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肾或孤立肾细胞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满 《实用癌症杂志》1992,7(4):348-350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或先后发生双侧肾癌者少见,占肾癌的1.8%~3.8%。患Hippel—Lindau病(遗传性斑痣性错构瘤病)者约45%发生肾癌,其中75%为双侧发病。孤立性肾细胞癌指先天性单肾,或一侧肾因良性病变已切除,或者某种原因致一侧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唯一有功能的肾脏所发生的肾癌。肾肿瘤的手术治疗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前半个世纪,单纯肾切除为其标准术式,1969年Rob-son等报告对肾癌施行更广泛的根治性肾切除提高了存活率。近年来根据区域淋巴结切除的理论基础,对双肾或孤立肾癌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采用原位肾部分切除、体外肿瘤切除后自体肾移植和单纯肿瘤剜出术替代了全肾切除后进行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或异体肾移植。本文就其手术方法及预后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处理(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3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和患者的预后.结果 3例术中均完整取出下腔静脉癌栓,术后随访1~15个月,3例均健在,未见肿瘤转移征象.结论 对于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肾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研究评价肾细胞癌新生血管系统,有助于了解肾癌的生物学特性,对肾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转移及预后评估等均有重要意义。手术前后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方法不同,其中微血管密度检测、定量检测肿瘤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和相关因子的表达属于回顾性研究,需要在术后取得组织标本的基础上进行,而超声具有血流检出率高、无创伤、可重复性等特点,可作为评价肾癌新生血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20例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之一,以往的免疫治疗和化疗的效果欠佳.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提高了的肾细胞癌的疗效.本研究初步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6年3月-2007年4月,我院门诊治疗的2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30~72岁(中位年龄53岁).所有患者曾接受原发肿瘤切除.17例曾接受免疫治疗和(或)化疗.透明细胞癌19例,乳头状癌1例.转移灶部位:肺转移16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5例,腹膜后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4例,肾上腺转移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至少有1处可测量病灶.治疗时间1~12个月.结果:全组无CR或PR.15例SD(其中3例稳定时间已经近1年),其中肿瘤较治疗前缩小者有11例.2例PD(1例出现新的腹膜后淋巴结,1例出现肺部新病灶).3例服药仅1个月,尚未评估.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皮肤反应、脱发、腹泻和高血压.结论:索拉非尼对晚期肾癌的病情控制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其毒副作用相对全身化疗为轻,患者多可很好地耐受,可推广应用于KPS评分较差的患者.其远期疗效和副作用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肾癌在泌尿系肿瘤中较为常见,肾癌细胞侵入血管后向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延伸成为癌栓,肾癌发生腔静脉转移者占肾癌患者的7%~10%[1],以往认为合并腔静脉瘤栓的肾癌预后极差,近年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转移,肾痛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冉切除肾静脉癌柃和取出卜腔静脉癌栓,预后仍然良好.其5年生存率可达53%~72.7%[2].相反,如不积极手术治疗,患者会很快死亡或发牛肿瘤全身转移.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肾癌并腔静脉癌栓的最佳方法[3],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进步以及体外循环的广泛应用,此类疾病患者的治愈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存肾实质手术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995年2月~2002年12月,对14例肾细胞癌病人施行保留肾实质手术,其中双侧肾癌3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5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6例。肿瘤直径2.0~5.8cm,平均3.9cm。病理分期:T1期8例、T2期6例。9例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肿瘤剜出术。结果:本组14例术后无并发症,随访13例,6个月~7年10个月,平均为50个月,1例术后3年发现肺转移,12例无瘤生存,本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1例失访。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是肾癌手术的金标准,而保留肾实质的手术一般只用于双侧肾癌及解剖或功能上的孤立肾肾癌患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技术的日益提高以及偶发肾癌病例的增加,选择保留肾实质的手术也日渐增多。保留肾实质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手段,能安全有效地保存肾功能,而手术效果与肾癌根治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2 例,中位年龄62(42~76)岁。肾静脉癌栓6 例,左侧2 例,右侧4 例; 下腔静脉癌栓Ⅱ级(肝下型)3 例,Ⅲ级(肝内型)3 例。12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 检查明确诊断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结果:12例患者接受肾癌根治术的同时行静脉癌栓切除,术后9 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无瘤生存1~3 年4例,生存5 年以上的4 例,1 例术后6 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CT和MRI 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率较高,可准确判断癌栓位置,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在行肾癌根治术的同时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肾癌是成人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1/3的肾细胞癌患者在诊断原发肿瘤时已有转移灶,血行播散是肾癌转移的重要途径,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是肿瘤远处转移的前提.近年研究表明,肾癌CTCs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有明显的相关性,外周血CTC,的检测可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CTCs的检测有助于研究肿瘤转移机制、指导肿瘤治疗、判断治疗效果、为推断预后提供可靠参考.由于外周血中CTCs数量稀少,缺乏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使CTCs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相关肿瘤标记物研究的深入,使得CTCs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技术主要有磁性细胞分选,膜滤过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流式细胞分析,激光扫描细胞计量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细胞搜索系统.本文就肾癌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限性肾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987-01/1999-12收治的17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局限性肾癌病例中行肾部分切除及肾段切除11例,肿瘤切除术6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2例(70.1%),颗粒细胞癌5例(29.9%)。随访9例患者,5a生存率达82.4%。结论:选择性肾癌病例中,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双侧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同时性肾癌中,1例行双侧Ⅰ期手术,6例行分期手术.其中3例行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双肾部分切除及右肾上腺切除术,2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及对侧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及对侧肾肿瘤剜除术.3例异时性肾癌均分期手术,其中2例行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对侧肾肿瘤剜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行生物学治疗3个月.10例获随访3个月~8年,平均19个月.结果:7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6个月出现肺转移,已带瘤生存3个月;1例术后1年出现残肾肿瘤复发,经生物学治疗,已带瘤生存3个月;1例术后3个月后死于肾衰竭.异时性肾癌者的先发一侧行肾癌根治术,对侧肾出现肿瘤的时间分别为9个月、2年和6年.结论:保留肾单位的肾切除术是目前双侧肾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少.双侧肾癌的预后和单侧肾癌一样,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有关,而与肿瘤是否多发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偶发性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4年1月收治并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11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与同期9例行肾癌根治术(RN)、8例行保守治疗的偶发性肾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与肾癌根治组、保守治疗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NSS组肿瘤平均直径为(3.1±1.0)cm,RN组平均直径为(7.5±2.6)cm,保守治疗组平均直径为(5.1±1.4)cm,三者差异有显著意义(t1=7.2,t2=5.6,P<0.01)。同时三组在肿瘤所处位置、术后病理类型、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以及是否有腔静脉系统的癌栓形成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性。NSS组和RN组在术前肌酐值比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术后差异有显著性(t=6.21,P<0.01)。NSS组和RN组在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NSS组肿瘤分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术后3年、5年随访生存率分别为88.6%、79.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在同等情况下,NSS治疗偶发性肾癌手术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RN组和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适情况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应用于偶发性肾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在保留患肾大部分功能的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小,预后相对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保肾手术治疗孤立肾或双侧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保肾手术治疗孤立肾或双侧肾癌8例.其中孤立肾肾癌2例,双侧肾癌6例.5例行肿瘤剜出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9~108个月,平均46个月,7例健在,且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术后9个月死于肺转移.结论:保肾手术是治疗孤立肾或双侧肾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转移性肾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全球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当一部分肾癌患者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其预后较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明显提高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肾癌治疗出现许多新的选择,就转移性肾癌的手术、免疫、化疗、放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肾癌预后差且对放化疗不敏感。随着肿瘤生物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抑癌基因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其表达下调和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发现了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P16,P53等一批经典的抑癌基因,近年来,这些基因在肾癌的调控中的作用有一些新的发现,为肾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同时,一些新的肾癌抑癌基因也被不断发现,如:UNC5Hs,Chmp1A,KISS-1,CADM2等等,为肾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主要就肾癌中抑癌基因的种类、作用以及调控机制等做一综述,为肾癌基因诊断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我国肿瘤登记地区肾癌的发病率为5.75/10万。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当引起广泛关注。肾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运用于临床。1991年,有学者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行肾切除术,因为其具有出血少、损伤小及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那么,腹腔镜手术能否治疗肾癌?下面将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坤  滕立臣 《现代肿瘤医学》2020,(23):4176-4180
肾癌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透明细胞癌(CCRCC)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在此类癌的细胞质内可以观察到大量脂类聚集,肾癌细胞会改变其代谢脂质的能力,以支持肿瘤细胞增殖。在肾癌细胞中,许多脂质代谢的关键因子会发生改变,HIF能通过控制脂肪酸代谢来促进CCRCC脂质沉积,在RCC中SREBP1、FAS、ACLY过表达,FAS、ACC的抑制剂能够抑制肾肿瘤细胞的生长,SCD1抑制剂与mTOR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能增强对肾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HADHA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导致胞质LDs下降,但仍然需要更多关于肾癌脂质代谢的研究,以获得新的治疗肾癌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7.
肾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透明细胞癌是常见病理类型,约占全部肾癌的 85 %~90 %。既往主要以化疗、白介素及干扰素药物等治疗肾癌。近年来随着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对肾癌的认识和诊治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是分子靶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以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贝伐珠单抗、替西罗莫司、依维莫司、阿西替尼和卡博替尼等分子靶向治疗多种药物已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明显生存获益且耐受性较好。本文主要对晚期肾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Li XD  Cheng S  Rui XF  Li GH  Chen YB  Yu DM 《癌症》2005,24(11):1394-1397
背景与目的:肾癌下腔静脉癌栓临床处理困难,肾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再切除肾静脉癌栓和取出下腔静脉癌栓,预后仍然良好。术前明确诊断,特别是对癌栓延伸范围的判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本研究结合我们的经验,进一步探讨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6例肾癌并发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和预后。结果:6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CT和MRI明确诊断,肾静脉型1例,肝下型3例,肝内型2例;1例肝内型患者术中死亡,余5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3~30个月,1例肝下型和1例肝内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3个月死于远处转移,其余3例仍存活。结论:CT、MRI是目前无创诊断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最佳方法;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癌栓的延伸范围以及是否侵犯下腔静脉壁。  相似文献   

19.
管考鹏  李长岭 《癌症进展》2007,5(6):517-524
肾细胞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30%的肾细胞癌患者在就诊时或手术后可能出现转移,预后差。转移性肾细胞癌对放疗与化疗均不敏感。转移性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将最新的相关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是消化道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转移是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导致复发而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直肠癌根治术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2004年9月-2005年9月于本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的接受直肠癌根治术27例患者,系膜淋巴结及侧方淋巴结分为10组,送检。结果:共取出淋巴结555个,癌浸润99个,其中肿瘤旁267个,癌浸润72个;肿瘤近端165个,癌浸润21个;肿瘤远端75个,无癌浸润;侧方48个,癌浸润6个。44%有淋巴结转移,11%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旁为主,癌浸润淋巴结肿瘤旁占72.7%,近端为21.2%,侧方6.06%,肿瘤远端未见癌浸润淋巴结。结论:直肠癌的淋巴转移以肿瘤旁为主,为保肛低位直肠癌远端切除1~2cm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