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动力障碍中虚证辨证施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以胃脘胀满或不适、早饱、嗳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属祖国医学“胃痞”之范畴,其病位在脾胃,多由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气郁壅塞,胃气上逆而致。故治疗上以脾胃升降理论为指导,从调节脾胃气机入手,已得到普遍共识。然肝升肺降与脾胃升降关系密切,并在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从基础理论并结合临床就肝肺升降理论在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探讨如下。1 肝升肺降主导机体的气机升降在人体五脏之中,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肺主气,司呼吸;肝主升,肺主降。肝肺的生理功能决定了其对整个机体…  相似文献   

3.
胃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起搏器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起搏器组和西沙比利组2组,前组给予起搏器治疗,1次/日,30分钟/次;后组给予口服西沙比利5mg,3次/天,共20天。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积分变化,并记录胃电频率、正常及异常胃电节律百分比等胃电参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起搏器组在改善嗳气、早饱等症状方面优于西沙比利组(P<0.05),但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除西沙比利组对空腹胃电频率改善不明显外,其它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两组治疗后对正常胃电频率百分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5),但起搏器组比西沙比利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起搏器可明显改善胃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及胃电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4.
胃肠动力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胃肠动力障碍的药物治疗贾博琦胃肠动力障碍主要包括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轻瘫和反流病。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dyspepsia)又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系指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痛、早饱、腹胀等持续2年以...  相似文献   

5.
力胃颗粒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目的 观察力胃颗粒对实验动物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力胃颗粒对动物胃排空、肠推进及胃内压力的影响,研究其促胃肠动力作用.给小鼠ig饲料糊,观察力胃颗粒ig对胃排空率的影响;给小鼠ig炭末,观察力胃颗粒ig对肠推进率的影响;给小鼠ip盐酸多巴胺导致小鼠胃排空延迟,观察力胃颗粒ig对胃内酚红残留率的影响;给小鼠ip盐酸多巴胺导致小鼠肠胃反流,观察力胃颗粒id对胃内酚红残留率及肠胃反流量的影响;利用胃内安置水囊法观察力胃颗粒id对胃内压的影响。结果 力胃颗粒10g/kg及5g/kg可显著抑制小鼠饲料糊胃排空,胃排空率分别为(43.8±13,9)%及(44.7±20.2)%,与空白对照组(61.4±12.9)%比,均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胃力对胃动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胃动力障碍患者60例,应用胃力(主要由柴胡、厚朴、枳实、大黄、仙鹤草等12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其中胃窦动力低下18例(30.0%),胃动过速8例(13.3%),胃动过缓20例(33.3%),幽门开闭异常14例(23.3%),伴肠液(胆汁)反流者16例(26.7%),胃下垂者8例(13.3%)、男32例,女28例,年龄20岁~69岁,其中30岁~59岁者42例(70%),病程1wk~2a.临床表现为饱胀50例,早饱42例,上腹痛44例,嗳气32例,便干41例.1mo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胃窦动力及幽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吗丁啉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经胃力治疗1mo后,临床症状痊愈4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18例胃窦动力低下中16例转为正常,8例胃动过速中7例转为正常,20例胃动过缓中18例转为正常,14例幽门开闭异常中12例转为正常,胃动力障碍总有效率为88.3%.吗丁啉组40例,临床症状痊愈16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力能促进、调整胃肠动力,对胃动力障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和胃胶囊对实验大鼠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和胃胶囊对胃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左旋精氨酸(L-Arg)造成胃电、胃肠激素的异常,同时给予和胃胶囊灌胃,观察和胃胶囊对L-Arg所致大鼠胃电、胃肠激素异常的改善作用。结果:和胃胶囊能有效抑制L-Arg引起大鼠血清及胃粘膜一氧化氮含量的升高(P〈0.05),对L-Arg所致的大鼠胃电地血浆胃动素水平下降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P〈0.05~0.01)。结论:和胃胶囊对L-Arg所致大鼠胃动力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异常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常见的症侯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最近发表的功能性胃肠道紊乱的罗马Ⅱ分类体系是以症状为基础的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Ⅱ分类体系标准,FD的诊断标准为在过去的12mo里,有顽固的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正中疼痛不适,这些症状至少持续12wk,但不一定连续(例如1wk内仅1d);通过内镜证实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症状;也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消化不良可以通过排便缓解或同大便的频度或形状的变化有关。该标准还将FD存在的主要症状分为3种亚型:①溃疡样消化不良型:以集中在上腹部的疼痛为主要症状;②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以集中在上腹部的非疼痛性不适为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感、早饱、恶心;③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和促胃动力药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DM)胃动力变化和观察西沙必利对DM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对74例2型DM患者以SPECT显像技术用核素标记~(113)In液体试餐、~(99m)Tc固体试餐测定胃半排空时间(GET_(1/2))和进行胃电图(EGG)检查,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结果 (1)22例FBG≤7.8mmol/L的糖尿病患者,未见GET_(1/2)延迟;52例FBG>7.8mmol/L的糖尿病患者,36例(69.2%)固相GET_(1/2)延迟,其中14例伴液相GET_(1/2)延迟(P<0.01)。(2)正常对照组和DM组的空腹和餐后胃电图主频、平均过零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餐后振幅均显著高于空腹(P<0.05)。DM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3)FBG>7.8mmol/L的DM患者,核素胃排空(RGE)与EGG相关。(4)36例DM胃轻瘫分两组:A组降糖药加西沙必利和B组单用降糖药用药4周。A组对胃轻瘫有效率85%,B组无效。结论FBG与DM患者胃排空呈负相关;血糖控制不良的DM患者,RGE与EGG相关;西沙必利对DM胃轻瘫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胃电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郑雄  李健  王秀玲  陈秋夏 《胃肠病学》2003,8(6):358-360
背景:胃电起搏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项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新方法,其疗效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胃电起搏治疗对胃动力障碍患者胃肌电活动和症状的影响,以评估其对胃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行胃电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胃电图检查和症状评估。结果:胃电起搏治疗后,患者的餐前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46.9%±21.6%)与治疗前(41.9%±16.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餐后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78.7%±16.6%)则显著高于治疗前(57.5%±28.6%,P<0.01);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胃电起搏治疗能在短期内改善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节律紊乱和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胃胶囊对胃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左旋精氨酸(L-Arg)造成胃电、胃肠激素的异常,同时给予和胃胶囊灌胃,观察和胃胶囊对L-Arg所致大鼠胃电、胃肠激素异常的改善作用。结果和胃胶囊能有效抑制L-Arg引起大鼠血清及胃粘膜-氧化氮含量的升高(P<0.05),对L-Arg所致的大鼠胃电波幅对血浆胃动素水平下降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P<0.05~0.01)。结论和胃胶囊对LArg所致大鼠胃动力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12.
常见胃肠动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常见胃肠动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柯美云临床上胃肠动力疾病常见,不少患者为胃肠动力障碍所困扰,多处求医。内镜和影像检查的迅速发展以及胃肠动力疾病的基础研究和检查方法的开展,使胃肠动力疾病有可能得到认识和诊断;同时,新药的出现,使动力疾病的治疗也有了可观的进...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是糖尿病较易累及的主要系统之一。约50%~76%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而糖尿病胃轻瘫(DGP)的发病率也高达30%~50%。其机制主要与高血糖及其导致的自主神经神经病变、胃肠神经元病变、胃肠平滑肌细胞变性凋亡、Cajal细胞数量减少、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关,此文就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运动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胃的运动在消化间期及摄食状态下都起着独特作用.在消化间期,胃内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被逐渐排空;进餐后,胃改变其肌肉伸缩状态及内压来适应和容纳食物的涌入,然后进行机械研磨,将食物颗粒与胃液混合,并逐步以适于消化的速度排入十二指肠.1胃的功能分区根据胃运动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胃大部切除者的远期并发症、健康状况及与胃癌的关系,并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对66例因溃疡病、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施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进行随访复查,并对其并发症和目前健康状况作评估。[结果]6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残胃炎,胆汁反流24例(36.3%),溃疡病10例(15.1%),营养不良9例(13.6%),贫血6例(9.1%),息肉和肠黏连各2例(3.0%),残胃癌3例(4.5%),食管癌1例(1.5%),大部分病例有1~3种重要并发症、合并症,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结论]良性疾病作胃大部切除10年以上者,除均有残胃炎外,可并发胆汁反流、溃疡复发、营养不良等,发生癌变占6.1%。目前,对溃疡病等采用PPI治疗效佳、安全。因此,作胃大部切除的指征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患者胃动力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常伴有胃动力障碍,如腹胀、食欲不振、早饱、反酸、恶心、腹泻、便秘等,导致进食减少,营养不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与胃肠动力的关系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主要介绍肝硬化患者的胃动力改变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胃动力障碍的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动力障碍的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在胃动力障碍的治疗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此往往重视不够[1] 。胃动力障碍患者都有腹胀、腹痛、恶心或呕吐等 ,严重影响食欲 ,但全身营养维持仍然主要经口饮食。只有很小一部分症状极为严重的患者 ,才可能需要肠道营养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于能经口饮食的患者 ,要特别注意改进饮食的质与量 ,以利于胃排空。液状食物比固体食物排空要快 ;脂肪和多纤维素食物则延缓胃排空。因此 ,少量、多餐、低脂、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可以减轻患者上腹部饱胀、早饱和恶心。避免进食生葱…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亦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临床上一般分为5型,以胃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多见。笔者从1994年3月至今运用中药健脾行滞法治疗胃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结缔组织及精神等全身性疾病。治疗组42例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15~79岁,以20~40岁居多;病程30d~22年;伴有肠道易激综合征(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运动功能障碍之间关系.方法对3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体表胃电图检查,采用计算机分析其平均胃电频率,以(3.06±0.1)次/min为正常.由于临床上无法设立正常或空白对照,故将该组患者的胃电频率与正常值作差异性u检验.结果3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25例胃电频率<2.96次/min,正常7例,2例>3.16次/min,胃电频率异常率为79.3%.34例胃电平均频率为(2.817±0.125)次/min,与正常值作均数u检验,u>1.96,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运动功能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运动功能障碍之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月龄段大鼠胃机械-电活动变化及胃肠粘膜,脑组织中GAS,MTL,VIP水平。方法:用Maclab数据分析系统,描记不同月龄组大鼠胃内压力曲线及胃平滑肌可传导电刺激阈值,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粘膜及脑组织中GAS,MTL,VIP水平。结果:老龄组胃内张力及收缩波幅下降,电刺激阈值明显升高,胃肠粘膜中激素水平变化不大,脑组织中主要表现为下降趋势,结论:老化过程中胃运动功能及脑组织中胃肠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