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早期胃肠的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36小时内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内营养的观察护理.结论: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多变,临床表现复杂而严重.死亡率高。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治疗方案,还需要临床护士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早期诊断,准确观察,及时处理是病人预后的关键,对降低颅脑外伤死亡率起着极其主要的作用。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其病情复杂、预后差、死亡率高,做好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对疾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现将我科自2010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3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在外伤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目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颅脑损伤发生率还会增加.所以如何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进一步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314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2006年9月~2007年6月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48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观察,结合颅脑损伤病人的特点,参照亚低温在重症脑外伤病人中的应用,采用不同于治疗脑外伤的冬眠药物,通过对颅脑损伤病人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环境要求、降温护理、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的观察护理结果进行临床资料搜集、论证,并与非亚低温治疗护理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亚低温治疗护理组病人的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优于非亚低温治疗护理组(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亚低温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明显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多属急剧、加重.在临床实践中变化多而快.如何做好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的措施. 我院自2002年以来共抢救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颅脑损伤病人(315例)其中包括颅内血肿,脑干损伤.严重的脑挫裂伤等重型颅脑损伤(28例),颅脑损伤合并颅骨骨折及脑脊液,耳鼻漏型颅脑损伤(39例),轻度脑挫伤及脑震荡(248例),共治愈(304),死亡(11例).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命的却又是可逆的继发病变,居全身部位损伤的第二位,仅次于四肢损伤,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因此迅速准确,有效地实施抢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同时也为病人的康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郭文秀 《新疆医学》2010,40(9):94-95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其病情复杂、预后差、死亡率高,做好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对疾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现将我科自2008年7月-2009年7月共收治68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文秀 《新疆医学》2010,40(4):103-104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其病情复杂、预后差、死亡率高,做好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对疾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现将我科自2008年7月-2009年7月共收治68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GCS 6~8分73例,死亡12例,死亡率16.44%;GCS 3~5分43例,死亡21例,死亡率48.84%;GCS 3~8分合计死亡率25.45%.结论尽早确立主要临床诊断,尽早解除脑受压、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 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病情复杂、危重、且变化较突然.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又可出现继发性损伤,但如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耐心细致的护理,能减少病人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我科自1988年3月至1991年3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180例,现将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脑外伤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重型患者死亡率达30%-50%.重型颅脑损伤其特点是发病率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严密的观察,细致、及时、全面而准确的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和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是损伤性疾病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生率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四肢损伤,但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为首位,故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在外科护理中占有特殊地位.颅脑损伤的病人来势凶猛,病情急,易引起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变化,机体抵抗力骤降,与此同时,颅内出血,脑疝、脑膜炎、坠积性肺炎等继发病变及合并病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命,中、重度颅脑损伤均有不同程序的意识障碍,特别是昏迷病人.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认真观察病情变化,以判断病人的转归,为促进病人的康复抓住良好时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急性期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分析105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颅脑损伤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伤情重,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多,病残率和死亡率高. 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急性期应严密监测颅内压变化、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注意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观察,做好基础护理,以利度过急性期.  相似文献   

15.
张鸿斌 《微创医学》2004,23(5):650-651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种损伤,病死率高达70%~80%[1].重型颅脑伤损伤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等临床特点,因此,临床上如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得当,可有效减少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将99例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多端,临床表现复杂而严重,死亡率高.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治疗方案,还需要临床护士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早期诊断,准确观察,及时处理是患者预后的关键,对降低颅脑外伤病死率起着极其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2位,但死亡率则处于第1位,在中国每年大约60万人发生颅脑创伤,其中死亡10万人左右.重型颅脑损伤特点是病情严重,来势凶猛,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死亡率较高,根据此特点,再加上脑内受伤不是我们医护人员肉眼能看到的,只有靠临床表现和CT诊断,所以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和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们对102例病人的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谈一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治疗方案,还需要临床护士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删。早期诊断,准确观察,及时处理是病人预后的关键,对降低颅脑外伤死亡率起着极其主要的作用。因此,为阻止神经系统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就要求细心处理重症监护过程中的每个方面的问题。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植入法硬脑膜外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4年来我院175例应用植入法颅内压监护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与同期238例未使用颅内压监护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并作比较。结果175例应用植入法颅内压监护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17%,未使用颅内压监护组死亡率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植入法硬脑膜外颅内压监护可以动态连续观察颅内压、脑灌注压情况,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压力指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脑外伤病人600余人,重度颅脑外伤病人100余人。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抢救护理带来困难,因而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本文就如何做好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谈点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