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中轻、重度子痫前期是子痫前期的两个阶段,不能完全割裂开来,随着妊娠的继续轻度子痫前期有可能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那么其血液、凝血系统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液高凝状态已经由国内外多个临床研究所证实,是凝血与抗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4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2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38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42例为正常妊娠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T、aPTT、T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Fbg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L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DW、MPV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D-D、vWF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呈高凝状态,产前测定凝血指标、血小板指标,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1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2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20例为正常妊娠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T、aPTT、TT、PLT水平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T、aPTT、TT、PLT水平降低越明显(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Fbg、PDW、MPV水平比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Fbg、PDW、MPV水平升高越明显(P0.05)。试验组总不良妊娠结局高于对照组(16.67%vs 5.00%)(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凝血状态,产前定时监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对预防及治疗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正常妊娠妇女早、中、晚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变化,了解正常妊娠期凝血系统变化规律,并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门诊选取妇女,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共150例.正常非孕妇女50 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各检测1次;正常孕妇50例,分别于妊娠10~14周、20~24周、30~34周检测.结果 ①PLT:妊娠期PLT总体呈下降趋势,至妊娠晚期PLT明显减少,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LT又有显著减少.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当PLT≤110×109孕产妇并发症显著增加、围生儿预后较差.②MPV:妊娠早、中期MPV减小,至妊娠晚期MPV反相增大,重度子痫前期患者MPV增大显著.③D-D:妊娠期D-D值明显升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D-D值升高显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病率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当D-二聚体>600μg/L时孕产妇并发症较多、围生儿预后较差.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液呈现病理性高凝状态,PLT的显著下降、D-D的明显升高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5.
何幼庆 《浙江医学》2009,31(3):402-40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乐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心力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已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子痫前期、子痫是早产、宫内胎儿死亡、死产、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得到及时控制,我科对15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实行积极有效的产前、产后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利娟 《中外医疗》2013,32(20):40-40,43
目的探讨研究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子痫前期患者80例分为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各40例,另选同期正常妊娠妇女6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对3组进行凝血四项和血小板四项检测。结果正常妊娠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PT、APTT、TT、Plt、PCT依次下降,Fib、MPV、PDW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可准确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进展,准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子痫前期/子痫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子痫前期/子痫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胎盘浅着床、免疫因素、遗传因素、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凝血与纤洛系统失衡、营养失调、胰岛素抵抗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影 《北京医学》2013,35(7):589-590
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国内外凝血酶时间研究显示,多种因素可导致其发生,目前HDCP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2].但是,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因素所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良乡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74例HDCP患者,通过检测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在单纯性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期患者和健康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小板分析参数与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和凝血相关参数的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翀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52+155-152,15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中子痫前期、子痫表现为妊娠20周后血压和尿蛋白持续升高,发生母体脏器功能不全或胎儿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孕妇常由于血液粘度增高,全身小血管痉挛,血流缓慢,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并纤溶功能改变而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属于妊娠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母婴安全。近年来,我院妇产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效果较为理想,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的疾病,约9.4%的孕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子痫前期,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体型矮胖、有慢性高血压和家族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有关,可并发心肺功能衰竭、产后出血、产后DIC等严重并发症,故有学者提出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损伤致使血管痉挛等凶素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1-2].本研究通过测定子痫前期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凝血功能,并与正常孕妇进行比较,探讨脂代谢调节和凝血功能异常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正常妊娠晚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凝血相关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孕周的关系.方法 收集7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14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血栓烷B2(TXB2)检测.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LT、PT、APTT、FIB显著下降(P<0.05或P<0.01);MPV、D-D、F1+2、TXB2显著增加(P<0.01).②重度子痫前期组(n=53)与轻度子痫前期组(n=23)比较,FIB显著下降(P<0.01);D-D、F1+2、TXB2显著增加(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n=40)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n=36)比较,PT缩短、FIB下降、TXB2上升(P<0.05);D-D、F1+2上升(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明显高凝状态;FIB、D-D、F1+2、TXB2可以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凝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早发型子痫前期较晚发型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包括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足月)孕妇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及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及统计学分析比较,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2例正常晚孕组和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96例正常晚孕组和14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TT、APTT、AT-Ⅲ、PLT、PCT下降(P<0.01),FBG、MPV、PDW,P-LCR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痛前期组及子痫组比较:AT-Ⅲ、PLT依次降低(P<0.05或P<0.01),FBG、MPV、PDW含量逐渐升高(P<0.05或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比较:TT、AT-Ⅲ、PLT下降(P<0.05或P<0.01);FBG、MPV升高(P<0.05或P<0.01).结论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比正常孕妇更具有血栓形成倾向.②早发型子痫前期比晚发型更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血浆蛋白水平与凝血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3月于本院分娩单胎HDP患者109例及对照35例,HDP病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3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5例,收集以上各组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与凝血功能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蛋白血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平均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组(F=2.85,P=0.022),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各组(χ2=20.975,P<0.001).在凝血功能方面,各组在血小板、PT、APTT、FIB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仅在低血小板血症比例中存在差异(χ2=19.442,P<0.001).结论 HDP患者血浆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较正常孕妇发生明显变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易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和低血小板血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及凝血功能对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其中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以往统称为妊娠高皿压综合征、妊娠中毒征、妊赈尿毒症等.是孕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它是危害孕产妇及胎婴儿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对2009年~2010年158例妊高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宋改让 《医学综述》2008,14(19):2987-298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子痫前期/子痫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胎盘浅着床、免疫因素、遗传因素、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营养失调、胰岛素抵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任丹玉  王永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698-2704
背景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用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最佳截断值可以筛查子痫前期,但目前对测试结果的解释常常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对子痫前期及其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分娩的32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包括健康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4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8例及重度子痫前期组131例。比较四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PLT/MPV)〕。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对子痫前期及其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四组孕妇间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新生儿体质量、凝血功能指标(PT、APTT、INR、FIB)、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PLT/M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TT、MPV、PDW对子痫前期有辅助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0.63、0.66,P<0.05〕;APTT对子痫前期严重程度有辅助诊断价值(AUC=0.67,P<0.05);联合检测PT、APTT、INR、FIB、PLT、MPV、PDW、PCT、PLT/MPV对子痫前期及其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价值较高(AUC分别为0.78、0.75,P<0.05)。结论 APTT、MPV、PDW对子痫前期有辅助诊断价值,APTT对子痫前期严重程度有辅助诊断价值,联合APTT和其他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对子痫前期及其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林雅真 《医学综述》2011,17(15):2331-2333
妊娠期血液系统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子痫前期患者则出现异常高凝状态并具血栓形成倾向,导致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从而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等不良妊娠结局。高凝状态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监测子痫前期血栓前状态的临床指标变化,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凝治疗,预防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对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及改善胎儿预后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此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凝血功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发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妊娠高血压的分类标准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及重度子痫前期组23例,择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凝血功能及其与发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逐渐升高状态,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呈逐渐降低状态(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较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逐渐减少状态(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程度与MPV、PDW、FIB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02、0.514和0.474,P<0.05),而与APTT、PT呈负相关关系(r=-0.589和-0.678,P<0.05),但与PLT无相关性(r=-0.162,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程度与MPV、PDW、FIB水平呈正相关关系,APTT、PT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临床通过检测妊娠期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可辅助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黎德群 《华夏医学》2009,22(6):1103-110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本病以妊娠20周以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患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是导致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对本院2007年1~12月收治的60例妊高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