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 ,研究HIBD时脑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 7日龄Wistar大鼠 5 6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 2 4、4 8、72h组和HIBD 2 4、4 8、72h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 ,制模前观察每只大鼠的夹尾左旋及翻身能力。各组于规定时刻断头处死 ,留取脑标本检测 :HE或阿新兰 (Alicanblue)染色观察脑形态学改变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电化学检测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脑谷氨酸 (glutamate ,Glu)含量 ;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ry ,FCM )检测脑同一区域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制模前各组大鼠行为检查均正常 ;制模后 1hHIBD各组 15只不能翻身 ,19只出现夹尾左旋 ,两者均有 11只。与同时刻假手术组比较 ,HIBD各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 ,树突减少或消失 ,脑软化灶形成 ,小胶质细胞增生 ,以 72h组最明显 ;HIBD 4 8h组Glu含量明显升高 ;HIBD各组凋亡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P均 <0 .0 5 )。结论缺氧缺血损伤了大鼠的运动中枢 ,缺氧缺血后 4 8h脑中Glu含量的短暂升高与脑组织病理损害、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提示脑中Glu含量的升高在HIB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降低脑中Glu含量是改善HIBD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缺氧缺血新生鼠脑caspase-3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对新生鼠脑组织caspase-3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7d龄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组。HIBD组新生鼠行左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氧氮混合气(氧浓度为8%)1L/min持续2h。于1、12、24、48h取脑组织在低温下进行匀浆,离心后取上清用四肽荧光底物法测定其荧光强度。结果 HIBD后1h caspase-3活性已升高,24h达高峰,48h明显下降。各时间点左侧脑组织荧光强度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左侧脑组织荧光强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IBD新生鼠脑组织中caspase-3明显激活。可能为临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清开灵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皮质Fas-L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敬国  方慧云  蒋犁 《海南医学》2005,16(4):129-130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对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清开灵对新生大鼠 HIBD的干预治疗作用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HIBD动物模型后免疫组化测定,分为清开灵干预组、生 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根据检测需要,在缺氧缺血后24小时、3天、7天作Fas-L蛋白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结 果 左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清开灵干预组:24小时依次为8.04±3.50,120.20± 6.10,21.10±5.10;3天依次为8.20±3.10,87.6±5.90,13.40±4.20;7天依次为8.01±2.80,8.32±2.90,8.26±2.83;生理盐水 组与另两组分别比较,7天P均>0.05,无明显变化;24.小时、3天增多明显(P<0.05),清开灵干预组降低明显(P< 0.05)。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结扎侧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增高。清开灵能抑制新生大鼠HIBD结扎侧脑皮 质Fas-L蛋白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对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后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根据检测需要,在缺氧缺血后24h、3d、7d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左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假手术组、实验组24h依次为8.04±3.50、120.20±6.10;3d依次为8.20±3.10,87.6±5.90;7d依次为8.01±2.80、8.32±2.90,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7d(P>0.05),无显著差异;24h、3d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24h,3d、7d结扎侧脑皮质Fas-L蛋白开始表达增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不同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一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3个缺氧和复氧时间不同的实验组(n=4);体外培养鼠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缺氧组;取鼠脑组织和培养液测t-PA活性。结果:在动物组中以缺氧缺血组的t-PA活性最高,随着复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1);缺氧时鼠脑微内皮细胞t-PA活性增高,而星形胶质细胞t-PA活性无变化。结论:缺氧导致新生鼠脑内t-PA活性增高;随着缺氧改善,t-PA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降;缺氧时新生鼠脑内可能主要是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t-PA活性增高,降解微血管基膜,破坏微血管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对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IL-6放射免疫浓度的影响及清开灵对新生大鼠HIBD的干预治疗作用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后分为清开灵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根据检测需要,在缺氧缺血后24 h、3 d、7 d作IL-6脑皮质匀浆放射免疫浓度测定.结果:脑皮质组织匀浆IL-6放射免疫浓度(pg/mL)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清开灵干预组24 h依次为(50.1±6.2)、(56.3±7.1)和(51.3±6.8);3 d依次为(50.6±6.4)、(250.3±11.2)和(78.1±8.3);7 d依次为(51.4±6.6)、(345.7±12.3)和(81.2±9.2),生理盐水组与另两组分别比较,24 h P>0.05,无明显变化;3、7 d生理盐水组增加明显(P<0.05),清开灵干预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24 h、3、7 d脑皮质IL-6含量逐渐增高.清开灵能降低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IL-6的合成量.  相似文献   

7.
沈开颜  张锡流  杨斌 《广西医学》2002,24(10):1558-1559
目的:探讨脑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性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观察脑活素对脑细胞及脑凋亡细胞的影响。结果:脑活素干预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变性均较模型对照组轻,而且凋亡细胞的比例也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脑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揭育丽  唐兰芬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19-1820,1818
目的建立新生鼠HIE模型,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脑损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药物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即处死,其余各组大鼠在规定时间处死,分离左侧大脑皮质,称重,用生理盐水作匀浆介质,按1g:10ml比例在冰水溶液中匀浆,然后离心取上清液分别检测新生鼠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匀浆蛋白量。另取大鼠左侧大脑,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HIE组MDA、ET-1和NO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SOD含量则明显降低,且脑组织水肿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治疗后,HIE组MDA、ET-1及NO的含量明显降低,SOD则增高,脑组织水肿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氧自由基和ET-1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CGRP对HIE具有保护作用,它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作用而减缓脑缺氧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嗪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和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和FNZ治疗组。检测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脑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C)指标。结果:(1)FNZ治疗组SOD活力、GSH-PX活力、TAC高于对照组,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7日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后海马神经组织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按Rice法制备SD大鼠HIBD模型,并以正常新生大鼠为对照.以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不同时相点海马组织GAP-4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较同日龄正常大鼠明显增高,表达高峰分别在损伤后第2周和第3周.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增高,可能与海马损伤后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后脑内强啡肽A1-13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7d龄SD大鼠左侧顼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收形成HIBI。在HIBI后施以高压氧治疗(A)。并设HIBI+常氧高压氮组(B)、单纯HIBI组(c)、假手术组(D)和正常组(E)。观察各组处理后不同时间左侧皮层、海马、纹状体和血浆强啡肽Al-13免疫活性物质(ir-DynAl-13)含量的变化。结果:ir—DynAl一13含量,1次处理后与B组比较,A组皮层、海马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但皮层与D组比较仍显著高(P〈0.05);7次处理后与B组比较。A组皮层、海马含量仍显著降低(P〈0.05)。1次处理后与B或c组比较,A组血浆ir-DyaAl-13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强啡肽Al-13参与新生大鼠HIBI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逆转中枢强啡肽Al-13水平的异常改变是高压氧治疗新生大鼠HIBI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嗪(Flunarizine,FNZ)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和FNZ治疗组。检测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脑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C)等指标。结果:(1)FNZ治疗组SOD活力、GSH-PX活力、TAC高于对照组,MDA、细胞内游离钙低于对照组(P<0.01);(2)FNZ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NZ对新生大鼠脑组织具有一定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对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IL-6放射免疫浓度的影响,及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HIBD的干预治疗作用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后分为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在缺氧缺血后24 h、3 d、7 d进行IL-6脑皮质匀浆放射免疫浓度测定.结果 1.脑皮质组织匀浆IL-6放射免疫浓度(pg/mL)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24 h依次为50.1±6.2, 56.3±7.1, 51.4±6.8 ; 3 d依次为50.6±6.4, 250.3±11.2, 79.1±8.3 pg/mL;7 d依次为51.4±6.6, 345.7±12.3, 82.2±9.2 pg/mL;3 d、7 d时生理盐水组IL-6增加明显(P<0.05),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IL-6降低明显(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24 h、3d、7d脑皮质IL-6含量逐渐增高.神经生长因子能降低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IL-6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14.
GM1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宇红  王玲  张薇 《医学争鸣》2002,23(17):1604-1607
目的 研究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 .方法 结扎新生 7d龄 SD大鼠左颈总动脉后吸入 80 m L· L- 1 浓度氧 2 h,建立 HIBD模型 .观察腹腔注射 GM1对 HIBD模型鼠的体质量增长和脑水肿的影响 ,并用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 (TUNEL )标记 DNA片段 ,检测凋亡细胞在大鼠海马和皮质的动态变化及 GM1对其的影响 .结果 外源性 GM1治疗促进了 HIBD模型鼠体质量增长 ,明显减轻了脑水肿及海马和皮质神经细胞凋亡 .结论 外源性 GM1对 HIBD后的脑组织确有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备HIBD模型.应用HE染色、电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HIBD时脑细胞凋亡情况、VEGF蛋白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HE染色、TUNEL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均证实,新生大鼠HIBD时凋亡是神经细胞主要的死亡形式.与坏死共存,且凋亡的发生先于坏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VEGF蛋白在正常大鼠脑的各个部位都有表达,缺氧缺血(H1)大鼠VEGF表达明显增强,HI后即刻VEGF表达增强,1d时迭高峰,3d后逐渐减弱;HI后病变严重的皮质、纹状体中心VEGF表达减弱,在病变较轻部位表达较强,海马也存在不均匀分布的VEGF阳性细胞,尤其CAECA3区域可见较多的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表明HIBD时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除与HI后的时间有关外,还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迟发性的细胞凋亡是HIBD加重及病损区扩展的重要因素.VEGF可能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VEGF出现在凋亡细胞较多的部位,表明其可能与脑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用生物素标记的发夹寡核苷酸探针(HPP)检测未成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DNA双链断裂(DSB)的短暂空间改变,并与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的DNADSB比较。方法使7d龄幼鼠缺氧缺血,用HPP位点标记显示DNADSB短暂空间形式,用微管相关蛋白(MAP-2)双标记评价HPP标记和脑损伤的关系,用双标记的TUNEL评价HPP标记的灵敏度。结果HPP标记局限在同侧半球MAP-2染色阴性区域;阳性细胞数与再灌注时间有关,在缺氧缺血后24h,阳性细胞数上升达到高峰,但在松果体细胞核变化更早,而海马CA3区域细胞变化延迟。HPP和TUNEL双标记显示在再灌注早期HPP标记多于TUNEL标记。结论HPP标记显示出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凋亡细胞的典型变化,是检测凋亡改变的灵敏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研究Cx43在新生大鼠HIBD的表达,探讨其在HIBD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7d龄健康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缺血组,每组64只。两组大鼠根据处死时相点每组再随机分为6h、24h、48h、72h四个小组,每组16只。每组大鼠取8只,采用HE染色、DNA原位末端标记法、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及Cx43表达、分布情况;每组另外8只应用Western-blot定量分析Cx43蛋白在皮层及海马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各时相点皮层、海马未见DNA原位末端标记法阳性细胞;缺氧缺血组24h组开始细胞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缺氧缺血组24h、48h、72h组的凋亡阳性细胞分别为15.12±2.68、30.24±3.65、68.72±5.60,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均有Cx43表达,6h、24h、48h、72h组Cx43染色阳性面积分别为(8.38±0.16)%、(8.38±0.19)%、(8.39±0.03)%、(8.35±0.15)%,各时相点组Cx43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缺氧缺血后6h、24h、48h、72h组Cx43染色阳性面积分别为(18.64±0.30)%、(29.65±0.26)%、(35.34±0.21)%、(42.05±0.31)%,随着缺氧缺血后时间的推移,Cx43阳性表达逐渐增加,各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缺氧缺血组与对照组对比,缺氧缺血组各时相点Cx43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blot结果:各组电泳均可显示在43~46KD范围的条带,Cx43/GAPDH电泳条带密度比值对照组6h、24h、48h、72h分别为1.00±0.01、0.99±0.02、1.01±0.01、1.01±0.01;缺氧缺血组6h、24h、48h、72hCx43/GAPDH电泳条带比值分别为1.11±0.04、1.25±0.02、1.37±0.01、1.50±0.01;缺氧缺血组与对照组对比,同一时相点Cx43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P〈0.01;缺氧缺血6h组Cx43表达已开始增加,随着缺氧缺血后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至72h组最明显,缺氧缺血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各时相点比较,Cx43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缺氧缺血后Cx43的表达逐渐增加,其变化规律与神经细胞凋亡严重程度及光镜观察到的脑损伤进展的时间框架相吻合,且发生时间早于细胞凋亡,提示Cx43表达的增加参与了新生大鼠HIBD的病理形成过程,推测其通过缝隙连接增强传播和放大细胞损伤,在HIBD早期发挥“姐妹杀伤效应”,导致和加重脑损害。  相似文献   

18.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时脑皮质Fas-L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时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根据检测需要,在缺氧、缺血后24 h,3 d,7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左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假手术组、实验组24 h依次为8.04±3.50,120.20±6.10 ; 3 d依次为8.20±3.10,87.6±5.90; 7 d依次为8.01±2.80,8.32±2.90.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第7天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3 d时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24 h,3 d,7 d结扎侧脑皮质,Fas-L蛋白开始表达增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40只7 d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HIBD模型组、EPO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0例。在建立HIBD模型后,EPO干预组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5 000 U/kg剂量的人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处置24 h后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计(FCM)检测受损局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情况,用RT-PCR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模型组在术后24 h神经元出现Bcl-2/Bax比值倒置,神经元凋亡增加;与HIBD模型组比较,EPO干预组神经元Bcl-2表达相对增加,而Bax表达相对受抑制,Bcl-2/Bax比值升高,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并且增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可以通过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细胞凋亡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脑缺血时bcl-2基因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bcl-2基因表达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氮气和8%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1、3、6、12、24、48、72h等)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海马区bcl-2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6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结论bcl-2基因强表达于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