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眼针经络循行与临床意义泗洪县中医院(223900)杨彭龄关键词眼针;经络;针感传导眼针疗法的临床实用价值已为国内外很多学者所公认,但有关眼针的经络循行线却鲜见报道。经络感传(或称针感传导)现象,是经络活动现象。从经络感传现象入手研究经络学说,是探讨经...  相似文献   

2.
薛崇成     
1919年生于四川省梓潼县,1939年毕业于四川国医学,194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美国纽约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被加拿大国际中医学会邀请为会长。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会理事,国际截瘫学会会员。毕业后,向蒲辅周、李斯炽、邓绍先、程玉磨、赵以成、朱琏学习。1939年他发现针刺截肢者残端痛时,针感沿经可出现在幻肢上的现象。他主张研究针灸从临床入手,以神经学解释针灸。他肯定了循经络经路扩延感觉可以出现于幻肢,不仅后天缺肢者如此,先天缺肢者也是如此。他认为循经感传源于进化,有遗传性,他发现针灸作用点  相似文献   

3.
对人体经络现象直接观察与照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络学说在内经中有经典的描述,在针灸临床上观察到经络感传现象。有人报告针感传导现象在人群呈Poisson分布,李定忠在临床上观察到循经出现皮疹的现象,蒋来等用红外呈相仪直接观察到针感循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针灸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和针灸、针麻临床都有重要关系。经络感传(或称针感传导)现象是经络活动现象。从经络感传现象入手研究经络学说,是探讨经络本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针刺和经络学说的关系,研究经络感传现象在针灸临床中的实际意义,我们对经络感传现象与针刺止痛关系进行了观察,并通过脑血流图和肢端血管容积脉搏波对针刺的“通调气血”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病例65例,其中头痛25例,偏头痛28例,三叉神经痛4例,牙痛5例,眶上神经痛3例;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令10-20岁8例,21-30岁17例,31-40岁18例,41-50岁17例,51-60岁5例。  相似文献   

5.
鼻针已广泛应用于针灸和针麻临床,鼻部同内脏、四肢乃至全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由此推断针刺鼻能与其它部位一样产生经络感传现象。孟昭威氏关于经络具有整体区域全息作用的阐述,也支持了这种推断。但有关鼻的经络感传现象至今未见报  相似文献   

6.
对经络感传产生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感传现象是目前已知的几个经络现象之一。它指的是:当用电脉冲刺激井穴或原穴,或用手针、电针等刺激有关经穴时,出现某种酸、麻、胀或跳动等感觉循经传导的现象。《内经》中所谓“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可能就是有关经络感传现象的最早记载。《三国  相似文献   

7.
《河北中医》1979,(1):47-53
为了阐明经络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摸清它的基本规律,揭示经络感传和针灸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靠途径。同时为了探索针治、针麻原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线索,我校师生在下乡医疗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1114例患者观察和研究了有关经络感传的以下几个问题:(1)针刺激发经络感传的手法;  相似文献   

8.
Shang ZD 《中国针灸》2011,31(3):277-280
利用人体细胞膜电学特性,解释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并对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机制、感传循经停顿现象、感传性质及感传宽度等经络现象进行解释,认为经络就是独立于已知九大系统之外的另一个系统--人体生物电循环传导系统.  相似文献   

9.
胡勇  杨传标 《世界中医药》2010,5(5):349-350
循经感传现象是指在针刺治疗过程中,针刺“得气”之后,其“气”可以向远位传导,且传导路线与传统之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现象^[1]。循经感传发生时,其感觉是主观的,但感传发生的原因是客观的。我们认为循经感传这一经络现象实质上是循经络路线的一种感觉传导。  相似文献   

10.
循经感传指的是刺激人体经穴时,受试者产生一种特殊感觉,(麻胀热等),从接受刺激的穴位开始,向一定方向循行传导,其循行经过的路线与所记载经络循行路线基本一致。阐明循经感传现象。对揭示经络实质,提高针效与针刺镇痛作用有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残(幻)肢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对残(幻)肢痛的疗效及病程长短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针刺夹脊T2—T2、L2—L3为主治疗29例残(幻)肢痛患者。结果 残肢痛总有效率为86.4%,幻肢痛为71.4%;病程短者痊愈率明显高于病程长者。结论 针刺夹脊穴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外伤后下肢截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功能训练、心理康复干预及穿戴压力衣等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蜡疗、中药熏洗、中频脉冲电治疗三种物理因子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通过MMT肌力评定法、VAS疼痛评分,评估残肢肌力和残端疼痛程度,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分级、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的肌力分级、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治疗中,在改善截肢残端肌力与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穴推拿技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7年7月~2018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经穴推拿,每2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再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总分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无差异,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各自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失眠均有疗效;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疗效有差异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穴推拿技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舒乐安定。  相似文献   

14.
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与常规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30例)、患侧组(30例).两组均穴取肩偶、肩髎、曲池、合谷等,巨刺组取健侧,患侧组取患侧.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评价疼痛及观察治疗前后肿胀程度.结果: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和疼痛评分都有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肿胀程度改善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但疼痛改善两组相当(P>0.05);巨刺组总有效率为93.3%,患侧组为9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减轻肿胀、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Contralateral needling method is a common and effective one of acupuncture analgesicmethods.It is used to treat a local pain in the limbs and trunk with a short course of disease,pain and swelling will disappear or be relieved immediately for one or two treatments.Really,there isan effect of relieving pain as soon as the needle is inserted.When the local contralateral needlingmethod is used,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lies in determining the pain posi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point correctly,the more correct the pain posi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point are determined,the better the effectiveness will be.In this group,80 cases soft tissue injury were treatedwith local contralateral needling method,the cure rate was 82%,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100%.  相似文献   

16.
穆学敏 《光明中医》2016,(15):2197-2198
目的研究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68例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汤结合按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及患肢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肢的肿胀及疼痛、改善患肢的肢体功能,还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节省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腹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薄氏腹针疗法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加减穴位,观察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计分法评价治疗效果、Brunnstrom分级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氏ADL指数法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上肢:u=6.24,P〈0.01;下肢:u=4.75,P〈0.01);对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发现,生活指数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醒脑开窍配合薄氏腹针疗法能够发挥两种针法的互补作用,对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病人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 应用多种方法对经络的循行路线进行了检测和显示,证明其行程与古典的经络路线基本一致,结果稳定,可重复。但是,显性感传的经络现象在人群中只占25%左右,而人群中大多数是属于隐性感传,应用生物物理学方法已观察到皮肤低电阻点(穴位)循  相似文献   

19.
<正> 以前工作已经证明绝大多数人沿着古典的经脉循行线,都有对机械,对电刺激产生局限性很强的感觉,称为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这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的经络现象。生物物理方面,这条线具有较邻近皮肤电阻为低,电位为高,以及能发出较高亢音调的特性。这些事实支持我们在六年前提出的关于这条LPSC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针刺眶内穴所致异常情况的预防与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2100次针刺眶内穴过程中所致异常情况30例的发生原因,观察转归。结果 出现异常情况者经治疗后没有任何后遗症。结论 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防止针刺眶内穴时发生异常情况。发生后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则预后良好,不会造成任何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