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颖  李静  周纯武 《癌症进展》2012,10(5):430-434,45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X线影像学特点,并与其病理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乳腺X线资料的乳腺叶状肿瘤50例共54个病灶,其中良性26个、交界性22个、恶性6个。结果 54个病灶中表现为伴或不伴钙化的肿块50个(92.6%),假阴性4个(7.4%)。50个肿块病变中良性23个、交界性21个、恶性6个。形状以分叶状、圆形或卵圆形最多见,分别占62.0%(31/50)、10.0%(5/50)、26.0%(13/50)。肿块边缘主要表现为清楚或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占80%(40/50),其余肿块呈浸润状及细小分叶状边缘,分别占18.0%(9/50)和2.0%(1/50)。肿块表现为高密度占74.0%(37/50),等密度占26.0%(13/50)。3个病灶肿块内含有钙化。边缘特征在良性与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明显差异,P_(良-恶)=0.003,P_(良-恶)=0.044。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主要X线表现为分叶状或圆形、卵圆形的高密度肿块,钙化少见;边缘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良恶性叶状肿瘤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乳腺错构瘤钼靶X线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钼靶X线检查制定乳腺错构瘤的诊断标准。方法:报道我院1985-1995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乳腺错构瘤的钼靶X线表现。全部为女性,年龄28-64岁,平均42.4岁。右乳18例(包括右副乳2例),左乳11例。0.4-14cm大小。结果:X线表现混合型15例,脂肪型11例,致密型3例。以混合型、脂肪型最为常见,以混合型最具特征,以致密型、脂肪型最易误诊或漏脊。18例X线诊断正确,总符合率占62.00%。结论:X线检查是本病最好的方法。混杂密度改变是X线诊断特征。正确诊断,有利于临床手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诊断假阴性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外科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共233例,患者术前乳腺钼靶X线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病理资料完整。根据其术前钼靶X线表现,分为假阴性组和真阳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肿块直径、淋巴结受累情况、组织学类型、性激素受体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假阴性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分析。结果233例乳腺癌患者中钼靶X线假阴性的比例为10.7%(25/233)。假阴性组比真阳性组发病年龄偏低[(44.23±9.62)岁比(53.41±11.63)岁,t=3.061,P=0.004],肿块直径小[(2.93±0.78)cm比(3.48±1.12)cm,t=3.536,P=0.007),浸润性癌比例高[92%比64.4%,χ^2=7.72,P=0.005)],ER表达率低[36%比63.5%,χ^2=7.04,P=0.008];25例假阴性患者术前超声均显示明确的肿物,恶性诊断符合率为68%(17/2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假阴性与患者年龄、乳腺致密程度、肿瘤直径相关,多为浸润性,ER表达率低,加行超声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钼靶X线征象的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主要X线表现:肿块伴微小钙化27例,单纯肿块14例,单纯钙化9例,结构紊乱伴局部密度增高3例,结构紊乱伴钙化1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较丰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病例于术前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复习15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5例均为女性,年龄28岁~57岁,平均42.2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乳腺肿块,以单侧单发性为主,肿块直径3cm~18cm,平均7.8cm。良性叶状肿瘤8例,交界性4例,恶性3例。镜下见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间质细胞组成,大部分形成叶状结构。均未见腋下淋巴结转移。1例恶性患者术后17个月死于肺转移,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岁~50岁女性,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血行转移,易复发。组织学上需与富含细胞的纤维腺瘤、真性肉瘤等鉴别。对良性叶状肿瘤一般选择肿块扩大切除术,肿瘤较大者、交界性及恶性者宜作乳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钼靶X线摄影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烨  陈苏宁 《肿瘤》2004,24(3):298-300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析其超声表现,并与钼靶X线比较.结果超声显示肿块阴影54例(98.2%),形态不规则,无包膜,边缘蟹足状36例(占65.4%),内部回声不均匀41例(74.5%),后方伴声衰减9例(16%),钙化影4例(7.3%),35例血流丰富(63.6%).超声诊断准确率89.1%,误诊率10.9%,钼靶摄影诊断准确率94.5%,误诊率5.5%.结论超声对乳腺导管癌诊断有很大价值,且与钼靶X线结合应用,可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X线钼靶检查对几种常见乳腺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76例得到组织学诊断的乳腺肿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钼靶片特征。结果 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各有其特有的X线表现。结论 X线可对绝大多数常见乳腺肿瘤术前即可明确诊断,但对不典型病例,仍需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复发性叶状肿瘤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叶状肿瘤病例,并找出其中复发的病例,分析复发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叶状肿瘤137例,共有10例为复发病例,其中9例为单次复发,1例复发两次,复发病例中良性叶状肿瘤7例,交界性叶状肿瘤2例,恶性叶状肿瘤1例。所有的肿物均为局部复发,良性、交界及恶性叶状肿瘤复发率分别为5.9%、15.4%、20%。其中3例(30%)出现组织学升级,1例良性叶状肿瘤复发为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交界性叶状肿瘤复发为恶性叶状肿瘤,1例良性叶状肿瘤第一次复发为交界性叶状肿瘤,第二次复发为恶性叶状肿瘤。免疫组化标记CD117、CD34、CD10、p53、p16在原发及复发肿瘤中表达无差异。Ki67增殖指数在复发病例中均升高,并且核分裂数也增多。结论: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均可复发,其中恶性叶状肿瘤复发率最高,肿瘤多为局部复发,部分肿瘤复发后出现组织学升级,复发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46例经病理复诊明确诊断的乳腺分叶状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E1/AE3、VIM、平滑肌肌动蛋白(Act)和Ki-67表达。结果4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术前临床诊断相符者24例,其余术前诊断分别为:乳腺纤维腺瘤15例,乳腺增生或混合性囊肿4例,乳腺癌或疑似乳腺癌3例。术前临床诊断误诊率为47.83%(22/46)。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乳腺分叶状肿瘤40例,漏诊率为13.04%(6/46)。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4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中良性35例,交界性7例,恶性4例。免疫组化表达结果:VIM表达均为阳性,表达在肿瘤问质细胞;Act在部分病例(36.96%,17/46)表达于间质细胞;AEl/AE3均无间质细胞表达(用于排除梭形细胞癌);Ki-67平均阳性细胞指数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中分别为13%、28%和69%,Ki-67表达在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存在较高的临床误诊率和冰冻病理漏诊率,而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免疫组化对判断其良、恶性有重要意义;肿瘤的及时确诊和手术方式选择是决定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恶性乳腺肿瘤X线诊断要点,提高对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50例经病理证实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63枚肿瘤或结节,病理诊断恶性肿块29例34枚,良性肿块21例29枚.结论:乳腺肿瘤钼靶X线诊断必须仔细观察病灶的直接征象并结合其间接征象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史秀珍  周景玮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92-1894
目的:探讨良恶性乳腺肿瘤X线诊断要点,提高对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50例经病理证实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63枚肿瘤或结节,病理诊断恶性肿块29例34枚,良性肿块21例29枚。结论:乳腺肿瘤钼靶X线诊断必须仔细观察病灶的直接征象并结合其间接征象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乳腺髓样癌的X线表现,并比较不同病理分型的X线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乳腺X线资料的乳腺髓样癌32例共33个病灶,其中典型髓样癌27个病灶,不典型髓样癌6个病灶;观察其X线特点.结果 33个病灶中表现为不伴钙化的肿块30个(90.9%),伴钙化肿块2个(6.1%)...  相似文献   

13.
乳腺叶状肿瘤1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复诊明确结果的18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位年龄40.8岁。根据肿瘤生长方式,进行乳腺叶状肿瘤分级,良性13例,交界性4例,恶性1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均表达在肿瘤间质细胞(++),SMA亦表达间质细胞(+),p53及Ki-67定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于恶性叶状肿瘤(+)。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学形态分为三类,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叶状肿瘤有一定表达。治疗上首选手术,不主张作单纯的肿物摘除术,往往由于切缘较近而导致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乳腺叶状肿瘤瘤体的大小无规律性,且切面为分叶状。40例患者中,12例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其余25例为良恶交界性肿瘤。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细胞学特点,病理检查是确诊乳腺叶状肿瘤的主要依据,恶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容易反复发作或发生转移,手术治疗可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各级乳腺叶状肿瘤(PT)及纤维腺瘤(F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5例PT和20例FA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Bcl-2、CD117、CD34、p53和Ki-67免疫表型进行检测,比较观察两者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差异。结果:部分PT与FA形态相似,两者的免疫标志Bcl-2、CD117、CD34和p53表达有差异,χ2值分别为20.629、13.080、22.579和27.319,P值分别为0.001、0.004、0.001和0.001。Ki-67在FA、良性PT、交界性PT和恶性PT中平均增殖指数分别为1.50±1.100、3.02±5.629、8.00±8.582和21.92±17.916,F=19.776,P=0.001。Bcl-2、p53和Ki-67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表达增加,CD34则相反。结论:除了依据形态学以外,免疫组化Bcl-2、CD117、CD34、p53和Ki-67对鉴别诊断PT和FA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breast,PTB)的病理分级与超声声像图特点,并探索二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PTB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分级及声像图特点。结果 54例患者手术病理证实均符合PTB,其声像图多表现为较大、分叶状、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团块。病理所示良性7例,交界性43例,恶性4例。肿块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分级与病理分级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B的病理分级与超声表现关系密切,但仍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穿刺活检或手术。  相似文献   

17.
乳腺叶状肿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乳腺叶状肿瘤较少见,其命名及病理组织学分型一直以来较为混乱,本文主要依据2003年WHO新分类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本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组基本类似纤维腺瘤,界限清楚,具有双向分化特点的肿瘤。其组织学特征为,裂隙状分布的双层上皮细胞被过度生长的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围绕,形成典型的叶状结构。在最新的(2003)分类中将叶状肿瘤归入纤维上皮性肿瘤,并将叶状肿瘤明确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1]。以往文献中广泛使用的“叶状囊肉瘤”概念在新分类中已不存在。叶状囊肉瘤自1838年Mvller首次报道并命名以来,文献上有关本瘤的含义和名称甚为混乱[2],文献中使用“叶状囊肉瘤”概念已被认为是不恰当的。我们收集了我院从1999年至2004年曾诊断为叶状囊肉瘤的7例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BPT)MRI特征与病理学分级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乳腺外科的BPT患者70例,术前均进行乳腺MRI检查和术后病理学分析,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标准(BI-RADS)分析不同病理分级BPT患者乳腺病灶的MRI图像进行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肿瘤性质良性63例,交界性24例,恶性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I〉40岁者47例,为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各年龄组均表现为良性叶状肿瘤发病率高,其次为交界性叶状肿瘤,恶性叶状肿瘤发病率最低。病理形态示肿瘤由良性上皮和富于细胞的间质组成,上皮成分包括腺上皮和肌上皮,不同分化程度的间质细胞增生。随访71例,6例恶性患者5例生存,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定期复查,1例于术后1年死亡(为28岁患者,全身多脏器转移);23例交界性肿瘤患者及4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生存并未见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良性叶状肿瘤最常见,叶状肿瘤由上皮和增生的间质两种成分构成,应注意与纤维腺瘤等其他乳腺肿瘤鉴别,选择扩大1cm的局部广泛切除方法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