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I’acn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79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61例绝经后无糖尿病患者(NDM组)的前胸、骨盆、上下肢、脊柱、头颅的BMD,同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高比、体脂含量、绝经年限、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及糖尿病病程的关系。结果:DM 组BMD低于对照组,其中以骨盆、脊柱降低明显(P<0.05);DM组患者骨量减少的比例为46.8%,明显高于NDM组的29.5%(P<0.05);BMD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lc水平及绝经年限呈负相关,与BMC、BMI及体脂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BMD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糖尿病病程长、绝经年限长及血糖控制差者降低更明显;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特别对绝经患者要常规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且定期测定BMD,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针对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骨质疏松组: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59例,平均年龄28-80岁;非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平均年龄31-79岁.入组患者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股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四项,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BMI)、腰椎骨密度、股骨骨密度、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25羟基维生素D(VitD),骨钙素(BGP)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及对引起股骨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股骨骨密度下降明显,伴有PINP与BGP的升高(P=0.015、0.011、0.042).骨质疏松组中股骨骨密度下降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负相关(P=0.002、0.009);与糖化血红蛋白,β-CTX、PINP、VitD、BGP无显著相关(P值>0.05).结论 T2DM患者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与骨质疏松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47例,对照组为40例非糖尿病健康人群。体格检查计算腰臀比(WHR)及体质指数(BMI),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高效液相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放免法检测空腹C肽(FCP)及餐后2 hC肽(2 hCP)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4)及左股骨颈BMD。结果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组BMI、WHR、FCP、2 hCP、腰椎及股骨颈BMD低于对照组,但FPG、2 hPG及HbA1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HbA1c与腰椎及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FCP、2 hCP与腰椎及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进入方程的为病程、HbA1c、FCP及2 hCP(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者BMD低于健康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HbA1c、FCP、2 hCP水平与BM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叶惠成  刘玉华  尹镇钊 《广西医学》2016,(11):1497-1501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男性T2DM患者500例,根据其第2~4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的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174例、骨量减少组221例和骨质疏松组105例.测定3组患者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钙、血磷、血清PTH、25-(OH)D3、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P1CP)及HbA1c水平,分析各指标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血钙、血磷、25-(OH) 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病程、体重指数、HbA1c、BAP、N-MID-OT、T-P1NP、β-P1CP、PTH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患者体重指数、N-MID-OT和T-P1NP的水平降低,而HbA1c、BAP、β-P1CP、PTH的水平则呈升高趋势(P<0.05);校正病程与体重指数后,HbA1c与腰椎2~4、股骨颈、全髋骨部位骨密度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校正前、校正后PTH水平与腰椎2~4、股骨颈以及全髋骨的骨密度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校正前,25-(OH) D3水平与各部位骨密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但校正后,其与股骨颈和髋骨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BAP、N-MID-OT、T-P1NP、β-P1 CP水平与各部位骨密度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男性T2DM患者的25-(OH) D3与PTH、HbA1c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500例患者中,维生素D充足者占12.2% (61/500),不足者占22.2% (111/500),而缺乏者占比高达65.6% (328/500).结论 骨代谢标志物、PTH、HbA1c、25-(OH)D3等指标均与男性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应综合各种因素对男性T2DM患者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 BMD)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获取41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位腰椎( L1-4)、左侧股骨BMD数据,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 OP组)23
  例,非骨质疏松组(( NOP组)18例。观察比较两组间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BMI)、血清钙、血清磷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HbA1 c)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P组体重、体重指数、 HbA1 c与NOP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清钙、血清磷、身高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BMD与HbA1c呈负相关;与体重、 BMI呈正相关。结论 HbA1 c、体重、 BMI是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BMD重要因素,在防治绝经后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过程中应积极控制血糖,并监测体重、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改变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受试者的骨密度值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对比两组T2DM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糖化血红蛋白(gl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血清钙、磷、镁、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尿酸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P组与非OP组比较,年龄大、病程长、骨密度低、血磷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病程、ALP、HbA1c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G、LDL、血钙、血磷、血镁、尿酸无相关性.结论:高龄、低体质量、病程长、血糖控制差、高血ALP,都是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RT)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量减少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T2DM合并骨量减少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RT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6个月后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6个月后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Ca)、血磷(P)、25-羟维生素D[25-(OH)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腰椎T值、股骨颈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腰椎骨密度(BMD)、股骨颈BMD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FBG、HbA1c、β-CTX、腰椎T值、股骨颈T值低于入院时水平,25-(OH)D、腰椎BMD、股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F)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 方法: 绝经后T2DM患者(T2DM组,年龄49~85岁, n=43)及正常健康对照组(年龄50~77岁, n=35)行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及磁共振波谱扫描,获取腰椎BMD及L3椎体FF。检测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及血脂指标,利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T2DM组腰椎BMD[(1.103±0.187)g/cm2]及FF(74.1%±16.7%)与正常对照组[BMD为(1.015±0.171)g/cm2,FF为63.3%±12.9%]比较明显升高。将绝经年数、BMI、FPG、HbA1c、HOMA-IR、血脂指标及BMD作为协变量加以校正,T2DM组FF仍较正常对照组高( F=10.857, P=0.010)。偏相关分析校正上述影响因素,正常对照组FF与BMD仍存在负相关性( r=-0.430, P=0.014),而T2DM组FF与BMD存在正相关性( r=0.385, P=0.029)。 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虽具有较高的BMD值,但其骨髓脂肪含量是增高的。  相似文献   

9.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影响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正平  孟萍  陈兵 《重庆医学》2004,33(8):1209-1210
目的探讨男性2型DM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DEXA测定了79例男性2型DM患者和43例对照组L2~4及股骨近端BMD,根据BMD将2型DM患者分为无OP组(DM-A组)和并发OP组(DM-B组),测定两组患者的FPG、FINS、FCP、HbA1c、UAER及尿β2-MG.结果男性2型DM患者L3、L4、Neck、Ward′s区的BMD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P<0.05);DM-B组病程、BMI、HbA1c、UAER及尿β2-MG与DM-A组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男性2型DM患者BMI低、血糖控制不良及肾脏损害时更易发生O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Ghrelin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57例男性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组23例(DM1 组) 、骨含量正常组34例(DM2 组),健康男性对照组15例(N组),测血清Ghrelin,并测量腰椎和股骨BMD.结果:(1)DM1、DM2组与N组比较, Ghrelin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1、DM2组Ghreli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DM1、DM2组中Ghrelin与股骨BMD、椎骨BMD均无关(P>0.05).结论:T2DM合并OP患者血液中Ghrelin水平与股骨BMD、椎骨BMD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探讨IR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0例T2DM患者(T2DM组)及80例非糖尿病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法国MEDILINK公司生产的型号为OSTEOCORE2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分别测定正位腰椎(L2~4)及左侧股骨颈处的BMD,分析两组间BMD差异.并将T2DM组按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25例)、骨量减少组(26例)和骨质疏松组(29例),分析组间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观察BMD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的关系.结果 T2DM组患者BMD值[L2~4为(0.91±0.32)g/cm2,股骨颈处BMD为(0.81±0.19)g/cm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2±0.26)g/cm2和(1.11±0.15)]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BMD显著降低,FBG、FINS、HbA1c、HOMA-IR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上述指标与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回归分析发现,HOMA-IR与BMD呈负相关(r=-0.592,P<0.01).结论 T2DM患者BMD显著低于非T2DM者,更容易发生OP.IR加重骨量丢失,在OP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及临床相关因素对BMD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27例女性T2DM患者和78例非糖尿病对照者正位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Neck、Ward's区、G.T.)的BMD,按年龄和病程分组进行比较,并对糖尿病患者的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病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脂等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50~59岁组女性T2DM患者各部位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60~69岁和70~79岁组L2、股骨近端BMD,以及70~79岁组L3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年龄组Ward's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Neck和G.T.(P<0.01)。T2DM病程≤ 5年、6~10年和>10年组各部位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年龄与腰椎BMD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绝经年限与Neck、Ward's区、G.T.BMD呈负相关(P<0.01),BMI与Neck、Ward's区、G.T.BMD呈正相关(P<0.01),病程、HbA1c、血脂与BMD无显著相关。结论:女性T2DM患者绝经后各部位BMD明显高于或不低于非糖尿病对照者;年龄大、绝经年限长是T2DM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BMI是T2DM患者BM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93-119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与低血钙引起骨质疏松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42例对照组(NC组)正位腰椎(L2~L4),双侧股骨的骨密度,并对比两项测定的临床指标。结果:患有骨质疏松的糖尿病患者较未患骨质疏松的糖尿病患者病程明显延长,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C肽以及餐后2h血清胰岛素、C肽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双侧股骨BMD水平相比正常对照组下降,第3~4腰椎的BMD水平以及血钙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以及HbA1c、病程与BMD负相关(P=0.014、0.018、0.003),体重指数、空腹血清胰岛素、餐后2h血清胰岛素与BMD呈正相关(P=0.012、0.021、0.006)、餐后2hC肽和BMD有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除餐后2hC肽之外,其他的临床检验信息和BMD无明显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且骨密度降低可能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导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徐州地区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并对其相关因素分析,以探讨2型糖尿病骨密度改变及骨质疏松机制.方法 应用双能X线DEXA测定68例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腰椎(L2-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骨质疏松组(DM-1)和并发骨质疏松组(DM-2),测定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体重指数(BMI).结果 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较健康者显著下降(P<0.05或P<0.01);DM-2组病程、BMI、HbAIc、UAER与DM-1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BMI低,血糖控制不良及肾脏损害时更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T2DM)骨密度(BMD)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和体质成分的关系。方法:以26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26例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绝经后健康女性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1-4(L1-4)各腰椎骨密度和全身体肌肉、脂肪组织含量,以稳态模型HOMA-IR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①绝经后T2DM患者L1部位BMD值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抵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组L1、L2、L3各腰椎BMD均与胰岛素抵抗呈明显正相关(r=0.42,0.45,0.41;P均<0.05),L1部位BMD与肌肉含量正相关(r=0.44,P<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肌肉含量可能是T2DM患者BM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椎体骨密度(BMD)与骨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所有患者均测量骨标志物,采用QCT测量T12与L1椎体BMD,取平均值。另选取200例胸部CT扫描加骨密度测量绝经后女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T2DM组各指标(年龄、绝经年限、空腹血糖、HbA1c及BMD)的差异及两组研究对象按不同骨量分组BMD的差异,比较T2DM组不同骨量组间年龄、绝经年限、病程、BMI、BMD及骨标志物指标的差异,分析T2DM组年龄、绝经年限及各骨标志物指标与BMD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中,T2DM组患者BMD小于对照组(P<0.05)。T2DM组中,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绝经年限、β-胶原特殊序列均小于骨质疏松组(P<0.05)。年龄、绝经年限、PTH、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与BM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于QCT测量椎体的BMD可以很好评估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量情况,同时与骨标志物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与瘦素、性激素及各种骨转换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单能定量CT(QCT)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脊柱骨密度(BMD)测定,并分析受试者的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瘦素(leptin)、性激素、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①T2DM组脊柱BMD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DM组血浆瘦素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②相关性研究显示,T2DM组瘦素水平与L1椎体及脊柱BMD均值呈显著负相关(r=-0.443,r=-0.373,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T2DM组中瘦素、E2、T分别是BMD变化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下降.瘦素是老年T2DM患者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但不是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从2009—2011年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中选取伴骨质疏松患者32例(A组)、骨量减少患者36例(B组)、骨质正常患者31例(C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D组)。比较4组受检者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血钙(Ca)、血磷(P)、尿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检测A组、B组患者腰椎(L2~4)、股骨颈、三角、大转子的骨密度,分析AGEs与A组、B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4组受检者年龄、性别构成及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组BMI、FBG、HbA1c、BGP、尿CTX、PTH、Ca、P、AGE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C、B、A组血清AGEs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B组AGEs水平与ALP无直线相关性,但均与BGP及L2~4、股骨颈、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与HbA1c、尿CTX、PTH、Ca、P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伴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血清AGEs水平显著升高;且AGEs与T2DM伴骨质疏松、骨量减少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GEs可能通过影响骨代谢的生化指标,进而引起T2DM患者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曹晶  江霞 《医学综述》2014,(11):2078-208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对168例T2DM患者(T2DM组)和1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腰椎(L2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对168例T2DM患者(T2DM组)和1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区骨密度测定,对两组骨密度水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比较,并对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男性T2DM患者除L2外,其余部位骨密度均低于健康组(P<0.05),女性T2DM患者除L4外,其余部位骨密度均低于健康组(P<0.05)。T2DM组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49.43%,健康组为17.07%(P<0.05)。T2DM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与BMI、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骨密度较健康组低,骨质疏松发病率较健康组高,且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绝经年限、BMI、胰岛功能均是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骨定量超声在诊断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其内在原因.方法 用超声成像骨密度测定仪(UBIS)对213例男性T2DM患者及213例男性健康对照者跟骨作超声波传导速度(SOS)、骨强度指数(STI)、骨超声振幅衰减(BUA)等骨定量检测,其检测值与对照组的参数相比,得到T积分,按WHO规定,得出骨骼健康状况诊断结果;测量T2DM两组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指标等.结果 213例T2DM患者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54.9%(P<0.025),该组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HbAlc高于对照组(P<0.02).结论 男性T2DM患者易于并发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其内在原因与低胰岛素减少、高HbA1c所导致的骨量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