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临床初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病人的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初诊的ACS病例中,冠状动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84例,未见明显狭窄病变21例,占25%。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动脉病变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 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CAG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尽早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冠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137例临床初诊为ACS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ACS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125例,未明显狭窄病变12例,多支血管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以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IL(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时提示合并LAD病变。结论 ECG对冠脉多支病变诊断符合率低,但与相应冠脉有关联,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尽早做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正确诊断、病情判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2 1 0 3% ,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78 5 % ,心电图前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系统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前壁加下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加右冠脉或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轻中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累性、自发性、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急性Q波心肌梗死以单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非Q波心肌梗死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 ,降低心绞痛复发危险 ,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行CAG检查 ,为ACS患者正确诊断 ,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为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脉造影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 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依据。方法 对 1 46例无 ST段抬高的 ACS病人的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无 ST段抬高的 ACS病人血管闭塞率为 2 6.0 % ,三支病变发生率为 3 7.7% ,B型及 C型病变发生率为 3 7.0 %、 42 .5 % ,冠脉内血栓发生率为 1 1 .6% ,侧支循环建立 2 8.8%。结论 无 ST段抬高的 ACS病人冠脉病变严重 ,大部分需及早进行冠脉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发病在48 h以内的老年非ST段抬高ACS患者早期行PCI.观察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2支或2支以上血管病变的患者占74.14%,B型和C型病变占89.66%.58例患者共干预病变血管76支,靶病变87处,置入支架96个.56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6.55%(56/58).对55例患者术后随访6~14个月,无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6例(10.91%)患者术后4~10个月复发心绞痛,5例行CAG复查,发现2例支架再狭窄和3例新的血管病变,对4例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的患者进行了靶病变再次血管成形术.结论 老年非ST段抬高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常为复杂、多支病变,对其早期行PCI成功率高,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并发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如果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的附壁血栓,由于冠状动脉仍有残存的血流灌注,一般不会导致大范围的透壁心肌梗死,亦无明显的心电图ST段抬高,患者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统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特征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58例,了解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关系.结果 当STⅢ大于STⅡ,87%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而STⅢ小于STⅡ时,69%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只占31%.58例病人中单支血管病变22例(38%),伴胸导联ST改变者6例(27%);多支病变36例(62%),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34例(94%);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较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高(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Ⅱ/Ⅲ的比值有助于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伴胸导联改变者常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并且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ECG)相关冠脉病变的判断及合并右室AMI的判断。方法选择急性期内进行了冠脉造影(CAG)的下壁AMI者58例,比较ECG与CAG结果。结果58例中单支病变37例,其中右冠脉(RCA)病变29例,左旋支(LCX)病变8例。多支病变21例中伴V4~V6导联ST段压低者13例,单支病变7例(P〈0.05);伴I、aVL导联ST抬高LCX病变3例,RCA病变无(P〈0.05)。以V2、Ⅲ、aVF导联ST位移代数和来判断:STaVF+V2〉0RCA病变25例,LCX病变3例(P〈0.05)。合并右心室梗死5例中,以STⅢ/STⅡ〉1判断,4例并右室(P〈0.05),以STV2↓/STaVF↑≤50%判断则有3例(P〉0.05)。结论下壁AMI相关血管以RCA病变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伴左胸前V4~V6导联ST压低多支病变多见;STaVF+V2〉0多见于RCA病变;伴I、aVL导联ST抬高则多见于LCX病变。以STⅢ/ST〉1判定下壁AMI并右室AMI,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指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和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 (NQMI)。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对非ST段抬高的ACS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对它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对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的进展进行综述。一、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1 直接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 :指在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发病早期 (2 4~ 4 8h)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若无禁忌证 ,同时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ACS患者462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7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0例,分析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ACS临床分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伴发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明显升高(P0.05,P0.01);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2支病变、3支病变、≥2个危险因素、TC和LDL-C均明显升高,血尿酸及入院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男性多表现为ST段抬高,女性多表现为非ST段抬高。男性单支病变较多,女性多支病变及合并危险因素较男性多。应激情况下男性的氧化应激激活和抗氧化能力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梗心电图改变与冠状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梗ECG相关冠脉病变的判断及合并右室梗死的判断。方法 选择急性期内进行了CAG的急性下壁心梗病人 5 8例 ,比较ECG与CAG结果。结果  5 8例患者中单支病变 37例 ,其中右冠脉 (RCA)病变 2 9例 ,左旋支 (LCX)病变 8例。多支病变 2 1例中伴V4-V6ST段压低者 13例 ,单支病变 7例 (P <0 0 5 ) ;伴Ⅰ、aVL导联ST抬高LCX病变 3例 ,RCA病变无 (P <0 0 5 )。以V2 、Ⅲ、avFST位移代数和来判断 :STaVF +V2 >0RCA病变 2 5例 ,LCX病变 3例 (P <0 0 5 )。合并右心室梗死 5例中 ,以STⅢ/STⅡ >1判断 ,4例右并心室 (P <0 0 5 ) ,以STV2 ↓ /STavF↑≤ 5 0 %判断则有 3例 (P >0 0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梗梗死相关血管以RCA病变为主 ,少部分为LCX病变。伴左胸前导联V4-V6ST压低多支病变多见 ;STavF +V2 >0多见于RCA病变 ;伴Ⅰ、aVL导联ST抬高则多见于LCX病变。以STⅢ/STⅡ >1判定急性下壁心梗并右室梗死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ST段抬高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非ST段抬高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心功能以及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T段抬高组起病急,主要以剧烈胸痛为主,就诊时间较早,非ST段抬高组首发症状多样。ST段抬高组总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ST段抬高组(P<0.05)。与ST段抬高组比较,非ST段抬高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较多,3支病变、侧支循环比例较高(P<0.05,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起病急,并发症多,影响心功能,应积极尽快实施血运重建,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往往较重。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与起病急缓、透壁性心肌坏死范围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电图和外周血管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冠心病患者联合心电图和外周血管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CAG) 资料.根据CAG确定病变范围,通过分析心电图,多导联ST-T改变,如aVR 导联ST 段抬高>0.05 mV,且合并≥6个导联ST段压低(幅度越大预测性越高)或aVR导联ST 抬高大于V1导联ST 段抬高,联合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测,提示外周动脉硬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积分呈正相关.结果 ①多支病变组心电图改变特点与非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颈股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率增高(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颈股动脉斑块形成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心电图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测预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准确性高,临床检测方便,适合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不稳定的脂质斑块破裂、出血,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ACS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因两者病理生理改变不同,所以其治疗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8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3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23例。经右桡(股)动脉穿刺,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后,沿指引导管插入0.014英寸导丝,选择合适的球囊预扩张后,再置入合适的支架。结果98例患者,病变血管共135支,单支病变68例、双支病变23例、三支病变7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4例。介入干预病变血管105支,置入支架109枚,全部成功(TIMI血流均为3级)。结论PCI是ACS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非急性心肌梗死、无胸痛发作状态)冠状动脉(冠脉)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分析1999年11月至2006年1月于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入院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104例)的造影资料及CAG前ECG资料。选择性多体位左、右冠状动脉造影,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8例)、多支病变组[30例,LAD+LCX+RCA和(或)左主干病变]和非多支病变组(66例,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其中,左主干病变14例(可并发单支、双支或3支病变)。计数各组病例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病例数、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ST段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异常导联数+ST移位、异常导联数、ST段时间、aVR导联ST段抬高,多支病变组与非多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异常导联数+ST移位、异常导联数和ST移位的敏感性显著高于aVR导联ST抬高,异常导联数+ST移位的敏感性明显高于ST移位。aVR导联ST抬高和ST移位特异性最好,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异常导联数+ST移位、异常导联数、ST移位是诊断冠心病多支病变的敏感指标,且均优于aVR导联ST抬高;异常导联数+ST移位的敏感性明显高于ST移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3例,以及同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9例,分别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但<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而两组间血管100%闭塞情况相似(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级以上的侧枝循环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多见(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低(P<0.01),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严重急性并发症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少(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和随访3年的冠心病死亡率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相似(P>0.05),而梗死后心绞痛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多支及严重狭窄病变多,发作前多已有缺血预适应,且侧枝循环多见,这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靶血管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把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称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ACS的病理学特征为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斑块破裂后触发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是ACS是主要发病机制。研究证明,对NSTE-ACS患者早期进行介入干预治疗可是患者获益,特别是中高危的NSTE-ACS患者。ACS的介入治疗指南推荐首先对引起症状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即“罪犯”血管病变行PCI。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NSTE-ACS患者如何确定靶病变也就成为介入医生面临的问题,而对患者病史及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所见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18导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分为3组,ST段无变化组(47例),ST段抬高组(16例),ST段压低组(124例);所有患者均行CAG。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时多为右冠状动脉(RCA)近段闭塞(14例,82.3%),尤其是伴圆锥支动脉闭塞,与RCA中远端闭塞(2例,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4例(73.7%)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可见于RCA、回旋支(LCX)闭塞及RCA、LCX闭塞与前降支(LAD)、对角支(D)病变的不同组合,其中LCX闭塞伴RCA病变者多表现为朐前ST V_4~V_6的压低,RCA闭塞伴LAD近端病变多有胸前ST V_1~V_6的压低,RCA伴D病变胸前ST V_1~V_3压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抬高表明为RCA近段或丌口闭塞且多伴右心室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为多支病变,ST V_1~V_3压低多伴有对角支严重狭窄,STV_1~V_6压低多伴有前降支的严重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住院期间ST段变化的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 3 80例ACS患者 ,行 12导动态心电ST段监测。根据ST段监测结果 ,将发生ST段变化的 93例患者分成ST段抬高组 (A组 ,43例 )和ST段压低组 (B组 ,5 0例 ) ,分别对两组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  ( 1)ACS患者住院期间ST段变化发生率 2 4.49% ,ST段抬高发生率与ST段压低发生率相似 ( 11.3 2 %比 13 .16% ,P >0 .0 5 )。( 2 )ST段抬高组较ST段压低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高 ( 4 8.82 %比 2 2 .0 0 % ,P <0 .0 5 ) ,而多支病变发生率低 ( 2 7.90 %比 5 6.0 0 % ,P <0 .0 5 )。 ( 3 )ST段压低组侧支循环建立较ST段抬高组高 ( 4 4.0 0 %比 13 .95 % ,P <0 .0 5 )。结论 发生ST段压低的ACS患者 ,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且存在侧支循环建立。对住院的ACS患者进行 12导动态心电ST段监测 ,有利于心肌缺血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