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军  石理  陈曦  姜小飞  朱媛 《西部医学》2010,22(12):2207-2209
目的采用血管弹性量化分析技术-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技术)观察非洛地平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首次诊断原发性高血压(WHO/ISH原发高血压诊断标准),最终符合实验要求56例纳入高血压治疗组,以血压水平正常范围内56人为健康对照组。高血压治疗组患者服用非洛地平(5~10 mg/d),随访24周,治疗前后测定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心率,并利用ET技术获取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包括僵硬度指数、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反射波增强指数、压力-应变弹性指数、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治疗前高血压治疗组的收缩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僵硬度指数、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应变弹性指数各项指标均值都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动脉顺应性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②高血压治疗组使用非洛地平24周后,收缩压、僵硬度指数、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应变弹性指数比用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动脉顺应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用药前后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①应用ET技术可无创、直观监测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减低。②非洛地平能显著改善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作用,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ACEI组)、替米沙坦(ARB组)和氨氯地平(CCB组)治疗,在治疗后第1、3个月分别测定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baPWV)。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SBP、DBP、PP、HR、baPWV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压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SBP、DBP、PP、baPW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SBP、DBP、PP、baPWV均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降低(P<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HR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3组baPWV变化(△baPWV)比较,ARB组>CCB组>ACEI组,3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其中替米沙坦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TaqMan-PCR法测定两组Ghrelin基因多态性,并分析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CC、CA、AA型基因频率分布为68.75%、17.50%、13.75%,等位基因C、A频率分别为0.185、0.875,对照组分别为18.75%、35.00%、46.25%,等位基因C、A频率分别为0.125、0.815.Ghrelin基因CC型高血压患者血清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臀比(WHR)、体质量(BMI)水平显著高于CA型及AA型(P<0.05),而HDL-C低于CA型及AA型(P<0.05).经卡方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Ghrelin基因CC型与TC异常、LDL-C异常、SBP异常、DBP异常、BMI异常有关.结论: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导致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如TC异常、LDL-C异常、SBP异常、DBP异常、BMI异常等有关,因此,Ghrelin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分析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和听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233人为为噪声组,非噪声作业工人233人为对照组,进行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结果噪声作业工人血压偏高检出率9.4%、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5.9%、听力损失检出率3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累积噪声接触量的增加异常检出率也升高。结论长期接触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和听力均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汽车制造业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汽车制造业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方法 ,选取 70 6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调查 ;用累计噪声暴露量 (CNE)评价工人实际噪声暴露 ;将健康监护、现场噪声测试、实验室检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技术用于分析影响工人健康的相关因素。结果 噪声暴露导致工人患高血压、听力损伤等疾患与接噪工龄和CNE之间存在典型的剂量 -反应关系。结论 噪声暴露是致听力损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降低作业现场噪声强度 ,是保护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方案将200名受试者分为4个年龄组:15~30岁;31~45岁;46~60岁和61~80岁。每组男女各25名,使用美国产HDI-200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为C1,小动脉弹性为C2)。结果:男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同时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脉压差(PP)无统计学差异(p>0.05);C1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最好(r=-0.640,P<0.01);C2与SBP和DB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DBP相关性最好(r=-0.544,P<0.01),与PP无相关。女性组:SBP、DBP和PP随年龄增加而升高,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C1和C2均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最好(r=-0.660,P<0.01;r=-0.704,P<0.01)。结论: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小动脉顺应性均下降。SBP是影响其大、小动脉顺应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高血压的适宜消融温度。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25 kg,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行双侧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和对照组(n=10)。治疗组根据预置消融温度随机分为45℃和50℃组(n=5)。20只犬分别于建模前、建模后1(射频消融术前)、2(术后1个月)、3个月(术后2个月)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建模后3个月治疗组复查肾动脉造影。肾动脉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建模后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压均显著升高(P<0.01)。射频消融术后1月治疗组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射频消融术后2个月,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射频消融术前(P<0.05,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复查造影未发现肾动脉狭窄及其他异常。肾动脉血管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0℃组血管壁损伤明显比45℃组严重。结论 45℃可以作为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高血压的常规消融温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例,根据MRI的结果分为LA组75例及非LA组27例,并对LA组按照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病变程度评估分为轻度LA组23例,中度LA组27例和重度LA组25例。采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病人24 h血压变化,比较2组病人血脂指标、高血压病程、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血压变异性(BPV)。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清 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病人 24 h SBP 和 DBP、日间SBP 和 DBP、夜间 SBP 和 DBP 均高于非LA组 (P<0.05~P<0.01)。LA组病人24 h SBPV和DBPV、日间SBPV和DBPV、夜间SBPV和DBPV均明显高于非LA组(P<0.01)。不同程度LA组间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LA组高于轻度LA组(P<0.05~P<0.01),且重度LA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高于中度LA组(P<0.05),中度L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轻度LA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LA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日渐增多,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随着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简称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与LV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97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367例及LVH组13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指标、24 h动态血压,分析上述指标与LVMI的相关性和LV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入院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24 hSBP、24 hDBP、24 h脉压(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与SBP、DBP、CSBP、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24 hSBP、24 hDBP、24 hP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LVH与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基于慢病管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郑州市2个辖区内高血压患者16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各80名,分别接受为期1年的基于慢病管理路径的管理和社区常规管理,1年后评估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体重指数、高血压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药物依从性以及患者对管理方案的接受度。结果 最终共入组患者154例,其中管理组78例,对照组76例。管理1年后,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均P<0.05),血压达标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管理组优于对照组(60.2%vs. 42.1%,P<0.05)。管理组患者在危险因素和预警症状2个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管理后药物依从性均有明显改善(t=4.463,P<0.001;t=3.525,P=0.001)。问卷调查显示,88.5%(69/78)的入组患者表示该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94.9%(74/78)的入组患者希望继续使用此方案进行慢病的管理。结论 基于慢病管理路径的综合管理可以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达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动脉弹性下降的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及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对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肱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依据健康人群动脉弹性功能参考标准把受试者分为BaPWV异常组和对照组;根据危险因素个数多少将BaPWV分为4个亚组(0-3亚组)。结果(1)BaP-WV异常组的年龄、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年龄、SBP、DBP、MAP、PP、FBG、TC、HR分别与BaPWV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2)随着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增加,0至3亚组BaPWV呈依次上升趋势(12.86±1.37、14.42±2.06、15.31±2.31、16.54±3.50,P<0.05)。结论年龄、SBP水平增加是大动脉弹性下降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可通过协同作用使大动脉弹性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聂玉梅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64-1367
目的观察苦瓜提取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SH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SHR组)、卡托普利组(c组)、苦瓜提取物低剂量组(L组)、苦瓜提取物中剂量组(M组)和苦瓜提取物高剂量组(H组),另取10只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连续灌胃8周,每2周平行测量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内皮素(ET-1)等指标。结果与SHR组比较,C组SBP、DBP、MBP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AngII和ET-1浓度也显著降低(P〈0.05);L组S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P和MBP显著降低(P〈0.05);M组和H组的SBP、DBP、MB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H组血清AngII和ET-1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苦瓜提取物能降低SHR大鼠的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AngII和ET—1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不同转换系数调整脉冲噪声所致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方法以32名接触脉冲噪声的机械制造工人和163名接触稳态噪声的纺织工人为观察对象,用个体计量仪采集工人8 h工作期间的噪声暴露数据,计算8 h等效声级(LAeq.8h),并按不同转换系数(ER)将LAeq.8h和噪声作业工龄合并为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用常规方法测量工人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对听阈作年龄性别校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结果用ER=3计算,脉冲噪声组的CNE[(103.2±4.2)dB(A).年]明显低于稳态噪声组[110.6±6.0 dB(A).年],P<0.01。增大ER值,脉冲噪声组的CNE升高,当ER=5.5时脉冲噪声组的CNE与稳态噪声组的CNE(ER=3)相似[110.3 dB(A).年vs 110.6 dB(A).年]。脉冲噪声噪声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68.8%)与稳态噪声组(65.0%)相似,P>0.05。两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间均存在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均P<0.01。用ER=3计算,脉冲噪声100~109 dB(A).年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76.9%,90.9%)明显高于稳态噪声组(30.4%,50.0%,P<0.05);脉冲噪声组用ER=5.5计算CNE时,各组间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与稳态噪声组(ER=3)相比(0%vs 11.1%,33.3%vs 30.4%,70.0%vs50.0%,62.5%vs 79.5%,100.0%vs 9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ER=3时脉冲噪声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相比出现曲线左移,斜率增大;增大ER值,脉冲噪声组曲线右移,斜率减小,当ER=6时脉冲噪声组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ER=3)的曲线基本重合。结论脉冲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的危害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大于稳态噪声。增大ER值可以使脉冲噪声组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噪声作业工人血浆热应激蛋白(HSPs)60抗体与语频听力损伤及高频听力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测定噪声作业工人血浆HSP 60抗体水平.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P 60抗体水平与语频听力损伤及高频听力损伤的关系.结果语频听损组HSP 60抗体阳性率为16.0%,与语频正常组(5.2%)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排除了常见听力损伤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语频听损与HSP 60抗体之间仍存在较强联系.结论血浆HSP 60抗体可能是噪声作业工人语频听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与动态心电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其与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血压监测(HOLTER and ABPM)和脉搏波速度(Pwv)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的动脉脉搏波速度(PwV)、24h心电ST-T阳性率、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心率、血压负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PWV与24 h心电ST-T阳性率、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血压负荷、动态脉压、年龄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0.001).PWV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相关性更强.结论 动脉弹性减退是高血压的重要改变,动脉顺应性与动态脉压、收缩压、心肌缺血和年龄的关系密切,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re is significant evidence showing that microalbuminuria and arterial compliance are sensitive markers for earl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owever, whether microalbuminuria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arterial compliance in Chinese metabolic syndrome (MS) patients remains unknow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MS proposed by ATPⅢ in 2001,USA, subjects (n=362)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risk factors: group 1 (control), group 2 (medium, &lt; 3 risk factors) and group 3 (MS, ≥ 3 risk factors). Both large artery compliance (C1) and small artery compliance (C2) were measured with the CVProfilor DO-2020 Cardiovascular Profiling System, and microalbuminuria was evaluated with the ratio of albumin to urine creatinine.Results (1) As C1 and C2 levels elasticity decreased,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 (ACR) and the prevalence of microalbuminuria increased within those groups with MS risk factors. C1 and C2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nking of MS risk factors, AC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nking of MS risk factors (all P&lt;0.05). (2) Subjects were also categorized into a microalbuminuria group and a normal group, C1 and C2 in the microalbuminuria group were lower than in the normal group. (3)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creas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reduced arterial compliance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microalbuminuria in the MS group. Conclusion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microalbuminuria was higher in the subjects with multipl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creas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reduced arterial compliance may be the main predictors for microalbuminuria in 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壮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以期发现高血压危险人群,并采取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马山县5家壮族人群聚居区医院的壮族T2DM患者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血糖和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生活方式等情况.采用单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不同血压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桡动脉脉搏分析仪和血管外超声检测69例正常血压者、42例正常高值血压者、87例1级高血压和38例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顺应性(C1)、小动脉顺应性(C2)和颈动脉IMT。结果:①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C1和C2逐步减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总动脉IMT在正常高值组与正常血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l级及2级以上组IMT均增厚,与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卡方分析表明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C1异常减退率分别为0%、1.4%、2.4%,组间无统汁学差异(P>0.05)。C2异常减退率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分别为23.3%、42.9%和77.9%,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动脉顺应性C2降低早于血压升高、C1减退和颈动脉IMT增厚,提示C2减低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不同血压水平亚临床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的动态变化,为控制和消除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单位对某企业接触噪声作业且工作岗位相对固定的工人2008—2012年的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并对听力损害与工龄、年份、工种(车间)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调查1929人次,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51%(222)显著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8.09%(156)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P〈0.01);2008年与2012年高频及语频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组在6年与9年比较时,高频及语频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种(车间)不同听力损失有差异,综合车间、工艺车间LAeq8h(8h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水平高的岗位,听力损伤程度大于噪声暴露水平低的岗位。结论噪声暴露时间越长、暴露水平(剂量)越高,听力损伤率越高,且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语频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