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喘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对热性喘咳的临床疗效,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压榨、蒸馏、煎煮、浓缩等法制成口服液。结果观察组44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64%,χ2=5.62,P<0.05。结论定喘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阴润肺口服液对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感冒后咳嗽病例分为2组:试验组69例口服养阴润肺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次;对照组68例口服川贝枇杷糖浆,每次10mL,每日3次;疗程均为10d。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咳嗽、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黏或夹血丝方面较对照组有改善;而痰液性质、咽干口燥方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润肺口服液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理气复胃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对制备工艺中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蒸馏条件,以及其他药材的煎煮工艺,醇沉条件,增溶剂的选择和溶液pH值进行考察,以确定该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对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蒸馏采用二次蒸馏法;其他药材煎煮过程为三次,第一次用水10倍,煎煮1小时,第二次用水5倍,煎煮0.5h,第三次用水5倍,煎煮0.5h,共2h;醇沉浓度为75%;以0.6%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药液pH值为5.0~7.0的工艺条件,即可制得产品质量稳定的理气复胃口服液剂。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所制得理气复胃口服液符合药典对口服液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养阴清胃口服液水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怀清  黄文超  李彬 《中国药房》2005,16(6):426-427
目的 :优选养阴清胃口服液的水提工艺。方法 :考察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采用正交试验 ,以浸出物重量和芍药苷含量为指标考察水提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 :养阴清胃口服液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处方药材煎煮前浸泡30min ,然后对防风和藿香先提取挥发油2h ,再将药渣同其它药材共同煎煮 ;加8倍药材量的水提取3次 ,每次1 .5h。  相似文献   

5.
李航  李鹏  卢海波 《中国药业》2002,11(8):71-71
目的:介绍胃炎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其对急、慢性胃炎等各型胃炎的临床疗效,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煎煮、提纯、浓缩等法制成口服液。临床观察采用甲氰咪胍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73例,胃粘膜病理细胞学改变总有效率76.7%,甲氰咪胍对照组总有效率54%,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胃炎口服液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乳炎康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乳炎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质控标准及治疗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蒸馏、煎煮及高速离心法制备口服液。口服,每次10-30ml,tid,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乳腺炎病人100例,总有效率为97%。结论:本品制备工艺简单,临床应用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海带颗粒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雪申  毛德刚  薛海萍 《医药导报》2005,24(10):930-932
目的提高海带颗粒工艺、质量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干浸膏得率和海带中碘、褐藻酸钠含量为指标进行工艺设计,并观察其应用于临床的疗效。结果加水提取2次,第1次加水量为13倍,沸后煎煮时间为1.0 h,第2次加水量为11倍,沸后煎煮时间为1.0 h。降血压临床总有效率为80.0%。结论海带颗粒制备工艺方法可靠,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润咽合剂并通过临床证实其疗效。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润咽合剂,与罗红霉素片临床对照应用,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9.0%。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煎煮法制备润咽合剂工艺合理,成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刘文丽  张春宝  何芳 《河北医药》2009,31(18):2486-2487
养阴润肺口服液是由百合、百部、麦冬、北沙参、浙贝母、桑白皮、金银花、枇杷叶、黄芩、夜交藤、生甘草11味中草药组方研制而成,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肺阴亏虚所致的久咳不愈、少痰或痰带血丝,夜问咳嗽难以入眠,效果较好。本文在原汤剂的基础上,将其改制成口服液,以提高疗效,并方便携带和保存。以主药黄芩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口服液工艺。将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军荣  白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92-3093
目的:研究制备胃肠炎口服液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制备胃肠炎口服液,与复方黄连素对照应用,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观察治疗泄泻,总有效率为96%,优于复方黄连素。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量稳定可控,组方合理,临床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肝利黄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用回流法及减压提取、浓缩等法制成口服液,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治疗,设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例238例,总有效率87.81%;对照组122例,应用肝苏颗粒治疗,总有效率72.13%.结论:制备工艺合理,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弱视明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多糖含量、总多糖的转移率、出固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煎煮工艺;以浓缩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第1次1.5h,加8倍水;第2、3次分别为1.0、0.5h,加5倍水;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15,醇沉浓度为50%,静置时间16h。结论:该工艺简便,制成成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3.
廖庆文  马莉  金城 《中国药房》2010,(43):4078-4080
目的:优选左金丸生物碱部位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得膏率以及三者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并确定醇沉浓度。结果:最佳提取精制工艺为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h,70%乙醇沉淀。结论:该提取精制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黄蛭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药材按处方比例经水煎煮、浓缩、醇沉等,制备成口服液.用薄层色谱法对主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并观察其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合理;治疗组(150例)对高血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150例)对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2.67%(P<0.05).结论:本品制备工艺简便,制剂质量稳定,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路玫  莫可元 《中国药师》2004,7(6):442-443
目的:优选复方参仲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于生药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0 h,醇沉浓度为70%。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福立得口服液,建立质量标准并进行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确诊为钙、锌、铁缺乏的儿童患者服用福立得口服液治疗.结果: 福立得口服液治疗缺钙有效率97.7%,治疗缺铁有效率98.0%,治疗缺锌有效率96.8%.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易控,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润咽合剂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润咽合剂,与罗红霉素片临床对照应用,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8%,对照组总有效率88.9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煎煮法制备润咽合剂工艺合理,成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易生富  陈兵  孙亚楠 《医药导报》2014,33(3):382-385
目的优化血脉疏通口服液水提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实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以黄芪甲苷、总多糖及80%醇浸出物量作为指标值。结果煎煮次数和加水量对黄芪甲苷、总多糖及80%醇浸出物量具显著影响,优选煎煮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加12倍量水,煎煮0.5 h。结论该实验确定了血脉疏通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选丹瓜护脉口服液水提及醇沉精制工艺,为制剂生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丹参素钠、芍药苷为指标,优化丹瓜护脉口服液水提取和醇沉工艺.结果 丹瓜护脉口服液的水提取最佳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1h,煎煮2次,1次1h;醇沉最佳工艺为:药液比为1,醇沉分数为50%,醇沉时间72h.结论 采用此工艺丹参素钠、芍药苷的提取量高,稳定性好,为其制剂生产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益骨口服液,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确定处方组成,拟定该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按醇提水沉法制成口服液,并分别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结果 本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9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