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PET/CT显像结果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初诊患者,并对17例治疗前后的PET/CT显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证实54例为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44例,霍奇金淋巴瘤10例),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15%0、915%。其中11例(204%)的临床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5例(9.3%)的治疗方案。^18F—FDO-PET/CT显像与骨髓穿刺结果基本一致。对照研究中I7例中的6例示病灶处于抑制状态,11例示肿瘤残存或新发阳性病灶。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残余病灶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图像、标准摄取值(SUV)及储留指数(RI%)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疑患恶性肿瘤者及59例体检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扫描,有局灶性代谢增高的患者经饮水、进食后3h进行延迟显像.用勾划感兴趣区方法计算两次显像的SUV,并计算^18F—FDG的RI%。随访其手术病理结果、治疗转归及再次CT/MR检查结果,综合比较^18F-FDG及RI%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56例患者40min显像有局灶性代谢增高病灶;经3h延迟显像后发现病灶形态发生较大改变或病灶消失,综合分析为生理性代谢增高。其余107例共发现128个可疑病灶,以在40min时SUV≥3为标准,判断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3%、90.7%、84.2%;以^18F-FDG在病灶中的RI%≥10%作为标准,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8%、78.9%、80.3%。结合以上两项标准,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4%、98.4%。结论3h延迟显像对肿瘤诊断有辅助作用,结合应用最大SUV及RI%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在临床分期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MALT淋巴瘤治疗前18 F-FDG PET/CT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18 F-FDG摄取阳性23例,PET/CT检测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82.1%(23/28)。 PET/CT检测胃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37.5%(3/8),而原发于胃外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100.0%(2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ET/CT检测早期(Ⅰ、Ⅱ期)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66.7%(10/15),而晚期(Ⅲ、Ⅳ期)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100.0%(13/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与常规CT分期相比,PET/CT多发现8例患者有原发部位以外的病灶,7例患者上调分期。结论18 F-FDG PET/CT检测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较高,灵敏度与其原发的部位、分期有关,原发于胃外及进展期MALT淋巴瘤灵敏度高。18 F-FDG PET/CT可作为MALT淋巴瘤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B-2-[^18F]-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被证实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18F-FDGPET/CT扫描情况,研究骨转移病灶形态学特征与代谢特征的关系及骨转移病灶代谢特征与原发肿瘤的关系,并比较了部分患者^18F-FDGPET/CT显像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结果。结果溶骨性和混合性改变以显示高代谢病灶为主,它们分别与成骨性改变病灶及密度无改变病灶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18F-FDGPET/CT显像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0.4%,94.2%,特异性分别为98.8%,46.9%,准确性分别为92.9%,86.7%。^18F-FDGPET/CT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无明显差别,但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18F-FDGPET/CT显像兼可反映骨转移灶不同的形态与代谢特征,较^99mTc-MDP全身骨显像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早期诊断多种肿瘤骨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联合18F-氟脱氧胸苷(18F-FLT)PET/CT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肺部单发结节病人行18F—FDG及18F—FLT双显像剂PET/CT显像,以病理结果和随访半年以上的临床结果为最终诊断,通过SUVmax半定量法、FLT/FDG比值法等研究两种显像剂PET/CT显像对单发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人选的单发肺结节患者15例,其中6例为恶性肿瘤,9例为良性病变。18F—FIJTPET显像中病灶的SUVmax值明显低于18F—FDG显像,但是恶性病变的SUVmax值无论18F—FDG还是18F—FLT其SUVmax值均大于良性病变,18F—FDGSUV值法诊断的准确性为66.7%,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3.3%、55.6%。18F—FLT SUV值法的准确性为66.7%,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66.7%。FLT/FDG比值法准确性为8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6.7%、88.9%。结论18F—FLT作为反映细胞增殖特性的新型PET/CT显像剂对肺结节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当”F—FDG、18F—FLT联合使用时,可以提高肺部单发结节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郭晓君  肖勇  李奕钊  张蕾 《海南医学》2010,21(15):84-8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结合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患者(经手术或转移灶活检病理证实为肾癌的23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6例,颗粒细胞癌5例,乳头状癌1例,颗粒细胞癌与乳头状癌混合型癌1例;另3例经随访证实)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行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原发病症的影像学特点,测定标准摄取值,观察原发病症及转移灶的异常代谢情况。结果^18F—FDG PET/CT检查阳性病例20例,敏感度为76.9%,假阴性6例,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阳性病例为24例,敏感度为92.3%,另2例因无明显强化,不能确诊;^18F—FDG PET/CT检查发现有转移病例10例,敏感度为38.4%;CT增强扫描仅见2例腹膜后明显肿大淋巴结,敏感度为7.7%。结论^18F—FDG PET/CT检查与CT三期增强对比,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低于CT三期增强扫描,但对转移灶的诊断敏感度明显优于CT。而PET/CT检查结合CT三期增强扫描共同诊断,其敏感度可以提高至96.1%。因此PET/CT显像诊断原发性肾癌时应慎重,结合肾脏CT三期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原发性肾癌诊断的敏感度,同时对肿瘤分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8FDG PET显像用于恶性淋巴瘤诊治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3年5月在本中心检查的44例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病(HD)患者共73次^18FDG PET显像。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1)受淋巴瘤侵犯的各组淋巴结和多种脏器均能摄取^18FDG,呈现放射性增高阳性显像;(2)6例诊断前做PET显像患者中5例在PET帮助下得以确诊,l例脑显像假阴性可能因激素治疗影响显像结果。另6例治疗前显像的患者,PET使其中4例改变了原分期。16例其他检查显示可疑残存或复发病灶,经^18FDG PET显像5例证实、9例除外复发、2例发现新病灶;(3)3例治疗前后PET显像对比及16例治疗后随访,均对早期治疗反应及疗效做出正确评价。结论 ^18FDG PET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分期、观察治疗反应,评价疗效,鉴别复发或有无残存病灶,以及预测预后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T,HRCT)联合^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必要性。方法:对经组织学或治疗随访结果证实的86例肺结节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同时,进行同机HRCT扫描,分析比较^18F—FDGPET/CT检查结果和^18F—FDGPET/CT结合HRCT的检查结果。结果:86例患者的诊断中,^18F—FDGPET/CT检查对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1.5%、70.4%和84.9%,而^18F—FDGPET/CT显像结合HR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6.5%、86.2%和93.0%。结论:^18F—FDGPET/CT加扫HRCT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及其同机CT图像融合在鼻咽癌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9例鼻咽癌(NPC)病人(初发38例、放疗或放化疗后病人51例)进行^18F—FDGSPECT显像及同机CT图像融合检查。结果与同期CT/MRI显像结果和3~6个月的临床追踪结果比较。结果 ^18F—FDGSPECT符合显像诊断鼻咽部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4.4%、85.7%和91.0%。解剖显像的诊断效能分别为77.8%、77.1%和77.5%(P〈0.05)。其中FDGSPECT符合显像鉴别鼻咽癌放疗后的复发或残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5%、85.7%和86.3%,解剖显像则分别为62.5%、77.1%和72.6%(P〈0.05);^18F—FDG显像有效地进行NPC临床分期,在初发NPC患者中6例分期上调,占(6/37)16.7%,7例分期下调,占(7/37)25%。对治疗后的患者能有效地评价治疗效果;同机CT图像融合能提供较可靠的定位诊断。结论 ^18F—FDGSPECT显像在NPC诊断及分期中有实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断层扫描融合显像(PET/CT)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初诊患者49例,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肺癌,所有患者均行^18F-FDGPET/CT显像,并进行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1.49例肺癌患者,肺癌病灶PET/CT检出灵敏度100%,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病灶直径介于0.8~8.2cm,标准摄取值(SUV)为7.03±3.93。PET所见高代谢病灶与CT所见占位性病变位置及形态基本匹配。PET/CT在病灶定性、定位及在区分肺癌与肺不张面优于单纯PET和CT。2.在转移灶的检出方面,PET/CT优于单纯PET和CT,灵敏度分别为95.4%、90.9%、72.7%。PET和CT对病灶的捡出有互补性,PET在小淋巴结转移灶、骨转移检出及定性方而优于CT,而CT对肺内小转移灶检出优于PET。结论: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方面优于单纯CT或单纯PE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后经~(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结果。结果化疗后患者的病灶最大标准吸收值(Maximum d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病灶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Dmax)值均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67%、94.29%、95.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71.43%、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较高,能有效、准确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静  杜飞舟  李小凯 《四川医学》2009,30(11):1811-18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经确诊的18例早期鼻咽癌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18F-FDG PET/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果18例早期鼻咽癌^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病检前考虑为鼻咽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中,7例^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低代谢灶,考虑炎症,有4例^18F-FDG PET/CT检查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误诊为鼻咽癌。结论^18F-FDG PET/CT检查是鉴别诊断早期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肿块较好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以为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MRI对骨髓浸润的诊断结果.结果 18F-FDG 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11%、97.14%、95.33%,明显高于MRI(P <0.05);18F-FDG PET/CT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骨髓浸润检出率高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还需结合骨髓活检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ET/CT能否用于早期检测化疗的敏感性,探讨化疗后行PET/CT进行疗效评价的理想时间。方法28只右后腿接种VX2实体瘤的兔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兔子,治疗组分3组在静脉给予顺铂前进行第1次PET/CT显像,36h后行第2次PET/CT显像,治疗组分别在第2次显像前4h、前24h与前36h静脉给予6mg/kg顺铂;对照组不给予化疗药物,显像时间与实验组相同。取葡萄糖摄取最大值(SUVmax)进行分析,利用cT测量肿瘤的体积。结果化疗4h后显像组SUVmax减低率为(-11.11±13.13)%,化疗24h后显像组SUVmax减低率为(-37.33±12.58)%,化疗48h后显像组SUVmax减低率为(-34.21±12.93)%。3个实验组与对照组间SUVmax变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体积变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兔VX2移植瘤动物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给予顺铂化疗后不同时间点进行PET/CT显像,发现化疗后很早期(4h)瘤体suvmax即有明显变化,而此时利用CT测量的肿瘤体积变化不明显。表明PET/CT优于传统影像方法,能够在体、早期、灵敏检出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6例结直肠癌行PET/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ET/CT影像资料,对所有病例按肿瘤部位及肿瘤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将计算所得SUV (最大标准摄取值)与正常组织SUV进行比较.结果通过PET/CT显影,病例按部位分直肠癌112例、乙状结肠癌27例、盲肠癌17例、升结肠癌16例、降结肠癌14例;按肿瘤类型,隆起型68例、溃疡型57例、浸润型34例、胶样型27例.经计算癌灶SUV均较正常组织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8F-FDG PET/CT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其部位与分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8F-FDG PET/CT显像在113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1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所有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13例患者恶性肿瘤及转移病灶387处;PET和CT均有肯定诊断的转移病灶306个.CT还独立发现91例患者的良性病灶296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e-18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 F-FDG PEC/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42例患者均在治疗前和化疗2~4个周期后行18 F-FDG PET/C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及测量病灶最大摄取值方法相结合。42例患者在化疗6个周期后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和临床医师综合判断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31例,无效组11例。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 qSUVmax(化疗前 SUVmax)、zSUVmax(化疗中期即2~4个疗程后)以及△SUVmax(化疗前与化疗中期的 SUVmax差值)。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与化疗前SUVmax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间的zSUVmax、△SUVmax化疗中SUVmax值、△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比治疗前,有效组的zSUVmax水平低,呈下降趋势;无效组的 zSUVmax水平高,呈上升趋势。△SUVmax有效组呈下降趋势,无效组呈上升趋势。(3)△SUVmax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0.918(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化疗中期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行18 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疗效的评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氟-18标记的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钼靶X线和超声检查,40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病理学检查证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阳性75例(85%),阴性13例(15%).18F-FDG PET/CT、钼靶X线、超声检查、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和MRI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75/88)、85%(75/88)、92% (81/88)、97%( 85/88)和95% (38/40).与钼靶X线、超声检查和MRI比较,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检查结合超声的敏感度高于18F-FDG PET/CT(P<0.05).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与肿瘤分期和大小相关(P<0.05).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5为阳性判断标准,18F-FDG PET/CT诊断乳隙癌ALN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1% (8/21)、84% (56/67) 、72% (64/88)、42% (8/19)和81%(56/69),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19%( 13/69)和57%(11/19).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敏感度并不优于钼靶X线、超声和MRI检查,在乳腺癌ALN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有限.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敏感度高,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扫描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且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1例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其18F?FDG PET/CT图像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18F?FDG PET/CT扫描均考虑为肺结节病,11例患者均可见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病灶及肺外淋巴结肿大,10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18F?FDG PET/CT作为无创性检查,能准确反映结节病肺部及全身病灶分布情况,提高非典型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