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980年至 1998年 12月共手术治疗 44例重症肌无力 (MG)合并胸腺瘤病人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4例中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5 2岁 ,平均 37 5岁。病程 1~ 2 4个月。临床表现按改良Osserman分型属Ⅰ型 (单纯眼肌型 ) 4例 ,IIa型 (轻度全身型 ) 14例 ,IIb 型(中度全身型 ) 17例 ,III型 (急性暴发型 ) 9例。所有病人术前均服用抗胆碱酯酶药 ,吡啶斯的明每天 6 0~ 6 0 0mg不等 ,11例还需并用激素治疗方能控制症状。所有病人术前均经X线、CT或MRI检查 ,发现或可疑有前上纵隔内的肿块影 36例 ,其…  相似文献   

2.
用ABC-ELISA法对50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血清中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突触前膜抗体(PrMab)进行检测。结果发现:①MG患者抗体总阳性37例(阳性率74%),其中AchRab阳性33例(66%),PrMab29例(58%),二者均显示重症患者阳性率高于轻症。②血清中两种抗体滴度重症患者均明显高于轻症,胸腺肿瘤AchRab滴度明显高于胸腺增生病例,抗体滴度与胸腺病理关系呈肿瘤>萎缩或正常>增生。③AchRab和PrMab高度相关。结果表明AchRab与MG病情轻重和胸腺病理有一定关系,可用于MG的病情监测,PrMab同样可以作为MG的一项免疫学诊断指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报告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治疗效果。本组包括完全切除肿瘤和胸腺26例,次全切除肿瘤10例,组织活检4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2.5%),术后1年内死亡8例(20.5%)。31例术后随访3~12年,5年生存率为61.3%,10年生存率27.7%;其中非浸润型胸腺瘤分别为76.9%和30.0%,浸润型胸腺瘤则为50.0%和25.0%。MG术后缓解改善率为80.6%,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40.0%,抢救成功率为93.8%,结论显示手术治疗胸腺肿瘤合并MG,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阿曲库铵在重症肌无力病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肌无力(MG)患者对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有特异性的改变,本实验就施行胸腺切除术的MG病人应用阿曲库铵(atracurium)的剂量作了初步的探讨。资料和方法24例Ossermann分级为Ⅰ~Ⅳ级拟施胸腺切除术的MG病人,随机分为A、B两...  相似文献   

5.
胸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年3月至1997年3月的6年中收治各种原发性纵隔肿瘤共82例,其中胸腺瘤42例(占51.2%),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胸腺瘤病人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14~69岁。病程3天~9年。31例伴有重症肌无力(MG),7例有胸部压束感或刺...  相似文献   

6.
用ABC-ELISA法对50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血清中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突触前膜抗体(PrMab)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MG患者抗体总阳性37例(阳性率74%),其中AchRab阳性33例(66%),PrMab29例(58%),二者均显示重症患者阳性率高于轻症。(2)血清中两种抗体滴度重症患者均明显高于轻症,胸腺肿瘤AchRab滴度明显高于胸腺增生病例,抗体滴度与胸腺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950~1979年20年期间61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手术结果。全组中,女性416例(67.6%),男性199例。在45岁以前女性和男性的分布大致相等,但45岁以后女性的发病率急剧上升。433例病人有1个腺体增大,106例病人有2个腺体增大,43例病人有3个腺体增大,33例病人的腺体全部增大。甲状旁腺所在位置异常者见于263例病人,多为下甲状旁腺,计胸腺内185例、前纵隔16例、甲状腺内33例、气管后15例和后纵隔14例。由于胸腺和前纵隔可以通过颈切口暴露,很少需要做胸骨切开术。本组有9例做了胸骨切开术,但仅在3例发现增大的甲状旁腺。增大的上甲状旁腺很少有异位。如有  相似文献   

8.
胸腺瘤组织学类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是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组织学分类不统一 ,且不能确切的反映胸腺瘤的临床特征。我们采用WHO(1999年 )分型标准 ,分析了我院 196 4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手术治疗的胸腺瘤病人共 6 5例 ,除胸腺癌、胸腺淋巴瘤、胸腺脂肪瘤外 ,上皮型胸腺瘤共 4 2例 ,现重点分析此型胸腺瘤的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中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7~ 6 7岁 ,平均 38 9岁。肿瘤 3 0cm× 2 3cm~ 14 0cm× 10 0cm大小 ,位于前纵隔 ,其中 2例延伸至颈部。术中肉眼见外侵胸膜或大血管或肺共 10例 ,占 2 3%。胸腺瘤分型与Masao…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手术23例的临床资料。年龄33~72岁,平均48.8岁。前纵隔肿物19例,中纵隔肿物1例,后纵隔肿物3例。三孔法,左侧机械臂为抓钳,右侧机械臂为超声刀,中间为观察孔。前纵隔胸腺来源肿物行全胸腺切除术,后纵隔及中纵隔来源肿物沿肿物包膜完整切除。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全胸腺切除术19例,中纵隔气管囊肿剥除术1例,后纵隔肿物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93.9±38.6)min,术中出血(55.2±18.6)ml,术后24小时胸管引流量(115.2±69.9)ml,术后住院时间(5.4±1.4)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术后病理示胸腺瘤16例,神经鞘瘤3例,胸腺囊肿2例,胸腺增生及支气管囊肿各1例。23例随访1~48个月,平均20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重症肌无力 (MG)危象是胸腺瘤病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死亡率高。及时诊断、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自 1985年 6月至 1998年 12月共手术治疗 46例胸腺瘤合并MG的病人 ,15例术后发生MG危象 ,均抢救成功 ,无围手术期死亡。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15~ 5 2岁 ,平均37 8岁。病程 1 5~ 6 0 0个月 ,平均 17 5个月。根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CT等检查 ,全组术前均明确诊断 ,按Osserman分型 :I型 1例 ,IIa型 5例 ,IIb型 8例 ,III型 1例。手术采用全麻单腔插管、正中劈开…  相似文献   

11.
甲状旁腺、甲状腺和胸腺起源于同一的咽原始基和咽囊,在第6~8周胚胎时,这些组织就位于最后的解剖地点。甲状腺咽上皮芽,后位于舌根部盲孔,下降至颈部气管前方。胸腺和下甲状旁腺原自第3对鳃囊,后分别下降至纵隔和颈部。上甲状旁腺起自第4鳃囊的后鳃体。在少数情况,第4对鳃裂也参与胸腺的发生。甲状腺在下降过程中发生异常,就会出现异位甲状腺,如舌部、纵隔和胸腺内等。作者报道一例胸腺内甲状腺病人,男性,41岁,主诉胸骨后疼痛,并放射至左肩。无心脏病史,嗜烟,胸片示前上纵隔肿块。拟作纵隔镜和穿刺活检,因发生心包填塞而作罷。作前胸和心包切开,清除心包积血。待病情稳定后作探查。另一例为61岁男性,经常接触石棉,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冯流辉,高治人,李海林,刘早阳患者男,46岁,医生,固体检发现纵隔肿块收入院。CT示:右上纵隔肿块,肿块密度不均,未见纵隔有异常增大淋巴结。MRI示:前上纵隔实质性肿块,多系胸腺瘤。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右第五肋床入胸,探查...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中肌松药使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首选疗法[1],术中肌松药的应用和一般病例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对47例MG患者术中肌松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4~71岁,体重13~78kg。术前用药为哌替...  相似文献   

14.
胸腺瘤的病理与临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的病理与临床预后张东明吕树梁岳世昌乌达刘长宏周一民胸腺瘤是前纵隔的一种常见肿瘤,其病理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性常常对其预后难以判断。1986~1996年,我们对131例纵隔肿瘤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所有的病例均作了病理切片检查,病理诊断为良性胸腺瘤88...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7例性腺外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病人年龄为19~52岁。2例位于前纵隔,为精原细胞瘤;5例位于腹膜后,其中精原细胞瘤2例,伴绒癌成份的畸胎母细胞瘤1例,伴胚胎癌和绒癌的畸胎母细胞瘤1例,呈混合结构者1例。由于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并且罕见,正确诊断很困难。病人入院时常有胸腺瘤、淋巴瘤、腹膜后肿瘤  相似文献   

16.
纵隔肿瘤156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纵隔肿瘤156例的诊治体会黄立1972年2月至1994年10月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纵隔肿瘤共156例,其中男104例,女52例。年龄7~67岁,其中20~40岁者86例(53%)。包括胸腺类瘤57例(胸腺瘤45例,胸腺癌6例,胸腺囊肿3例,胸腺囊性...  相似文献   

17.
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的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许多学者对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POMG)不主张手术治疗,为此,探讨POMG胸腺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0~1996年10月期间所行胸腺切除治疗POMG23例。结果23例POMG占所有重症肌无力117例的17.9%,术后1例病理证实为胸腺瘤;随访1年有效率为95.7%,1~3年88.2%,3~5年90.9%,超过5年为87.5%。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多见于儿童,合并胸腺瘤甚为罕见。结论单纯眼肌型病例行胸腺切除应严格控制,特别是儿童,只有症状严重而长时间对抗胆碱酯酶药物反应不佳或疑有胸腺瘤时才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先天肺支气管发育畸形所致的罕见良性疾病,纵隔和肺内是其好发部位,少数也可发生在腹膜后、椎管等特殊部位[1]。胸部微创技术的发展使胸腔镜手术成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首选治疗方式[2]。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胸腺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的病例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临床资料1.病史及术前检查:患者,女性,70岁,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1月余”入院。患者无头晕、头痛,胸痛、胸闷、憋气,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无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查胸部增强CT见:前纵隔胸腺区可见2枚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最大截面积约2.3 cm×1.9 cm和1.5 cm×1.0 cm,边界清晰光滑,增强检查呈未见明显强化。提示:前纵隔胸腺区两枚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考虑胸腺来源良性肿瘤性病变,胸腺瘤可能性大(图1)。  相似文献   

19.
病人 女 ,5 2岁。 1993年始劳累或激动后出现阵发性头疼、胸闷、憋气。曾诊为“冠心病 ,神经官能症” ,治疗无效。入院前 3个月 ,发作次数增加 ,症状加重 ,发作时血压 195 10 0mmHg(1mmHg =0 133kPa)。 2 0 0 1年 6月检查 2 4h尿去甲肾上腺素 2 0 0 8μg ,肾上腺素 86 5 μg ,多巴胺 2 95 0 μg。1 3 1 I MIBG显像示左侧胸腔降主动脉前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考虑胸腔内嗜铬细胞瘤。X线胸片示左后纵隔占位性病变。CT、MRI示胸主动脉旁左侧占位性病变 ,符合纵隔嗜铬细胞瘤 ,与主动脉关系密切。术前控制病人血压 …  相似文献   

20.
胸腔镜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1995年6月~2002年12月对34例纵隔肿瘤病人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16岁~74岁,平均43.9岁。胸腺瘤14例(良性胸腺瘤9例,恶性5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支气管源性囊肿5例,畸胎类肿瘤4例,心包囊肿2例,转移癌、淋巴瘤、蔓状血管瘤各1例。肿瘤最大径3.5cm~6cm,平均45cm。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健侧卧位,胸腔镜trocar位于腋中线6或7肋间,2个操作trocar根据肿瘤位置而定。结果34例纵隔肿瘤中,25例完成胸腔镜肿瘤切除,9例小切口辅助完成。3例仅行肿瘤活检。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中、后纵隔肿瘤,是胸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