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评估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慢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次/d,连续1周,后改为3次/周,满1月后改为1周2次rhTPO皮下注射,再1月后改为1周1次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16.9(6.0~30.0)×109/L,给药起第5天、第7天、第15天分别升至40.0(16.0~56.0)×109/L、94.7(50~140.0)×109/L和115.7(70.0~165.0)×109/L,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给药起第30天,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降至83.2(60.0~96.0)×109/L,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近期有效率100%,其中显效73.3%(血小板≥100×109/L,无出血症状),良效26.7%(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仅2例出现轻微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可一过性升高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治疗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骨髓巨核细胞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18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1,疗程14 d或血小板〉100×109/L后停药,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并分析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8例患者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7例,有效(R)8例,无效(NR)3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0±5.4×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最高值为116.4±82×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1)。多数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rhTPO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呈正相关(r=0.582,P=0.003)。结论 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骨髓巨核细胞数越多的患者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1例继发性ITP患者,应用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4周内获得完全反应和有效患者,改为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每周1~3次间断维持治疗3个月。 结果 在21例继发性ITP患者中,应用rhTPO治疗4周时,完全反应10例(47.6%),有效4例(19.0%),总有效率为66.7%。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平均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例患者接受rhTPO间断维持治疗3个月,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共3例(14.3%)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和头晕,对症治疗后好转。 结论 rhTPO治疗继发性ITP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虽不能提高Treg细胞数量,但已获得完全反应和有效的患者予以rhTPO间断维持治疗可能使其更长时间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10例明确诊断的ITP患者,给予rhTPO治疗后监测血小板(PLT)计数变化,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0例ITP患者rhTPO的总反应率[完全反应(CR)+有效(R)]80.0%,CR率70.0%:其中新诊断ITP 6例中5例CR,1例无效(NR);持续性ITP 1例为CR;慢性ITP 3例中CR、R和NR各1例。2例NR(20.0%)。治疗有效者(CR+R)PLT计数升至>30×109/L平均时间7.8 d,PLT计数达到正常值(100×109/L)所需的平均时间为12 d。停用TPO后,有6例PLT计数持续正常范围,随访至2016年1月患者最长17个月维持正常PLT水平。应用rhTPO治疗期间仅1例出现手指末端血栓栓塞,予停用rhTPO,并口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无后遗症。结论:rhTPO治疗ITP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更安全地渡过严重的高风险出血期,减少PLT输注,无严重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与单药地塞米松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2例,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单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反应时间、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第14、30、90日,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180 d,两组的血小板水平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较单药地塞米松治疗,患者的反应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探讨其对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且未经治疗的ITP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皮下注射rhTPO治疗,观察至治疗结束14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变化及两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在T细胞亚群及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水平及PLT计数等方面均显著升高,而CD8~+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在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及PLT水平均显著升高,CD8~+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对照组ITP的总有效率为68.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可有效改善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辅助性T细胞数量,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从而有效提高ITP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崇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8例原发性ITP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给予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完全反应2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完全反应10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试验组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有效率64.71%,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20)。此外,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水平(134.87±66.69)×109/L高于对照组(76.30±70.93)×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02)。试验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计数≥ 50×109/L时间(5.05±1.26,8.79±2.21d)均早于对照组(8.31±2.01,13.68±2.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1,P=0.000;t=8.68,P=0.000)。在安全性方面,治疗前后两组在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肝功能(ALT、TBil)、肾功能(Cr、BU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53)。结论 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或血小板>80×109/L后停药,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结果:12例患儿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8例,有效(R)2例,无效(NR)2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4.4×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最高值为118.9×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1)。患儿对药物耐受良好,未见不良反应。结论:rhTPO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的疗效,近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治疗,观察外周血小板的变化。结果:白血病患者实施化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下降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实施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的最高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低于50×109/L延续时间,恢复到75×109/L或100×109/L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晓丽 刘延方 孙慧 谢新生 姜中兴 孙玲 万鼎铭 刘林湘 Xiao-li Yan-fang Xin-sheng Zhong-xing Ding-ming Lin-xiang 《中原医刊》2010,(7)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4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IU/(kg·d),疗程14 d或血小板>100×109/L后停药.结果 24例患者rhTPO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5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0±5)×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的升高的最高值为(129±97)×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2,P<0.01).多数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结论 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Methods Twenty- four patients with chronic ITP were administered with rhTPO subcutaneously at 300 IU/(kg · d)for 14 days or until the platelet count > 100 × 109/L.Results Out of 24 patients with ITP, 12 cases showed significant response and 5 cases showed good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with rhTPO.The peak platelet count after treatment was(129 ± 97)× 109/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ean platelet count [(10 ±5)× 109/L]before treatment(t = 5.822, P <0.01).The agent was well tolerated in most patients.Conclusions rhTPO exerts satisfactory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TP with mild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血栓与止血学》2018,(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1月我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57例成人原发ITP患者,随机分为三组:rh-TPO+常规剂量地塞米松(DX)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g)+常规剂量DX组,对照组单用常规剂量DX。对三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所有病例治疗14d,三组达有效(R)、完全反应(CR)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总反应率分别为16例(94. 1%),17例(89. 5%),15例(71.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中位起效时间、血小板计数达50×10~9/L中位时间、血小板计数达100×10~9/L(CR)中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继续随访至90 d,TPO+DX组和DX组,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100×10~9/L之间,Ig+DX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150~200×10~9/L之间,和前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及Ig分别联合常规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原发ITP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良好。治疗90 d时,Ig+DX组血小板计数的维持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1例新诊断ITP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完全反应率、起效时间、完全反应时间、14日血小板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完全反应率95.0%,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治疗14日血小板数为(237.05±106.17)×109/L,高于对照组的(141.29±109.28)×109/L,观察组起效时间为2.95±0.97 d,早于对照组的5.37±2.83 d,观察组达到CR时间5.58±1.22 d,早于对照组8.07±3.91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为糖皮质激素常见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好转,并不影响药物继续使用,也无血栓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新诊断ITP疗效显著,较单用糖皮质激素有更高的完全反应率,且起效时间及完全反应时间明显缩短,能达到更高水平的血小板数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新诊断组,持续、慢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诊断组完全反应14例(82.35%),有效2例(11.76%),无效1例(5.89%),总有效率94.11%;持续、慢性组完全反应12例(57.14%),有效7例(33.33%),无效2例(9.53%),总有效率90.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5.26%)出现轻度乏力、疲劳,均未给予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无论对新诊断ITP还是持续性及慢性ITP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能提高血小板水平,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rhTPO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rhIL-11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值以及用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5)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儿童ITP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ITP患儿105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3例),前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者予以rh TPO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相同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组内Hb、WBC、ALT、Cr、BUN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ITP患儿而言,行rh TPO治疗比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ITP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治疗,试验组接受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