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幼猪体外循环期间应用以氟碳化合物乳剂(OxygentTM)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模式对体外循环后幼猪肺组织气体交换的影响以及病理改变。方法:18只幼猪随机分为3组,I组为对照组,即单纯体外循环(CPB)组;II组即体外循环期间在肺内灌入5 ml?kg-1OxygentTM;III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在肺内灌入15 ml?kg-1OxygentTM。分别在CPB前、停CPB 5min及停CPB 后0.5hr、1hr、1.5hr以及2hr 观察动脉血气指标以及肺动态顺应性的变化,并计算氧合指数。实验结束后取右肺下叶基底段做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II组停CPB 后0.5hr、1hr、1.5hr以及2hr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 明显升高, 氧合指数明显增加,肺顺应性明显改善 (P < 0. 05)。III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病理切片比较,小剂量组(II组)病变轻于对照组和III组。结论:在幼猪CPB期间应用小剂量(5ml/kg)OxygentTM进行部分液体通气, 可明显地改善体外循环后其肺氧合能力,改善肺顺应性,减轻肺部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体质量18-22kg的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肺灌注组(n=5)。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肺灌注组用氧合血30mL/(kg·min)灌注肺动脉。分别于转流前,停体外循环即刻,转流后1h,转流后2h采集数据,计算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检测肺静脉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结果】转流后肺灌注组犬的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静脉血MDA和SO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灌注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肺灌注组肺静脉血ICAM-1、P选择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流量持续肺动脉灌注通过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粘附分子的激活来降低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CPB)肺损伤动物模型,探讨以全氟化碳(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深低温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CPB动物实验模型。20只幼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PB组)和实验组(CPB+PLV组):对照组只行单纯CPB;实验组在CPB停后即刻经气管插管向幼猪肺内灌入FC-77。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同样的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分别于CPB前、CPB停后即刻、CPB停后1及2 h抽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6]含量检测。于实验结束即刻取左下肺小块组织,经过实验室处理,观察肺组织组织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CPB停后2 h,TNF-α、IL-8、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CPB停后1、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05)。光学显微镜下实验组肺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CPB停后对照组肺组织中ICAM-1的表达呈强阳性,实验组呈弱阳性。结论PLV对CPB肺损伤有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及氧合机器血对犬肺形态及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合血组(B组)及保护液组(P组)(每组6只)。体外循环(CPB)期间氧合血组及保护液组分别经肺动脉灌注氧合机器血和肺保护液, 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 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氧合血组CPB后15和60 min气道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5)。各组CPB后15和60 min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肺保护液组CPB后15和60 min肺血管阻力明显低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CPB后15和60 min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肺保护液组CPB后15和60 min氧指数明显高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5)。肺保护液组CPB后60 min 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01)。肺保护液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氧合血组(P<0.05)及对照组(P<0.001,P<0.05),且氧合血组低于对照组(P<0.01, P<0.05)。肺保护液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氧合血组(P<0.05)及对照组(P<0.001),且氧合血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PB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肺灌注组(n=15),对照组(n=15)。肺灌注组患者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分别于术前、CPB结束及术后0,6h测算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变化。CPB停机后30min,取患者右上肺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肺灌注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肺灌注组患者CPB结束和术后0,6h的氧合指数及肺静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肺间质水肿明显,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灌注组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CPB术后存在肺损伤,CPB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可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组患者均在CPB下行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肺保护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等量生理盐水。监测2组患者CPB术后0、6、122、4 h呼吸功能,取动脉血1 mL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同时于CPB术前及停止CPB术后分别取2组患者右下肺组织(1.0 cm×1.0 cm×1.0 cm)活检标本,原位DNA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肺保护组CPB术后0、6、12、24 h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CPB术后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均较CPB术前明显增多(P均〈0.01)。肺保护组、对照组CPB术后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46±1.96)%、(18.68±1.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常规低温CPB术可以诱导肺组织细胞的细胞凋亡。(2)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显著抑制肺组织细胞的凋亡,减轻CPB肺损伤,提示其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钙蛋白酶(calpain)抑制剂对心脏手术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炎症反应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并探讨其作用是否通过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介导。方法 16只幼猪建立体外循环(CPB)DHCA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CPB前1 h静脉注射calpain抑制剂LLY-FMK(苄氧羧基-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荧光甲基酮)1 mg/kg,对照组则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两组CPB前和CPB/DHCA后肺静态顺应性、肺血管阻力指数、肺湿干质量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及肺组织NF-κB水平;CPB/DHCA结束取肺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肺组织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CPB前相比,CPB后两组的肺静态顺应性下降,肺血管阻力、肺湿干重比和肺组织NF-κB表达增加(P0.05),但两组相比,实验组的改变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支气管肺泡灌注液中的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水肿和肺泡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 calpain抑制剂LLY-FMK能减轻DHCA后肺部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肺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肺体外循环 (CPB)与人工肺CPB对肺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犬 16只 ,体重 (15± 1)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利用杂种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利用鼓泡肺作为氧合器 ,两组CPB均进行 1h ,CPB结束后 ,通过测量动脉血氧分压 ;右心房、左心房白细胞记数 ,并计算其比值 ;肺动脉压 ;肺标本病理学检查 ,了解肺损伤的情况。自体肺组在整个CPB期间连续监测肺动脉压。结果 自体肺组CPB后右心房、左心房白细胞比值、肺动脉压低于人工肺组 ;动脉血氧分压高于人工肺组 ,自体肺组在整个CPB过程中 ,肺动脉压低于 2 0mmHg,且肺动脉压维持平稳。肺标本组织学检查示 :自体肺组肺损伤较人工肺组轻。结论 自体肺CPB技术在CPB过程中能提供满意的氧合 ;而且较人工肺能获得更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肺开放策略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LOL组到达ICU后30 min实施肺开放策略;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120、240、360 min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吸氧浓度、气道峰压、实际潮气量、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等并同时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和动态肺顺应性。结果:CMV组CPB后及到ICU后120、240 min肺动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氧合指数CPB后各时段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EOL组肺动态顺应性CPB后未见下降;LOL组经实施肺开放后肺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逐渐上升,但在到ICU 120 min前肺动态顺应性仍低于EOL组(P<0.05);维持肺开放的最低PEEP LOL组高于EOL组(P<0.01)。结论:OLC可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 中零平衡超滤(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 ZBUF) 和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 联合应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 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零平衡超滤组(Z 组)、改良超滤组(M 组) 和零平衡超滤联合改 良超滤组(Z+M 组)。测定3 组患儿CPB 前(T1)、CPB 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 和术后12 h(T5) 的氧合指数、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肺静态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记录3 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 3 组患儿CPB 术后较CPB 前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阻力和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明显升高 (P<0.05);在T3,T4 和T5 时,Z+M 组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高于Z 组和M 组(P<0.05),肺泡- 动 脉血氧分压差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Z 组和M 组(P <0.05);Z+M 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比Z 组和M 组短(P <0.05)。 结论: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受损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延迟撤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入住重症外科(SICU)患者共15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迟撤机组(机械通气≥24h)和早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 h),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共31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心功能(NYHA)分级、体外及非体外循环(ON/OFFPUM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瓣膜置换、搭桥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总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出入量平衡、术后血白蛋白及肌酐、术后8h胸液量、术后8h输血量等14项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YHA分级(P=0.035,OR=1.5)、体外循环时间(P =0.000,OR=4.53)、搭桥数目(P=0.041,OR=0.683)、术中出血量(P =0.001,OR=2.25)及术后8h胸液量(P =0.005,OR=1.75)5项指标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心功能水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搭桥数目、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出血量是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早期撤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体重250~ 350 g、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DexⅠ组(DⅠ组)和DexⅡ组(DⅡ组).S组仅行动静脉穿刺置管术,DⅠ组、DⅡ组和C组行CPB转流2h,S组和C组静脉泵注与DⅡ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DⅠ组在CPB前10 min静脉泵注Dex 2.5 μg/kg负荷剂量,随后以2.5 μg/(kg·h)的速度静脉输注,CPB转流2h;DⅡ组Dex负荷剂量为5 μg/kg,静脉输注速度为5μg/(kg·h).于CPB前(T0)、CPB 1 h(T1)、CPB 2 h(T2)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C组T1、T2时点血浆IL-6、IL-10、S100β和NSE升高(P<0.05);与C组比较,DⅠ组T2时点血浆IL-6、S100β降低(P<0.05),DⅡ组T1、T2时点血浆IL-6、S100β降低(P<0.05),DⅠ组和DⅡ组T1、T2时点血浆NSE降低(P<0.05);与DⅠ组比较,DⅡ组T1时点血浆S100β降低(P<0.05),DⅡ组T2时点血浆NSE降低(P<0.05).结论 Dex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100β和NSE水平,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实施不同的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40例心脏瓣膜置换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外循环期间接受的不同通气模式分为组Ⅰ(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均为0)、组Ⅱ(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0)、组Ⅲ(潮气量为0,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0)和组Ⅳ(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0),每组10例.记录胸骨锯开前、体外循环结束即刻、关胸后及体外循环后4 h的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02)、肺内分流率(Qs/Qt)、吸气峰压(PIP)、死腔容积与潮气量比(Vd/V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心脏指数(CI)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胸骨锯开前比较,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各组PaO2显著降低,CI显著升高(P<0.05);组Ⅰ和组Ⅱ的Qs/Qt、PIP、Vd/Vt显著升高,而Cdyn明显降低(P<0.05);组Ⅲ和组Ⅳ的AaDO2显著降低(P<0.05).在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与组Ⅰ和组Ⅱ比较,组Ⅲ、组Ⅳ的PaO2和Cdyn明显增高(P<0.05),而AaDO2、Qs/Qt、Vd/Vt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机械通气相比,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予以持续气道正压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兔单肺通气导致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单肺通气组(组Ⅰ)和单肺通气+姜黄素组(组Ⅱ),每组6只。于实验前七天开始灌胃给药,组Ⅰ给予对照剂,组Ⅱ给予姜黄素40mg/kg,每天早晚各一次。两组动物均气管切开插入单腔气管导管(ID:3.5mm)建立右侧单肺通气模型,采用容量通气模式(潮气量 12 mL/kg,呼吸频率40 min-1,I:E=1:2)并模拟左侧开胸手术。先双肺通气30min,再单肺通气3h,恢复双肺通气30min。监测两组兔血气及气道峰压,计算氧合指数(OI,PaO2/FiO2)。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分别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评分,测定左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并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组Ⅰ相比,组Ⅱ氧合指数显著升高(P<0.01)、双侧肺损伤评分、肺组织中NO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活力升高(P<0.05)。同组内左侧肺损伤评分、NO、MDA水平高于右肺(P<0.05),SOD活力低于右肺(P<0.05).【结论】单肺通气可导致兔肺氧化应激损伤,且非通气侧肺损伤程度较通气侧肺严重;姜黄素40mg/kg预先给药可减轻单肺通气所致的双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 pulmonary bypass,CPB)在侵犯心脏及大血管的肺局部晚期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左肺下叶周围型肺癌并左房内癌栓1例,左第5肋间前外切口进胸,处理左下肺动脉,左股动静脉转流建立CPB,心脏停搏下摘除左房内癌栓,撤除CPB,行左下肺叶切除。【结果】CPB转流平稳,自动复跳,停机顺利;术后机械辅助通气12h后拔除气管插管,72h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恢复顺利,10个月后仍存活。【结论】对于侵犯心脏及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肿瘤,CPB的应用扩大了手术指征,保证了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有助于实行肺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儿童先心病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8例拟于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矫正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24),组Ⅰ阿片类药物用药为芬太尼,组Ⅱ为舒芬太尼,分别复合咪唑安定、依托咪脂和维库溴胺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除阿片用药不同外,两组其它用药相同。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能、循环变化、阿片药用药量和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诱导后组Ⅱ,HR减慢发生率高于组Ⅰ,两组MAP基本稳定。组Ⅰ芬太尼用量为(382.5±43.2μg),组Ⅱ舒芬太尼用量(33.4±9.7μg),组Ⅱ平均清醒时间和气管拨管时间为(3.2±0.8h)和(4.6±1.3h),较组Ⅰ(相应为4.3±1.1h和5.2±1.4h)为早(P<0.05)。结论:舒芬太尼作为先心病手术的麻醉用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心脏手术麻醉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和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乌司他丁组(U组,n=18).U组将乌司他丁40万单位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自切皮开始静脉输注,30 min内输注完毕,另将40万单位加入CPB预充液中,另外20万单位以4~6万单位/h速率输注至术毕,总量100万单位,C组不用乌司他丁及任何抗纤溶药物.分别于切皮前1 min(基础值,T0),肝素化前1 min(此时U组已用乌司他丁40万单位,T1),术毕(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T4)经颈内静脉导管采血5 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CD62p),用比浊法测定激活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用硅藻土激活剂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记录患者术后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 组间GPⅡb/Ⅲa、CD62p和PT,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同种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U组APTT在T1、T3和T4均缩短(均P<0.05).与C组比较,U组:APTT在T1~4均缩短(均P<0.05),体外循环中ACT缩短,补充肝素量增加(P<0.01).结论 乌司他丁对血小板聚集和活性无影响,它能缩短APTT及肝素化后的ACT,增加CPB中补充肝素量,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该实验所用剂量未见减少CPB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的损伤及血浆ET 1 /NO平衡的影响。方法  40例心血管择期手术病人 ,在全麻中低温CPB下手术。分为先心病Ⅰ组 (n =2 0 )和心脏瓣膜病Ⅱ组 (n =2 0 )。于术前至术后 3d共 7个点采血 ,测定血浆TM、ET 1和NO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血浆TM在CPB期间和术后 1d均显著增高 (P <0 .0 5和P <0 .0 1 ) ,手术结束时达最高 ,Ⅰ组为 ( 4 .88± 1 .1 2 )ng/ml,Ⅱ组为 ( 8.34± 1 .84)ng/ml,于术后 3d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 ;两组病人CPB后ET 1都非常显著增高(P <0 .0 1 ) ,Ⅰ组手术结束时达最高为 ( 1 2 9.0 4± 2 2 .2 9)pg/ml,Ⅱ组停CPB时达最高为 ( 1 5 6 .6 2± 2 9.6 6 )pg/ml,两组至 3d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 ;而两组NO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在心血管CPB手术中 ,CPB可导致机体急性全身性VEC损伤 ,这种损伤可持续 2 4~ 48h ,大约 72h恢复 ;CPB可致血浆ET 1 /NO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