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复发性肾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7例儿童复发性肾母细胞瘤临床资料.其中9例采用手术联合术前术后化疗、放疗治疗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按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织(MWTSG)临床分期分为Ⅰ期4例、Ⅱ期8例、Ⅲ期3例、Ⅳ期1例、V期1例.原发瘤与复发瘤病理类型一致,其中预后良好型12例,预后不良型5例.全组有9例共接受12次再次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次,肿瘤单纯切除11次,术后化疗9例,放疗3例.再次手术组1 a累积生存率高于未再次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肾母细胞瘤可能反复复发,但病理类型仍然与原发瘤保持一致.治疗策略在于尽可能完整切除复发瘤和转移瘤,同时联合术前术后化疗、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肾母细胞瘤手术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与手术的关系。方法 1994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肾母细胞瘤35例,年龄11个月-9岁。术后按照国际肾母细胞瘤研究组织(MWTS)Ⅲ-V期放化疗方案治疗并随访。结果 肿瘤复发7例(I期1例,Ⅱ期2例,Ⅲ期4例),复发发生在术后2个月-3年。术中肿瘤破溃6例中4例局部复发;未作淋巴结活检2例局部复发;间变型肾母细胞瘤3例复发。结论 术中肿瘤破溃则复发率高,对巨大肾母细胞瘤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破溃。必须作腹主动脉旁及肾门淋巴细胞结病理检查,明确临床分期,针对性性放化疗,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小儿恶性实体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间收治的 41例 1 1个月~ 1 5岁的小儿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病例 ,其中1岁以下 2例、1~ 3岁 8例、4~ 6岁 1 1例、7~ 9岁 7例、1 0岁以上 1 3例。病理类型为神经母细胞瘤1 2例、软组织肉瘤 1 0例 (横纹肌肉瘤 7例、纤维肉瘤 3例 )、肾母细胞瘤 7例、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4例(骶尾部恶性畸胎瘤 2例、卵巢内胚窦瘤 1例 )、肝脏恶性肿瘤 3例 (肝脏肉瘤 2例、肝母细胞瘤 1例 )、其他恶性肿瘤 5例 (肾癌 2例、甲状腺癌、眼眶未分化癌、上肢恶性神经鞘瘤各 1例 )。首次手术时的临床分期为Ⅰ期 4例、Ⅱ期 1 2例、Ⅲ期 1 1例和Ⅳ期 1 4例。报道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治疗及结果。结果 无论直接手术、再次手术或化疗后肿瘤根治术 ,至 2 0 0 2年 9月随访结果 ,存活率均达 80 %以上 ,以CT、B超及临床检查均无复发或转移为无瘤生存标准。原位复发 2 4例 (58.5 % ) ,术后远处转移 1 7例。首次手术肿瘤残留、肿瘤病理类型是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2 2例 (53 .6 % )接受再次肿瘤根治术 ,存活率 80 % ,平均生存 (31 .6± 1 7.8)个月。 1 3例予化疗 ,至今无瘤生存 2 1例 (56 .8% ) ,平均生存时间 (2 3 .45± 1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双侧肾母细胞瘤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 以提高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总体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例双侧肾母细胞瘤复发患儿临床资料, 包括患儿初次手术情况、复发时间及部位、后续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10例中男7例, 女3例, 发病年龄10~69个月, 平均27.3个月。初次手术的20侧中, 18侧采取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1侧因肿瘤位于肾门处, 保留肾脏困难而行瘤肾根治性切除术;1侧因肾内占位为多发小瘤灶而未行手术。术后病理均为预后良好型, 未见间变型。复发时间为术后2~36个月。1例为双侧复发, 同时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未再行手术, 以化疗为主, 后转移至纵隔, 最终死亡。一侧复发的9例患儿中, 1例予单纯化疗9个月, 肿瘤消失;8例予再次手术, 仍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5例无再次复发;3例二次复发患儿中, 1例术后再次出现原位复发合并肺转移, 再次行瘤肾切除术及肺叶楔形切除术, 无瘤生存至今, 其余2例因多处转移而最终死亡。术后均予化疗, 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肿瘤切除术治疗POST-TEXT(post-treatment extent of disease)Ⅲ期和Ⅳ期肝母细胞瘤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POST-TEXTⅢ期和Ⅳ期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PRETEXT分期、甲胎蛋白、CT或MRI影像学资料、肿瘤切除术式及预后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OST-TEXTⅢ期和Ⅳ期肝母细胞瘤患儿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发病年龄2~91个月,平均发病年龄(23.92±22.45)个月。POST-TEXTⅢ期和Ⅳ期分别为34例和3例,其中1例PRETEXTⅡ期病例治疗过程中升级为POST-TEXTⅣ期,3例PRETEXTⅣ期病例治疗过程中降级为POST-TEXTⅢ期。新辅助化疗2个、4个和6个疗程内手术人数分别为8例(21.6%)、22例(59.4%)和7例(18.9%)。除2例被建议行肝移植手术后放弃治疗外,其余35例均进行肝肿瘤切除术,其中肝三叶切除术7例,扩大半肝切除术8例,不规则肝切除术4例,肝中叶切除术12例,ALPPS(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术4例。平均手术时间(262.29±107.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6.86±212.41)m L。采用Glisson蒂横断技术22例,平均出血量(147.73±137.46)m L,胆漏发生率27.3%,与未采用该技术的病例比较,出血量明显减少[(147.73±137.46)m L vs.(387.69±235.69)m L,P=0.001],胆漏发生率相似(27.3%vs.23.1%,P=0.784)。术中切缘>1 cm者7例(20.0%),切缘0.5~1 cm者15例(42.9%),切缘<0.5 cm者7例(18.9%),紧贴肿瘤边缘切除者6例(16.2%)。随访时间4~124个月,术后肿瘤复发7例,平均复发时间(6±3.96)个月。肿瘤复发率与手术方式及术中切缘距离均无相关性(P>0.05)。5年总体生存率为72.3%,5年无瘤生存率为67.4%。根据切缘距离分类,切缘>1 cm、切缘0.5~1 cm、切缘<0.5 cm及紧贴肿瘤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78.0%、83.3%和53.3%,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1)。结论对于POST-TEXTⅢ期和Ⅳ期的肝母细胞瘤,根据肿瘤累及的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熟练掌握Glisson鞘分离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胆道损伤的发生。手术中只需确保一定的切缘距离,就可以减少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双侧肾母细胞瘤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总体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例双侧肾母细胞瘤复发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初次手术情况、复发时间及部位、后续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等。结果10例中男7例,女3例,发病年龄10~69个月,平均27.3个月。初次手术的20侧中,18侧采取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1侧因肿瘤位于肾门处,保留肾脏困难而行瘤肾根治性切除术;1侧因肾内占位为多发小瘤灶而未行手术。术后病理均为预后良好型,未见间变型。复发时间为术后2~36个月。1例为双侧复发,同时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未再行手术,以化疗为主,后转移至纵隔,最终死亡。一侧复发的9例患儿中,1例予单纯化疗9个月,肿瘤消失;8例予再次手术,仍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5例无再次复发;3例二次复发患儿中,1例术后再次出现原位复发合并肺转移,再次行瘤肾切除术及肺叶楔形切除术,无瘤生存至今,其余2例因多处转移而最终死亡。术后均予化疗,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卡铂,方案不完全一致。术后1例进行了放疗。10例患儿随访时间19~108个月,1例失访;3例死亡;1例带瘤存活;其余5例均无瘤生存,至随访时患儿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均正常。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复发后可再行肿瘤切除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同时辅以加强化疗,可有相对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1例Ⅲ期、Ⅳ期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血管骨骼化方法完全切除肿瘤后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至2008年,对本院收治的22例临床诊断为Ⅲ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为神经母细胞瘤后,按照最新国际标准化疗方案行4~6个疗程的化疗,待肿瘤体积缩小后,采用腹膜后大血管骨骼化的方法实施手术,21例完全切除肿瘤,并继续化疗等治疗。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信件随访的方式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包括有无原位复发、有无远隔转移、是否存活以及死亡原因等。结果21例延期一期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占95.45%),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失访3例。随访病例中,无瘤存活10例,占55.56%;带瘤存活3例,占16.67%;死亡5例,占27.78%,5年总体生存率为72.22%(13/18)。结论通过腹膜后大血管骨骼化方法完全切除儿童Ⅲ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能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术前化疗治疗肝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22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肝母细胞瘤病例术前化疗的治疗效果,评价术前化疗对治疗肝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本院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肝母细胞瘤的治疗经过,包括化疗前确诊方法、化疗方式、方案,手术时机的选择,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化疗前采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18例,明确诊断为肝母细胞瘤15例,疑似者3例.本组未经术前化疗I期手术切除肿瘤3例.经术前化疗并完成疗程延期手术14例,其中介入治疗2例,全身化疗12例,肿瘤体积在化疗后较化疗前平均缩小55.7%,完整切除肿瘤13例,肿瘤仍不能切除仅活检1例,化疗后肿瘤完整切除率为92.9%.化疗1~2个疗程后放弃继续治疗3例,化疗期间死亡1例.外院初次手术后肿瘤复发行肝移植1例,术后死于腹腔内出血.本组术后超过2年者10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2例,术后不足2年者6例,存活5例,1例术后8个月时因肿瘤复发死亡.化疗后仅行活检者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化疗前必须经病理学确诊,采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具有损伤小,确诊率高的特点.对不能工期切除的肿瘤,无论采用介入治疗或全身化疗均可使肿瘤明显缩小,对提高肝母细胞瘤的肿瘤完整切除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C5V作为首选化疗方案治疗肝母细胞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C5V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治疗肝母细胞瘤的经验,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治疗的肝母细胞瘤病例资料,共63例采用C5V作为首选化疗方案,其中男37例,女26例,初诊年龄6d~ 124个月,中位年龄15个月.按照PRETEXT分期系统,其中Ⅰ期4例、Ⅱ期16例,Ⅲ期28例,Ⅳ期15例.其中有9例(Ⅰ期4例、Ⅱ期5例)行一期肿瘤切除术,剩余54例需术前辅助化疗.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 40例患儿经辅助化疗后行延期肿瘤切除术,其中C5V方案单独化疗35例,C5V配合CITA方案(顺铂+阿霉素)化疗5例,术前平均化疗时间为(3.4±1.7)个疗程.49例行肿瘤切除术患儿术后平均化疗(5.3±2.0)个疗程.术后复发12例(24.5%),切缘<0.5 cm、静脉瘤栓、Ⅲ或Ⅳ期肿瘤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49、0.001、0.022).本组病例2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1.1%、58.7%,其中Ⅰ~Ⅲ期分别为75.0%和75.0%,100.0%和100.0%、65.8%和61.4%.Ⅳ期的1年和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20.0%和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年龄<60个月、静脉瘤栓、初诊时伴有血小板增多症、Ⅲ或Ⅳ期肿瘤、肿瘤完整切除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19、<0.001、0.011、0.001、<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完整切除(P<0.001),初诊年龄< 60个月(P =0.004)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C5V是肝母细胞瘤有效的治疗方案,肿瘤完整切除仍是治疗的关键.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分期、伴随症状等.  相似文献   

10.
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诊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8年1月问收治的11例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检查并于术前行穿刺活检,治疗方法主要为术前介入和/或全身化疗、手术切除、术中热灌注化疗和术后化疗.结果 肾细胞癌6例,无瘤长期(平均32个月)生存率66.7%.中胚性肾瘤3例,均获3年以上无瘤生存.肾透明细胞肉瘤1例,术后复发死亡.肾横纹肌样瘤1例,术后化疗2个月复发,结论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与肾母细胞瘤相似,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其中肾细胞癌发病年龄多为年长儿,而肾透明细胞肉瘤、中胚层肾瘤和肾横纹肌样瘤则多见于小婴儿.经过多项系统性治疗,中胚层肾瘤预后较佳,肾细胞癌次之.  相似文献   

11.
肾母细胞瘤诊治10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10年中收治的小儿肾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进行回顾分析,讨论影响肾母细胞瘤治疗和预后的因素.方法 统计10年期间69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分期,病理分型和治疗手段,并将患儿分别以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进行分层,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3.25±2.78)岁,发现腹部包块为主要起病症状,其中Ⅰ期18例,Ⅱ期25例,Ⅲ20例,Ⅳ期6例.治疗手段为患肾切除,NWTSG的化疗方案和有限病例的放疗.随访时间4~1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1±30.9)个月.生存率:总体生存率78.2%,其中Ⅰ期患儿100%,Ⅱ期患儿76%,Ⅲ期患儿70%,Ⅳ期患儿50%.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Ⅰ期、Ⅱ期、Ⅲ期三组患儿的生存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高于Ⅳ期组患儿(LogRank法,P=0.04).预后良好组织类型(FH)组生存率为86.9%,其中Ⅰ期为100%,Ⅱ期93.3%,Ⅲ期72.7%,Ⅳ期50%;预后不良组织类型(UH)组总体生存率为65.2%,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生存表明,二组的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Log Rank法,P=0.004).结论 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手段是影响肾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晚期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例中晚期CCSK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10例CCSK病例中男6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2个月;7例为左侧CCSK,3例为右侧CCSK。初次诊断时Ⅲ期9例,Ⅳ期1例;其中4例初次诊断时误诊为肾脏其他肿瘤(40%,4/10例)。5例Ⅲ期病例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主要远处转移部位为肺、骨、肝脏及脑。2.治疗及预后:10例中给予手术联合放疗及化疗者7例,未规范化治疗放弃者3例。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7例存活,3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65.6%。Ⅲ期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74.1%,Ⅳ期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0,Ⅲ期与Ⅳ期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P=0.003)。5例复发病例中仅1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1例死亡;3例无复发病例均完全缓解,且均为给予手术、化疗及放疗规范化治疗者。结论儿童CCSK初诊误诊率高,Ⅲ期病例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高;Ⅲ期病例积极给予手术、化疗及放疗的规范化治疗,预后良好,而发生复发及远处转移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天性中胚叶肾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MN)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近20年间收治CMN7例,男4例,女3例,年龄7个月~10岁。术前均可扪及一腹部肿块,其中1例伴肉眼血尿,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3例。全部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2例证实有肾门旁肿瘤转移,病理检查属平滑肌瘤型5例,细胞型2例,因术前及术中疑诊为Wilm's瘤而接受了不同疗程化疗。结果:除1例2个月龄患儿术后死于窒息外,余6例术后均随访,1例术中肿瘤破裂者术后8个月复发,化疗无效后再次手术已无瘤生存9年,余5例无瘤生存至今,最短5年,最长已15年。结论:CMN是一罕见的肾肿瘤,虽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儿早期,但也可见于年长儿,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虽有诸多特点,但有时仍难与Wilm's瘤区别,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免疫组化的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对术前化疗的评估。方法收集2007年一2009年本院收治的44例肾母细胞瘤患儿,25例患儿未接受化疗而直接手术,19例术前化疗后再做手术。患儿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年龄0.4~10岁,平均年龄(2.7±2.0)岁。所有病理切片做p53免疫组化。根据p53染色密度和强度进行计分。结果 p53高强度、综合得分在术后和术前化疗患儿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6),综合得分为1的术后化疗患儿死亡、复发及组织结构分型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35、0.02)。综合得分为1的术前化疗患儿死亡、复发及组织结构分型无统计学意义(P=0.271)。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肾母细胞瘤术后化疗的肿瘤侵袭性较术前化疗肾母细胞瘤强,p53免疫组化的表达与肾母细胞瘤分期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肾母细胞瘤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侧肾母细胞瘤(BWT)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及终生随诊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我院40年来肾母细胞瘤235例。其中双侧患者15例,占6.39%。先后发病者均作先发病侧全肾切除术,后发病肾作半肾切除术。同时发病者早年病例治疗方法包括巨大肿瘤一侧肾切除,对侧除一例活检外,均作肿瘤摘除或半肾切除术,术后化疗,部分放疗 化疗。结果 随诊结果6例存活,时间最短4年,最长23年,平均9年6个月。长期生存率33%。结论 指出首诊时排除BWT的重要性,局部根治性手术与BWT患者的长期生存呈正相关。术中阻断肾蒂血流时间直接影响残。肾的生存质量。BWT术后复发再切除化疗的积极治疗观点对BWT患者的长期生存起着重要作用。终生随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second malignancies in childhood Hodgkin disease treated with COPP and COPP/ABV (replacing mechlorethamine by cyclophosphamide) chemotherapy. In 212 children with Hodgkin disease who were under 14 years of age and treated at Cancer Institute during the 25-year period of 1970-1994, the occurrence of second malignant neoplasms was analyzed as on 31 December 1999. Eighty-two percent attained complete response. The 5- and 10-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91 and 83%, respectively. In this interim report 5 cases of second malignancies were documented. All 5 were solid tumors: one each of soft tissue sarcoma, dermatofibrosarcoma,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yroid, malignant phylloides tumor of breast, and chondrosarcoma of ilium. All patients had received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terestingly, all were splenectomized. All these patients had advanced stage of cancer and were 7-14 years of age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of first primary Hodgkin disease. It is significant that there were no secondary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COPP and COPP/ABV a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regimens. The paucity of secondary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s unique in this series and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substitution of nitrogen mustard with cyclophosphamide in the chemotherapy combination. This is an initial observation, and further follow-up is needed for a firm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second malignancies in childhood Hodgkin disease treated with COPP and COPP/ABV (replacing mechlorethamine by cyclophosphamide) chemotherapy. In 212 children with Hodgkin disease who were under 14 years of age and treated at Cancer Institute during the 25-year period of 1970-1994, the occurrence of second malignant neoplasms was analyzed as on 31 December 1999. Eighty-two percent attained complete response. The 5- and 10-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91 and 83%, respectively. In this interim report 5 cases of second malignancies were documented. All 5 were solid tumors: one each of soft tissue sarcoma, dermatofibrosarcoma,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yroid, malignant phylloides tumor of breast, and chondrosarcoma of ilium. All patients had received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terestingly, all were splenectomized. All these patients had advanced stage of cancer and were 7-14 years of age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of first primary Hodgkin disease. It is significant that there were no secondary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COPP and COPP/ABV a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regimens. The paucity of secondary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s unique in this series and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substitution of nitrogen mustard with cyclophosphamide in the chemotherapy combination. This is an initial observation, and further follow-up is needed for a firm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探讨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白1998年8月至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7例双侧肾母细胞瘤中,男性患儿3例,女性患儿4例,发病年龄最大21个月,最小6个月,平均年龄( 12.71±4.89)个月。临床表现腹部肿块7例(7/7),血尿1例(1/6),贫血2例(2/6),4(4/7)例活检明确病理经术前化疗后手术,3例先手术后化疗,1例化疗2个疗程疾病进展,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5例结束整个疗程随访中,4例带瘤生存,1例随访7个月后残余肿瘤病灶消失,随访时间最长10年,最短10个月,1例术后化疗中,2年存活率85.7%。结论 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通过手术、化疗及放疗综合治疗,可以带瘤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在肝母细胞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2013年收治的10例经TACE 治疗的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治疗后患儿的全身情况、血AFP值及瘤体体积大小的变化及生存情况。结果患儿10例,男女比例4∶1,发病中位年龄9.5个月(1个月~10岁),10例患儿首诊后均予以1~4次TACE 治疗,其中6例TACE+手术+化疗,1例TACE+化疗,3例在TACE 治疗后放弃继续治疗。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较前均有明显缩减(26.2%~10.00%,平均70.0%),血清AFP值下降明显(28.5%~99.7%,平均83.6%)。所有患儿在接受TACE 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一过性肝功能损害(Ⅰ度3例,Ⅱ度2例,Ⅲ度1例)、轻度骨髓抑制、贫血等不适,未见明显心脏毒性及肾毒性损害。随访时间2~1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1个月,1年存活率100%(7/7),2年存活率86%(6/7),3年存活率71%(5/7)。6例患儿在接受TACE治疗后成功行手术切除,术后均接受全身化疗,1例仅经过4次TACE治疗及化疗后肿瘤消失,未行手术治疗,均无瘤存活至今。3例放弃治疗患儿分别于2~8个月后死亡。结论 TACE治疗可作为肝母细胞瘤术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能够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血供减少,促进肿瘤包膜增厚,为尽可能完整切除创造了条件,能够改善肝母细胞瘤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