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并分析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P300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c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对36例OCD和36例Sch患者及3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ERPs听觉P300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OCD和Sch三组相比潜伏期P2、N2、P3,波幅N1、P2、N2、P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异常以Sch明显.在P300地形分布图上,OCD和Sch患者均为失正态分布,其中OCD表现为以颅顶区能量缺乏或下降为主,Sch表现为左颞区能量缺乏或全脑普遍性能量下降为主.结论ERPs听觉P300能比较客观地反映OCD和Sch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在P300的不同表现源于其不同的认知缺陷类型和不同的病理心理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丹麦丹迪公司KeyPointV2.12诱发电位仪(ERPs),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例急性精神分裂样障碍患者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使用听觉Oddball范式检测P300成分,同时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组进行精神症状评定,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离出几个症状因子。结果 PANSS项目主成分分析显示认知障碍、阴性症状、抑郁症状、敌对/兴奋、妄想/幻觉5个因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300波幅在F2、Cz、P2、T3、T45个记录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P300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组认知障碍因子仅与Fz、T3处P300波幅呈负相关(r=-0.43,P〈0.01;r=-0.33,P〈0.05)。结论 额及颞区P300波幅降低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定程度的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变异及其恢复期的变化。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大脑电生理仪,检测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的P300成分,并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治疗4周后P300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精神分裂症组在四个记录区(C3、C4、Cz、Pz),靶波幅P300均显著下降,P300潜伏期均未见明显差异。患者用药治疗4周后尽管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P300波幅、潜伏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300成分各脑区的广泛变异,P300波幅降低可能是一稳定的素质标记。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亚成分治疗前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事件相关电位P300亚成分的变异及其恢复期的变化。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大脑电生理仪,检测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的P300亚成分,并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治疗4周后P300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在四个记录区(C3、C4、Cz、Pz),靶波幅P3a、P3b均显著下降,P3a、P3b潜伏期在四个记录区均未见明显差异。患者用药治疗4周后尽管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P300波幅、潜伏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B00亚成分各脑区的广泛变异。波幅降低不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在发病初期就已存在,可能是一稳定的素质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的特征。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在6~15岁之间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予P300检测,分别比较P300潜伏期、波幅及面积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Z点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t=2.977,P<0.01);观察组FZ、CZ、PZ、OZ点波幅比对照组降低(t=2.674、2.160、3.834、3.520,P<0.05或P<0.01)。观察组F3点波幅比F4点波幅降低(t=2.492,P<0.05)。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大脑感知容量减低,半球间协调能力以及各脑区间整合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别与联系。方法:应用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生产的ERP仪器,采集并比较28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患者的电位P300,并随访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6月、18月时电位P300。结果:1与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比较,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N1、N2和P2潜伏期延迟,N2、P2和P3波幅降低(P<0.05);2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访提示:随着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精神症状逐渐缓解,电位P300波幅P2及P3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与慢性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陷。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与波幅改善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好转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增高,而研究组改变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证实其更有助于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300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脑电生理学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0对有或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各因子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总分和各因子分、冲动量表(BIS-11)总分、敌意量表(BDHI)总分和各因子分、P300潜伏期及P300振幅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年龄、病期、治疗情况、自杀史、早年不良家庭环境方面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MOAS总分、MOAS自身及对他人攻击因子分、BIS-11总分、BDHI总分、BDHI躯体攻击因子分及易激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研究组中央顶部(Cz)事件相关电位P300振幅比对照组降低,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非攻击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CZ)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提示男性精神分裂症攻击个体可能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奥氮平对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自6~15岁之间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30例正常儿童少年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奥氮平治疗8周,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疾病严重程度.比较2组间P300潜伏期、波幅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PZ点潜伏期(312±60)ms长于对照组(296±21)m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FZ、CZ、PZ、OZ点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对照组PZ点波幅最高(F=7.514,P<0.01).实验组FZ点波幅最低(F=4.095,P<0.05);F3波幅[(3.1±1.6)μV]比F4波幅[(3.5±1.9)μV]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PZ点潜伏期(300±20ms)比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FZ、CZ、PZ、OZ点波幅比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奥氮平能够改善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P300对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具有客观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哲宁  赵风琴 《湖南医学》2000,17(5):329-332
(目的)探讨阴性、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有不同的脑功能异常。(方法)将22例阴性、27例阳性初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100,P200,N200,P300)测查。(结果)阴性组在Fz,Cz,Pz,T7,Ts五个点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和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阳性组在Cz,Cz,Pz,T7,Ts五个点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和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P300 abnormalities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are consistently reported among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s being the most compelling indices of their brain dysfunction, whether they are trait markers or state markers of schizophrenia remains in controversy. To shed a light on this point, we mad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300 among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from no medication until the patients had been medicated for 12 week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3 0 0 电位与智商的关系 ,判定P3 0 0 电位在评价此类患者智力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 4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38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P3 0 0 电位测定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RC)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 0 0 电位波潜伏期延长 ,波幅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WAIS -RC量表测验发现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 (PIQ)及总智商 (FIQ)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P3 0 0 波潜伏期与各智商呈显著负相关 (r =- 0 .2 8~- 0 .33,P<0 .0 5) ,波幅与言语智商及总智商呈显著正相关 (r=0 .2 9~ 0 .32 ,P <0 .0 5)。结论 P3 0 0 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智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作为一项客观的电生理学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_(300)与探索性眼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VERP-P300)与探索性眼动(EEM)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VERP-P300与EEM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VERP-P300和EEM异常率分别为80.0%(32/40)和90.0%(36/40),二者异常的一致率为77.5%(31/40)。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VERP-P300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EEM检测结果中凝视点数和反应性探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RP-P300和EEM检测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27例FD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FD主要症状评分表评分和脑电生理仪测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FD组经四周心理介入(小剂量阿米替林和心理疏导)治疗后,应用上述方法再次评测。结果:F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较健康对照者P3潜伏期延长(P<0.05)、P3波幅降低(P<0.05),FD患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和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较健康对照组均高并有差异(P<0.05),F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P3潜伏期、临床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1)。F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P3波幅呈负相关(P<0.01)。心理介入治疗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和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伴有焦虑抑郁FD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可能介入FD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性别P300各指标的差异,并对其进行追踪研究,探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变特点。方法对病例组71例首发或停药半年以上符合DSM-Ⅳ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思通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对对照组7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病例组急性期未用药时,男性N2P3潜伏期、P2非靶刺激潜伏期长于女性(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的N2P3波幅及P2非靶刺激波幅高于女性(P〈0.05);服药半年后病例组男性与女性相比,P300各指标的差异消失。结论①男女患者大脑兴奋性和信息加工速度均受损,男性受损程度更严重。②N2P3潜伏期、P2非靶刺激潜伏期可能是状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非痴呆帕金森病(PD)患者眼区面孔情绪识别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 检测,探 讨非痴呆PD 患者面孔情绪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以及情绪识别与P300 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8 月—2018 年6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非痴呆PD 患者28 例作为非痴呆PD 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2 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眼区面孔情绪识别测验和P300 检测,观察喜、惊、恐、 悲、厌及怒的识别得分,以及P300 潜伏期和波幅,并比较6 种情绪识别得分与P300 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痴呆PD 组在恐、悲及厌的情绪面孔识别得分较对照组低(P <0.05),非痴呆PD 组 P300 潜伏期较对照组长(P <0.05),波幅较对照组低(P <0.05);P300 潜伏期与恐、悲、厌及怒得分呈负相 关(r =-0.718、-0.614、-0.818 和-0.829,P <0.05),P300 波幅与悲、厌及怒得分呈正相关(r =0.824、0.928 和0.621,P <0.05)。结论 非痴呆PD 患者存在眼区面孔情绪认知功能损害,以恐、悲及厌负性面孔情绪认 知损害为主,进一步证实了基底节参与情绪认知加工的假说;P300 与面孔情绪识别得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P300 潜伏期和波幅是反映早期非痴呆PD 患者情绪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