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人均旁路移植2.42支(1-4支),应用左乳内动脉42支。大隐静脉46支。结果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13.5天。平均住院费用3.5万元。1例术后1周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 OPCAB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经济和临床效果好的手术技术。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鸿伟  沈琦斌 《浙江医学》2001,23(6):341-34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atrerybypassgraft,CABG)目前大多数仍是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随着对体外循环及输血所致并发症的深入认识 ,同时 ,微创手术可简化操作、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 ,近年来已开始采用非体外循环方法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00年6~8月间 ,我们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_pumpcoronaryatrerybypassgraft,OPCAB)3例。现将初步经验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例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就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非体外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予以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OPCABG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中途改体外循环下进行,另2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进行搭桥1~5支(平均3.2),手术时间在2~6 h左右(平均3.3±1.2)h.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在接受OPCABG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有助于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减少一些呼吸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5月有5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OCTTOPUS心脏表面固定器等行OPCABG。结果: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1年1月-2003年7月,我院心胸外科共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102例,其中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OPCABG)100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本文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 ,已在我国逐步兴起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缺血 /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带来的并发症。我院自 2 0 0 1 -0 4~ 2 0  相似文献   

8.
9.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fi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和手术结果。方法:2001年~2002年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23例,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游离左侧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取大隐静脉及烧动脉与回旋支、后降支等其他部位血管吻合。冠状动脉吻合口和近端吻合口分别用7.0Prolene及6-0Prolene缝线连续法缝合。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14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心功能Ⅰ级~Ⅱ级,术后心绞痛复发2例,给子扩冠、抗凝治疗后好转。术后并发右侧脑梗死1例,融栓、抗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是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东涛 《吉林医学》2013,34(17):3328-332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冠心病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治疗组的再次干预、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肾功能不全、心包填塞、心律失常、胸腔积液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有很好的近期疗效,同时并发症少,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对比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兰 《四川医学》2010,31(9):1393-1395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无1例发生心绞痛,3例术后38h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对照组7例术后24h出现心律紊乱,频发室早。其余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防6~36个月,研究组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对照组术后2例13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心律紊乱,频发室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开胸,浅低温全身麻醉.其中13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移植血管61支,人均2.5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5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CABG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慎重选择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决定手术方式、恰当选择移植血管及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高危冠心痛[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SCORE)评分大于或等于6分]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该中心接受OPCABG治疗的73例高危冠心痛患者(高危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手术治疗的78例中低危患者(SinoSCORE评分小于6分,中低危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中低危组相比,高危组的乳内动脉使用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明显增加(P<0.05),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增加(P<0.05).术后69例随访(18.3±8.6)个月,2例死亡.18例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11支乳内动脉桥通畅(11/11),38支大隐静脉桥通畅(38/43).1例患者心绞痛复发行PCI治疗,其余患者无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OPCABG是一种相对微创且安全的手术方式,通过强化围术期处理,可以降低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手术风险,并能取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42例的临床措施。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2例。均在全麻经胸正中切口,采用左乳内动脉和/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心表特殊固定牵开器用于暴露心脏后壁冠状动脉。平均手术时间213m in。8例搭桥2根,27例搭桥3根,7例搭桥4根(2.98根/例),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2±0.6)个。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心肌梗死发生,手术后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者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对有适应证的患者,OPCABG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 ,术前心绞痛 (CCS)Ⅰ级 2例 ,Ⅱ级 7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 2 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 ,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 1例左乳内动脉 (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 ,2 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 ,人均搭桥 3.2支。结果 :2 5例术后随访 6~ 30个月 ,2 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 1例。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BHCABG)对中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例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观察组)与20例体外循环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对照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移植血管数、红细胞输注量、血浆冷沉淀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IABP置入率、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较少,住院总费用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缩短中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对于不适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8.
Passive graft perfusion in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Myocardial protection during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 is a multifactorial problem in which maintaining stable systemic hemodynamics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passive graft perfusion (PGP)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during and after OPCABG as evaluated by cardiac troponin I (CTnl) and hemodynamic indexes. Methods Thirty first-time patients underwent OPCABG under one surge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ssive graft perfusion group (PGP, n=15) received distal coronary perfusion during the anastomosis and immediate graft perfusion after the distal anastomosis. The control group, no graft perfusion group, (NGP, n=15) received no graft perfusion after the distal anastomosis. The results of the two protocols were evaluated by concentration of CTnl and hemodynamic indexes before induction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in their perioperation parameters. The level of CTnl increased postoperatively, reached its peak at 6 hours (P〈0.05) and recovered by the 6 days postoperativ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centration of CTnl in the PG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t 6 and 24 hours (P〈0.01). Compared with the NGP group, cardiac index (CI) in the PGP group was higher at 12 and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P〈0.05). The period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PGP group than in the NGP group (P〈0.05). Conclusion PGP can increase the flow to the myocardium and shorten the heart ischemia time, thus maintain stable systemic hemodynamics, supply a satisfactory CI after surgery and improve surgery outcome.  相似文献   

1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整理并分析2003年5月~2006年2月14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71例,三支病变110例,左主干病变58例,急诊及亚急诊手术1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4例。平均移植桥血管3.12±0.66支,采用左乳内动脉147例,选用桡动脉为桥血管48例。术后心绞痛均消失,心脏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取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关键是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告12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 2002年4-10月对1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2例。三支血管病变10例;平均每例搭桥2.9支。结果 全组死亡l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