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灭螺效果,彻底消灭垸内钉螺,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方法]2003~2005年,武汉市东西湖区对有螺渠道采取水泥管道、水泥预制板U型板镶嵌硬化,对大堤内压基平台有螺防护林采取分期分批毁林土方填埋的综合措施,并于2006年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003年有螺面积为11.67万m2,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硬化6处有螺渠道,灭光钉螺面积7.47万m2;毁林填埋3处,灭光钉螺面积4.07万m2;药物灭光1处,灭光钉螺面积0.06万m2.共计灭光钉螺面积11.60万m2,比2001年下降了97.72%.[结论]硬化有螺渠道和毁林填埋灭螺方法是一种环保型的有效灭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评价汉口江滩血吸虫病防治综合整治后的灭螺效果.方法 采用工程灭螺结合药物灭螺对江滩进行综合整治,比较整治前后的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等螺情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项目工程灭螺面积30.55万m2,药物灭螺累计面积132.43万m2.灭螺后滩面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98.40%、92.08%和94.43%,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滩综合整治后,钉螺滋生环境得到彻底改变,初步评价灭螺效果较好,但仍需对既往有螺环境持续监测以巩固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方法 选取普格县特兹乡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选择面积均为1000 m2、活螺密度分别为9.88只/0.11 m2和9.80只/0.11 m2的2块渗水草地作为灭螺现场;试验组用"堆敷"灭螺法,对照组用喷洒灭螺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5 m×5 m)查螺比较2种方法的灭螺效果,样本量均为40框.结果 钉螺主要分布在渗水草地、沟和田三类环境中,有螺面积以田中最多,但其活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其次是渗水草地且活螺平均密度较高;在灭螺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87.50%和82.50%.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89%和4.16%.在灭螺3个多月后,试验组没有发现活螺,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77.50%)(X2=0.31,P>0.05)和钉螺死亡率(7.03%)(X2=3.12,P>0.05)均没有明显的降低,活螺平均密度下降幅度也不大,仅下降8.88%.结论 "堆敷"灭螺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灭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铜陵县钉螺分布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县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查螺面积 6743. 9413万m2,有螺面积 3217. 7741万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 13. 43万m2,残存回升 347. 51万m2,占历史累计钉螺面积的 47. 81%。解剖钉螺 161 842只,其中感染性钉螺 437只,活螺平均密度 0. 396只 /框,钉螺感染率 0. 27%,感染螺平均密度 0. 00107只 /框。结论 全县有螺面积与防治初期相比大为下降,但“九五”以后大幅度增加。97%以上的有螺面积分布在江洲湖滩地区,这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常山县是山丘型血吸虫病历史重流行区.经过40余年的防治,1986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技术标准.近年来,钉螺在分布面积减小的同时,出现一定的特点.根据全县21个血吸虫病历史流行乡(镇)血防专管员1994年全年上报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全县有3大渠道水系是钉螺主要孳生场所.1994年,全县有螺点计440个,有螺面积共138650m~2,其中狮子口渠道水系有螺点占53.6%,有螺面积占74%;八里(土弄)渠道水系有螺点占8%,有螺面积占5.18%;西洋山渠道水系有螺点占4.55%,有螺面积占2.55%.三条渠道水系合计螺点291个,占全县螺点数的66.14%,合计有螺面积113290m~2,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在四川省大山区应用的效果.方法 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粉剂,在凉山州高山峡谷型和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春季或秋季进行泥敷和喷洒灭螺,采用灭螺前各环境抽查钉螺50框,再用6 g/m2和2 g/m2的剂量泥敷和喷洒,比较灭螺前和灭螺后30 d的钉螺死亡率、钉螺密度等结果,并观察钉泥敷灭螺1年后的远期效果.结果 泥敷灭螺优于喷洒灭螺,灭螺30 d后有螺面积下降率分别为81.45%和52.86%,钉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8.23%和73.56%.泥敷灭螺的钉螺死亡率在96.64% ~ 100%之间,有螺环境下降率为57.97%;1年后的钉螺密度平均下降超过80%以上.结论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法具有药效持续时间长,对土表钉螺、土内钉螺、螺卵都有效好的灭螺效果,建议在现场泥敷灭螺中使用6g/m2的剂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的效果.方法 在四川省各类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4个试点,实施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立0 g/m2对照组和4g/m2、6 g/m2、8 g/m2和10 g/m2药物剂量组,灭螺后7、15、30、90、180 d观察钉螺死亡率、钉螺密度,比较泥敷灭螺和喷洒灭螺的费用.结果 对照组泥敷30 d后钉螺的死亡率在43.3%以上,4 g/m2组30 d钉螺死亡率在75.3%~100.0%之间,4g/m2组的钉螺死亡率显著高于0g/m2对照组(X2=31.27,P<0.05);各药物组之间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P>0.05).泥敷灭螺后钉螺密度下降率在90%以上,铲土泥敷钉螺死亡率高于取土泥敷30%左右.泥敷灭螺的费用是喷洒灭螺的5~7倍,达到相同的灭螺效果两法的最终费用相当或接近.结论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法灭螺效果好,建议在现场灭螺中使用4~6 g/m2的剂量.  相似文献   

8.
沿海草滩曾是大丰市川东乡孳生钉螺的主要环境,该乡历年累计查出草滩钉螺面积约610万m2。沿海草滩面积多,灭螺难度大,曾采用筑堤提水药物浸杀法和垦种方法灭螺均未取得理想效果,钉螺常常复现。现采用筑堤围滩,开沟蓄水,滩面养鱼的方法灭螺,是当地消灭沿海草滩钉螺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英德市钉螺复现区域实施综合灭螺后的钉螺控制效果.方法 收集2019-2020年英德市有螺环境各阶段灭螺措施实施情况,评价钉螺控制效果.结果 英德市23个有螺环境累计开展药物灭螺189环境次,灭螺面积714340m2,沟渠硬底化14906m,新建沉螺池1座、排水涵洞31座、节制闸5座,土地覆泥平整14001m2,重建塘下陂头l座.累计监测372环境次,三个阶段灭螺后累计查获活钉螺1326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活螺框出现率从灭螺前的16.78%,经第一阶段药物灭螺,第二阶段环境预处理、药物灭螺,第三阶段环境综合整治、药物灭螺后下降至0%;活螺平均密度由灭螺前的3.54只/0.1 m2下降至第三阶段综合整治灭螺后的0.00只/0.1 m2.结论 英德市灭螺效果明显,药物灭螺可以快速降低活螺平均密度,但以环境改造等为主的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钉螺孳生和扩散.由于各有螺环境条件不同、复杂程度各异,环境改造工程维护和药物灭螺等措施仍需持续,以巩固钉螺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湖沼渠网型钉螺由于水系相通,钉螺随水流扩散是造成目前钉螺面积增大,血吸虫病疫情严重的一个突出问题。1991年龙湾镇渠道钉螺面积占有螺面积的46.6%(6034亩/12950亩),而且这些渠道全属定型,季节水位强,排灌兼用,也是钉螺扩散的枢纽,为了探索渠道灭螺效果,我们在1991年秋季灭螺中,对三种方法作灭螺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制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等距离设框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调查各类渠道及不同环境的钉螺分布。结果湖区垸内4种渠道、不同边坡比、不同杂草密度、不同小环境都有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其分布程度有所不同。结论湖区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不同环境有关。提示,要查清钉螺分布.防止漏灭,采取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措施,消灭钉螺,尽快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发展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39个乡(镇)3559个村开展螺情和病情监测.结果 在21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95.97 hm2;解剖钉螺84 48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根据血清学监测,查病189 884人,阳性2752人,阳性率为1.49%;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20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分析今后血防重点仍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2009年度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发展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39个乡(镇)3559个村开展螺情和病情监测.结果 在21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95.97 hm2;解剖钉螺84 48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根据血清学监测,查病189 884人,阳性2752人,阳性率为1.49%;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20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分析今后血防重点仍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发展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39个乡(镇)3559个村开展螺情和病情监测.结果 在21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95.97 hm2;解剖钉螺84 48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根据血清学监测,查病189 884人,阳性2752人,阳性率为1.49%;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20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分析今后血防重点仍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使滠口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进一步的控制。方法根据武汉市血吸虫病防治规划,采用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螺情调查。采用氯硝柳胺常规药物喷洒进行易感地带灭螺,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结果滠口垸外有螺面积下降了41.79%,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钉螺阳性率分别下降了73.82%、67.74%和51.85%;易感地面积上升了51.59%。药物灭螺后校正钉螺死亡率4年分别为97.29%、95.83%、93.22%和85.01%。结论滠口地区4年来坚持易感地带药物灭螺,螺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易感地带的控制有待耕牛的圈养和有螺洲滩禁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图像对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洲滩植被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利用卫星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遥感图像对江西恒湖茶叶港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洲滩植被进行聚类分析。方法 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用于聚类分析的TM3、TM4和TM5等3个波段遥感数据,然后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支持下对卫星TM图像进行假彩色合成及聚类分析,最后通过现场勘察确定不同类别的地物属性,并在研究现场进行螺情调查。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和实地勘察,在研究现场的遥感图像上共划分出3个地表类别,在各种植被中,占据绝对优势的苔草为茶叶港洲滩钉螺的主要薛生地。根据2000年春季的查螺结果,苔草生长区域的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分别为2.51/0.11m^2和0.0069/0.11m^2,钉螺感染率为0.28%。结论 遥感遥测技术有助于钉螺分布规律的研究,在血吸虫病及其他与生态有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浙江省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要求,在全省9个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螺情、病情及相关因素等调查。结果 2008-2011年监测点螺情监测在6个监测点查出有螺面积54 970m2,2011年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较2008年下降了71.81%、80.99%和93.79%,未查到输入性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尚存4例历史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发现14例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其中2例为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论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当前的疫情状况和防治现状,残存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的存在增加了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危险性,必需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Drainage ditches are indispensable component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andscape. A benefit of these ditches is contaminant mitigation of agricultural storm runoff. This study determined bifenthrin and lambda-cyhalothrin (two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partitioning and retention in ditch water, sediment, and plant material as well as estimated necessary ditch length required for effective mitigation. A controlled-release runoff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on a 650-m vegetated drainage ditch in the Mississippi Delta, USA. Bifenthrin and lambda-cyhalothrin were released into the ditch in a water-sediment slurry. Samples of water, sediment, and pla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pyrethroid concentrations. Three hours following runoff initiation, inlet bifenthrin and lambda-cyhalothrin water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666 and 374 microg/L, respectively, to 7.24 and 5.23 microg/L at 200 m downstream. No chemical residues were detected at the 400-m sampling site. A similar trend was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first 7 d of the study where water concentrations were elevat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ditch (0-25 m) and greatly reduced by the 400-m sampling site. Regression formulas predicted that bifenthrin and lambda-cyhalothrin concentrations in ditch water were reduced to 0.1% of the initial value within 280 m.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determined that ditch plants were the major sink and/or sorption site responsible for the rapid aqueous pyrethroid dissipation. By incorporating vegetated drainage ditches into a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gram, agriculture can continue to decrease potential non-point source threats to downstream aquatic receiving systems. Overall results of this study illustrate that aquatic macrophy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ten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yrethroids in vegetated agricultural drainage dit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