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栀子苷的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外有关栀子苷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颇多,表明其具有抗哮喘、抗炎镇痛、保肝利胆、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且对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也有治疗作用。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发现,栀子苷具有抗氧化、促进黑色素生成、抑制NF-κB/IκB通路和细胞黏附分子产生等药理活性。综述栀子苷的药理学研究新进展,为栀子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重庆多个地区及其他栀子主产区栽培栀子的种质资源和药材品质.方法 对9个不同产地栽培栀子的植物特征、药材性状、活性成分及其他常规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栀子的生物性状相关性研究,可将栀子样品分为5种类型,其中,赣产3号为优良品种,渝产栀子目前存在品种混乱、种质退化等问题.结论 渝产栀子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应加强GAP规范化科学种植,推广特色深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栀子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食两用性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少儿发热、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近年来,有关栀子毒性及其造成不良后果的报道和研究越来越多,限制了栀子的临床使用.为充分发挥栀子的药效并避免或减轻栀子引起的毒性,本文综述了栀子的药效和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上栀子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隐匿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失、行为能力反常、痴呆等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有效阻止或逆转AD。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J.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三萜类、有机酸类和挥发油类,其中环烯醚萜类为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栀子环烯醚萜类成分抗AD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抗AD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萍 《海峡药学》2010,22(2):68-69
概述五栀刺软胶囊主要组成药对免疫功能作用的研究。五栀刺软胶囊内容物是以栀子、五味子、刺五加等为主要原料。大量文献表明,五味子、刺五加、栀子等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研究。五味子、刺五加、栀子等都是日常常见的中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但是对五味子多糖、刺五加多糖等成分及其配方增强免疫力的研究则是近几年才兴起,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其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进行产品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知远  吴安 《海峡药学》2012,24(9):31-33
目的 分析栀子与水栀子异同点,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反应、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栀子与水栀子异同点.结果 栀子与水栀子在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反应、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分别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结论 栀子与水栀子应该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7.
栀子苷的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程合理  赵新民 《安徽医药》2004,8(3):167-168
目的研究栀子苷的抗炎作用.方法观察栀子苷对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及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的影响,了解栀子苷的抗炎症的作用.结果栀子苷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栀子苷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为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其炮制方法有多种,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了炒栀子和焦栀子,栀子炭和姜栀子在临床上也大量使用。近年来对栀子的炮制工艺和炮制品质量进行了许多研究,重点对栀子炮制工艺、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及药理作用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制订栀子饮片质量标准、规范栀子炮制工艺及进一步探究炮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五味虎杖胶囊是由五味子、虎杖、栀子、苦参、黄芩、夏枯草、女贞子、赤芍等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利湿、抗乙肝病毒、降酶退黄的功效,用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为控制产品质量,作者对方中五味子、虎杖、栀子、苦参等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广泛的用途.藏花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天然色素.实验研究发现藏花素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如神经保护作用、抗肿瘤等.本文综述藏花素的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藏花素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栀子系常用中药,主治热病心烦,湿热黄疸及血热妄行诸症,外用消肿止痛.临床常用其生品、炒品、焦栀子,栀子炭和姜栀子.研究表明,栀子及其炮制品对小鼠异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凝血时间,胃总酸分泌,胃蛋白酶活性及SPGT均有一定影响作用.但作用强度排序不一,这使它们之间的比较变得复杂,模糊聚类法是一种比较样本之间模糊相似性的数学方法.本文对这些实验结果试用该法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组(药)多指标药理实验结果的模糊聚类分析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2.
李文琪  赵新民 《安徽医药》2005,9(9):647-648
目的研究吸附树脂对栀子苷的吸附性能及原液浓度、pH值、流速、洗脱剂的种类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吸附树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苷的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树脂D301对栀子苷的适宜吸附条件为:原液浓度为0.285 g·L-1,pH值为4,流速为3 BV·h-1;洗脱剂用50%乙醇时,解吸效果较好.结论树脂D301可用作栀子苷的精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栀子苷的药理活性与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孙科  王翀  展鹏  刘新泳 《齐鲁药事》2011,30(9):530-533
目的综述栀子的主要成分栀子苷的药理活性和结构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近几年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和结论栀子苷在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抗肿瘤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因此近些年来,围绕着栀子苷进行了许多结构改造,像栀子苷作为结构特殊的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药用栀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娜娜  张静 《中国药师》2014,(3):381-383
目的:研究中药材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栀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栀子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油酸(1)、十八酸(2)、丁香酸(3)、槲皮素(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芦丁(7)和京尼平苷(8).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栀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王亭 《中国药师》2015,(10):1782-1784
摘 要 中药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环烯醚萜、栀子黄色素、有机酸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保肝、利胆、降血脂、抗血栓、神经保护、抗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本文综述了栀子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栀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是茜草科(Rubiaceae)栀子属植物,其干燥成熟果实作为中药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现代植物化学研究发现,该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同时还存在一些有机酸、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皂苷、木脂素、多糖及其他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抗炎、抗氧化、利胆、利尿、抗肿瘤、解热、镇痛、辐射防护、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对最近5年有关栀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分类汇总,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栀子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同工酶技术研究不同种及居群栀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板电泳系统,测定了12份不同居群栀子的过氧化氢酶(POD)、酯酶(EST)同工酶酶谱.结果 12份供试材料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栀子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蕴涵着丰富的多态性.结论 栀子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而居群内部的分化程度很低.不同居群的栀子与种的特性和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该结果为栀子的品种鉴定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栀子和大黄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两种中药, 在许多古方及中成药制剂中经常配伍使用,如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栀子金花丸、清肺抑火片、黄连解毒丸、上清片等.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作用. 二药性味同为苦寒,配伍使用具有清热泻火、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火热上炎、湿热黄疸、血热出血、热毒疮疡等症.  相似文献   

19.
栀子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栀子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栀子苷的含量.考察药物质量浓度、不同肠段对栀子苷吸收的影响.结果 栀子苷20~120 μg·ml<'-1>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无影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240、0.0251、0.0234、0.0239 h<'-1>,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栀子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为被动扩散.栀子苷具广泛的吸收窗,可制成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20.
江国杰 《北方药学》2015,(12):106-107
目的:测定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比较不同栀子炮制品的抗炎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测定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中栀子苷的含量.分别称取定量上述栀子炮制品,加水煎沸,经过滤,浓缩成合原药50%的煎液.将80只巴豆油所致耳壳炎症的实验小鼠平均分成4组,分别给予上述栀子炮制品的水煎液治疗,对比上述栀子炮制品的抗炎效果.结果:生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栀子炮制品(P<0.05),其次为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生栀子组小鼠的耳壳开始消肿时间和肿胀完全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其他三组(P<0.05),栀子炭组小鼠的耳壳开始消肿时间和肿胀完全消失时间最晚.结论:中药栀子的不同炮制方法会对栀子有效成分的含量产生影响,炮制后的栀子抗炎效果会随着炮制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