果 1.组2与组l相比,其脑组织水分、钙、G1u、Asp含量均增高(P<0.01),变性和坏死的细胞数明显增多;2.组3与组2相比,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bFGF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建立HIBD新生大鼠模型16只,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另取8只新生大鼠作假手术组。各组于生后30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动态观察其学习记忆功能。结果对照组逃避潜伏期[(51.75±11.27)s]较治疗组[(40.32±11.48)s)]和假手术组[(36.58±10.83)s]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拆除平台后跨越平台的次数[(2.34±2.42)次]较治疗组[(5.08±3.86)次]和假手术组[(7.03±3.62)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bFGF可明显改善大鼠HIBD后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的近期病理改变和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新生7d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HIBD EPO组。HIBD术后72h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海马CA1区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术后28d评估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结果EPO治疗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侧大脑半球水肿、梗死和出血等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IBD后72h缺血侧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量均为HIBD EPO组>HIBD组>假手术组,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5d总平均逃逸潜伏期HIBD组(67.93±7.29)s,HIBD EPO组(42.95±7.29)s,假手术组(29.67±6.95)s,平均逃逸潜伏期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示:HIBD组站台周边区域I搜索时间和搜索路程与HIBD EPO组、假手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HIBD EPO组和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IBD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EPO干预能减轻HIBD对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结论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近期病理和远期功能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新生大鼠海马的近期病理改变和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生7 d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HIBD+EPO组.HIBD术后72 h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海马CA1区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术后28 d评估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EPO治疗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侧大脑半球水肿、梗死和出血等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IBD后72 h缺血侧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量均为HIBD+EPO组>HIBD组>假手术组,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5 d总平均逃逸潜伏期HIBD组(67.93±7.29) s, HIBD+EPO组(42.95±7.29) s, 假手术组(29.67±6.95) s,平均逃逸潜伏期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示HIBD组站台周边区域I搜索时间和搜索路程与HIBD+EPO组、假手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HIBD+EPO组和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IBD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EPO干预能减轻HIBD对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结论 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近期病理和远期功能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A/K通道相关分子谷氨酸受体1(GluR1)及谷氨酸受体2(GluR2)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后海马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自噬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日龄SD新生大鼠60只,随机分为HIBD组和假手术组,于HIBD造模后0、1、6、24、48、72 h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luR2、GluR1及自噬标记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结果 HIBD组6 h后脑组织即出现水肿,可见点状软化坏死灶。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HIBD组的GluR2表达水平均下降,而GluR1、Beclin-1、LC3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BD组海马组织中LC3、Beclin-1、GluR1和GluR2蛋白表达水平在HIBD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5~701.14,P均0.01)。GluR2蛋白表达于HIBD后1 h即开始下降,6 h下降较明显,24 h达最低点;GluR1、Beclin-1及LC3表达于6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48 h仍持续较高水平;上述蛋白表达均在72 h逐渐恢复。结论 Ca-A/K通道相关分子GluR2及GluR1在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组织自噬性死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 IBD)后脑内负责葡萄糖转运的两个重要蛋白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与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变化,揭示H IBD后脑内能量衰竭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0只7日龄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对照组(n=5)和H IBD组(n=20)。H IBD组大鼠模型的制备参照R ice。方法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8%低氧暴露1 h。假手术对照组只分离右侧颈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缺氧缺血后1,3,5,10 d各处死5只H IBD大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内GLUT1及GLUT3表达,并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结果: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微血管即可见GLUT1表达。H IBD后1 d,缺血侧半球GLUT1表达略有增加,3 d达高峰,至5 d时仍高于正常,10 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H IBD后1 d,GLUT3表达无明显变化,3 d时GLUT3表达已明显减少,5 d时进一步减少,10 d时仍显著低于对照组。GLUT3表达减少最显著的部位为海马CA1区。结论:H IBD后脑内GLUT1和GLUT3的表达异常可导致脑能量代谢途径改变,加重缺氧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及影响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