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6年11月,我院收治1例产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因产后2周受凉后构音含糊、四肢无力、活动失灵2d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无发热、头痛,无二便失禁,体温36.6℃,脉搏79次/min,血压104/70mm Hg(1mm Hg=0.133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面纹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心肺功能正常,四肢肌张力低,肌力近端0级,远端1~2级,巴士征(-),痛觉存在,腱反射(-),心肺听诊(-),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 例1:女,2岁。因发热3d,咳嗽2d入院。入院当天中午出现呼吸困难,四肢躁动,急给予气管插管,并考虑诊断为:(1)急性喉炎;(2)缺氧性脑病。查体:神志清楚、状态差、发育好、右肺呼吸弱、HR140次/min、心音有力、腹软,给予抗炎、激素治疗后无缓解,急拍床头X线片,示右肺不张、双肺炎症、心肌酶谱:CK 1048U/L、CK—MB56.7U/L、AST49U/L,血WBC18.5×10^9/L,N0.82,L0.12,ESR20mm/h,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右上支气管开口处取出1/3花生米,术后诊断:(1)支气管异物;(2)右肺炎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7l岁,1998年确诊为糖尿病,院外坚持服用二甲双胍0.25g,3次/d,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商品名:拜糖平)50mg,3次/d控制血糖,近2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FBG)8.7~10.4mmol/L、餐后2次血糖(PBG)15.2~18.7mmol/L,伴双足拇趾感觉异常6个月,于2008年6月10日收入院。入院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门冬胰岛素早6U、午4U、晚4U餐时注射以控制血糖,并给予静点0.9%氯化钠注射液加注射用灯盏花素组液1次/d,以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治疗。经治疗血糖控制在FBG6.9~7.2mmol/L、PBG6.3~11.1m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改良式体位管理、密闭式按需适时吸痰、加强呼吸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4.6%(35/37)显著高于对照组75.7%(28/37),VAP发生率8.1%(3/37)显著低于对照组29.7%(11/37),机械通气时间(6.1±2.4) d显著短于对照组(8.7±3.1) d,住院时间(7.8±3.2) d显著短于对照组(10.8± 3.9) d,pH、PaO2及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减少VAP发生风险,改善血气分析,加速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有创与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在COPD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4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均给予常规疗法、营养支持及必要时给予支纤镜下灌洗等综合处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并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s—associated pneumonia,VAP)、死亡数、气管切开发生率、气压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和8例(P〈0.05);气管切开例数分别为0和8例(P〈0.01);气压伤并发症例数分别为0和4例(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为(8.1±7.3)d和(15.2±8.3)d(P〈0.05);住院时间为(11±5)d和(16±9)d(P〈0.05),死亡例数分别为0和5例。【结论】有创-无创序贯疗法结合支纤镜、营养支持及常规疗法等综合处理措施提高了AECOPD患者的疗效,特别是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可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气管切开需求,减少气压伤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4岁。19年前妊娠足月,产后无乳、闭经,此后出现乏力、精神不振、嗜睡。因恶心、呕吐10d入院。入院查体:血压80/5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表情淡漠,心音低钝,生理反射对称减弱。实验室检查:血钠111.2mmol/L,血氯75.0mmol/L,血皮质醇1.9mg/L(正常参考范围5-25mWE),FT30.591ng/L(正常参考范围1.45-3.48ng/L),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我院门诊及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格列美脲组给予格列美脲1mg口服,3次/d,逐步加量至2mg/次;瑞格列奈组给予瑞格列奈0.5mg口服,逐步加量至1mg/次,3次/d;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次,3次/d,治疗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下降,瑞格列奈组治疗后2hPBG较格列美脲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FBG、HbAlc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均显著,且服用方便,无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可依据患者经济条件及病情区别首选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金葡菌脑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1岁。因发热、发冷2d,来我院求诊。查体:T39.5℃,神志清,无皮疹,咽部充血,心肺正常,病理反射(-)。血常规:wBC8.3×10^9/L,N 0.80,L0.20。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收治入院,对症治疗2d,患者持续高热不退,并且出现头痛呕吐,皮肤出现多个小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相似文献   

9.
徐蕾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1987-1989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叭月至2011年01月入住我院的4例高龄COPD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常规吸氧、解痉平喘等处理,应用激素与抗感染等治疗手段,同时给予其鼻(面)罩BIPAP机械通气治疗。主要对治疗前后患者尿液中的IgA、IgG、IgM、动脉血气变化、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等进行比较分析,数据用卡方检验(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尿液中的IgA、IgG、IgM含量分别为(1.4±0.5)mg/L、(0.8±0.3)mg/L、(0.1±0.02)mg/L,治疗后上述三个指标值分别为(0.7±0.3)mg/L、(0.3±0.2)mg/L、(0.02±0.01)mg/L,前后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治疗前患者PO2、PCO2及SO2(%)分别为(7.56±1.62)kPa、(9.69±1.52)kPa、(83.2±5.2),治疗后上述各值分别为(9.38±1.57)kPa、(8.13±1.29)kPa、(95.7±3.28),上述各个指标在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患者呼吸频率(R,次/分)、心率(次/分)、SBP(次/分)、DBP(次/分)分别为(29.3±5.6)、(119.3±13.2)、(143.9±11.2)、(79,3±7.4),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值分别为(17.1±3.2)、(83.3±8.2)、(139.5±10.8)、(78.9±7.2),上述各指标中,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的为呼吸频率、心率(P〈0.05),后两者在治疗前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及护理观察高龄COPD合并PCP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0.
1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6岁,已婚,因阴道出血伴贫血1个月于2012年4月16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T )36.4℃、脉搏(P )96次/分钟、呼吸频率(RR )20次/分钟、血压(BP)105/60 mmHg。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0 g/L ,盆腔超声提示子宫肌瘤,完善术前检查,于2012年4月17日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病理确诊为“宫颈平滑肌瘤”。术后的d1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癫痫发作,表现为牙关紧闭,双眼上吊,四肢肌张力增高,伴意识丧失,持续约2 min后缓解,意识恢复。间断发作3次,予“甘露醇、苯巴比妥钠”等降颅压、镇静、抗癫痫等对症治疗,急查头颅CT 结果显示大脑镰左侧旁出血性脑梗死,转至重症医学科。入IC U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0分,双瞳孔等大,直径3.0 mm ,对光反射迟钝,双眼球向左侧凝视。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Ⅰ级,肌张力减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 )5.07×109/L、红细胞(RBC )4.28×1012/L、血细胞比容(Hct)33%、血小板计数(PLT )335×109/L。凝血系列: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 )25.5 s、INR(国际正常化比值)1.3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10.6 s、纤维蛋白原(FIB)2.96 g/L ,D-二聚体0.5 mg/L(正常小于0.2 mg/L )。患者自主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予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治疗1 d后患者意识改善,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 RI )+磁共振血管成像(M RV )检查,结果显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左侧乙状窦及直窦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 皮下注射,q12h ,应用5 d 后停用;华法林5 mg/d起口服,维持INR于2.0~3.0,并配合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意识完全清楚,未再发作癫痫,左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可遵嘱动作,右侧肢体肌力Ⅱ级,顺利脱机拔管,病情稳定,转神经内科继续给予抗凝、降颅压、营养神经、肢体神经电刺激等治疗。治疗30 d复查头颅 M RI+M RV ,结果显示静脉窦血栓基本消失,功能区灌注改善。出院嘱其继续口服华法林,监测凝血功能,维持INR于2.0~3.0,配合肢体康复治疗。半年后复查头颅M RI+ M RV ,结果显示静脉窦再通,无新发梗死灶。患者未再发作癫痫,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左侧肢体肌力Ⅳ级,生活可自理,停用华法林。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3例均为女性患者,均系注射“A型肉毒素”过量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就诊。症状较重者为中年女性患者,43岁,两腋下注射“A型肉毒素”祛除腋臭,因剂量过大出现“头晕伴吞咽困难、气促1周”于2006-04-01入急诊抢救室。患者于2006-03-23于美容院注射肉毒素除腋臭过量,原有剂量应为300U分2次注射,患者一次性注射600U,3d后即出现心慌、头晕、吞咽困难等症状,在外院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入院诊断为肉毒素中毒(追问病史确定为A型肉毒素)。入院后即给予建立静脉通道,利尿,大量补液,并积极联系抗肉毒毒素。患者由于乏力,吞咽困难,喝水出现呛咳,暂时给予禁食。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入奥美拉唑40mg静滴抑酸治疗保护胃黏膜、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由于患者呼吸情况尚好,能自主呼吸,未感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未予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处理。经过积极联系,A型抗肉毒毒素(规格1万U/支)12支由兰州生物制剂研究所空运至我院,皮试阴性后使用静脉泵给予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加入2万U A型抗肉毒毒素。以2mL/h速度静脉持续泵入。治疗期间患者精神紧张,给予夜间安定10mg缓慢静推,保持其安静睡眠,降低机体耗能。白天嘱其卧床,避免活动以减少体内乙酰胆碱过多消耗。患者卧床,且有痰不易咯出,给予生理盐水5mL加入30mg沐舒坦,3次/d,雾化吸入,促进患者排痰,0.9%氯化钠注射剂100mL加入头孢呋辛1.5g,2次/d静滴预防肺部感染。患者睁眼困难,给予氯霉素眼药水预防眼部感染。患者仍诉乏力,吞咽困难,但头晕症状较前好转,转入EICU继续治疗,继续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加入2万U A型抗肉毒毒素,以2mL/h速度静脉持续泵入,加用弥可保0.5mg肌肉注射营养神经治疗。给予能量合剂及氨基酸、脂肪乳等液体补充能量及营养,给予开塞露40mL纳肛通便。3d后患者症状改善,04-05患者主诉吞咽困难及头晕等症状进一步改善,给予抗肉毒毒素减量治疗,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加入1万U A型抗肉毒毒素,以2mL/h速度静脉持续泵入,其余治疗不变,因患者吞咽症状好转,嘱进流质饮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04-07改A型抗肉毒毒素1万U肌肉注射维持。04-08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人治疗肺部术后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盛京医院治疗的肺部术后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2mg)和特布他林(2.5mg)规律雾化吸入作为维持治疗,2-3次/d;若患者急性发作时,雾化吸入增加至4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50μg)加丙酸氟替卡松(250μg)吸入治疗,2次/d,2吸/次。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效果、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经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1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PEF和FEV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术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控制中、重度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将849例初发AMI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分组,分析各组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的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归方法分析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人院时不同水平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联性。结果人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升高使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1;经多因素调整后,以入院时WBC计数〈8.0×109/L作为参比,WBC计数≥10.0×109/L与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关联性C暖分别是2.343(1.280-4.285),2.116(1.162-3.852),2.502(1.389-4.507)。结论入院时血WBC水平升高显著增加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人院时WBC≥10.0×109/1.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改善婴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并心衰患儿心肺功能的效果,评价该治疗方法的优点和安全性。方法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并心衰患儿40例,20例随机分配到NCPAP组,予NCPAP治疗。其余2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面罩供氧治疗,综合治疗两组相同。在开始治疗时和治疗后1、12、24h记录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值、PaO2/FiO2等。结果治疗后1hNCPAP组呼吸频率、心率明显改善(P〈0.05);PaO2和PaO2/FiO2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PaCO2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此趋势随时间推移持续。NCPAP组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CPAP可改善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并心衰患儿心肺功能和临床症状、体征,降低患儿气管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黎明  袁建虎 《临床医学》2009,29(10):34-35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0.1g/d,并给予对症调节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吡拉西坦2.4g/d,尼莫地平片90mg/d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枝 《临床医学》2009,29(11):25-26
目的评价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控制血糖稳定后开始观察,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μ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30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比较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蔚珍 《山西临床医药》2009,(10):757-75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0月的380例患者,于入院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患者平均住院2周。对出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mmol/L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用药前、出院时及随访治疗期间血脂指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DL-C由(3.36±1.14)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2.36±2.10)mmol/L,随访3个月时进一步降至(1.68±0.58)mmol/L;TC由(6.48±2.05)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5.39±1.96)mmol/L,随访3个月进一步降至(4.27±1.48)mmol/L。出院时ALT〉120U/L者34例(8.95%)。出院后260例患者返院随访复查,随访1个月时ALT〉120U/L仅为3例。随访3个月时无ALT〉120U/L的患者。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调脂的达标率,特别是LDL-C降至≤1.8mmol/L的目标值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舒利迭吸入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Ⅲ-Ⅳ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54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舒利迭50μg/250μg剂型,1吸/次,2次/d,在疗程前后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肺功能。结果 在试验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EV1/FVC、FEV1、FEV1/预计值和PEF/预计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上述各指标的值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两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舒利迭能改善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挫裂伤4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WI)治疗急性肺挫裂伤(APC)的临床意义。方法78例APC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38例,给予吸氧、补液、抗炎、营养支持,合并肋骨骨折患者给予胸带固定,伴气液胸患者给予闭式引流;治疗组40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UTI20万U,静脉滴注,1;h/8h,疗程1周。疗程结束判断疗效。结果两组病例的RR、PaO2、PaCO2、PaO2/FiO2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XCUR护时间分别为(6.8±2.1)d、(9.6±1,8)d(P〈0.05),ARDS的发生率是18.4%、5.0%(P〈0.05)。结论UTI治疗APC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并给予相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CPE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控制心力衰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并给予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h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R、RR、MAP、PaO2、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90.21±11.95)次/min、RR(22.15±5.52)次/min和MAP(74.82±8.56)mmHg低于对照组;Pa02(99.58±4.26)和PaO2/FiO2(266.7±18.99)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21.15±4.59)mi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CPE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