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胸部仿真体模评价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不同重建方法对肺磨玻璃结节检出的影响。方法:对置入模拟结节的仿真体模进行DTS扫描后,采用位移叠加法(shift-add,SA)及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2种方法分别重建图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阳性结节进行计数,分析2种方法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结果:FBP(thickness++)及SA对肺结节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1.67%、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P 5种重建模式中FBP(thick-ness)的结节检出率稍高于其它4种模式,5种模式的结节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TS是CT及胸片的重要补充,FBP对肺结节检出优于SA。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孤立性肺结节的结构特征、周围征象,及其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并同时阐述了CT动态增强、CT灌注成像、CT引导穿刺活检等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技术(DBT)联合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行FFDM摄影并加照DBT摄影的乳腺癌病人资料,对常规FFDM图像(头尾位+内外斜位)诊断结果,与联合(常规FFDM图像外和DBT图像组作为补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记录2组图像中病灶的显示、边缘细节及周围征象显示等情况,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对病变进行评估。结果:常规FFDM图像诊断恶性病变46例,良性病变24例;评价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约66%;联合诊断恶性病变57例,良性病变13例;评价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约81%。2种评价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检查技术能够提高乳腺癌病灶的显示及诊断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CT能谱技术在肺动脉、肺静脉与肺结节融合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56例直径小于3 cm的肺磨玻璃(ground glass nodule,GGN)结节术前行肺血管与结节融合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使用CT常规扫描,观察组使用CT能谱扫描及能谱后处理技术,对比分析2组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优劣,另外观察组内用能谱扫描的数据分别生成一组60 keV和74 keV的单能量数据,进行组内对比。结果:28例60 keV单能量成像观察组肺动脉、肺静脉及肺结节全部清晰显示,利用融合成像技术能明确展示三者的关系。对照组有7例不能完整显示远端供血及回流血管与肺结节的联系,另外21例虽能显示三者关系,但远端血管结构显示清晰度均不及60 keV单能量成像观察组,通过CT值、信噪比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观察组60 keV和对照组比较,及观察组内的60 keV和74 keV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 60 keV单能量成像在肺动脉、肺静脉与肺结节融合成像中效果优于常规CT扫描。  相似文献   

5.
罗艺  余建群  彭礼清  张文钊   《四川医学》2021,42(9):937-942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对肺不同分区的结节及其大小、密度对AI检出结节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20例胸部CT图像,由2名高级影像诊断医师确定的真性结节数与AI检出的结节数进行比较,按照肺不同分区、不同最大径和不同密度记录真阳性结节数、假阳性结节数和假阴性结节数,并计算真阳性结节检出率(TPNDR)、假阳性结节检出率(FPNDR)、假阴性结节漏检率(FNNMR),并对以上不同分组间AI检出结节的TPNDR、FPNDR、FNNM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AI在肺不同分区的TPNDR、FPNDR和FNNMR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AI在胸膜下区的TPNDR(97.1%)、胸膜粘连区的FPNDR(31.6%)和肺门区的FNNMR(19.8%)显著高于同组其他肺分区((印)P(正)<0.05)。(2)AI在不同最大径分组的TPNDR、FPNDR和FNNM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但各结节最大径分组中,TPNDR、FNNMR在各肺分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5 mm≤最大径≤10 mm组和10 mm<最大径≤30 mm组的FPNDR在各肺分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AI对不同大小结节的TPNDR在胸膜下区的较高,对较大结节(最大径≥5 mm)的FPNDR在胸膜粘连区较高。(3)AI在不同结节密度分组的TPNDR、FPNDR和FNNM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但各结节密度分组中,TPNDR、FPNDR和FNNMR在各肺分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AI对磨玻璃结节的TPNDR在肺门区最高(96.3%,(印)P(正)=0.011),FPNDR和FNNMR在胸膜粘连区最高(62.5%,(印)P(正)=0.000;18.2%,(印)P(正)=0.011)。AI对部分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的TPNDR均在胸膜下区最高(94.0%,(印)P(正)=0.035;99.7%,(印)P(正)=0.000),FNNMR均在肺门区最高(19.0%,(印)P(正)=0.035;27.6%,(印)P(正)=0.000),对部分实性结节的FPNDR在中央区最高(28.8%,(印)P(正)=0.016),对实性结节的FPNDR在胸膜粘连区最高(27.4%,(印)P(正)=0.002)。结论结节位置对AI检出结节效果存在影响,结节的大小、密度对AI检出结节效果不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定性诊断是临床上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以往文献多介绍SPN的CT表现 ,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价值的报道亦较少 ,现将我院在这方面的初步研究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40例SPN病例全部经手术病理或血管造影证实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14例。年龄24~72岁 ,平均55±2岁。恶性结节26例 ,其中鳞癌8例 ,腺癌10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 ,未分化癌5例 ;良性结节14例 ,其中结核瘤9例 ,炎性假瘤4例 ,动静脉瘘1例。2.方法 :仪器采用东芝600HQCT机 ,上海信谊药厂的60 %泛影葡胺或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 SPN)高分辨CT征象对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29例SPN(恶性结节88例,良性结节41例)的高分辨CT征象,对不同征象在良恶性SPN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指标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恶性SPN的CT征象中前3位依次为毛刺征、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均高于在良性SPN中的发生率(χ2=26.590、33.661和5.125,P均<0.05)。当选择毛刺征、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3种征象中的任意3个联合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时,毛刺征和分叶征联合指标的鉴别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76和0.92,均高于单一CT征象鉴别诊断效能,3种征象联合鉴别诊断的敏感度未变,而特异度、准确率均下降。结论:高分辨CT能够清晰显示SPN的形态特征,毛刺征联合分叶征能够提高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肺四期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四期动态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03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48例建立肺四期扫描时相的肺孤立性结节(SPN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5~88岁,平均58.4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性质。其中肺癌30例、肺结核瘤10例、肺炎性结节8例。所有肺结节均先行常规肺部病灶平扫后加局部3~5 cm薄扫,再经肘前静脉注入100 m l碘造影剂(欧乃派克),注射速度2.5 m l.s-1,对SPNs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分析48例患者SPNs病灶平均平扫、肺四期的CT值及差值,增强程度及强化模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与结核瘤平扫与增强四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最大净增值平均为42.11 HU,结核瘤最大净增值平均为9.17 HU,炎性结节最大净增值平均为63.03 HU。肺结节动态增强中,以最大CT净增值15 HU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对定性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5%、准确性为79%。结论(1)肺结节四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绝对增强值可以作为判断良、恶性结节的一个指征;(2)肺四期动态增强对肺结节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能有效鉴别小肺癌和结核瘤,对肺炎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可结合时间密度曲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全部病例均做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13例肺癌的cT征象中,12例有分叶征,8例有毛刺征,7例有胸膜凹陷征,8例有空泡征,2例有支气管充气征,6例有血管集束征。结论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高分辨率CT征象具有重要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肺纹理移位在肺小结节CT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全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37-1338
目的:探讨肺纹理移位在肺结节CT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有病理结果或经临床证实的直径小于3 cm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病灶边缘光整程度研究肺纹理移位与病灶性质的关系。结果:用肺窗观察到有肺纹理移位现象的病灶共24例,占80%。肺纹理聚拢18例,推移6例,其中肺纹理聚拢且病灶边缘光整的共7例,全部为炎性病灶。肺纹理推移的6例全部为非炎性病灶。结论:肺纹理移位可作为肺内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参考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三维技术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特征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VR、MPR、MIP方法重建图像,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45例SPN患者,其中良性结节组16例,均为结核结节;恶性结节组29例,肺腺癌12例,肺鳞癌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小细胞癌1例,转移癌2例。VR成像在显示病灶边界、内部结构和胸膜凹陷征图像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MIP在显像病灶边界和周边血管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轴位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0.0%,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的符合率为97.7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CT问世以来,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有很大帮助,特别是HRCT(HighresolutionCT)对其有非常大的诊断价值。本文通过对18例在常规扫描中发现的肺孤立结节进行HRCT及靶CT扫描后进行分析。认为:HRCT对结节的密度、形态及内部结构和结节同周围血管,支气管的关系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使用靶CT较放大的图像更清晰。1 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1993~1999年间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的常规CT、HRCT扫描,其中18例进行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癌性结节,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48~76岁,平均56岁。采用Somato…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及诊断。方法:对34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孤立性肺结节CT的表现为:①结节边界清楚,可有深分叶,边缘可见针尖样细毛刺;②结节内可见空泡征及空洞;③可见血管集束征、周围肺纹理无增多改变;④结节邻近胸膜可出现胸膜凹陷征,贴近胸膜的病变可沿胸膜生长;⑤肺内结节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节肿大,直径大于10mm或其他脏器转移。结论:CT检查有助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TOMOS)技术在口腔有固定金属假牙的颌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多层螺旋CT (MSCT)进行对照。方法回顾分析口腔有固定金属假牙患者的TOMOS及MSCT的影像资料,每组各25例,观察曝光时间、患者受辐射剂量及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OMOS组的曝光时间为(0.700±0.050) s,明显少于CT组的(6.267±0.709) 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912,P<0.01);TOMOS组患者受辐射有效剂量为(0.033±0.004) mSv,明显低于CT组的(1.667±0.537) mSv,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812,P<0.01);对下颌角及升支病变显示,TOMOS明显优于MSCT。结论 TOMOS检查方法实用、便捷,其辐射剂量不到CT的2%,在有金属假牙者的下颌角及升支病变的检查优势明显,可部分代替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陈东  葛湛  何学军  黄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1984-1986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和诊断肺结节中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方法:对72例体检经常规剂量扫描中发现肺结节患者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薄层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按<5mm,5mm~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并部分做出定性诊断,再与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低剂量、薄层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三者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而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结节的检测结果在总体上略占优势,但是三者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低剂量加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检出中推广应用,但仍需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陈东  葛湛  何学军  黄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395-2397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和诊断肺结节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法:对72例体检经常规剂量扫描中发现肺结节病人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薄层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按<5mm,5mm~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并部分做出定性诊断,再与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低剂量、薄层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三者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而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结节的检测结果在总体上略占优势,但是三者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低剂量加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检出中推广应用,但仍需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比较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于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50例未经治疗的直径≤3.0cm的肺孤立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和良性结节组,分别进行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计算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通透性值(Permeability,PMB)。同时绘制同层面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判断结节良恶性,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各灌注参数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发现恶性结节34例,良性结节16例。两组结节的各灌注参数差异显著,P〈0.01;同层面结节的TAC曲线良恶性差异显著,有助于提示结节性质,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和通透性值(PMB)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8.24%,87.50%;90%,94.12%,81.25%;94.00%,91.12%,100.00%;86.00%,94.12%,68.75%。结论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为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超  韦菊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879-881,884
目的:统计分析孤立性肺结节周边结构CT征象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3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肺结节病例,行常规和对病灶局部薄层扫描,按照良、恶性进行分组,对良、恶性肺结节周边征象进行分类统计,包括分叶征、血管切迹征、棘突征、毛刺征、边缘锐利、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阳性支气管征、晕征、卫星灶征、充血征、引流线征等12个邻近肺野征象。比较不同征象在良、恶性结节中出现的百分比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43例病例中,良性病变44例,恶性病变99例,除阳性支气管征和绒毛征外,其他周边结构征象在良、恶性肺结节中差异均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结论:绝大多数孤立性肺结节的周边征象对诊断有价值。阳性支气管征和绒毛征在良、恶性结节中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乳腺钙化的检出率,分析两种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评价DBT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钙化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有乳腺钙化的乳腺224例,均采用FFDM(FFDM组)及DBT(DBT组)进行摄片,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FFDM与DBT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钙化病变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DBT检出血管钙化显著高于FFDM组(P<0.01),而纤维腺瘤、乳腺腺病、脂肪坏死、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BT检出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均高于FFDM组(P<0.05),而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R1、ACR2型钙化灶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ACR3及ACR4型钙化灶的检出率,DBT均高于FFDM(均P<0.05).结论 DBT较FFDM对某些良性钙化及恶性钙化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致密型及多量腺体型乳腺钙化中具有较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